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無罪,你的四個帖子我都認真看了

(2020-11-23 20:37:23) 下一個

第一篇的字義我都懂,卻不知道為什麽沒感覺,好像鴨子聽雷。再看第二遍仍舊如此。

第二篇我自認為看懂了95%。這篇也是我最先開始看的。有些話剛一看就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我過去五、六年裏正是在這樣的自表謙卑裏邊打轉轉。也許是因為你敲得太快(為了跟上思路),有些詞句不太連貫,還有幾個遣詞不甚恰當的地方,我太喜歡這篇(可能是出於肉體),所以給你當了一回秘書(在下邊)。你是否介意我將你這篇轉貼到約拿的家網站?

第三篇(也就是2的補充篇),剛看了一遍,正在消化。

第四篇已經看了兩遍,自以為看懂了80%。

因為你帖子都是“掏心窩子”的帖子,所以我也對你掏掏心窩子。

像你這樣靈修的人確實不多。教會裏/網上很多人都是在看熱鬧和製造熱鬧,包括我自己,好像每年冬天去夏威夷渡假的美國人,在沙灘上轉兩天,走了,明年再來,再在沙灘上轉兩天,又走了。隻有少數的人住下來,並且一猛子紮進遼闊深遠的海中。那些轉兩天的人往往拍很多照片,寫很多微博,甚至寫書的也有,但他們對大海了解多少?

我花很多時間在教會的建築物裏,在查經班,門徒訓練,還有各式各樣的特會,但是我這野葡萄枝真正接上他的葡萄樹的時候有多少?

過去十年裏我參加了很多教會“事工”,直到三個月前我才開始意識到我9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做秀,都是為了得到來自人的榮耀,自表謙卑,苦待己身。

----------------------------------------------------------------

基督的旨意2


真正的靈修,完全的靈修在乎【心靈的痛苦】。耶穌說“我喜愛伶恤,不喜愛祭祀”。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也說過──因為我們的軟弱有聖靈的幫助。
 

我們根本不需要不斷地追求【屬靈的境界】。因為它不會讓我們更加聖潔,反而讓我們更加虛偽,自表謙卑。很多人對基督即便有正確的【認知】,也不是對任何人有任何益處。例如屬靈書籍裏麵多半都是叫我們要事奉主,為主而活,以主為中心,可是這些屬靈書籍往往隻是為了能夠表達【正確的基督知識】,所以讓看的人,除了對那些以【喜愛知識】為生命基礎的“靈修人士”才能夠激發愛心,但是對於自我認知為自身軟弱的【敬虔人士】,他們在這種屬靈書籍或者講台上的【屬靈宣言】麵前,隻能在原本就無法承受的“自身的肉體的軟弱”之中原地踏步,而不是打腫臉皮充胖子,並死撐到底,要不然就會因為屢次失敗而失去基督的憐恤,從而【放棄基督】。

在人的軟弱之中,【屬靈宣言】越多,知識的壓力就越大,靈性的憐恤就越少。了解自己軟弱的人,就會曉得,並不是所有正確的知識,正確的敬虔道理,就能夠幫助他們戰勝軟弱──因為他們的軟弱有聖靈的幫助,而不是偉大講章的幫助,也不是那些有偉大屬靈經曆並且被神幫助越過難關的【聖潔人士】的幫助。這樣看來,如果您看了一本屬靈書籍,對您說,聖俗應當分開,或者不應當分開,你也不應該因為在你讀的時候,出於心靈的內疚而【急於】表現自己的悔改,或者因為渴望更加敬虔的表現,就【跟從】內心的焦慮與憂愁。畢竟那時候的【聖靈感動】,與其說是在責備您,催促您不斷地【成聖】,倒不如說是聖靈要提醒您,要注意您的軟弱,而不是追求過於您所應當承當的【信心能力】。

這樣看來,屬靈書籍,隻是對那些寫書的人對自己負責,對正統或正確知識負責,甚至是對【大眾社會】負責。這樣看來,再正確,也隻是對寫書的人正確,對那些渴望擁有【屬靈知識指引】的人正確。

這樣看來──任何敬虔敬拜主耶穌基督的靈修人士,首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正確的知識(當然正確的知識是不可或缺的),也不是為了某種屬靈境界或者成聖目標。真正的靈修,乃是在乎個人對自己心靈痛苦,並心靈軟弱的【承受能力】。就拿那個屬靈書籍來說,如果您的軟弱讓你無法在天國與生活中【兩邊跑】,那麽您就必須【憐恤】您這樣的軟弱,選擇您心目中對神的“成熟程度”。(--->就象腓3:16所說的嗎? 我們到了什麽地步,就當照著什麽地步行。)

如果您寧可失去生活的幸福而得到【與基督聯合,與基督成為一靈】的屬靈樂趣,那麽您就向神祈求,給您足夠的心靈力量以及啟示的智慧來【聖俗分別】,要不然您就隻能在您的能力之內【平衡】天國與生活之間固然有的張力。但是所謂的張力,隻不過是──自己的軟弱,加上自己的要求,透過自己對生活壓力的承受性低能,再由屬靈書籍對您神經的刺激方式,而混攪在一起的【自我高估】。這反而顯示了【變質】,搞到最後,人若達不到,就好象是自表謙卑,隻會聽道不會行道似的──但是不論是對自己的論斷,還是公眾的論斷,都隻是一種:以一種自表謙卑來藐視另外一種自表謙卑,都是人的虛榮心之間的【屬靈驕傲的較量】。這就違背了【耶穌的憐恤】的靈修標準了。

靈修如果隻是為了自己的聖潔,而不顧及自己的軟弱還有信心力量,那麽,一切再怎麽樣的努力,甚至您的靈命如何的高超,到最後在您的無知與其賣力賣命的壓力之中,您仍然是【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徒有智慧之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屬靈沒有境界,隻有憐恤,隻有自我衡量,不要被人虛浮的話欺哄了。

從這個意義上,一個人的聖潔方式,都是他的靈修結果,而不是因自己軟弱而盲目跟從他人的偶像崇拜。。。。。。。既有屬靈驕傲,就有屬靈崇拜。我們應當小心謹慎,隻以【主基督對您的憐恤】來成長,而不是以【多麽聖潔標準】自我衡量──這種衡量,隻不過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高度,而不是信仰基督的表現。

2013.7.9 發表於常青人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