老套筒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個人資料
老套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和肖申克的救贖

(2022-06-16 16:56:04) 下一個

位於曼斯菲爾德(Mansfield)的俄亥俄州立感化院(Ohio State Reformatory)舊址,因為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這裏拍攝而聲名鵲起。現在這裏對公眾開放,成為俄州小有名氣的曆史遺跡,也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圖1.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

俄州立感化院修建於1886-1910年。起初,它隻是一個中級監獄(Intermediate Penitentiary),目的是收容和關押15-25歲的青少年罪犯。1891年,它改名為俄亥俄州立感化院並沿用至今。1896年,感化院開始接受犯人。後來,被關押犯人由以感化為目的的青少年罪犯改為各種成年刑事罪犯。1960年,它借助於安保措施的提高變成為可以關押重犯的最高安全等級監獄。


圖2.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介紹


圖3.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正麵-行政管理樓人口處


圖4. 1940年的俄亥俄州立感化院


圖5.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東翼監舍(其後是後來修建的新監獄)

一百多年前建造的監獄,並不能滿足現代監獄囚禁犯人的條件和要求,比如監舍過於擁擠,也沒有空調和通風取暖設備。1990年,這個監獄的犯人以非人道的監禁條件為理由起訴俄州政府監獄係統,結果訴訟成功,監獄被地方法院法官裁決關閉。監獄關閉後,監獄的附屬建築,包括犯人使用的飯廳,發電站,製衣車間和製鞋車間等被完全拆除。但是,感化院古堡風格的行政管理樓和東西兩翼監舍,因為過於堅固,拆除成本太高而沒有拆除。之後,在拆除的俄州感化院的部分舊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個監獄,這個新建的監獄仍然在運行。

1994年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這裏拍攝後,曼斯菲爾德當地的一些熱愛曆史的民間人士成立了一個誌願組織,向社會籌集捐款來保護剩下的監獄建築。他們以一美元的代價向俄州政府購得監獄和土地,籌款維修建築物並將它改成為博物館,供遊人參觀遊覽。


圖6.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行政管理樓/現博物館入口


圖7.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曆史照片

監獄的設計是采用羅馬式複興建築風格(Romanesque Revival architecture),外部看起來像是歐洲的城堡。這和同時期修建的俄亥俄州立監獄(Ohio State Penitentiary)在風格上有很大不同,這大概是因為起初修建這個監獄是為了關押迷途的青少年罪犯的原因。我在監獄的禮品店買的一本關於監獄曆史的書中說:它的設計師列維·斯科菲爾德(Levi Scofield)的設計理念是“重生-Reborn”,為了使那些來這裏改造的罪犯在離開監獄時具有精神上的靈性(sense of spirituality),所以在主體建築風格上模仿法國盧瓦河穀的香波城堡(Chateau Chambord)。

這種古典建築風格用在監獄上,或許能夠讓服刑的犯人(原計劃的青少年罪犯)感到不那麽壓抑,或許也能夠給他們帶來對未來自由生活的美好希望。但是據說事與願違,在這裏關押的犯人對它並無好感,將它稱之為德古拉城堡(Dracula Castle)。我查後得知德古拉城堡是1897年出版的恐怖小說《德古拉》吸血鬼的居住地,它源於修建於13世紀羅馬利亞的布蘭城堡(Bran Castle)。


圖8. 監獄禮品店買的介紹俄州立感化院曆史的書中感化院照片

其中包括:
A: 大飯廳
B: 維修和娛樂站
C: 舊發電廠
D: 消防隊
E: 舊家具廠
F: 製鞋車間
G: 成衣車間
H: 機械車間
I: 新發電廠
J: 附設高中
K: 醫院
L: 健身房和大禮拜堂
M: 漢考克高地
N: 東翼監舍
O: 行政管理樓
P: 西翼監舍

從監獄裏的各種配套單位和設施看,美國的監獄也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封閉社會(這個監獄最多容納犯人數量約2400人)。

現在唯一留下的建築物是:
N: 東翼監舍,
O: 行政管理樓
P: 西翼監舍


圖9. 感化院行政管理樓辦公室樓梯 - 這個樓梯在電影中多次出現

估計這個監獄由接受感化的青少年犯人轉化成為專門關押成年罪犯的正式監獄是發生在1920-1932年之間。在這期間美國實施禁酒法令(Prohib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由於私自釀酒,販酒,酒的非法交易和流通等多項新定義的犯罪大幅度增加,美國各地的監獄都是人滿為患,這可能是俄州感化院變成為正式監獄的原因。


圖10. 原監獄守衛使用的器械和犯人人數檢查記錄


圖11. 原監獄守衛使用的廣播設備 - 一個收音機+擴音機


圖12. 原監獄執行死刑的電椅


圖13. 原監獄執行死刑的電椅舊照片


圖14. 監獄的東翼監舍-東翼監舍是後來修建的,共有6層,每層有100個囚室。每個囚室通常容納1-2個犯人,整個東翼監舍最多可容納1200個犯人。它是完全鋼鐵結構,即每個囚室內部6個平麵都是鋼板製成。介紹說這個鋼鐵結構的監舍是世界上同類監獄中最大的。


圖15. 完全鋼鐵結構的東翼監舍囚室


圖16. 監獄的東翼監舍-底層磚砌突出部是火爐,冬天可以用來燒燃料取暖


圖17. 監獄的東翼監舍樓層之一


圖18. 監獄的西翼監舍(西翼監舍是最早的監舍,它隻有5層,是磚結構)


圖19. 監獄的西翼監舍囚室 - 磚和混凝土結構

肖申克州立監獄(Shawshank State Prison)是美國著名通俗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中篇小說《麗塔海華斯和肖申克的救贖- 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中虛構的一個位於新英格蘭地區緬因州的州立監獄。小說被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 Frank Darabont)改編成電影劇本後,最後拍攝地點在美國的5個廢棄的監獄中選擇了俄州感化院。在電影多次出現的監獄的監舍是兩排麵對麵的建築結構,那是根據導演要求用木料搭建的,參見圖20。


圖20. 電影中監獄的監舍 - 注意隻能看到兩層監舍,因為隻搭了兩層木結構建築


圖21. 原監獄的犯人使用的飯廳已被拆除,這是過去的飯廳桌椅


圖22. 監獄內的守衛室舊照片


圖23. 監獄內的守衛室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犯人和監獄的電影,這並不是一個吸引普通觀眾的題材。所以這部電影剛開始進入市場時,從票房收入上看,它是一個失敗,尤其是和當時同期推出的另外兩部電影《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和《低俗故事- Pulp Fiction》相比。三者的票房收入分別是:《阿甘正傳》為$678M,《低俗故事》為$214M,《肖申克的救贖》僅為$73M。而在後者的$73M收入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後來出售VHS和DVD獲得的。雖然《肖申克的救贖》在票房收入上和《阿甘正傳》和《低俗故事》相比差別甚遠,但是它們三者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的排名卻正好相反,其中《肖申克的救贖》排名第1,《低俗故事》為第8,《阿甘正傳》為第11。個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和《低俗故事》都是極為出色的電影,在我的心目中它們三者實際上不分仲伯,各有千秋。票房價值並不是決定電影排名的決定性根據。另外,《肖申克的救贖》當年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但是沒有獲得任何獎項。時間證明了它的價值。

一部關於犯人和監獄的電影,為什麽會受到這麽多人的喜歡?很多評論家認為:安迪的無辜入獄以及他在監獄裏悲催遭遇,間接表明了社會存在的一些不公平和無正義;在孤立無援的條件下,他最後憑借個人的力量將情況反轉。安迪挖掘了一個穿過混凝土牆壁的地下通道,通過一條連接監獄外麵小溪的500碼長的肮髒下水道,成功獲得自由。安迪還成功報複監獄中的各種黑勢力,包括罪犯“姊妹們”團夥,無法無天的監獄長和獄警,最後逃亡到他心中的樂園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小城齊華坦尼荷(Zihuatanejo)。這種戲劇性的情節,容易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引起反響和共鳴。另外,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人在精神上和周圍的世界,從某種角度出發,也有犯人和監獄的關係。從內心世界來說,每個人都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禁錮的時間或空間的氛圍,即“監獄”內,這個所謂的監獄可能是個人的生活環境或社會環境等等。而齊華坦尼荷是一個相當於天堂和樂園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類似於齊華坦尼荷的地方存在,即使自己可能從來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逃離現實去“齊華坦尼荷”生活,是人們內心潛在的夢想。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連續多年排名第一大概和人們的這種考慮是有關聯的。


圖24. 典獄長辦公室,電影裏的典獄長諾頓最後就在這裏自殺


圖25. 電影中人物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的房間


圖26. 行政管理樓電影拍攝介紹


圖27. 俄亥俄州立感化院的禮拜堂

電影和小說相比,有幾個重要的不同:
1. 小說中的安迪是個小個子(short),按照通常美國小個子的定義是個子矮於5尺6寸(168cm)而電影中飾演安迪的演員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的身高是6尺5寸(196cm)。
小說中對安迪的描述:1948 年安迪來到肖申克時,他已經 30 歲了。 他是一個身材矮小、整潔的小個子男人,留著沙色的頭發,雙手小而靈巧。 他戴著金邊眼鏡, 指甲總是剪得整整齊齊、幹幹淨淨。

2. 小說中的瑞德是個紅發的的愛爾蘭人,而電影中飾演瑞德的演員摩根·弗裏曼(Morgan Freeman)是個黑人。
小說中對瑞德的描述:1958 年的一天,我(瑞德)在牢房裏的一麵小剃須鏡裏看著自己,看到一個 40 歲的男人回頭看著我。 一個在1938 年時的年輕人回來了,一個有著大把紅頭發的年輕人,悔恨得半瘋,想自殺。 那個年輕人不見了。 紅色的頭發開始變灰,開始消退。
雖然另一個導演原意是選擇湯姆·克魯斯和哈裏森·福特飾演安迪和瑞德,但是人們普遍認為,蒂姆·羅賓斯飾演的安迪和摩根·弗裏曼飾演的瑞德無法超越。

3. 小說中的安迪是1948年入獄,1976年逃離,電影中的安迪是1966年逃離。前者在監獄裏呆了28年,後者隻呆了18年。這個改變大概是為了劇情和時間上更緊湊和流暢。

4. 電影中安迪從捐獻的書籍中發現了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唱片,並冒著被單獨監禁的危險,從獄中的播音室向整個監獄播放,引起囚犯的熱烈反應。這個重頭戲,小說中並沒有這個情節。

5. 關於結尾,電影的最後則是直接表現瑞德在齊華坦尼荷的海灘上和安迪相見,沒有想象和希望的空間。
而小說的結尾是瑞德的內心獨白。它表現出瑞德找到安迪留給他的信件和錢後,內心極為激動,對去齊華坦尼荷和安迪相見充滿向往。
瑞德的內心獨白:
我希望安迪在那裏 (I hope Andy is down there.)
我希望我能越過邊境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我希望見到我的朋友並同他握手 (I hope to see my friend and shake his hand.)
我希望太平洋同我夢中看到的一樣蔚藍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
我希望 (I hop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老套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arkle9' 的評論: 既然說到hope,我就可以說我本來想寫但是沒有寫關於hope的話,當時是為了避免離題太遠。
一個囚犯,一個無辜的囚犯,依靠什麽力量,能夠用了28年的時間,用小小的地質錘(小說中是用了兩把)挖開厚厚的水泥牆,逃亡自由?
這就是:希望。這個故事的關鍵字就是希望。
監獄裏最缺乏的是什麽,故事中說是:人之間的善意,誠實和希望。瑞德說安迪和他們這些囚犯不一樣,他具有這三種東西,尤其是希望。
安迪說: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Hope is a good thing,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而瑞德在監獄時對希望是充滿懷疑和鄙視的,他的想法是:聽我說朋友,希望是件危險的事。希望能叫人發瘋。(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y friend: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電影的結局瑞德一連用了5個hope,這是說明他已經完全被安迪感化,信服安迪所說的希望的意義。這就是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讀者的重點。
victorwang0000 回複 悄悄話 好貼,難得的好貼。
sparkle9 回複 悄悄話 ?Darabont ended?Shawshank?on a note of hope, with the two protagonists finding solace within a space that offered absolution.
sparkle9 回複 悄悄話 注意最後的表白是 hope這樣,hope那樣 ,美式英語本族語如果說hope是一般指沒實現的情景...
sparkle9 回複 悄悄話 Red reuniting with Andy at Zihuatanejo by breaking parole appears too good to be true, as this action is bound to trigger consequences.
Red is dead at the end, 像那個圖書館裏員,這是另外一種理論
錦西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詳細,圖片也拍得好,讓人感慨。這部電影的結尾,還是合情合理的,讓人感到真實就好。比飛越瘋人院要深刻。美國電影的感染力,很通透。世界首位。
老套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arkle9' 的評論: 這種說法有意思,但不是事實。假釋犯違反parole當然是犯罪,但是這並不表明他無法越過邊境。維基百科上有介紹為什麽結尾是兩人相見而不是像書中那樣。其實這是製片人Liz Glotzer的意見。實際上,影片原本是書中的結尾,現在的隻是增加了幾十秒鍾的沙灘見麵鏡頭。

維基百科介紹的影片結尾:
The following year, Red is finally paroled after serving 40 years. He struggles to adapt to life outside prison and fears that he never will. Remembering his promise to Andy, he visits Buxton and finds a cache containing money and a letter asking him to come to Zihuatanejo. Red violates his parole by traveling to Fort Hancock, Texas, and crossing the border into Mexico, admitting that he finally feels hope. He finds Andy on a beach in Zihuatanejo, and the two reunited friends happily embrace.

維基百科介紹的影片結尾的來由:
In Darabont's original vision for the end of the film, Red is seen riding a bus towards the Mexican border, leaving his fate ambiguous. Glotzer insisted on including the scene of Red and Andy reuniting in Zihuatanejo. She said Darabont felt this was a "commercial, sappy" ending, but Glotzer wanted the audience to see them together.[8] Castle Rock agreed to finance filming for the scene without requiring its inclusion, guaranteeing Darabont the final decision.[74] The scene originally featured a longer reunion in which Andy and Red recited dialogue from their first meeting, but Darabont said it had a "golly-gee-ain't-we-cute" quality and excised it.[75] The beach reunion was test audiences' favorite scene; both Freeman and Robbins felt it provided the necessary closure. Darabont agreed to include the scene after seeing the test audience reactions, saying: "I think it's a magical and uplifting place for our characters to arrive at the end of their long saga..."[74]
sparkle9 回複 悄悄話 影片中結尾部分的相見是 red的想象,並不是真的相見,相關影評已有報導,並且假釋犯去墨西哥是against the law,不可能的...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寫得非常詳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