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初來美國時,住在學校附近的小意大利區,那時大家都很窮,雖然我和LG都是拿全額獎學金,但日子過得也很節約。我們有個roommate,是南京醫學院來進修的吳老師,當時我正懷著老大,反應嚴重,什麽東西都吃不下,吳老師對我們很照顧,每天想法變換口味做飯,目的是讓我多吃一點。我和LG一直對他非常感激。後來他回國當上南京醫學院的院長,我們繼續著學業,我們忙他也忙漸漸失去聯係。這次回國在蘇州開會,我和LG打定主意,一定去南京看望他。首先LG找到南京醫科大學的生命科學院院長打聽吳老師近況,回來告訴我這才發現原來現任的南醫院長是我兒時的鄰居,可謂世界真小。南醫院長聽說我們要來南京探望吳老師,便乘機抓差請LG給他們作一個學術報告。
星期六上午我們從上海的朋友家出來,準備坐高鐵前往南京。由於不是很熟悉,我們來到虹橋機場的高鐵站,這才發現我們舍近求遠,舍便得繁,本應該在徐家匯附近 上海站上車,我們卻來到虹橋。虹橋站去南京的車次不多,上海站發車此處又不停。幾下一耽擱,到達南京已是下午近三點。趕緊坐上出租車來到酒店,放下行李便 又跳上出租車前往明城牆中華門。
明城牆果然名不虛傳,其氣勢恢宏雄壯,世所罕見
中華門是南京城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內外秦淮河之間,原名“聚寶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甕城,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堡壘甕城。據說明初建築此城門時,砌起即塌,屢次修築不成。有人說地下有水怪在作祟,向朱元璋獻計,借用沈萬三的“聚寶盆”,填在城坍處,城門才順利建成,因而把此門稱作“聚寶門”。1931年改名為中華門。 此門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麵積15,168平方米。共設三道甕城,由四道券門貫通,各門原有雙扇木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閘內有藏兵洞27個,戰時用以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可容納士兵3000多人。主城門內東西兩側各有上城馬道、步道一條,用於運送軍需物資,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中華門上原建有一座三沿歇山式鏑樓,用以暸望。清嘉慶年間倒塌,重修後體製縮小。後於1937年冬日軍侵占南京時被毀。
中華門有三個甕城,由四道券門貫通
上城的馬道和步道
我們登上城牆,深為它的宏大的規模和巍峨的雄姿所折服,不愧為天下第一甕城
甕城可藏兵三千
鏑樓的上層已被日軍所毀
城牆上還架有仿明大炮和礌石
從城牆上下來我們來到附近的秦淮河畔,這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早就聽說南京夫子廟地區是最熱鬧的地方,聚集了南京的各種小吃,是人們吃飯、遊玩、閑逛的 首選。今日一見果然不假, 步行街上茶樓飯店林立,小店小鋪滿目皆是,到處熙熙攘攘擠滿了人,充滿秦淮傳統特色。我們與吳老師有約,六點半在下榻酒店旁的餐館見。所剩時間不多,顧不 得欣賞周邊環境和店鋪中的特色小吃,我和LG穿梭在人群中,隻為看看大名鼎鼎的夫子廟和江南貢院。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於宋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稱文宣王廟。古時立學必祀奉孔子,因而各地孔廟總是與學館聯為一體。南京夫子廟從宋代建廟開始,曆經元、明,都與府學聯係在一起,清朝府學遷走,這裏便成為江寧、上元兩縣的縣學。鹹豐年間毀於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抗日戰爭時期又被日軍焚毀。我們現在所見為1984年南京政府為恢複十裏秦淮而重建的。南京夫子廟采用前廟後學的格局,孔廟、學宮以及東側的貢院組成三大建築群。古時候的孔廟有固定的布局形式,一般前設照壁、欞星門和泮池。夫子廟以秦淮河為天然泮池,照壁設於秦淮河南岸,建於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全長110米,氣勢磅礴,為中國照壁之最。當然我們看到的也都是近年重新修建的。
夫子廟是南京有名的旅遊之地
古秦淮重現古金陵的繁華
店鋪一個挨一個,人群一撥接一撥
夫子廟又稱文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
大成殿,殿前的丹墀是祭孔時樂舞的地方,丹墀中間孔子高立,香火鼎盛,通道兩邊站立著十二大弟子
大成殿內懸掛大型孔子畫像
國子監 是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學、最高學府,明朝時期實行雙京製,在北京和南京都設有國子監
孔廟與學宮、貢院組成三大建築群,廟的後部是學宮,東則是貢院
江南貢院是明清時期我國最大的貢院 ,明清兩代名人吳承恩、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翁同龢、張騫等都出於此處,清朝在此中狀元者高達58人。
明遠樓
草草看完夫子廟和貢院,我們趕緊往回走,前往餐館赴約。因夫子廟附近人多,我們不敢停留在原地攔車,而是邊走邊攔。眼看著一輛輛出租車從眼前駛過,但沒有一輛停下來載客。事後才知道,南京出租車在紅燈前或堵車停留時,車不行走計程表不動,這樣司機賺不到錢,因而在上下班高峰期都不願載客。LG是 個守時的人,從不遲到也不喜別人遲到。看看時間已不富裕,我們決定乘坐地鐵回去。詢問街邊當地人地鐵站在哪兒,回答是中華門附近,此時我們已走出五六條 街,兩公裏多之遠,隻好又折回到中華門。好在後麵的路程都很順利,終於按時趕到餐館。老朋友二十多年未見,相見時自然很高興。大家暢談著分別後彼此的生活 與工作情況,一餐飯吃得樂融融,賓主盡歡。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和LG在院長夫人的陪同下,暢遊紫金山和玄武湖,度過愉快的一天。晚上我們又來到秦淮河畔,品嚐南京的各種小吃,並乘船夜遊秦淮河。
秦淮河邊
文德橋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為木橋後幾經翻修。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端午節,南京市民擁擠在橋上觀看龍舟賽,橋梁斷塌,導致數百人落水身亡。據說少年時期的茅以升正是聽到這件事而立誌修架橋梁
吳敬梓 《儒林外史》的作者曾居住在此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素有“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之稱,是中國的一條曆史文化名河。從 南朝開始,秦淮河便是名門望族聚居之地,為繁華的居民區與商業區。在這裏酒樓青樓林立岸邊,歌女畫船來往河中。南岸的烏衣巷更是高門士族聚居區,王導、謝 安兩大家族等都曾住在這裏。這裏也曾文人墨客會聚飲酒吟詩作詞之處,“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這些地名紛紛化作詩酒風流,千百年來傳於後世。隋 唐以後,秦淮河漸趨衰落。“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都是那時秦淮的寫照。南宋始建夫子廟與江南貢院,是古 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於是秦淮逐漸複蘇,成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是十裏秦淮的鼎盛時期,富賈雲集,青樓林立,畫舫淩波,濃酒笙歌。秦淮兩岸華燈燦爛, 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淩波槳聲燈影。如今我們坐在這秦淮燈船上,體驗古時“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情景。船在河中慢慢行駛,喇叭裏解說員介紹兩岸的名勝古跡:桃花渡、瞻園、媚香樓、白鷺洲等等。我也劈裏啪啦地不停按快門,回來一看,由於燈光和船速以及座位的原因,90%的照片都不好,不由有些沮喪。但轉念一想,所謂這些古跡不也都是現代作品嗎,不過看看熱鬧而已,不必當真。
夜遊秦淮
夫子廟的照壁
魁光閣
有遊河的,遊吃飯的,也有觀景的
別樣的小橋、流水、人家
河中還有歌舞表演
南京是我們這次行程的最後一站。這次回國所到之處到處都是碧水依依,我們也多次泛舟湖中河上,體會了水之歌、水之韻、水之藍、水之夢。同是小河淌水卻又是那麽不同,烏鎮古樸,西溪原始、秦淮繁華;同是碧波蕩漾,獨墅湖朝氣蓬勃、千島湖風情萬種、玄武湖婉約大方。每一片湖都是一曲歌,每一條河都是一首詩,不同的意境不同的韻味,就像一曲交響樂,時而激昂慷慨,時而舒緩婉轉,時而明亮歡快,時而深沉悲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優美動聽、攝人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