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傳奇人生

(2016-06-05 11:13:37) 下一個

http://phtv.ifeng.com/a/20160528/41615026_0.shtml

 她的自傳體小說Opium TEA居然已經沒得賣了,Amazon上搜了下,有人趁火打劫,居然要價900-2000美金的。我跑我們這市圖書館借到的。好好讀讀。女孩子出身意大利貴族家庭。一輩子過得好精彩,曾經是Dior創始人的私人助理。

http://news.ifeng.com/a/20140519/40356304_0.s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173/201606/1004118.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173/201606/1004118.html

譚展超的傳奇人生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貝安加曾是今日著名時裝品牌迪奧創始人克裏斯汀·迪奧(C hristian D ior)的特別助理,1985年,貝安加把自己與譚展超的故事寫成一本自傳體小說《鴉片茶》。而在今年,譚展超與何懿嫻所生的女兒譚愛梅與兄長譚雄飛合著的《被遺忘的年代:尋找兩個譚家與一個女間諜》一書在台灣出版。近日,南都記者走訪譚展超家鄉沙田村,采訪他的親人及村民,查找與其相關的資料,解開這個新會男子的傳奇人生。

 

原標題:譚展超的傳奇人生

後排左起,譚友梅、何懿嫻、譚展超,前排左起,譚傑飛、譚雄飛與譚愛梅。

貝安加與四個小孩的照片。

貝安加與四個小孩的照片。

譚展超與貝安加一九三六年十月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結婚。貝安加當時還不滿二十歲。

譚展超與貝安加一九三六年十月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結婚。貝安加當時還不滿二十歲。

譚成發和妻子講述“六叔”與故鄉的故事。

譚成發和妻子講述“六叔”與故鄉的故事。

1993年1月,譚愛梅和貝安加相會。

1993年1月,譚愛梅和貝安加相會。

說起勇猛的抗日名將孫立人,天下無人不識。而孫將軍麾下,有一個新會人譚展超同樣名揚天下。譚展超1910年生於新會棠下沙田村,1960卒於美國。50年的人生說長不算長,但絕對算得上傳奇。

在孫立人的“八國聯軍”中,譚展超屬於“意大利”這個國家,因為這個曾經在孫立人手下做上校參謀的譚上校,畢業於意大利加利波第騎兵學院。而他的馬術,正是獲得孫立人將軍青睞的一大原因。資料顯示,1943年盟軍在孟買舉行閱兵,十一個盟國的儀仗隊各顯其能,譚上校調教出來的中國遠征軍儀仗隊,硬是把第一名拿了回來。

戰場上赫赫戰功,戰場下也是同樣的傳奇。譚展超曾娶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意大利美女貝安加,第二任妻子美女護士長何懿嫻。

貝安加曾是今日著名時裝品牌迪奧創始人克裏斯汀·迪奧(C hristian D ior)的特別助理,1985年,貝安加把自己與譚展超的故事寫成一本自傳體小說《鴉片茶》。而在今年,譚展超與何懿嫻所生的女兒譚愛梅與兄長譚雄飛合著的《被遺忘的年代:尋找兩個譚家與一個女間諜》一書在台灣出版。近日,南都記者走訪譚展超家鄉沙田村,采訪他的親人及村民,查找與其相關的資料,解開這個新會男子的傳奇人生。

尋訪

親侄子記憶中的“六叔”譚展超

譚展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有無帶貝安加回過沙田村?村民有沒有見過這位美貌的異國女子?譚展超親侄子譚成發及其妻子侯福儀向南都記者講述了半個多世紀來譚展超與故鄉的故事,譚成發還找到村中80歲的老人講述解放前夕譚展超回鄉的場景。在他們穿越半個多世紀的回憶中,譚展超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沙田村村口有一座五六米高的牌坊,綠色琉璃瓦,灰色水泥牌柱,古樸不失幽雅。篆刻在石塊上的楹聯嵌入了“沙田”兩字:“沙梓故鄉情西倚大雁金歌燕語,田園新景貌東來紫氣綠影長虹。”

牌坊旁邊有一幢二層紅磚樓房,一樓開了一個小賣部,門口坐著兩位阿叔一位阿嬸。“阿叔,你聽說過譚展超這個人嗎?”“你要找譚展超?他是我六叔。”這位穿白色圓領短袖衫的阿叔居然是譚展超的親侄子譚成發。

家中僅存譚展超兩張照片

57歲的譚成發兩鬢有些發白,圓臉,喜歡笑,一副樂天派的樣子。他的妻子侯福儀比他大一歲。村民調侃“他叫她姐”。夫妻倆說起六叔的故事,饒有興致。

譚成發說,他的爺爺名叫譚聯江,年輕時就出外闖蕩,在香港做羊油生意,娶過兩房妻子,育有多個子女。譚成發的父親譚子龍與譚展超係同一母親所生,譚子龍排行第五,譚展超排行第六,所以,譚成發稱他為六叔。

譚展超長什麽樣?多高?夫妻倆都沒見過,隻聽父母說過譚展超“長得高大,一表人才”“去意大利留過學,後來加入了國民黨,打過日本鬼子,做了將軍”。

“以前家裏有很多六叔的照片,文化大革命時,我媽媽偷偷用水泡爛,不敢放出來,怕被人看到。那個時候,我爸爸媽媽都警告我,不要說有親戚在台灣。”譚成發聽父親說,日本鬼子入侵,香港淪陷前,父母回到沙田村鄉下避難,因家境富裕,在鄉下置辦了房產和良田,解放後,譚家因此被打成“地主”。

譚成發一家對於台灣六叔一事一直諱莫如深,不敢聲張。直到改革開放迎來轉機。

“大概是1983年,有一幫從新會縣會城來的人,說是對台辦事處的,問我們‘有沒有譚展超這個人的信息’,‘他現在幹什麽’,‘可以聯係他歡迎他回鄉’,還說‘譚展超家裏土改分了什麽東西,可以幫他拿回來’,我老婆就說‘分掉了就分掉了,不用拿回來了’。從那以後,一直到今天,再也沒人找過我們問譚展超的事情。”譚成發說。

三十年前,侯福儀在收拾家什時,在一個箱子裏意外找到了兩張照片,這是目前僅存的與譚展超有關的資料。

侯福儀拿出兩張照片給南都記者看,一張是譚展超的個人半身照,另一張是譚展超與第二任妻子何懿嫻,以及四個子女譚友梅、譚雄飛、譚傑飛和譚愛梅的合照。照片上的譚展超濃眉大眼,眉宇間有一股英武之氣。

老人目擊譚展超攜眷返鄉

公開史料顯示,1947年11月,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孫立人被蔣介石調往台灣訓練新兵,孫立人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台灣訓練新兵,在台灣建立新軍。譚展超攜全家跟隨赴台。譚展超在意大利受過騎術訓練,他在台灣高雄鳳山營區先後擔任過騎兵總隊長和步兵指揮官,授陸軍少將軍銜。

“六叔去台灣前還回來沙田村帶了兩個年輕人一起過去。”譚成發說,一位名叫侯文輝,已經過世,另一位名叫譚耀軍,仍在台灣,已有八十歲高齡,曾回鄉三次。

譚展超有沒有帶意大利妻子貝安加回過沙田村?“我聽父母說,六叔帶意大利妻子回來廣州,沒回到沙田村。”譚成發的父母均已過世,早年的事情隻有村中的老人或許記得。譚成發隨後帶領南都記者找到村裏一位86歲的老人譚耀全。

“我在香港見過她(貝安加),好靚,但她沒回過沙田村。”譚展超攜貝安加從香港上岸,回到廣東時,譚耀全小時候在香港見到過譚展超的意大利妻子。

譚耀全再次見到譚展超時,已是國民黨潰敗撤回台灣前夕。“身材高大,差不多一米八,好威的,帶著一長一短兩支槍。”譚耀全說,譚展超帶著第二任妻子何懿嫻及子女回來沙田村,還有隨從副官,引起全村人關注,不過,譚展超一家吃了一頓飯後,就走了,走時還帶走了村裏的男青年侯文輝和譚耀軍。

譚展超之子清明回鄉祭祖

1960年,譚展超因喉癌逝世;譚成發的父母先後在1968年、1986年逝世。

個人和家庭的命運與時代環環相扣。因為曆史原因,父母與六叔那一輩的聯係曾經中斷了三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譚成發一家與六叔的子女聯係也多了起來。

譚成發說,譚展超與中國妻子何懿嫻所生的兩個兒子譚雄飛譚傑飛都回過沙田村。譚成發的父母亦生育了五個子女,他是最小的,上麵還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哥哥譚成其在台灣。

“前年清明節,我哥哥成其陪雄飛、傑飛回來沙田村祭祖,爺爺的祖墳找不到了,隻找到奶奶的。那個時候,一般墓碑上都不刻名字,除非記住了,否則就很難找到。以前沒人在家裏,是委托村裏的鄉親幫忙拜山的,那時父親還在香港。”譚成發說。

哥哥譚雄飛是第一次回鄉,弟弟譚傑飛則是第二次,他在2004年清明節曾經回來過一次。兄弟倆在堂弟譚成發家裏住了一個星期,把沙田村走了個遍,熟悉了家鄉的味道。

貝安加在她所著的暢銷書《鴉片茶》中描述,在新婚初夜,譚展超給她泡了一壺鴉片茶,讓她這個十六歲的新娘一喝就看到了“通往無上經驗的門”,這也是書名《鴉片茶》的來源。

有意思的是,譚雄飛前年回到沙田村,稱母親何懿嫻在生時曾聽說“在沙田村老家有一個很大的莊園,種了很多鴉片”。譚成發笑了“那時怎麽可能種鴉片呢?”他猜測可能是六叔“忽悠”了六嬸,而六嬸又看了貝安加的書,以至於要尋找鴉片茶的源頭了。

這個小故事也成了兩任譚太屈指可數的一個交集。

傳奇

隱藏半世紀的謎團一張結婚照解開

1991年,一本自傳體暢銷書《鴉片茶》在美國出版發行,華裔女作家譚愛梅意外發現書中有一張父親譚展超與書作者貝安加的結婚照,這才知道原來父親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異國之戀。

1993年,譚愛梅與貝安加在美國紐約見麵。今年3月26日,譚愛梅和哥哥譚雄飛合著的《被遺忘的年代:尋找兩個譚家與一個女間諜》一書在台灣出版,詳述了父親譚展超與貝安加一段堪比“亂世佳人”的傳奇故事。

譚雄飛兄妹在書中,以真實動人的筆觸,輔以大量史料,記述父親譚展超的戎馬一生、父親第一任意大利裔的妻子貝安加間諜案的始末揭秘,以及與晚年貝安加在美國紐約相認會麵的動人經過。

這段超過半世紀、橫跨半個地球的曲折故事,是動亂時代的縮影。譚展超為抗日名將孫立人參謀,1910年生於江門新會棠下沙田村,留學意大利軍校時,與出身貴族的貝安加相戀結婚,1939年,譚展超帶著妻兒回國投入抗日戰爭,先後隨孫立人到廣州、貴州練兵,遠征緬甸,1948年又隨孫立人赴台,任陸軍第四軍官訓練班總隊少將隊長,兼騎兵大隊隊長。

1954年,孫立人因“兵諫”事件被蔣氏父子軟禁,一些部下亦受牽連,被整肅、入獄,譚展超被降兩級官階、調職,1960年赴美考察時因喉癌過世,享年50歲。

兩段傳奇婚戀故事

譚雄飛譚愛梅在書中講述了父親譚展超的兩段傳奇婚戀。

1928年,對軍事很有興趣的譚展超遠赴意大利陸軍學校學習,兩年後畢業,又進入意大利騎兵學校和山地作戰學校學習,於1939年畢業。1935年,在學習期間,譚展超參加一名意大利同學的家庭舞會,同學15歲的表妹貝安加與譚展超一見鍾情。一個星期後,譚展超帶著玫瑰花登門拜訪,兩人墜入情網。

貝安加的父親是當時意大利墨索裏尼政府海軍部的高級軍官,其母是伯爵,他們極力反對女兒嫁給譚展超這位東方男子。但貝安加堅持非譚展超不嫁,最終迫使父母屈服。

1936年10月,譚展超和貝安加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結婚。抗日戰爭爆發後,貝安加跟隨譚展超來到中國。在貴州都勻,譚展超喜歡上了香港聖瑪麗諾醫院護士長何懿嫻。何懿嫻為了抗戰報國放棄香港工作,來到都勻戰地醫院。何懿嫻即是譚雄飛和譚愛梅的母親。

貝安加差點被判死刑

已懷孕的貝安加一氣之下帶著三個孩子去了上海。譚展超後隨軍入緬作戰,貝安加斷了生活來源。為了謀生,她出入外交官社交場合,成為一名高級交際花,其間,曾將丈夫部隊情況賣給日本軍官,後被美國情報機構指控為買賣情報的間諜。

1945年抗戰勝利後,譚展超回到廣州,碰上貝安加間諜案爆發。為了救貝安加,譚展超請求孫立人幫忙,甚至在獄中讓貝安加懷孕以求免死,何懿嫻也曾往探視。該案後交由中國法庭審判。

前日下午,南都記者聯係廣東省檔案館目錄廳,工作人員胡小姐證實,該館藏有解放前廣東高等法院一份名為“廣東高等法院判決被告貝安加·譚(意人)無罪一案”的檔案。

意外解開父親故事

貝安加出獄後以為譚展超已戰死東北(譚展超曾隨孫立人赴東北與林彪的部隊作戰),帶著子女回到歐洲,此後,兩人再無交集。

四十餘年後,譚愛梅已是美國著名的華裔女作家。1991年的一天,譚愛梅的丈夫楊誠意外地在英文書《鴉片茶》裏,發現嶽父譚展超和一個意大利女子的結婚照。

《鴉片茶》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作者是貝安加,此書1985年首先發表於意大利,1991年在美國出版了英文版,成了一本國際暢銷書。

這張結婚照引發了譚愛梅的極大興趣。經出版社聯係貝安加,直到1993年,兩人終於在美國紐約見麵,這才解開了譚展超半個世紀前與貝安加的傳奇故事。

半年後,貝安加病逝。兩個譚家的後代,至今保持聯係。

臨江靠山的優美村落

沙田村有380人,但外麵有700多人,在香港的最多,有200多人,其次是美國和新加坡。——— 譚成發

譚愛梅在文中寫道“父親出生於新會沙田村的一個富裕家庭”。網上搜索“新會 沙田村”,有兩個答案,一是“新會區司前鎮雅山管區沙田村”,另一個是“新會棠下區(現蓬江區棠下鎮)天鄉沙田村”。

由於曆史原因,“譚展超”這個名字其實在一般民眾中是不熟悉的,新會民俗文化研究學者林福傑也沒聽說過譚展超這個人,他表示,“如果是姓譚,那應該是在天鄉沙田村。”正是林福傑老師的指引,南都記者順利找到了譚展超的故鄉沙田村。

從地圖上看,天鄉沙田村位於棠下鎮的最北端,與鶴山市沙坪街道傑洲村緊密相鄰,臨江靠山,是一個風景優美、偏僻幽靜的小村。這裏三麵環山,南麵一條村道從牌坊下穿入。村北麵不到1公裏是濱江大道,再向北500米便是寬闊的西江,而西南麵不到2公裏是鶴山大雁山風景區。

中午時分,譚成發帶領南都記者進村尋找他祖父留下來的逾百年的祖屋。

由於常年無人居住,屋內沒有家具,房梁損毀數根,和許多磚瓦一齊掉在大廳,大廳牆壁上還掛著一塊玻璃喜屏,畫上是綠樹紅花叢中的一對鴛鴦,這是譚成發與妻子侯福儀於1981年結婚時,親朋好友贈送的。

“窮則思變”,背井離鄉闖天下,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曆朝曆代都在上演。“這裏很偏遠,很難找錢,所以很多人都出去闖蕩。”譚成發的祖父輩早年去香港拚搏。

“沙田村有380人,但外麵有700多人,在香港的最多,有200多人,其次是美國和新加坡。”在譚成發看來,祖父輩比現在的年輕人更有勇氣。

文:南都記者 曾育軍 圖:南都記者 孫振飛

(文中部分資料援引自譚愛梅、譚雄飛著作《被遺忘的年代:尋找兩個譚家與一個女間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