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寧夏回族 1 寧夏,前世今生

(2020-05-07 13:17:07) 下一個

2017年夏天,緊接著西藏之行,我們又來到了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在中國,有些地區在曆史上曾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後來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變得無足輕重,寧夏就是其中之一。寧夏是華夏的故地之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由南向北流過,孕育著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自古以來寧夏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是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絲綢之路東西貿易的重要通道,中原文明和西北少數民族的十字路口。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此設北地郡,派兵屯墾,興修水利,開創了引黃灌溉的曆史。從秦漢至唐代,寧夏被稱為朔方,它北連河套、西通甘隴、南接巴蜀、東盡關中,是漢民族向西發展的戰略要地。反之北方胡人要想入主中原,也必須先占領寧夏。五胡亂華從這裏開始,導致了北方民族與中原漢人的融合。唐軍從這裏出發,征服了東西突厥,平定了北方少數民族。然而寧夏在曆史上最強大的時期要數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黨項人李元昊在寧夏建國稱帝,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國號“大夏”。由於地處中原宋朝的西邊,故被稱為西夏。西夏自成立以來不斷擴張,鼎盛期其疆域方圓數千裏,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北控大漠,與宋、遼形成三角鼎立。西夏從繁榮鼎盛到衰落滅敗共存世189年,最終被蒙古鐵騎踏破。西夏滅國後,元朝在這裏設置西夏中興行省,希望這一地區永遠安寧,故改名為寧夏,並沿用至今。元朝時期大批的蒙古人、中亞細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湧向了這一地區。這些人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他們在與當地人通婚後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成為寧夏新的土著民族。如今全國超過40%到回族人生活在寧夏。1958年為了體現民族自主的民主概念,寧夏從原甘肅省銀川專區分離出來,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一. 銀川新貌  

銀川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自古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銀川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銀川結合了中原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的激蕩融合,形成寧夏文化的特質。因此銀川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及自然景觀眾多。珍貴的西夏文化遺跡、誘人的水鄉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多彩的回族民俗風情,以及引人入勝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神奇的賀蘭山岩畫、萬年前的古人類文明,使銀川市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魁力的城市之一。我們的寧夏回族之行以銀川為主線,貫穿著這一地區的風光和曆史,整個遊記包括:《寧夏,前世今生》,《銀川,舊貌換新顏》,《沙湖,塞上江南水鄉》,《西夏王陵,被抹滅的王國》,《賀蘭山岩畫,刻在石頭上的曆史》,《水洞溝,三萬年前的人類文明》

黃河之水從銀川穿過,澆灌出塞外江南                                            

鼓樓,銀川留存為數不多的幾個古跡之一                                          

閱海濕地,銀川新城高樓林立                                                            

中阿之軸充滿異域風情                                                                  

二. 沙湖景區 

寧夏沙湖是將江南水鄉之靈秀與塞北大漠之雄渾融合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這裏原是銀川平原西大灘的一片碟形窪地,解放初期成立國營農場,種地養魚。改革開放後寧夏政府對沙湖進行改造和鳥類考察,並建立沙湖自然保護區,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5A景區。景區由北麵的湖區和南邊的沙漠區組成。湖區水麵煙波浩淼,蘆葦叢叢,是魚類、鳥類棲息的天堂,更是觀鳥的好去處。這裏棲息著178種鳥類共150多萬隻。景區南岸則是沙漠形成的幾十米高的沙丘。金色沙海與藍色的湖水相結合,既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讓人歎為觀止。

湖區水麵煙波浩淼,蘆葦叢叢                                                     

南岸沙漠黃沙滾滾,駱駝成群                                                                             

金色沙海與藍色湖水相映成趣                                                    

三.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區西麵約30公裏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裏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園之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西夏王朝是銀川在曆史上最強大的時期,短短189年建立了燦爛的西夏文化。1227年西夏王朝被蒙古帝國所滅。為報成吉思汗之仇,蒙古人對西夏進行了滅族的屠殺。從此西夏從曆史上消失,成為不解之謎。西夏王陵發現與發掘為我們了解這一段曆史打開了窗口。

西夏王陵景區大門上的西夏文:“大白高國”,是李元昊立下的國號

四. 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麓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土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這些先民們將生活的情景刻畫在岩石上,這就是著名的賀蘭山岩畫。賀蘭山岩畫時間跨度極大,分布廣泛,數量繁多,是刻在石頭上的曆史。寧夏賀蘭山東麓共發現岩畫分布集中在三市九縣27個地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銀川附近的賀蘭口。賀蘭山口岩畫景區分為世界岩畫館、遺址區、韓美林藝術館三部分,就好像一本教科書,由全景到局部、由遠古到當代,把岩畫的故事娓娓道來。                                                                                                                          

五. 水洞溝遺址 

寧夏曆史悠久,早在3萬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水洞溝遺址是寧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1923年法國考古學家桑誌華和德日進發現並考察了水洞溝遺址,這是中國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桑誌華和德日進也被譽為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國成立後又對水洞溝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和逐步深入的研究,對東方史前人類和環境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重大的影響。中國明朝時期,這個區域處於邊防前線,明朝在這裏修建了明長城、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等,構成的古代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係,如今這些軍事防禦建築依然保存較為完整。2015年寧夏政府將水洞溝遺址和明長城邊鎮結合起來,建造成5A極旅遊景區對民眾開放。

俯瞰水洞溝遺址                                                                         

遺址獨特的雅丹地貌,有奧陶係、白堊係的古老地層。

遺址實景                                                                                                                 

遙看明長城                                                                                                              

明長城由夯土建成,這一段是沒有維修過的原始長城                        

明軍修建的紅山堡要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高楓大葉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旅遊文
zhuniang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