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3 層林盡染德國行(2)雷根斯堡

(2024-07-11 01:09:25) 下一個

二.原汁原味的中世紀古城-雷根斯堡(Regensburg)

清晨我們的飛機在慕尼黑降落,很順利地找到提前預定的汽車,朝著雷根斯堡駛去。駛出市區,眼前一片田園風光,11月初的金秋時節,路邊的樹木披上了彩色的衣衫,有綠色、黃色、還有紅色。前方太陽剛剛升起,將天際染得一片金紅,令人心情大好,我不禁輕輕地說了聲:早上好,慕尼黑!經過一小時的行駛,我們進入雷根斯堡老城,汽車在一座高大的教堂旁停下來,司機告訴我們到了,原來我們下榻以及開會的旅館就在小城的地標建築聖彼得大教堂旁。我被眼前雄偉的建築吸引,顧不上進門check in,先對著大教堂舉起手機。我如今旅行什麽相機都不帶,一部手機走天下。教堂,往往是西方城市裏最高、最美的建築,是城市的靈魂,是信仰的依仗,凝聚著曆史,凝聚著人心,也璀璨著城市的榮光。每到一個城市,我喜歡造訪當地的知名教堂,以至於先生養成了習慣,每當我們自駕遊看到一處教堂,他就會問我:停不停?我笑笑告訴他,並不少所有的教堂都要去參觀,隻有那些承載著曆史的教堂才是我感興趣的。眼前的教堂雄偉壯觀,它的曆史肯定非常厚重。

早晨好,慕尼黑!早晨好,雷根斯堡!                             

這裏,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座被聯合國文教組織納為世界遺產的老城。雷根斯堡英文名為Regensburg,位於德國東南部上巴伐利亞,慕尼黑以北,紐倫堡以東,多瑙河和萊根河在這裏交匯,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在多瑙河邊居住,大約公元79年,古羅馬人在這裏建造軍營,到公元170年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裏烏斯下令建造兵營城堡,取名為雷根斯堡(Castra Regina,雷根斯堡的古拉丁名,意為萊根河畔的軍營),如今這座羅馬城營的北門Porta Practoria還屹立在老城裏。雷根斯堡的發展發生在中世紀,由於其多瑙河畔優越的地理位置,來自東方貿易的物質在抵達君士坦丁堡後(即今天的伊斯坦布爾),在雷根斯堡集散運往歐洲各地。因此雷根斯堡成為當時歐洲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城市,修建了許多漂亮的建築。15世紀,雷根斯堡的貿易優越地位不在,富人們紛紛搬離此處,城市停止發展,沒有人關心理睬,也沒人前來打擾,使得老城建築定格,一直保持著它鼎盛時期的模樣。幸運的是二戰期間,雖然雷根斯堡遭到猛烈的空襲,但炮火集中在郊外歐洲最大的飛機場,老城並沒有遭到破壞,因此我們如今看到的是一座原汁原味的中世紀老城。整個城市擁有1500多座屬於文化保護範圍的曆史建築,其中984座構成老城城區,2006年聯合國將整個老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

回到眼前,這座地標建築的大教堂名為聖彼得大教堂(Dom St Peter),是雷根斯堡天主教的主教堂。教堂始建於雷根斯堡興起的1139年,當時還是一座小教堂,在遭到兩次大火的毀壞後,於1273年重建。富裕的雷根斯堡決定修建一座新的大型教堂,教堂分為三部分:中央大殿、扶壁、拱頂和外牆的兩個塔樓。修建進行了三百多年,幾度停工又複工。後期雷根斯堡的貿易地位不在,富人們沒錢了,教堂於1520年草草收工,兩座塔樓為平頂封頂,正式對外開放。直到巴伐利亞皇帝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下令並籌錢,繼續修建塔樓。1859-1869年間,哥德式尖頂修建完成,三年後大教堂完全完工,前前後後這座教堂修建了600多年。為紀念路德維希一世,他的雕像坐落在教堂的側麵。

大教堂內部樸實,沒太多的裝飾(左),教堂也是重要人物和主教埋葬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和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一世等人都葬在這裏

銀質高祭壇建於1695-1785年間,彩窗是1220-1230年間以及1320-1370年間的原物,教堂內還保留著珍貴的13世紀雕塑

巴伐利亞皇帝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雕像,在他的幫助下大教堂才得以完工  

拍完照我們走進旅館,一大早旅館沒有房間給我們,我們放下行李,吃了早餐,便出門遊玩。會議要到晚上才開始,我們有一整天的時間。穿過小鎮的街道,首先朝著多瑙河河邊走過去,轉眼來到那座著名的石橋(SteinerneBrucke)。石橋和橋門建於1135-1146年,是歐洲最古老的石橋,也是中世紀歐洲許多大型石橋的範本,例如布拉格的查理大橋,德累斯頓的易北河大橋等等,據說都是以它為範本。石橋長336米,寬34.8米,有16個橋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座石橋曾是多瑙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梁。它在此地屹立了800多年,是雷根斯堡曆史的見證。

橋中央有一個石雕,一個年輕人用手搭成涼棚向前注視著。它述說一個有趣的故事:原來這位年輕人是石橋的建築師,他和同時修建教堂的建築師打賭,看誰先完工。他天天注視著教堂,眼看著教堂越建越高,心中著急。此時魔鬼找到了他,表示可以幫他加快工程進度,作為交換,在橋梁建好之時,建築師要將自己以及妻子和孩子三人的靈魂交與魔鬼。建築師同意了魔鬼的條件,果然橋梁的建造速度突飛猛進,搶在教堂之前完工了。此刻建築師反悔了,他將豬、羊、牛各一頭趕過橋,企圖蒙混過關。魔鬼被激怒了,刮起了大風大浪,它要將橋梁毀壞。石橋因此變成了拱形,建築師也永遠地被固定在橋上。

繼續在老城裏行走,彎彎曲曲的街道,形形色色的中世紀建築,還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讓人聯想到千年前雷根斯堡的繁榮景象。

哥利亞之家(Goliathhaus),因牆上壁畫得名,描繪舊約中大衛殺死巨人哥利亞的故事,兩人身才形成鮮明對比

來到一座黃色羅馬式建築前,這是雷根斯堡的老市政廳(Rathaus),建於13世紀。這裏曾是神聖羅馬帝國議會場所,帝國廳的牆壁上懸掛著羅馬帝國皇帝的肖像。1806年在這裏舉行帝國最後一次會議,宣布神聖羅馬帝國正式解體。如今這座建築仍是市長辦公的地方,也是帝國會議博物館和旅遊中心。

市政廳廣場和鍾樓                                       

塔樓,小鎮街道可以看到好幾座這樣的塔樓,這一座是最高的。導遊告訴我們,它沒有多少實用性,而是當時居民實力、財富和權利的象征,是一種財富的炫耀,越富有所建塔樓越高

海德廣場(Haidplaza)。                     

新普法爾廣場,這裏曾是猶太人聚集地的中心。廣場上的文獻館展示在這裏曾經發生的曆史事件     

猶太教堂以及猶太紀念碑                             

羅馬城門(Porta Practoria) ,城門建於公元179年,原是城防工事的一部分。如今城門隻殘留一個石拱門和塔樓遺跡                  

城牆                                                        

東門(Ostentor)                                                                             

鵝布道噴泉(Gansepredigt-brunnen)描述寓言:一隻狐狸太笨抓不到鵝,於是它扮成牧師布道,鵝睡著了,它也將鵝抓到了

最古老的香腸店,多瑙河畔石橋旁有一個小小的快餐店,隻賣Hot Dog和啤酒。別看小店門麵不大,它可是將近900歲了。從1135年開始,它就在這裏營業。最初是為修橋的工人提供食物,石橋建成了,小店還繼續開著,一晃就近千年。來到雷根斯堡的遊人都會過來品嚐一番,一是好奇,二來味道也確實不錯

不知不覺我們又來到河邊,沿著多瑙河慢慢向前走,岸邊秋葉和水麵夕陽將河水染成金色,古色古香的房屋倒影在水中,老城呈現出一派靜謐祥和景象。

拐過一個彎,眼前的景色頓時讓我們驚呆了。隻見兩行換上黃色新衣的古樹整齊排列,地麵也鋪著厚厚一層黃葉。一陣風兒吹過,天上下起了金色的葉雨,轉眼間清清的河麵上鋪上一層黃色地毯,隨波逐流奔騰向前。風來得這麽及時,葉飄舞得這麽隨性,水流動得那麽超然,樹承載著歲月的滄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美麗的景色!這樣的時節、這樣的風、這樣的“雨”,真是可遇不可求。

距離老城9公裏的山間,有一座白色的希臘神殿,依山傍水,掩身於翠木林中。從老城坐船,沿多瑙河順水直下,舉頭向上,三百五十八級台階之上,雄偉壯觀的神殿高聳。這就是瓦爾哈拉神殿(Walhalla),又稱為英靈殿,由路德維希一世修建。神殿構思於1806年,修建於1830年,曆時12年於1842年完工。當時拿破侖鐵蹄已踏破德法邊界,勢要稱霸歐洲。年僅20歲的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希一世立誌要推翻法國人的統治,成為真正的巴伐利亞國王,而不是法國人的傀儡。他希望用日耳曼北歐神話的英靈殿來祭奠傑出的日耳曼人,以增加民族凝聚力。英靈殿的設計參照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法國人自詡是羅馬人的後代,推崇羅馬建築和藝術風格,而路德維希認為,日耳曼的源頭可追溯到希臘,因此建造希臘神殿風格的英靈殿,與法國分庭抗禮。後來英靈殿成為紀念曆史上著名德語人士的名人堂,並不局限於日耳曼人。這裏排列著200多個紀念牌匾和半身頭像,跨越2000年曆史。可以找到哥白尼、貝多芬、海頓、萊布尼茨、萊辛、愛因斯坦、高斯等人的頭像。我們來到雷根斯堡的第一時間,就趕往碼頭,詢問前往瓦爾哈拉的遊船信息。可惜11月已經進入旅遊淡季,“遊船不開了,請明年再來”,售票員連比帶劃地告訴我們。後來會議結束的最後一天我們開車上山,雖然神殿不開門不能進去參觀,但山上風景奇美,是觀日落的絕佳之地。

山上觀看日落,美得令人窒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林間溪的文章才華橫溢,詳實介紹雷根斯堡的曆史,笑點十足,讓我心生向往。有空親身前往體驗。
gaobeibei 回複 悄悄話 瓦哈拉好美啊!我們也沒能進去看看,甚至連山上都沒有去。隻是坐了船,遙望。因為船不靠岸,看一下,調轉頭,又開走了。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德國和日本很像,人口稠密,對城鄉土地和山林的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地精心治理。我常常感歎,如果美國人也能像德國人那樣管理這片廣袤的大地,美國會更加美麗。常常看到美國管理人員對土地山林管理得漫不經心和粗糙潦草的地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