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強迫自己說實話,說出來至少還有消除誤解的機會,不說連機會都沒有了。

(2016-08-23 17:05:41) 下一個

強迫自己說實話,說出來至少還有消除誤解的機會,不說連機會都沒有了。

[轉載]中國人的十大劣根性

已有 109 次閱讀 2016-8-23 14:24 |個人分類:觀點評述|係統分類:觀點評述|文章來源:轉載    推薦到群組

按:中國的教育問題,不隻是應試教育的問題,它與中國特有的社會環境一起塑造了極具劣根性的國民。國民的品行低到慘不忍睹的地步![相當一部分人,不是所有的人。]

一年的人事工作經曆使我對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中國人(包括自己在內)的壞毛病有頗多感慨和無奈。之所以放大說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是因為我相信我下麵說的很多特性在國人身上是普遍存在的,發生的幾率要高於那些比我們好的國家。

 

我是一個中國人,並不想貶低自己的民族,但我認為我們民族經過這一百年來的動蕩,特別是十年文革,教育的確是被歪曲和延誤了,國民整體素質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我在下麵所發表的言論,既是在揭中國人的傷疤,也是在揭自己的傷疤,但我相信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隻有勇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和毛病,才有改進和強大的機會。

 

一、人人相輕

 

中國人不是文人相輕,而是人人相輕,隻要想輕視別人,總有相輕的理由。比如北京人輕視外地人,上海人輕視外地人,城裏人輕視農村人,南方人輕視北方人,有錢人輕視窮人,開車的輕視走路的,走路的輕視掃路的,吃飯的輕視做飯的……就是不會相互尊重。

 

在企業裏麵,就表現為碩士輕視本科,本科輕視大專,大專輕視中專,名校輕視非名校(靠!中國有什麽名校?),幹部輕視職員,職員輕視工人。更搞笑的是學理科的輕視學文科的,學文科的輕視學理科的,市場部的輕視技術部的,技術部的輕視市場部的。這不是隨口亂掰,我就常聽到“他們技術部的水平不行,解決不了什麽質量問題”、“他們市場部的人員素質太低了,基本的產品知識都不具備”……這樣的廢話加屁話。都是一個公司的,別人不行要伸手幫忙,站在那裏說風涼話能解決什麽問題呢?

 

說句老實話,在一個公司裏麵,都是出來打工的,誰比誰高多少呢?何況大家捧著的是一個飯碗。都是中國人,美國人把咱大使館說炸就炸了,日本人就是不還釣魚島,連香港人都說咱們是“大圈仔”,我們還有什麽理由去輕視自己的同胞?一個缺乏同情心的民族絕對不會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每次看見那些吃飽了腆著肚子趾高氣昂地罵服務生的人,以及我們公司那些拿著幾千塊(折合幾百美金)的偽白領,以為自己忽然中產了,整個一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傻樣,就覺得這個國家沒什麽希望。

 

我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候,每次大考,統計總分要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然後依分數排名,根據排名自己挑座位,於是坐前麵的就輕視坐後麵的,老師還要說“你們坐前麵的不要到後麵去玩啊!”,估計中國人愛輕視別人的壞毛病就是那時候養成的。

 

二、缺乏團隊精神

 

人人相輕,自然學不會相互合作。加之私心重、視野窄、眼光短,所以中國人在企業裏麵非常缺乏團隊精神。

 

我最近在公司推行績效考核,有些部門經理不爽了,因為他們一算,自己的獎金要變少,還要被公司考核,於是背後說壞話的也有,開會大吵大鬧的也有,不聞不問的也有,種種姿態,不一而足。有同事問我:“不至於那麽嚴重吧,不就是搞績效考核嗎?一個製度而已”。製度本身倒不複雜,但是損害了某些人的個人利益,於是這個事情就變得複雜了。這些經理不會說自己的獎金變少了,而會說本部門的獎金變少了,本部門的風險變大了,或者挑起部門員工對製度的敵意,來對我施加壓力。所以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就變得非常複雜了。

 

中國人很少會把團隊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其實在一個企業,團隊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一起的,公司好了大家都好,公司垮了,個人也拿不了幾個月薪水。老外很崇尚個人價值,但在企業和組織裏麵非常遵循個體服從整體的準則,這就是對企業的正確理解。所以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其實很不職業,就是沒有團隊精神,把個人或者部門淩駕於整個組織之上。開會講話都是“我們市場部”、“他們技術部”、“他們物流部”、“他們財務部”,聽起來不象是一個公司的,象有仇。我記得有次一個經理為他部門員工薪酬的事情問我“你們公司……”,我當時反問了一句“我們是誰?公司是誰?”他一下子楞住了。美國人在自家小孩讀幼兒園的第一天,回來問的是“你今天為別的小朋友做了什麽?”、“你為老師做了什麽?”……這就是從小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我估計中國的父母可能問的是“你今天喝了牛奶沒有?”(擔心自家小孩沒喝到),“你今天在幼兒園乖嗎?”(擔心不乖被人打)……所以中國人從小被教育的是強調利己,而不是強調合作。那個嘉得樂飲料的廣告語“我有,我可以”被國內企業大肆抄襲,於是“我選擇,我喜歡”、“我運動,我快樂”之類的東西到處泛濫,其實這裏麵就隱含著一種很突出“自我”的思想。我不明白為什麽我們中國人老愛做些糾枉過正的事情,要麽滅絕人性的搞共產主義,要麽把西方的個人價值觀誇張到極端自私的地步。一個社會也好,一個企業一個組織也好,應該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不合作,就是不利己,都強調自己,漠視別人,這個國家不會進步,一打仗大家又要做亡國奴。

 

缺乏團隊精神,企業內耗就多了,在我們公司,有的工作時間是去解決內耗的,因為部門間的摩擦太多,個人間的摩擦太多。所以我就感慨,老外幾萬人的公司都管得好,咱們中國企業百來號人就象一盤散沙,這不是一個管理製度或者管理手段的問題,而是一個文化的問題。中國人的曆史就是這樣的,老愛自己內部起哄,一跟外人打就完了。私心太重,就不會顧全大局,不顧全大局,就學不會妥協,不會妥協,就天天吵架,你爭我鬥,企業就在這樣的內耗中完蛋了。

 

三、疑心大,不誠信

 

做人事經理免不了經常和人溝通,我就發現我們公司的人與人之間特別不坦誠,大家總是相互猜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知道他是這樣看我的……”、“他肯定在老板麵前說了我的壞話……”、“這個事情我不好說,不想惹麻煩……”,人前不說真話,人後亂說壞話。於是,企業的市場問題、生產問題變成了人際關係的問題,簡單的問題搞複雜了。

 

中國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要信任別人,到了讀中學的時候就會耍政治手腕了,剛才還在一起踢球,轉身就找老師打小報告。我的初中班主任就每天輪流安排人寫紀律監察報告,中國人活得不陽光,就是這樣被教化出來的。

 

不講誠信也是從小養成的壞毛病。我媽媽從小教育我不準撒謊,但她自己卻沒有做到,鄰居來借油明明有說沒有,答應小學畢業跟我買輛自行車結果沒買,經常把公家的電池拿到自己家用……。所以中國人說謊跟玩似的,因為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都沒上好這一課。進了企業,就是對同事不講誠信,對老板不講誠信,對客戶不講誠信。我剛做人事經理的時候,很多人跟我說,人事經理就是老板的傳聲筒,做這個職位隻有死路一條,千萬不要做啊!我做了一年,發現其實老板沒什麽大問題,而是他們天生的愛猜疑老板,又不當著老板的麵說實話。所以自己營造一個幻象,自己又信得不得了。企業裏麵的人際關係矛盾都是這樣造成的。

 

我們跟老外打交道,有問題他們會當麵指出,不管多難堪,但這並不妨礙他吃飯的時候跟你談笑風生。所以老外開會,會上可能有種聲音,但會後隻有種聲音;中國人開會,會上沒人說話,但會後可能有種聲音。我們老板開會結束時通常會問“大家還有什麽意見?”全體沉默。一出會議室,跑到自己辦公室門一關就開始開部門小會了,靠。

 

無論在一個社會或是企業裏麵,誠信度越低,運行成本越高。中國人隻信任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很難相信別人,其實是我們社會不夠文明的一個表現。

 

四、蔑視製度

 

當人事經理的第一天,老板就跟我說:你最大的任務就是把公司的管理製度化。起初還不大理解,後來明白了老板的苦心,公司的各種製度不少,就是基本上沒人遵守。這裏麵有兩個問題:一是製度設計本身有缺陷,二是員工意識裏根本就沒有對製度的概念。

 

中國人很聰明,但不知怎麽把“製度”這個東西(包括製度的設計和遵守)總是搞不好。我是學法律的,我一直認為美國今天之所以這麽強大,就是立國時把管理國家的體係和製度設計好了,大家可以安心搞建設。西方人的製度設計有時候是可以用“精妙”形容的,而且對製度的執行在我們看來近乎呆板,而中國人的聰明之處則是在於不管什麽製度,都可以把它回避、歪曲、改造,直到這個製度等於沒有。

 

我上任後訂了一個考勤製度,規定遲到一次扣元,第二次元,累積三次計曠工一天(因為公司的遲到現象很嚴重)。結果製度出來後,我一看有的員工遲到三次了,想著曠工罰款太重,心一軟,就對員工說:“到了第三次遲到就補請一個事假吧,事假總比曠工好,下次不要遲到了”(這是我率先違反製度)。結果有的員工下個月仍然遲到三次,剛開始請遲到後事假,後來請病假(因為病假扣的錢更少),後來每次遲到都請病假,到後來連請假條也沒有了,打個電話就完事……我痛定思痛,反思洪水泛濫起因是自己放閘,下了一個通知:“以後遲到一律不準事後補假”。不準事後請假,遲到的員工就把請假條的時間提前一天,反正經理們不管。我那時想到了《鹿鼎記》裏麵康熙對韋小寶說的一句話:“鼇拜逼朕一步,朕就要退一步,朕實在是退無可退了啊!”。最後實在沒轍,宣布“遲到一律不準請假”。實施的當月有個女職員遲到三次,我通知她被記曠工了,她委屈得快要哭起來:“我從小就沒有曠過課,現在居然被記曠工,你可以問××經理我那天遲到是因為……”,最後一句是“公司講不講人性化管理?!”我堅持不為所動,心想自己就是太講人性,所以釀成如此大錯。

 

一個考勤製度執行都如此艱難,其它的製度就不用多說了。我上任以來推行製度化管理,其中的辛酸不足為外人道。很多員工暗地裏說我是老板的監工,為了討好老板不惜犧牲群眾利益,真是比杜娥還冤。企業從人變到人,管理半徑變大,價值觀的衝突變多,沒有統一的製度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可是我們的經理們憑感覺管理慣了,用製度管理別人不習慣,用製度約束自己不習慣,員工被製度管理更加不習慣,所以上下一心蔑視製度。

 

我媽媽最小的一個弟弟,就是我的小舅,十八九歲的時候在外麵混,經常惹事生非,三年之內被警察抓了次,平均一年三次,然後我媽媽次次都把他成功地營救出來了。隻要他一出事,我媽媽就會到處找關係(我認為她在那個城市簡直有一個關係寶庫),比如哪個的愛人是刑警隊的,哪個的姐夫是公安局的,備好禮送過去,我那個混江湖的小舅就得意洋洋地出來了。所以我很小就有這樣一個概念,辦什麽事都要找關係,有關係犯法了也不怕。

 

前年我那個小舅被判了年,出來後歲,這輩子估計基本廢掉了。我想就是他因為以前在我媽媽的包屁下,習慣性地蔑視國家法律製度。所以說,製度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五、政治敏感度太高

 

我在公司跟員工談話,結尾通常會說:“今天我跟你談話的意思隻是這個事情本身,沒有別的意思”,聽起來有點繞口。為什麽要這麽說?因為他們非常敏感。你說他哪些方麵需要改進,他會聯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問他們部門的工作量是否飽和,他會聯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問他最近有沒有繼續進修的打算,他會聯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他可能根本不在意你跟他談話的內容,而是花很長時間來琢磨為什麽要炒他。

 

中國企業的內耗多,有個原因是說實話的成本太高。大家喜歡猜來猜去,相互間不信任,本來隻是工作上的問題,非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所以都不說實話。比如我對一個經理說“你處理這件事情有問題”,他可能會聯想到我不喜歡他這個人,有意針對他。然後他會思考我為什麽不喜歡他,是不是上次請客沒有叫我?最後一定會找出一個理由來,於是誤解就造成了。

 

有個故事說,一個人去找鄰居借斧頭,可是他覺得鄰居與他有些矛盾,不知道會不會借給他,所以邊走邊想,越想越氣,最後跑到鄰居的門口說:“你不用借斧頭給我了!我才不會求你!”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特“含蓄”的人,有事愛悶在心裏不直接說,自以為這是顧及別人情緒,是一種修養,其實很誤事。我曾經不喜歡我的一個下屬到了極點,有段時間我每天都想炒掉他,而且這個想法象條毒蛇一樣越纏越緊。但我強迫自己做了兩件事:第一是站在他的角度來看我有什麽問題;第二是坦誠地跟他交換意見。結果兩人一攤開說,就那麽點事,大家還有繼續合作的機會,結果我們又共事到今天。

 

所以我現在強迫自己說實話,說出來至少還有消除誤解的機會,不說連機會都沒有了。

 

中國人的政治敏感度太高,多半是文革那會遺留下來的,再就是東方人特有的含蓄。不是說含蓄不好,非要學老外在大街上裸奔,但是含蓄得過了頭,就顯得有些小氣和陰暗了。其實相互不信任會活得很累,自己累,別人也累。哪裏有那麽多的弦外之音?就事論事就完了。

 

談戀愛可以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一點,千轉百回都行,辦企業也這樣,就會影響效率。中國人在企業裏麵,怕著怕那,提防心太強,往往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了。其實說穿了,人都很簡單,都是吃五穀雜糧長大了,哪有那麽可怕?都是你怕我,我怕你,相互間怕出來的。

 

一個企業裏麵的政治氣味太濃,跟老板也有關係。如果老板的控製欲太強,且以支配比他學曆高的職業經理人為樂,那這個企業就極有可能成為清宮戲裏的朝廷,明爭暗鬥,不亦樂乎。中國的民營企業搞著搞著就這樣了,所以搞不長。

 

沒有一個環境是完全純淨的,發生政治行為也很正常,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政治,但要控製在一個適當的程度。政治行為太泛濫了,就會損害誠信。

 

六、犯“君子”錯誤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壞人不多,就象真正的好人不多一樣。但中國人很喜歡把“好人”與“壞人”這個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標準去評判一個人的企業行為。公司要炒人,就會有員工說:“他人很好,公司為什麽要炒掉他?”

 

拜托,如果隻有“壞人”才能被炒,請告訴我“壞人”在哪裏?我從不認為我們公司的員工中有壞人,我隻評判他是不是合格的企業人,如果他搞婚外情或者同性戀,那是他的價值觀和性取向的問題,並不能以此判斷他對公司的價值。如果對公司沒有價值,雷鋒我也不會要。

 

我在公司的績效考核製度中規定,每個部門每年必須有的員工被評為不合格,實際上我最初定的是,但後來所有的經理都反對,隻好降低標準。即使是,經理們也不願執行,他們對我說:“如果我的部門員工都合格,你一定要弄出個,怎麽辦?我隻好安排員工輪流做莊了”。他們說得理直氣壯,因為覺得自己是君子,對得起身邊的兄弟們。

 

我的回答是:“公司的淘汰率是,你認為我們公司的員工都比的員工優秀?”

 

真正的錯事件中有件是君子犯的,比如毛澤東與文革,斯大林與大蕭反,小人並沒有多少犯錯的機會。中國人往往給“君子”一個錯誤的定義,然後用它來掩蓋事實真相。如果一個經理在符合組織利益的前提下做“君子”,與員工講情義,這絕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違背組織利益去對員工做人情,那麽這個“君子”不僅毫無價值,簡直形同犯罪。

 

比如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準,但它是一條明確的線,你可以在這條線上做得更好,但你不能在線下。所以老外講“法理情”,把法律擺在第一位,但並不是我們在中學課本中學到的“腐朽的資本主義社會裏,隻有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沒有溫情……”,他們隻是先把人性定為“惡”,再用法律和製度來預防;中國人講“情理法”,先把人性定為“善”,出了事再事後懲罰,結果法律沒有遵守,人情味也越來越淡薄,醫院可以看著病人死,行人可以站在大街上看著歹徒殺人,老外可以實行彈性的工作時間製,因為他們的員工主動性和自律性比咱們強,“領老板的薪水對老板負責”是基本的職業道德,就象在國外有的街道,紅綠燈由司機自己按,因為遵守製度已經融入他們每個人的血脈中;要是在國內企業搞彈性工作時間,我相信的企業會死得很慘。中國的司機連紅燈都敢闖,你叫他自己按紅綠燈,他會一直按綠燈到自己不開車的那一天。

 

國內企業為什麽很難做好績效考核,因為中國人喜歡做爛好人,不願對別人作負麵評價,所以績效考核搞不下去。其實在當“君子”的背後,掩藏的本質是我們的經理人缺乏自信,害怕對下屬作負麵評價會引起下屬反擊而已。

 

七、推卸責任

 

我們公司的經理總抱怨老板不授權,權力太小,無法管理員工。可是遇到真正麻煩的時候,他們會把問題往老板那一交:“你看怎麽辦?”

 

這些經理不會去想,他拿的薪水比員工多,權力比員工大,那麽問題就應該到他為止,不然老板要你做經理幹什麽?可是他們總是把權力與責任分開,權力就是拿的錢多,管的人多,沒想過其實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你有多少權力,就要負起多少責任。

 

在我們公司,人事和財務工作不好做,因為這兩個部門代表公司行使職權,最容易被經理們“轉手”責任。當你正常過問他們事務的時候,經理們會很反感,認為你觸犯了他的一畝三分地,挑戰了他的權力;可是一碰到員工要加薪、預算被削減這樣的事情,他們就會說:“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這個錢我是同意的,可是財務部不同意!”。其實決定是我們跟他們一起下的,但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去與員工溝通,把責任和矛盾推卸到我們頭上。

 

推卸責任的一個潛在心理意識是,看不見自己的問題。中國有句古訓:“知天知地知彼易,知己難”,意思是人可以知道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就是不可自知,說得真好。所以我們公司搞培訓的時候,大家群情激昂,有如醍醐灌頂,可是一回到工作中,該犯的錯繼續犯。因為培訓那會老師講的問題他全分析到別人頭上去了,所以出了問題自然是別人的責任。

 

破壞環境是中國企業最推卸責任的做法。企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得到塊錢的利潤,也許我們後代用塊錢的代價也不能彌補。所以老外推行(環境管理體係)認證,表麵上是一種標準,其實就是企業對保護環境的一種承諾,是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的企業自己對社會推卸責任,怎麽去要求員工對企業負起責任?

 

八、缺乏包容性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取決於他的胸懷有多大。做了人事經理後,我對這句話的感受尤為深切。

 

我們公司有個部門經理,在公司創立初期為公司做了很大貢獻,公司也一直努力想培養他。但他的心眼特別小,私心特別重,毫無包容精神,這是一個很要命的缺點。他幾乎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任何事情,比如,他認定他的上級(總監)不如他,但年終獎比他高,令他無法容忍,所以他經常跑到老板那去說上級的壞話。我跟他說,別人能做你的上級,肯定有他的長處,即使別人有問題,你也應該與他達成諒解和共識,原因很簡單:你們是為一個目標工作,而且他是你的上級。可是一直到今天,他還在固執地尋找一切機會攻擊他的上級。組織行為學裏麵有句話說“屁股決定大腦”,就是本位主義,他的大腦就完全被他的屁股(個人立場)控製了。

 

我曾經跟老板開玩笑,評價他為“武功盡失,經脈全廢”,意思是基本失去教育意義,無可救藥。無論他的工作熱情有多高,能力有多強,他不可能走到更高的管理崗位,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我甚至斷定他在生活中也不會取得成功,至少有一個論據可以證明:他歲了,至今還沒有女朋友。

 

與自己不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的人相處,是對胸懷的一個極大的考驗。做大事的人的胸懷都是被反對者撐大的,就象李敖所說“男人的胸懷是被女人撐大的”一樣。摩托羅拉的總裁高爾文喜歡駕船航海,萬科的總裁王石喜歡登山,那都是練胸懷去了,人麵對大海和高山的時候,心胸自然開闊,連心思都要透亮些。所以我總勸員工在工作之外多想想生活,多見見世麵,多長長見識。老窩在辦公室那點地方,做手頭那點事情,怎麽大氣得起來?有點事就急了。我們搞計劃生育,人口是控製住了,但另一方麵,獨生子會從小失去考驗自己包容性的機會。人要在一個環境中才能碰到矛盾,而人一生中要不斷地碰到矛盾,沒有包容精神,一碰到不利自己的事情就跳,怎麽跟別人合作?怎麽解決矛盾?所以中國人缺乏團隊精神,也和包容性有關。

 

九、缺乏文化性

 

把包容性再延展開來說,就是文化性。人類創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它們分別發展著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我這裏說的是後一種。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中國人在一家國內的跨國公司工作,有一個到海外出任分公司的機會,結果公司把機會給了一個他認為專業技能、學曆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他去問老板,老板說:因為公司覺得那個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養和更開放的心態,而到一個不同的國家,麵臨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發生衝突的時候,需要他把各種文化和價值觀糅合在一起,去實現公司的目標,這遠比技能重要。

 

這個案例給了我很深的啟示。

 

我始終認為,中國過了“五四”運動以後就基本沒有文化了,到了文革就更加把以前的文化都丟了。其實中國的儒家文化有很多好的東西,結果我們沒有發揚,卻被新加坡發揚了,被韓國發揚了,最壞的是被小日本發揚了。也許中國人窮怕了,好不容易趕上改革開放,所以功利得有點過了頭。我周圍的很多職業經理人用各種證書、學曆把自己武裝到牙齒,恨不得一個個都變成經濟動物,談起工作都是專家,就是不會與人相處。前幾天我跟一個公司的同事聊天,他說大學畢業後年時間裏,他沒有讀過一本小說。中國人喜歡形式主義,以為發揚文化就是上硬件,比如搞幾個藝術節,修幾座古廟,找幾個和尚念念經。人民到了放長假的時候在人山人海裏遛一圈,就以為自己文化了。其實文化不是這些物化的東西,它是一種精神的力量,是以人為載體的。窮不是不要文化的借口,因為沒有文化會更窮。中國的企業做不長,做不強,技術和管理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別人搞了一百多年市場經濟和企業,那種文化傳統和底蘊是一種氣質,不是畫個濃妝就學得會的。現在國內有些企業一進去要軍訓,要把企業編的文化手冊倒背如流,那不是企業文化,是受迫性洗腦。

 

跟中國的員工談文化素養,談人性關愛,他們多半以為你有病。他們會說,公司的氛圍不好,溝通不通暢,執行力不強,但不會去想這是文化的原因。中國的企業家一有錢就忘本,就囂張,要寫書,要設論壇,要開名車,住豪宅,包二奶,罵警察,就是沒想過回饋社會,也是缺乏文化性。

 

學曆和技能是衡量一個人的硬件標準,但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軟件,是一種性格和態度,是文化。所以老外招聘員工的時候,強調“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這些東西,就是他們更注重一個人內在的素質,這才是決定個人價值的關鍵。

 

結束語:文章既來自生活,又超越生活,大家不必以此文來質疑我作為一名人事經理的心態。既是網絡,大家各取所需,不必望文生義。說到對本文所列問題的解決方案,我想,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許答案就隱藏在問題之中。最後,我以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結尾,與大家共勉:

 

“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如果海浪衝刷掉一個土塊,歐洲就少了一點;如果一個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莊園被衝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損失,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之中。所以別去打聽喪鍾為誰而鳴,它為你敲響。”

 

中國人的十大劣根――由中西方的文化比較想到的

 

首先要申明,本人是中國人,而且絕對的愛國,寫這篇東東的主要是目的探討一下我們國人的缺點,以便於我們國人改進,所以請各位愛國人士不要拿什麽西紅柿,臭襪子和板磚之類的東西招呼我啊,謝謝啊。廢話不多說,下麵進入主題,國人的優點我們都很熟悉,比如聰明、勤勞,能吃苦等等,下麵我來說說國人的劣根都有哪些。

 

一、不團結

 

曾經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十個中國人是一條蟲。剛開始還以為是說反了呢,後來慢慢體會,才發現說的很有道理。舉個身邊的例子:日本、韓國為什麽發展快?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非常團結,因為他們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十根筷子,如果你一根根的掰,很容易就把它們掰斷,可是如果十根捆在一起呢?你試試還能掰斷嗎?即使能掰斷,還能像以前一根根掰時那樣容易嗎?而且,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某一項工作越來越複雜、工作量也越來越大,一個人很難完成,這就需要好多人相互協助。就以電腦的操作係統為例,你或許可以自己編一個DOS,可是你能自己編一個WINDOWS嗎?為什麽現在招聘越來越強調具有團隊合作精神,道理就在於此。

 

反觀我們中國人呢?有時真的是非常不團結,經常是窩裏鬥。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帖子,題目是《中國四大最惡心城市》,中國的北京、上海、成都和重慶榜上有名。且不說這篇文章作者寫作的目的如何,也不排除是異國槍手為了挑撥我們中國人的關係而寫的可能,就憑我在生活中與很多人的接觸和了解,對這四個城市中的部分甚至是全部沒有好感的大有人在,還有北方人和南方人互相不喜歡、城裏人看不起鄉下人、富人看不起窮人什麽的,這就足以從側麵說明我們中國人的不夠團結!

 

每個民族、人種、地域的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但是既然都是在中國的國度下,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讓祖國早日強大起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祖國有了困難,我們每個中國人會好過嗎?所以批評可以,但是絕對不能看不起,還要要客觀公正,還要看你批評的目的。批評唯一目的應該是幫助他們改掉某些缺點。如果像某些人那樣隻是為了一時出氣,批評之後一走了之,不提出什麽合理化的建議,我認為就太不可取了。

 

二、小聰明

 

中國人的聰明舉世公認:近些年來國際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奧林匹克賽,哪一次我們不是得到了好多金牌甚,有時甚至是團體總分第一名;據說美國航天飛機的研發過程中華裔的科學家要占到三分之一!所以我們中國人還是非常聰明的,再專業一點兒說就是智商都比較高。

 

可惜的是,一些國人的聰明都沒有用在正地方,而是用在了製假販假、坑蒙拐騙上,而且對象還都是國人自己,誠信危機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我們看看發達國家,有哪一個不講誠信?誠信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如果不講誠信,就會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包括物力、人力等方方麵麵。如果大家都講誠信,我們把這些社會資源都放到我國的經濟建設上去,我們GDP的增長是不是會更快?

 

所以,國人的一些聰明是小聰明,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隻有踏踏實實的把小聰明變成大聰明,講誠信,這樣的聰明才是真正的聰明。

 

三、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

 

曾經有人開玩笑說中國人沒有隱私,我看這不像是玩笑,更像是大實話。我真的想問問那些喜歡嚼舌頭的人,打聽這些東家長西家短的事情對你有什麽好處嗎?是有利於你工作順利、家庭和睦,還是生活美滿啊?打聽這些事你累不累啊?腦袋裏裝了這麽多和你無關的事情,你煩不煩啊?打聽完再一傳十,十傳百的,你有沒有替當事人著想過?如果你的好多隱私成為別人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你心裏又會怎麽想呢?

 

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從根本上說就是不尊重別人!所以我們應該信奉簡單邏輯,和自己無關的事情不要過問,除非是你身邊的人主動要求你的幫助。

 

四、鋪張浪費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說有一些中國人去德國考察,在飯店用餐時,點了很多菜,結果沒有吃完,一行人還以為那裏和國內一樣呢,大大咧咧往外走,誰想到門口時被飯店的服務人員攔住了:對不起,因為你們浪費了好多飯菜,所以按規定你們要交50歐元的罰款!這些中國人全都愣住了:自己花錢點的菜沒吃完還要自己交罰款?在國內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花錢了就是上帝,誰敢為難上帝?

 

其實鋪張浪費在國內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在一些所謂的富人身上更是嚴重。吃不了你可以再要嗎,為什麽非要點那麽多呢?點的多了就顯的自己更有麵子了、別人就更尊重你了?如果飯店的服務人員包括是廚師看到那些吃不完甚至根本沒動的菜,他們心裏會怎麽想,他們是否會想是因為菜做的不好呢?

 

歸根到底,鋪張浪費是一種落後的消費理念,它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好麵子的心裏在作祟!

 

五、好麵子

 

“死要麵子活受罪”這句話來形容我們國人的好麵子最貼切了。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拿結婚隨禮來說:如果你比他先結婚,你結婚是他給你隨200,那麽他結婚時你隨禮往往要超過200,這樣看起來,結婚越晚越合適啊,嗬嗬。依我看,還不如送一份自己親手做的小工藝品呢,以後人家還會看看,如果都是錢,以後不是和別人的放在一起就是變成存折之類的,誰還會記得你啊?

 

更何況,真正的朋友是不會用錢來衡量你們之間的友情的,因為患難見真情,友情也是在患難的時候看出來的。如果你隨禮隨少了他就不高興,隨多了他就高興,那我要和你說:這樣的朋友不是你真正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不交也罷,這樣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保準跑的比兔子還快!

 

其實,我們往往混淆了麵子和尊嚴這兩者,麵子是不必過分追求的,但是尊嚴是必須要的。而我看,我們平時說的麵子和尊嚴都沒什麽關係,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麵子都是沒有必要去好的。

 

六、不善表達

 

我們中國人總以謙虛為榮,卻忘了我們老祖宗說的“過猶不及”的道理。你工作積極,得到了領導的表揚,甚至給你加薪,這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的,這是你應該得到的,你應該和領導說:謝謝,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以後會努力做的更好。如果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出色,也可以要求領導給你加薪嘛,這是人之常情。是自己的,一定要努力得到,隻要不要貪功領賞、把別人的勞動成果據為己有就行了。領導分配了一個並不適合你的工作,或者工作強度很大,你覺得不合適卻不說,或許領導還以為你能勝任這項工作呢,說不定以後會給你更不適合或者工作強度更大的工作呢,那時候我估計你跳樓的心都有了。

 

而且,我們也不善於表揚別人。對方的工作做的很出色,或者某件事情做的很好,你很欣賞,你完全可以把欣賞變成口頭的話語啊。要知道,表揚讓對方知道了你喜歡他怎樣去做,而且表揚對對方是很大的一種激勵,他以後會做的更好的。不過,虛偽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表揚我們可不需要。

 

所以,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記得要善於表達自己同時善於表揚別人。

 

七、健康觀念落伍

 

國人非常不重視保健,很多人都想年輕的時候拿健康去換錢,等老的時候拿錢來買健康。可是,這可能嗎?要知道,好多病都是不能得到根治的,即使能,而且你一分錢也不用花,你願意去醫院躺幾天嗎?你以為那是度假勝地嗎?

 

酒文化也是非常不健康的觀念,這和中國人不太善於表達自己有一定關係。過度的酒精可以麻醉神經,這樣平時不敢說的話、平時不敢做的事在酒後就都可能說、可能做了,心裏的壓抑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是必須指出,這種釋放方式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過度的飲酒對身體的諸多器官尤其是肝髒等都有嚴重的損害,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控製飲酒。

 

科學的健康觀念應該是戒煙限酒、合理搭配飲食、適當的工作和運動、良好的心理狀態再加上定期的體檢。有調查表明,你花一塊錢在保健上,包括飲食、定期體健等,將來在治療上就可以少花一百塊錢甚至更多,更關鍵的是你有一個好身體啊!沒有了好身體,就沒有了革命的本錢,誰不想有一個好身體呢?

 

八、過分看重物質,忽略了精神

 

也許過分看重物質是物質生活由貧窮向富裕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也許它是不可避免的,但我還是想說兩句。不知不覺中,“一切向前看”變成了“一切向錢看”,就連非常神聖的愛情和婚姻也不能幸免!最近好多關於婚姻的言論,什麽幹得好不如嫁的好、什麽沒房沒車免談、什麽找個好老公/老婆可以少奮鬥二十年,…,真是不勝枚舉。人們更看重物質了,婚姻觀念也開放了,可是我要問:現在婚姻的質量提高了嗎?自己去和我們父母那一輩比較比較吧。反正我聽說的和我身邊發生的結婚沒多長時間就後悔的、甚至離婚的很多。我們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嗎?

 

外國人(發達國家)在找擇偶時,首先問有對方什麽愛好、喜歡聽什麽歌、甚至時喜歡哪一隻球隊;而我們呢,往往卻是身高、長相、收入多少、有無房子、車子。也就是說,外國人更看重軟件,我們更看重硬件。雖然硬件上的物質是必須的,但是更應該看一個人的軟件上的包括人品、工作潛力等等,如果一個人有了好的人品和工作潛力,現在貧窮的以後早晚會發達起來;如果沒有好的人品和工作潛力,隻是靠著父母或者一筆意外橫財,現在發達的以後早晚會貧窮下去的。

 

所以物質是要看重,但不要過分,更重要的是要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有了正確思想的指導,也會加速物質生活的富裕。

 

九、公私不分

 

經常看到好多單位裏的一些員工不是靠著真憑實學,而是靠著關係進去的。還有時因為在一個單位裏大家相處的時間比較長,關係也不錯,總把私人感情摻雜在工作裏,所以對於對方工作上的失誤也不好意思指出。我認為這兩種做法這樣做是非常不對的。

 

因為公私不分,很可能會帶來企業難於管理的問題,對於一個有背景或者關係比較好的員工,有哪個領導或者同事會批評他?如果對這個員工放鬆了要求,其他的員工會怎麽看,以後怎麽對其他員工進行管理?如果由於這個員工自身原因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包括物質甚至是聲譽上的損失,誰來負責?

 

所以我認為還是公私分明的好: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對你嚴格要求、批評指正隻是出於工作的目的,隻是對你的工作態度、方法有提出意見,絕對不是為人有意見,工作上的批評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工作之外的私交。說到這裏,我很羨慕美國人的觀點:工作上可以狠批你一頓,但是私下裏還可以做朋友,他們的公私特別分明。而我們好多國人就不行了:往往把公私混到一起,批評別人或者被別人批評後往往把工作上的事情和生活攪和到一起,往往會把工作中的看法帶到生活中。

 

十、嫉妒心太強

 

曾經看過一個笑話,說是問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和一個中國人:如果你的鄰居特別有錢,你會怎麽辦?美國人一聳肩:他富他的,和我有什麽關係!日本人必恭必敬的說:我一定學習他的長處,爭取以後變成和他一樣的有錢人。中國人說:我恨不得一刀殺了他!看了這個笑話,我卻怎麽也笑不起來。過分的嫉妒心在我們好多國人身上都存在,“氣人有,笑人無”或許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其實依我看,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態度都可取:要不就坦然接受,要不就向著鄰居的目標努力。唯獨中國人的態度不可取:既不能麵對現實,自己又不去努力奮鬥,這無疑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做法,長此以往,隻會增加自己的心理壓力,不利於身心健康。

 

人都有嫉妒心理,但是要適當控製,不要讓它過度膨脹,所以必須控製自己的嫉妒心理。

 

中國人的劣根就說這麽多吧,畢竟我也是中國人,這不等於是做自我批評嘛,好像把自己解剖了一遍似的,其實這些劣根在我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汗!再多說幾條,我那“好麵子的”的劣根又要向我抗議了,嗬嗬。

 

好不容易把我感受到的我們國人的這些劣根總結了出來,這些劣根不是所有的中國人身上都有,但是我也非常遺憾的看到,它在我們中國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至於它存在的原因嘛,我看一些是因為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給我們遺留下來的,另一些是改革開放後中西方文化碰撞後產生的怪胎。

 

當然,我也不是說外國人的什麽都好,中國人的什麽都不好,畢竟哪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我們中國人也是有很多優點的。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以外的那三個早就推出了曆史舞台,都已經淪為了世界的二流甚至是三流國家,唯獨我們中國在世界上還有這麽大的影響力,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優點的鐵證!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發展了這麽多年,包括美國,它能通過一戰和二戰發家,成為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並獨領風騷至今,肯定有它的道理,它肯定有很多優點,所以我們還需要虛心學習人家的長處。同時,我們不需要簡單的拿來主義,我們需要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要知道,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內耗最消耗一個國家實力的,它遠遠超過外部戰爭。現在中國麵臨的國際環境非常惡劣,領土問題(包括台灣、東海、南海等)、石油問題、日本問題,哪一個不費心?更不用美國對我國的日益強大而惴惴不安、暗中下絆了。所以我希望我們國人能學習發達國國家的優點,包括美國人的簡單務實、日本人的虛心好學、德國人的踏實嚴謹、以色列人的精明團結,學到的越多越好,隻有這樣,讓我們的祖國早日強大起來才不是一句空話!

 

細數國人十大劣根

 

一、自命不凡 自作多情

 

自己總是覺得自己了不起。不知道天高地厚。榮譽永遠是自己的,即使是自己出了一份力,也一定要搶來十份的功勞。

 

二、認賊作父 總是犯賤。

 

善待對自己不好的人,而傷害對自己很好的人。這個大致都成了規律了,甚至都快上升到這個民族的傳統上了。

 

三、道德審判 思想禁錮。

 

動不動就上升到這個地步。無論人家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都可以對這個人一概而論,加上這種道德評價。做好事的什麽都好,做壞事的什麽都壞。對人的分析從來都沒有真正的一分為二,也從不全麵。就認這個死理。

 

四、道聽途說 草木皆兵。

 

永遠都要把一件很小的事炒作的路人皆知。這種事情真是舉不勝舉。今年的香蕉報到,包子報到不都是這樣嗎?說某某香蕉吃了致癌,農民遭殃了;說包子陷用紙殼做的,小本生意倒了。後來都證實了是假的。我不明白,怎麽就沒人說吃豬肉會致癌,讓豬肉價格下降點;怎麽就沒人說現在的房子都是豆腐渣,讓炒房子的都賠光!

 

五、本位主義 自私自利。

 

總是從自己的立場想問題,隻要對自己有利,能做的都做了。從來不會“換位思考”。(其實你怎麽可能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就算你站在別人立場了,還不是用自己的方式想問題,而不是用別人的方式想問題。)

 

六、有色眼鏡 多重標準。

 

對自己一套標準,對別人一套標準。還老說美國人雙重標準,人家也是“師夷長技以製夷”,還幫我們背這個黑鍋。多年來的種種經曆已經深刻的教育了我,其實,我們是相當不厚道了。太缺德了!

 

七、本末倒置 避重就輕。

 

想問題,做事情,幾乎永遠都是表麵文章。從來不觸及深刻的問題。所以,總是花費了很大的經曆去解決一些很小的事情,總是去解決表麵的問題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

 

八、跟風媚俗 盲目崇拜。

 

自古沒有雅俗之分,非要分的話,才有這個問題。什麽俗就跟什麽,什麽差勁就崇拜什麽。這個不針對現在的選秀,別看不起選出來的那些人,讓你自己上去,你能表現的和他們差不多就不錯了。選秀是節目,給你看的。不是選國家領導人,讓你走過場。

 

九、自高自大 自欺欺人。

 

總是擺出一副老子的“造型”,自己永遠高高在上,別人都在下麵。其實,明明知道自己不行,還非要那個“麵子”。越是要臉,就越是丟臉;越是丟臉,就越是沒臉。

 

十、以大欺小 恃強淩弱。

 

這個可以說是整個劣根中最根上的問題了。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世界,卻偏偏要去強調公平。都公平了就永遠沒有發展了,沒有發展的那份動力了。但是不公平了,強的起碼可以管住自己,但是,就是這些強的,就是管不住自己,就是要去看不起那些不如自己的。比自己強的妒忌,欺負不起;比自己弱的鄙視,專門欺負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900-99829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