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9 紫金山麓探古——南京之旅(中)

(2013-06-02 21:43:34) 下一個
       清晨,我們來到紫金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進入大門,雄偉的神道出現在眼前。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點在於建築與地形地勢的完美結合,石像襯托著林 木的翠綠與金黃顯得莊嚴又不失秀美,古樸又顯生機勃勃。神道的第一段稱為石象路,由東向西北延伸,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六種石 獸,每種兩對,一跪一立,夾道迎侍,體現了皇家陵寢的莊嚴禮儀。這些石獸用整塊巨石采用圓雕技法刻成,線條流暢圓潤,氣魄宏大,風格粗獷,既標誌著帝陵的 崇高、聖潔、華美,又起著保衛、辟邪、禮儀的象征作用。六種石獸,六個寓意: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 直,明辨是非;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征,代表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 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而馬是帝王南征北戰、統一 江山不可缺少的坐騎。

 石象路

獅子: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

獬豸:神獸,秉性忠直,明辨是非突然發現少了獬豸的照片,網上借一張

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征,代表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

大象: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

麒麟: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

馬:征戰南北、統一江山的坐騎。

 
      石獸的盡頭,神道折向正北為第二段神道,稱為
翁仲路。依次排列一對望柱,兩對武將和兩對文臣。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米,其上雕刻雲龍紋。文臣武將高各為3米,威嚴端莊,是陵墓忠實的儀衛者和守護者

翁仲路

望柱

武將

文臣


      神道盡頭是
欞星門,又稱龍鳳門,是神道上一處重要的禮儀性建築。原為六柱三門衝天式牌樓,如今門已不存,僅存石柱礎6個。現在的欞星門為2006年複建。

欞星門


       過欞星門折向東北
,我們來到禦河橋,也稱金水橋。禦河橋為石砌橋,橋基和河兩邊駁岸的石構件均是明代原物。通過禦河橋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築

 金水橋

 
明孝陵寢主體建築自正門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門
即正門(2)、碑殿(7)、享殿(10)、內紅門(11)、大石橋(12)、方城(13下部)、明樓(13上部)、直至寶頂(14)。


文武方門:為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進行修複,恢複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正門東側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碑,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國文字鐫刻。此碑是清宣統元年(1909)所立,警示保護孝陵的注意事項

刻有六國文字的特別告示碑


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有
5個門洞,但毀於戰火。清代在中門的基礎上改建為碑殿,是一歇山頂,三開間,紅牆小瓦建築,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塊碑刻。正中有一塊大石碑,下有馱碑龜趺。其馱碑龜趺與眾不同,脖子出奇地短。碑高3.85米,上書「治隆唐宋」四個鎏金大字,為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謁陵時禦題。在“治隆唐宋”碑左右還有清朝乾隆皇帝詩碑各一塊,東西有臥碑兩塊,東邊一塊刻載康熙帝第一次謁陵紀事,西邊一塊刻記康熙帝第三次謁陵情形

神帛爐:享殿之前東西各一有兩座小巧玲瓏的爐子,由黃、綠琉璃組裝而成,用於焚燒祭祀所有的神帛和祝版。


享殿:碑殿之後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築孝陵殿,又名享殿。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用來供奉朱元璋及皇後、嬪妃的牌位。是一座擁有三層石造須彌座台基,麵闊九間、進深五間,長57米、寬26米的巨大木結構殿宇。可惜毀於清鹹豐三年(1853年)兵火,現僅存3層須彌座台基,通高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礎56個,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在孝陵殿的廢墟上,清朝同治年間重建的三小間享殿。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建築,殿內有朱元璋的的畫像。

從享殿的廢墟上可見原建築巨大無比,現僅存3層須彌座台基、柱礎和石雕


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

現在的享殿是清朝同治年間重建的小建築

殿內有朱元璋的的畫像,據說朱元璋奇醜無比,看來果然不假


內紅門:
享殿正北有一道過門,通往陵寢墓主魂靈所居之處,俗稱陰陽門。內紅門將陵宮建築分為前後兩區,即“前朝後寢”的陵宮格局,為明孝陵首創。

陰陽門,陰陽兩界的交接口。朋友告訴我,穿過陰陽門出來時,要高喊一聲“我回來了”

 

方城: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麵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東西長75米,南北寬31米,前高16.25米、後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方城東西兩側建有影壁,作“八”字形,壁磚砌成。須彌座束腰部及壁麵四角飾磚雕花卉,風格規範,精細活潑,被視為中國明代前期磚雕藝術的代表作。

影壁

方城隧道

底部的雕花

 
明樓:方城之上為明樓,是明孝陵建築的最高點。明樓東西長
39米,南北寬18米,南麵開3個拱門,其餘三麵各開1個拱門。樓內方磚墁地,樓頂原為重簷九脊,覆黃色琉璃瓦。清鹹豐年間,房頂毀於戰火,僅存四壁磚牆。2008年實行加頂保護工程,曆時一年,明樓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明樓高大

站在方城之上,明樓裏展覽著明朝各代皇帝陵墓圖片介紹

站在方城之上眺望四方

 
寶頂:與方城緊連是一個直徑達
400米的圓形土丘,原為鍾山南麓的一座小山,稱獨龍阜,周圍建有一圈以13層條石砌築的磚構城牆,周長1000多米,形成寶城。城牆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寶頂下部便是朱元璋和馬皇後地宮所在,據說保存完好,從未被盜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