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神州行 12—山西 晉商輝煌之常家莊園

(2016-01-10 17:37:31) 下一個

中國漢族民居的建築典範向有“北在山西,南看安徽”之說,而山西深邃富麗的大院又多集中在晉中一帶的晉商豪 宅。當年顯赫一時的晉商家族無不例外都會大興土木,給自己和子孫營建一個歸宿,因而形成了特殊的晉商大院建築文化。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戰火的摧殘、以及 人為的因素許多大院已經不複存在,有的雖能找到但也隻剩下斷壁殘垣,早已難覓當年的風采。上世紀八十年代山西有關部門先後修複開放了五座晉商大院,讓我們 能夠直觀地感受晉商文化。這五座大院分別為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申家大院、王家大院、和常家莊園。五座大院各有特色,其中常家莊園號稱中國第一儒商舊居, 是五座中最大的一座。常家莊園位於晉中榆次,有宅院80座、樓房50餘幢、房屋3500 餘間,占地麵積300餘畝。如果您對麵積的數字概念不是很清楚,那麽我們來看看參照物:現今修複開放的大院部分僅占原麵積的五分之一,但已是王家大院的四 倍,喬家大院的十二倍。來到常家莊園門口,我們不禁嚇了一跳,高大的城門樓子出現在眼前,堅實的城牆前居然還有護城河,這哪裏是個院子,分明是座城市。其 實要說它是座城一點也沒誇張,常家環繞莊園所建的堡牆長達12公裏開8個堡門,而平遙城的城牆周長卻隻有6公裏,開設6個城門。莊園在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 下,建有南北、東西兩條大街,樓房宅院緊密連綴、錯落有致。然而常家大院的最大特點並不在於其大,而是在於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曆史底蘊、以及集南北 風格之大成、融院落園林為一體的特色,無論是規模還是建築藝術都堪稱漢民居之典範。

好大一座城門樓子! 

居然還有護城河

一條長街通向前,院落宅院分布兩邊

導遊帶著我們擇點參觀

瞧這兩姐妹多親密、多開心

從常家的族譜來看,常家的始祖常仲林明弘治初年(1488年)從太穀惠安搬遷到榆次的小村莊車輞,靠給人放羊為生。這個窮苦的農民大概做夢也萬萬想 不到,200年後他的後代會從這個小村莊走出一條萬裏茶路,會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一座碩大的莊園。常家的農民生活一直持續到第八代,清康熙二十年左右 (1681)八世祖常威北上張家口經營綢布生意,漸次發達,由走街串巷的行商逐漸變成坐商,開設了常布鋪。隨後幾個兒子也相繼前往,繼承父業將生意做到了 歸化(今呼兒浩特)、包頭、和庫倫(今烏蘭巴托)。雍正六年(1728年)常氏父子創辦了日後赫赫有名的大德玉,後又從大德玉抽出資金創辦了大德常,並將 大德玉和大德常分別交到二子手中,使常家逐漸形成以二子為核心的兩大商業集團。兄長常萬圮主理國內生意,將大德常生意越做越大,先後成立了大德川、大德 美、大德昌等多個商號,並稱“十大德”遍及全國。弟弟常萬達則另辟奇徑,拉起販茶駱駝隊,生意做到了恰克圖。隨後以財取天下之抱負、逐利四海之氣概,製茗 武夷山、紮莊恰克圖、經銷蒙俄北歐,開拓出萬裏茶路,延綿二百餘年。到乾隆朝時兩兄弟的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躋身於巨商大賈行列,便回鄉開始大規模建造宅 院,首先建起世德堂老院。乾隆二十三年(1768年)兩兄弟分家,常萬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人稱南常,常萬達在村北另購土地蓋房,建起“世榮堂”, 稱為北常。宅院不斷擴大增建,逐漸形成南常和北常兩大宅院建築群。曆經從乾隆到光緒六朝近110年時間不斷修築,常家莊園形成了房屋5000間、樓房50 餘座、園林7處,占地達 60萬平方米的宏大規模。解放戰爭時期南常主院被毀,解放後,南常的全部和北常的後街分給農民,另外20多院落收歸山西省民政廳所有,作為榮軍療養院。文 化大革命中大量的影壁、磚雕、木雕、石雕作為四舊被毀,宅院也大多被拆除改建,隻有政府機關療養院占據的北常部份宅院基本保持原貌。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對 主體建築按原貌進行修繕,以北常為主的4萬平方米的宅院和8萬平方米的花園得以複原,於2001年正式向遊人開放。

常家莊園全景圖,現在修複的隻是原來的五分之一

祠堂

跨過石拱橋、穿過雄偉的堡門樓子,一條長長的街道出現在眼前。這是莊園的中軸線,石拱橋、堡門、街心石牌坊、莊園西門都坐落在這條中軸線上,堂院宅 第順著中軸線向兩邊展開。莊園原分為南常和北常,南常部分早已被破壞,麵目全非,我們看到的是北常的部分建築,僅占原麵積的五分之一。首先看到的是常家祠 堂,祠堂即家廟,是祭祀祖先和舉行各種禮儀活動的中心。常家原有南祠堂和北祠堂兩座,南祠堂早已蕩然無存,隻能通過北祠堂了解常家的過去。門前兩根高高的 雙鬥旗杆是地位的象征,隻有家族中出有進士、舉人才有資格樹旗杆。常家幾代共出過一位進士、十位舉人和眾多秀才。祠堂前一座八字型百壽影壁雕刻篆書“壽” 字240個,取“壽兩百四十止”之意,祈願主人能活4個花甲240歲。祠堂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開建,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曆時3年、耗銀 2萬餘兩。祠堂從南向北由外院、前院、裏院、上院和下院四個院落組成,主要建築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廳、獻廳、東西配廳、東西配房、戲台等。 常家留有非常完整的家譜,向上可追溯二十多代,大廳裏掛著一副巨大代族譜,列舉了常家曆代的官職和功名。常家以儒教治家,重視教育,取得功名的子孫不在少 數。

祠堂門前的旗杆是身份的象征

壽字碑,240個篆書壽字

祠堂大門

門前獅子忠實守衛著

前院

裏院

戲台,祠堂是族人活動的地方,每逢年節都會搭台唱戲,娛樂鄉親

正殿,擺放牌位的地方

牌位旁的條案上供有四座山,即金山、銀山、麵山、和米山

龍爪槐,從俄羅斯運回,已有130年樹齡。這種樹奇特之處在於它的樹拐

從樹下看,樹幹七拐八拐向外延伸,顯示它蒼老的樹齡

貴和堂

常家莊園現存九堂十九院,大致保存了北常當年的主宅建築群。貴和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個堂,有房屋73間,樓房2 座,其磚雕、木雕、石雕、彩繪保存最為完整。貴和堂是正、偏、後院結構,分別有東院、西院、小書院、客院、車馬院、別院、私塾院等10 多個院落,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建築群。常家莊園建築等級森嚴,各堂各院都有上下偏正之分,絕不可越製。前院用於下人居住和雜用,偏院是廚房、餐廳和儲藏 室,正院的正堂和正廳是長輩起居室和會客議事的地方。廂房由已婚兒子居住,長兄住東,次子居西,女兒則住在南邊的繡樓,一切都是長幼有序。貴和堂的後院有 一座高大美麗的建築,七間開的藏書樓。按照禮製,民居建房規格不得大於五間開,違者處以重刑。常家修建了此樓後並不敢居住,而是用來收藏聖賢書以避僭越之 嫌。藏書樓除規模宏大外,其彩繪也是一絕。屋簷之下,三青三藍的漢紋錦彩繪描寫春秋戰國的故事,是華夏民居之最的漢紋錦彩繪中的頂級精品。

走進貴和堂

篆影壁,影壁寬大達16 平方米,刻有340個蒙金彩繪的篆字和夾雜其間的圖案,上方有“詒穀”磚雕匾書。詒穀出自詩經:君子有穀,詒孫子。整篇篆字無人能懂,民間有此壁為常家藏寶圖的有趣說法

貴和堂由十多個院落組成

進入正院,正殿掛著貴和堂匾額的大門隻有老爺和太太可以通過,其他人去後院必須繞過正殿,走旁邊到小偏門

貴和堂到磚雕、木雕都十分精美

來到裏院

室內布置處處反映出書香門第的穩重古樸

室內布置處處反映出書香門第的穩重古樸

七開間的藏書樓

南麵是小姐繡樓,丫鬟住樓下,小姐住樓上

前院是傭人居住的地方

石芸軒書院

石芸軒書院是常家的家族書院,因珍藏稀世珍品石芸軒法帖而得名。書院為園林式建築群,由三個院落組成:東院為私塾院,其內院正廳十間,是先生會客、 讀書、批閱、學生拜師、以及起居間,外院正廳五間,是講課的地方,東西廂房為廚房和休息間。這樣的私塾院常家當年共有17所。西院稱為約齋書院,是養和堂 主人,常家唯一的進士的小書院。東西兩院之間便是石芸軒大書院,為四亭三廊、園林式結構,以安徽靈璧石為影壁,取靈驗、靈氣之意,企盼族中子弟成為棟梁之 才。庭院中間有一彎拱橋,稱為狀元橋。橋身坡度奇陡十分難行,意在告訴子弟要想讀好書,必須下功夫。四亭為琴、棋、書、畫亭,分別以《論語》中的德有鄰、 誌於道、學而思、思無邪命名。而三座大碑廊構成石芸軒書院主體,收藏展示四部大型珍貴碑帖。正麵廊中鑲嵌著書法石刻的瑰寶《石芸軒法帖》。《石芸軒法帖》 是清人杜大同仿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字體書寫的《蘭亭序》,被稱為“杜書三體蘭亭序”。杜大同一生歸隱,不仕不娶,潛心研究書法,《石芸軒法帖》是他 74歲完成的作品,由江南名匠程起耀雕刻勒石,是難得的稀世珍品。當年常家學者常立方四處尋訪,終於訪到此碑,花重金買下,並建造碑廊以供子弟瞻仰效仿, 書院也由此得名。東廊長十丈,藏有另一書法石刻珍品《聽雨樓法帖》,其中收集了上自唐代、下迄清中葉五十多位書法家的作品。西廊展現的是常家自己的遺墨法 帖《常氏遺墨帖》,常家曆代人才濟濟,出了不少書法家,有幾位在清末也曾名動一時。《石芸軒法帖》碑廊背靠背有三間碑廊,上麵按年代順序排列從夏禹王到清 宣統四十三位皇帝和慈禧的墨寶真跡,稱《四十四帝後禦筆帖》。其中有魏武帝曹操、武周皇帝武則天、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等禦字。筆貼最後以清宣統溥儀 筆墨收尾,據說為溥儀六歲時書寫,但已端莊遒勁,顯示了皇家豐富的底蘊和嚴格的教育。書院正麵主體建築是兩層七開間的聽雨樓,取自李商隱“留潯殘荷聽雨 聲”之意境,常家子弟曾組成詩社,在此讀書、作畫、吟詩、賦詞。

石芸軒書院,大門兩邊的“學”和“海”是王羲之的筆跡,石雲軒匾額是常家學者常立方手書

書院以安徽靈璧石為影壁,取靈驗、靈氣之意

前院為四亭三廊結構,中間一座狀元橋

狀元橋坡陡難行,但大家都想試試,果然很不容易

珍貴的石雲軒發帖,杜書三體蘭亭序

聽雨樓發帖,收集了從唐到清50 多位名書法家的字帖

常氏遺墨帖,常家曆代人才濟濟,出了不少書法家,有幾位在清末也曾名動一時

四十四帝後貼,收集了從夏朝大禹王到清朝宣統帝四十四位帝後的墨寶。下圖選擇了幾個,從左到右:夏禹王,宋徽宗、南唐呂主、明成祖、元世祖。導遊說夏禹王的字跡為宋人模仿

上排從左到右:夏禹王、魏武帝、晉武帝,中排:梁簡文帝、唐高宗、唐則天,下排:唐玄宗、宋太宗

書院主樓,聽雨樓

靜園

常家大院區別於其他幾座大院的一個最大特點便是它擁有一座巨大花園——靜園,初建於乾隆、嘉慶年,完成於光緒初年。各堂院都有自己的花園,如謙和堂 的菜園、元和堂的花園、清和堂的棗園等等,各花園連為一體,形成靜園。穿過祠堂遊廊的六角門向西,我們置身於一片園林中,這是北方最大的私人園林,占地麵 積120畝。常氏數代來往於江南水鄉與塞北大漠之間,所以揉南北風格於一體,既有北派之樸實豪放,又有南派靈巧秀美。小溪、水塘、回廊、甬道、樓閣、石 橋,綠色園林與灰色的民居建築融合在一起,顯得肅靜、空靈、超然脫俗。

滿園秋色關不住

走進靜園,小溪、水塘、回廊、園林,眼前的景色空靈脫俗 

走過這條爬滿藤葉架就到了杏園

十畝杏園 是常家最早修建的園林區,杏園東西兩側各有一長廊,廊壁鑲嵌56方清代名家名聯。長廊兩端各有一個看樓把守著杏林之角,杏林深處設一杏壇,有孔子講學雕像。每當早春二月,十畝杏林一片花海。杏花又稱“及第花”,常家種植杏林,意在激勵子弟不斷進取。

花牆磚雕 杏林兩側長廊可分為28間,廊壁鑲嵌56方清代名家名聯,園門處有太極八卦圖影壁。常家有影壁86座,座座不同、風格各異。太極八卦圖多見於道觀,民居采 用作為影壁實屬罕見,體現了主人的觀象哲理:人生真諦就隱藏在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四季變幻中。影壁兩邊有製作精美的磚雕掛壁,分別為水仙、清蓮、金 菊、臘梅,名為四季花壁。這組磚雕掛屏畫麵生動鮮活、構圖新穎別致,雕工細膩傳神,具有明顯的南國風格,據說是道光年間從揚州帶回。

八卦影壁,兩旁是春夏秋冬四季花磚雕

秋冬

春夏

仔細看看這塊金菊秋圖,造型優美、線條嫻熟、刀法細膩,不愧為清代磚雕精品

龍背牆 長廊起伏的雲牆借助看樓的翹簷,看上去好似龍抬頭,雲牆便是長長的龍脊背,因此也叫做龍背牆

百獅園 靜園裏有個園中園,草地上、樹叢中隱藏著大大小小的石獅子,這便是百獅園。百獅造型不同、生動活潑,寓意“事事如意”、“好事成雙”、“仕途通達”、“子 嗣昌盛”等等。其中紮紅綢的石獅是班禪大師04年來訪時開過光的,據說摸摸它不得病好運來。導遊嘴裏振振有詞地念著:摸摸獅子頭,好事在後頭;摸摸獅子 嘴,家庭和睦不吵嘴;摸摸獅子腿,走遍千山和萬水;摸摸獅子背,榮華又富貴;摸摸獅子腚,身體健康不生病;從頭摸到尾,一生順利好運隨。我們聽著導遊的念 叨趕緊走上前去,渾身上下到處摸摸,也好沾點福氣。

細看這塊母子獅圖,線條流暢、刀法細膩、構思活潑、造型美觀,是不可多見的磚雕精品

餘沼湖 靜園之美美在它的水係,小溪、石潭、琴泉、沼餘湖,淙淙流水給大院增添了許多靈氣。靜園重在野趣,槐、鬆、柳、棗、丁香、核桃各類樹木高低錯落、天然生 成;餘沼湖旁蘆葦搖曳、蘆花飛揚,然而這看似不加人工修飾的湖園卻暗含大手筆。常氏當年修園用石豪奢,從湖岸到湖底全用大卵石鋪就,而疊岸的石壁、林間點 綴的大石全部采用太行山大峽穀中千萬年衝刷的巨石。石頭呈青色,間夾有黃白藍灰淡紅等雜色紋理,好似虎紋豹斑,稱為虎皮石。湖邊立一小亭,常家詩社不時圍 坐在此,飲酒吟詩、不亦快哉。

觀稼閣 繼續向前,越過小橋,一座高大的閣樓出現眼前,這是觀稼樓,一座明三暗五的樓閣。登上樓頂近可見常氏連綿宅院、遠可觀周邊大片農田。據說當年常家老者不時早起登高,看看子孫院子炊煙升起的時間,以判斷子孫是勤快或懶惰,懶惰的不免會得到教訓。

裝飾藝術

常氏以儒商文化獨樹一幟,家族中既有進士舉人秀才,又不乏書畫名家,因此在宅邸建築上亦有自己非凡獨特之處,是晉中喬家、渠家、曹家等晉商宅院望塵 莫及的。常家莊園之美美在裝飾藝術,門樓、窗欞、彩繪、雕刻等無一不精,無一不美。每個院落磚雕、木雕、石雕、以及彩繪觸目可見、別具風采。磚雕藝術表現 在幾個方麵:房脊的吻獸和雕花護脊造型優美、線條嫻熟、刀法細膩,均為清代磚雕精品;照壁花牆,既有傳統的百壽圖、吉祥圖,又有花卉鳥獸、鮮品瓜果、文房 四寶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等磚雕藝術。常家有影壁86座,座座不同、風格各異。硬山牆上的犀頭,或花、或鳥、或獸、或字,兩兩成對,很少雷同卻又各具特色。 木雕主要用於窗戶、門框、屏風、隔扇等,圖案千變萬化、造型手法各異、木質多種多樣。室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寶、奇花異卉、山水盆景,處處反映出書香門第 等穩重古樸,區別於其他晉商,有儒商宅院獨到之處。

拴馬石都做得這麽別致

窗欞的木雕與彩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林間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ige' 的評論 : 謝謝糾正,馬上改過。謝謝各位臨帖。
注冊了不能發言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這麽詳盡的介紹與描述,滿紙的文化與雅韻,好生保留起來。
富音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這麽詳盡的介紹,收藏了:-)。
WriteItOut 回複 悄悄話 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藝術,華夏文明的瑰寶!謝謝好帖,如臨其境!
茶mm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去過一次。姥姥就長大在這個院子裏,不過女性的名字是不能進入祠堂的。
zhige 回複 悄悄話 “太古惠安”應該是“太穀惠安”。小小地糾正一下。
花果山莊主 回複 悄悄話 好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