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遊記 9 花蓮山水(二)

(2015-12-14 20:13:03) 下一個

接下來大東帶我們來到白楊步道。白楊步道其實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步道,1984年台電為了發展立霧溪水電力計劃在山裏開辟了6 條施工道路。白楊步道便是其中一條。立霧溪水電力計劃引起了學術界關注,專家擔心立霧溪中流的水被引用發電會造成下遊河床幹涸,影響太魯閣峽穀發育,使景觀受到影響,因此發電計劃擱淺。施工道路被廢棄而成為人們觀景的步道,白楊瀑布美麗的景觀也因此讓人們得以靠近。這條步道的特點是多水、多隧道,步道沿溪水而行,一路與水相伴,終至白楊瀑布和水簾洞,全程短短2.1公裏,竟要穿過九個長短不一的隧道。雖說不巧我們遇到白楊瀑布幹涸,但據說雨水充足時瀑布清澈,濺出的水花象朵朵盛開的白蓮十分美麗。水簾洞更是有趣,無論何時都是水量充足。站在洞口裏麵黑乎乎的什麽也看不見,隻有緩緩流水從洞中湧出,在洞前形成池塘,最深的地方竟能沒膝,許多人踩著水嬉戲玩耍。在這炎熱的夏天,又經過一陣不慢的行走(因為趕時間,我們不敢慢慢蹓躂)我們都是大汗淋漓。站在這清澈、冰涼的水中,頓時滿身暑氣全解,別提有多爽快。接下來就該進洞一探究竟,大東擔心安全,反複叮囑我們進去看看就好,不必太深入。要想探秘水簾洞,那可得穿好雨衣、拿上電筒全副武裝進洞。黑暗中我們貼著洞壁慢慢向前走,一束束水柱從洞頂泄下,巨大的流水聲象雷聲轟鳴。我們早將大東的叮囑忘在腦後,不停向前,一直走到另一端出口。的確無限風光在險峰,隻有走到了盡頭才能看到奇景:大水從洞頂傾泄而下,形成一幅巨大的水簾,這才真正是水簾洞嗬。

白楊步道的特點就是隧道多,我們一路穿過了九個隧道 

走出隧道,山裏的景色也不錯 

一路沿著立霧溪行走 

又走過一個隧道 

前麵的山間就應是白楊瀑布,但水已幹涸,隻有瀑布流過的通道。吊橋原是看瀑布的最佳位置現在也無瀑布可看

深淵下的溪水奔流不息,將大理石洗刷出各種圖案 

走在吊橋上還是又一點怕怕的 

終於到達水簾洞了,冰涼的溪水讓我們渾身的暑氣全解 

穿著雨衣、打著雨傘,全副武裝進洞探險 

大水從石縫中嘩啦啦流下,形成一片水簾 

大水傾盆而下,大家不太敢拿出相機、手機拍照,突然一道亮光閃過,不知誰打開手電,正巧被我借光

長春祠

長春祠離峽穀入口處不遠,是進入太魯閣公園後的第一個景點(可記得前麵所述,我們是逆向遊覽)。當年國民黨大軍來到台灣,安置他們是個大問題。同時東西不通、交通不變,台灣急需一條貫穿東西的公路,因而一萬退伍榮民在蔣經國帶領下來到此地開山鑿洞、築路架橋。曆經近四年的艱苦奮鬥,中橫公路於1960年通車。由於山高地險,作業環境惡劣,施工過程中有212人不幸遇難。為了紀念這些因公殉職的英雄,台灣當局在公路入口處特設長春祠,以祭奠死者亡靈。長春祠依地勢嵌入山壁立於斷崖下,清澈泉水從山間湧出,形成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息。山前是立霧溪彎曲的河道和峽穀風光;祠後有380階石梯向上,沿天梯可直達觀音洞,洞內有觀音石像和橫貫公路的施工全圖;再向上便是太魯閣樓和鍾樓,是觀賞峽穀風光和溪流河道的絕佳處。

長春祠建造在峭壁上,山前是立霧溪彎曲的河道 

清澈泉水從山間湧出,形成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息 

跨過大橋,我們走進山洞 

立霧溪幾乎幹涸,河道裸露可見

山前的河道大回環很壯觀

這位仁兄冒著粉身碎骨的危險也要嚐嚐甘甜的泉水 

還是他,將孩子扔到湍急的流水中衝洗,真有本事 

祠堂內安放死難者的牌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