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多彩多姿的貴州 9 西江千戶苗寨(下)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5-07 21:19:58) 下一個

旅遊的意義不僅在於出門領略各地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也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和曆史發展。苗族曆史悠久,他們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和宗教信仰,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技藝。西江千戶苗寨所在的雷山地區有十三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到這裏一定要去西江苗族博物館參觀,了解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歌舞等民俗;再去嘎歌古巷走走,體驗古歌、造紙、苗繡、蠟染等非遺文化;還要觀看《美麗西江》苗族歌舞表演,這樣才能對苗族的曆史文化有所了解,對苗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初步認識。

一. 嘎歌古巷

信步來到一條狹窄的小巷前,巷口很小街道狹窄,一不留神就會錯過。抬頭看見巷口匾牌上寫著嘎歌古巷,正是我的興趣所在。 走進古巷,裏麵別有洞天。“嘎歌“在苗語裏是小巷子的意思,窄窄的巷子裏有西江最早曆史的“源西江”,還有苗家古老的“家祭橋”,並集中展現苗族的眾多文化傳承,如苗繡、釀酒、臘染、苗銀、古法造紙、古歌堂、西江老銀莊、雷公山茶等獨特的苗家文化和特色工藝,許多都已被列入非遺文化遺產目錄。轉完了小巷我才發現,這裏竟然是西江最有意思的地方。

小小巷子裏別有洞天,裏麵藏著許多苗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特色工藝

巷口有兩家相對的鋪麵,一個是蠟染、另一個是古法造紙,都是苗家人世代相傳的手藝。苗族的造紙技術已經傳承了千年。材料取自於雷公山的構樹皮,造紙經過剮皮、曬幹、河漚、漂白、清洗等20多道工序,非常耗時耗力。苗族蠟染也是一道需要耐心費時的活計。染料從板藍根中提取,布料從紡線織布開始,經過上漿磨平、畫蠟漂染等製作過程。白布用蠟畫出團,放入染料中浸泡上色,美麗的圖案便呈現出來。正在參觀之際,突然一陣渾厚的歌聲傳來,我們順著歌聲來到古歌堂,一群老人正在低聲吟唱。苗族古歌有著悠久的曆史,它是在原始神話傳說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苗族古歌由金銀歌、古楓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遷等5大部分組成,從開天辟地、鑄日造月、萬物生長、滔天洪水,一直唱到苗族的大遷徙,共1.5萬行,內容十分豐富。古歌不僅吟唱曆史傳說,還述說社會製度和日常生活,幾乎涉及苗族生活的方方麵麵,篇幅宏大、包羅萬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慶活動,過年過節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老年人、巫師、和祭師等,古歌的傳承一般分為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老人的歌聲仿佛有一種魔力感染著我們,他們聲韻渾厚、莊嚴肅穆、意味久遠、不絕於耳。我們再也挪不開腳步,背靠著池塘坐下來用心傾聽。雖然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麽,但我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情感和心聲。

走進窄窄的小巷,巷內別有洞天                                                                           

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苗族先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口傳史詩,是古代苗人生活的瑰麗畫卷,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歌堂每天上午10點下午2點各有一場表演。               

西江源的故事,聽完古歌,我們這才注意到身後是一個小池塘,環繞池塘聚集著苗繡、銀莊、茶莊等各個苗家文化展示所。細讀池塘旁的說明,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池塘大有來頭,竟是西江苗寨之源。傳說,逐鹿之戰後蚩尤的九黎部落被打敗,他們被迫南渡黃河,遷居長江中下遊一帶。以後又不斷遷徙,抵達川黔滇西南山區,其中有一支來到深山密林中的西江。相傳西江的祖先帶著狗打獵,獵狗跑出去很久後才回來。祖先發現獵狗身上披滿了浮萍,他們萬分驚喜:有浮萍就能種水稻!於是他們跟著狗來到滿是浮萍的地方,並在這裏開墾耕種定居下來。經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最初的25戶人家發展成今天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而當年那個滿是浮萍的地方,便是眼前這個小小的池塘。

池塘中間的雕塑講述著西江祖先借著狗的力量找到適合生存的地方定居的故事

環繞池塘聚集著古歌堂、苗繡、銀莊、茶莊等各個苗家文化展示所

苗繡,苗繡是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它代表中國少數民族刺繡的最高水平。刺繡是苗家服裝的主要裝飾,苗家姑娘個個會繡花,我們在芭沙親眼所見婦女們乘著太陽下山前最後的光亮,勤勞地做著手中繡品的場麵。西江苗家女子服裝分為便裝和盛裝,平常多穿黑色便裝,節慶或婚嫁時身著色澤鮮豔的盛裝,配上精致的銀飾和頭飾絢麗奪目、光彩照人。雷山地區的苗族服飾至今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做工講究,讓人讚歎不已。

苗族銀飾,苗族銀飾非常絢麗奪目,女子頭戴的銀冠雍容華貴,有銀角、銀鳳雀等多種造型。傳統苗族銀飾為手工製作,經過捶打、拉絲、搓絲等工序才能完成。苗家的純白銀拉絲工藝圖案美麗、做工精細,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嘎歌巷裏的老銀莊是西江苗寨裏的國家級非遺傳承教習所,門口站著的就是銀莊的主人王師傅,他是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六代傳承人。王師傅叫王炳祥,是黔東南雷山縣控拜銀匠村人。做銀飾的手藝是家中祖傳的,到他這裏已經是第六代了,如今又傳給了兩個兒子。這裏時常還要現場表演,師傅在一小時內能將一塊銀條打造成漂亮的手鐲。

博物館的照片展現苗家女子漂亮精致的銀飾和頭冠

好漂亮的頭飾                

身著盛裝的苗家姑娘人美服飾也美      

老銀莊門前站在銀飾工藝的國家非遺傳承人王師傅

雷公山茶,苗族是居山民族,種茶飲茶的曆史十分久遠。雷公山主要產三大類茶葉:清明茶、銀球茶、和苦蕎茶,其中以銀球茶最為出名,而清明茶是中央辦公廳的專用茶。

蠟染,蠟染的古老的民間工藝,早在秦漢時期苗族人就掌握了蠟染技術

嘎歌苗苑,雷公山茶鋪旁是一個小小的舞台,每天這裏會表演歌舞。苗族是眾所周知的歌舞民族,歌舞已經融入到他們的生活與血液中。我們在西江苗寨看了不少於4場歌舞表演,還不算寨門前的迎賓舞,和風雨橋上的蘆笙舞。嘎歌苗苑的表演是通過歌舞的形式,向我們講述苗族年輕人相識相戀的故事,展現苗族人的嫁娶習俗。另外,大銀飾店為了吸引顧客,也定時有苗族歌舞表演。漂亮的苗家女身著美麗的服飾,頭戴絢麗的銀飾頭冠,載歌載舞十分好看。而寨子裏最大型的歌舞是在蘆笙堂演出的《美麗西江》。

嘎歌苗苑,這裏表演的是苗族青年相識相戀婚嫁習俗

銀莊為了吸引遊客,也有歌舞表演                                         

表演後,盛裝的姑娘們站在銀店門口讓遊客拍照

這座圓木搭起來的房子很有意思,雖是傳統的房子,卻是年輕人喜愛的郵吧

長桌餐,苗族千人長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曆史,是苗家人餐桌文化的曆史傳承。長桌宴通常用於娶親嫁女、喝滿月酒以及村寨聯誼宴飲活動。餐桌上主人和客人的座位是分開的,互相敬酒對飲高歌。苗家的姑娘們為客人敬上釀好的米酒,其敬酒形式非常特別,稱為“高山流水”,讓客人們感受他們的淳樸和熱情。所謂的高山流水敬酒,就是永不斷續的酒。姑娘們沿著長桌排成一排,將酒碗一層一層的疊起來,讓酒順勢流下,客人則在最下邊不停地喝光姑娘們源源不斷倒下的酒。

這裏是周末文化課補習班。與外麵的世界一樣,苗族的家長們將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以望成材。今天是周六,孩子們紛紛前來上補習課。正好是下課時間,孩子們在教室裏嘻嘻哈哈打打鬧鬧,黑板上還殘留著沒有擦去的粉筆字。老師有些身著苗妝,有些是普通打扮。我們和老師交談起來,補習班語文數學英語等所有課程都教,苗族孩子學習也很努力。他們盼著長大後走出大山,到外麵世界看看。

苗家糍粑,街上有婦女賣糍粑。糍粑是我小時候非常喜愛的食物,用糯米在石臼中舂打而成。離家多年後回國,感覺許多食物都變了味,糍粑便是其中之一。飯店嫌舂米麻煩,糍粑多用糯米粉做成,完全失去了糍粑本身的味道,我常感歎再也吃不到正宗的糍粑了。在這裏倒是看見了,小攤旁還有一個木臼,婦女邊舂邊做邊賣。遊人也可體驗一把自己打糍粑,表弟上前舂了幾下,不一會兒就累得氣喘籲籲。我們買了幾塊糍粑,芝麻花生餡黏黏糯糯非常好吃。不由滿意地讚一聲,終於吃到了從前的味道。

二. 西江苗族博物館

想要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觀它的博物館。寨子中心有一座小小的西江苗族博物館,館裏收藏文物350多件,記錄苗家文明的進展和成果,展現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服飾、樂器和歌舞等民俗和實物,是了解苗族起源、曆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的好去處。博物館外觀為吊腳樓,共設11個展廳。一樓生活習俗廳能看到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二樓展出苗醫苗藥、苗族建築、服裝服飾,銀器銀飾以及民俗歌舞等。

苗家建築有自己的技藝與風格。建築技藝廳,可以了解苗族房子製作過程,依山而建的吊腳樓用木頭做成,整棟房子不用一顆鐵釘。苗家的建築技藝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 《美麗西江》

《美麗西江》是大型苗族歌舞,通過歌舞的形式向遊客介紹和展現苗族的曆史傳說與苗族風情。演出在蘆笙堂舉行,分為白天和晚上兩場。整個歌舞由《楓木化蝶》、《遷徙》、《千古習俗》和《苗鄉錦繡》四個章節組成,展現了苗族的前世今生和民間習俗。苗族人認為蝴蝶是人類的母親,他們稱蝴蝶為蝴蝶媽媽。相傳蝴蝶媽媽是從古楓樹變化而來:在一個叢林密布、山水環繞的地方,一隻美麗的蝴蝶從楓樹破木而出,她飛過漫山枝頭,細嗅遍野山花,與溪中的水泡“遊方”(即戀愛),最後誕下十二顆蛋。經過鶺宇鳥12年精心孵化,誕生了苗族祖先薑央以及雷公、龍、虎、蛇、象、牛等12個兄弟。

正如許多旅遊景點的演出一樣,開場前總要拍賣什麽東西。這裏是請到一位書法家(名字不記得了)當場寫了幾個字,接著拍賣他的其他作品。我有些好奇,不知拍賣所得到底歸誰所有

節目開始了,最先演出的是苗家人的高山流水迎賓酒。姑娘們手中的酒壺一個接一個源源不斷統統倒進了小夥的嘴裏。可憐的小夥,不知會不會嗆到或者醉倒?也不知他真是觀眾還是個托

苗族人自認為是蝴蝶的後代,在他們的神話傳說中,盤古開天辟地後,一隻蝴蝶從楓木中破卵而出。蝴蝶產下12隻蛋,孵化出苗人的祖先薑央,以及各種動物

婀娜多姿的苗族姑娘們,在蘆笙的伴奏下,跳起熱情洋溢的苗族舞     

蘆笙是苗族人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征。中國大地上,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蘆笙自古以來,蘆笙吹奏,都會配合舞蹈,邊吹邊舞,展現出苗族曆史文化藝術的原始性和古樸性。逢年過節,村民們舉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蘆笙會,吹起蘆笙跳起舞,慶祝自己的民族節日。對於年輕人來說,蘆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民族樂器,也是他們戀愛生活的重要媒介,在蘆笙歌舞中,他們相交相識,相識相愛,喜結良緣。

錦雞舞和銅鼓舞也都很精彩               

老人們上台了,他們又吟唱起古老的《苗族古歌》,屏幕的字幕解釋著歌的內容

最後的謝幕                

我們的西江苗族篇就在歌聲中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真好!各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得真好!感謝分享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麵麵俱到真是豐富多彩!我也去過這裏,且沒有用心去了解。今天補課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