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發現土耳其之十八: 安卡拉,感受土耳其脈搏跳動

(2012-08-03 19:58:10) 下一個
Day 11 安卡拉: 感受土耳其脈搏跳動, 探索人類文明發展(1)— 不死的精神

告別了卡帕多西亞的洞窟怪石我們又踏上前往安卡拉的路途。安卡拉Ankara)是土耳其的首都以及第二大城市,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瀕臨安卡拉河畔,海拔978米。公元前13世紀,赫梯人 (Hittite) 就在這裏生息,建立了安卡拉城,當時被稱為安庫瓦( Ankuwaš) 或者變音安基拉 (Ancyra),之後幾經演變就成了安卡拉Ankara。該地區先後被 弗裏吉亞 (Phrygian)、高盧人 (Gallia)、羅馬人和拜占庭人占領。1345年, 奧爾汗 一世 (Orhan I ,奧爾汗·加齊 OrhanGazi ) 攻克安卡拉,將其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

安卡拉成為土耳其的首都是近代的事情。顯赫一時的奧斯曼帝國其首都是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伊斯坦布。19世紀末-20世紀初 ,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日益衰落,俄、英、法等帝國主義勢力侵入,土耳其麵臨被瓜分的危險。土耳其共和國的奠基人,有著“土耳其之父”之稱的阿塔圖爾克(Ataturk)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封建帝製的民主革命。革命勝利後,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安卡拉於19231013日正式定為共和國首都。從此土耳其告別腐敗的奧斯曼帝 國,一個嶄新的共和國從安卡拉重新出發。80多年過去了,安卡拉已經迅速從一個3萬人口、塵土飛揚的小城鎮,發展成有著440萬人口(2010年)、大廈林立的大都市。

國父阿塔圖爾克(Ataturk

  我們前往安卡拉, 首先要談到當然是國父阿塔圖爾克(Ataturk)。 其實早在旅行開始的第一天我們就已開始了解他。當我們初次登上大巴士,車前兩樣東西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一個是藍眼睛,它保佑我們一路平安,另一個則是阿塔圖爾克的照片。Dilek在介紹完自己後,首先提到的就是阿塔圖爾克。她說沒有阿塔圖爾克就沒有我今天站在你們麵前。阿塔圖爾克是她的領袖、她的偶像、她心中的神。在十多天的接觸後,特別是訪問安卡拉後我們對此才有了真正的理解。阿塔圖爾克原名穆斯塔法·凱末爾(Mustafa· Kemal),1881519日出身於奧斯曼帝國的港口城市薩洛尼卡(Thessalonika,今屬希臘)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就讀於軍事學校,1905年從 伊斯坦布爾參謀學院畢業,獲上尉軍銜。一戰爆發後因指揮軍隊挫敗協約國聯軍而名聲大噪。正是他指揮土耳其軍隊贏得了慘烈的加利波利戰役,被尊為“伊斯坦布的救 星”。1920年當蘇丹政府簽署 塞夫爾條約,奧斯曼帝國麵臨被解體瓜分的危急時刻,他挺身而出,領導全國抗敵運動與希臘軍隊作戰,取得了薩卡裏亞河關鍵戰役的勝利,最終在19229月將入侵者希臘趕出國境,取得戰爭的勝利。19231029日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凱末爾當選為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在他領導下,土耳其這個風雨飄搖、瀕臨解體的帝國從此走上民族複興的道路。

阿塔圖爾克塑像



在戰後引領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凱末爾展現了政治家的卓越才幹。執政的十五年間,他進行了一連串大刀闊斧的改革:消滅蘇丹製,廢除哈裏發製,把國家由封建君權和神權結合的國體變為資產階級共和國;確定大國民議會的立法權,製定新憲法;解放婦女,承認婦女在政治和社會上平等的權利,改革文字,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改革社會習俗,廢除舊曆,改用公曆;提出“國家主義”的經濟改革綱領,統一管理國民經濟計劃。在他領導下,土耳其走上穩定的發展道路,成為穆斯林國家中現代化最成功、最開放、也是最穩定的國家凱末爾也深得人民的崇敬與喜愛。為表彰他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19341124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授予凱末爾“Ataturk”的姓(Surname),意即“土耳其之父”。從此凱末爾的全名為Mustafa· Kemal· Ataturk ,土耳其人都尊稱其為阿塔圖爾克。Dilek告訴我們,阿塔圖爾克在土耳其人民心中超過領袖、國父的範疇,而上升到神的位置,土耳其人認為他是上天真主派下凡拯救土耳其的神。

         在阿塔圖爾克眾多的改革中婦女解放可能是最有意義,也最為艱巨的。他呼籲婦女走出家門,去掉麵紗;他給婦女選舉權,受教育權;他廢除一夫多妻,實行一夫一妻製。之前土耳其的男人可以有4個妻子。這是出自可蘭經,可蘭經說:你可以娶 4個妻子,但前提是你要對她們同樣的好。男人們隻記得後前半句而忽視後半句,他們擁有4個妻子但並不是對每一個同樣的嗬護。阿塔圖爾克廢除一夫多妻製,使婦女的最基本的權利得以保障。在推行婦女解放中,阿塔圖爾克處處以身作則、身為表率,他讓自己的妻子不戴麵紗上街,成為土耳其婦女拋頭露麵第一人。阿塔圖爾克自己沒有孩子但收養了7個女兒和 1 個兒子,他將 7個女兒培養成各行各業精英,成為土耳其新一代女性形象的代表。其中一位成為曆史學教授,一位成為政府工作人員,還有一位最值得稱讚,她是土耳其也是全世界曆史上第一位女性戰鬥機飛行員,在她的帶領下又有 6位婦女加入飛行員的行列。為了紀念這些優秀的女性,土耳其軍隊一直保持著7個女戰鬥機飛行員的編製。如今土耳其空軍隊已擁有F16戰機,駕駛F16的飛行員中有7個便是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

阿塔圖爾克陵園

           鑒於Dilek如此粉絲,我們到達安卡拉後的第一站當然是阿塔圖爾克的陵園。阿塔圖爾克19381110日逝世於伊斯坦布的多爾馬巴赫皇宮內,全國陷入巨大悲痛之中,從此皇宮內的時鍾全都定格在905。大國民議會決定為他建造陵墓和永久性的紀念場所陵墓紀念館選址於安卡拉市西麵的一座小山上,從這裏可以俯瞰整個城市。館址占地750,000平方米,於1944年動工,曆時9年,19531110日阿塔圖爾克逝世15周年的紀念日,他的遺體移送這裏安葬

整個陵墓紀念館包括公園和紀念館兩大部分公園取名“和平”,源自阿塔圖爾克的“和平在家庭、和平在世界”的理念,園內種植著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十個國家的近50,000顆樹和觀賞性植物,共有104個品種。紀念館區分為三部分:獅子大道 (Street of Lions)、禮儀廣場 (Ceremonial Plaza)和榮譽大廳(Hall of Honor)


陵墓紀念館的模型,從中可看到廣場和紀念館僅占整個園一小部分


         陵園有東西兩個入口,這是西麵獅子大道的入口,它的左側是自由塔,右側為獨立塔, 塔前均有雕塑。獨立塔前是三個女子,兩邊兩人手中握的麥穗長拖地下,象征農業豐收;左側女子手中的碗表示祈求天佑土耳其;中間的女子一手捂臉,表達失去領袖的痛苦。整組群雕表現解放了的土耳其婦女的驕傲和自豪自由塔前則是三個男子分別代表知識份子、農民和戰士,寓意尊嚴和意誌。

 



          在262米長的獅子大道上共安放著24隻石獅子,按照赫梯帝國石獅造型雕塑。在土耳其的神話和安納托利亞古文明中,獅子代表力量與和平,雕塑象征著土耳其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這是東麵紀念館與禮儀廣場的入口,左右兩側分別是423日塔和立憲塔。423日塔內牆上有一位站立女子的浮雕,左手拿紙,象征大國民議會宣告成立,右手中的鑰匙意味著從此開啟了議會之門。立憲塔裏的浮雕是4隻手共握一把劍,表現了拯救土耳其民族的共同誓言。

 

廣場全景 廣場129米,寬84米,可容納15,000從右到左:榮譽大廳、紀念館、 獅子大道和回廊


廣場正麵的榮譽大廳

廣場正麵步上42級台階,便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 - 榮譽大廳這是一個由柱廊環繞的四方建築。 榮譽大廳門前兩側都鐫刻著塗著金粉的銘文,右側是阿塔圖爾克在國慶十周年慶典中的講話內容,左側是他對青年人的講話 就像我們曾經的領袖將年輕人比喻成八九點鍾的太陽一樣,阿塔圖爾克也對年輕人寄予無限的希望,在他的講話中說道:孩子們是明天新的開始。的卻如此,我們看到成群結隊的孩子們到此瞻仰緬懷他們的領袖在土耳其的十幾天裏 我們看到的年輕人都是朝氣蓬勃。


榮譽大廳兩旁的大型雕刻  象征著國家領土與神聖主權不容侵犯,在國家的保護下土耳其人民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


榮譽大廳前的白色大理石的演講台,每年阿塔圖爾克的紀念日,這裏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會。

榮譽大廳門前由士兵守衛,牆壁上鐫刻著塗著金粉的銘文。

走進大廳正北麵安放著阿塔圖爾克的石棺。


石棺由一整塊特殊的彩色大理石製成。但他的遺體並沒有安放在石棺裏,而是埋在地底下。


人們走過時,會獻上一支花,寄托他們的哀思,表達他們的崇敬。

 

            走出大廳向前看,禮儀廣場的四周是塞爾柱風格的柱廊,正對麵的回廊內安放著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伊斯麥特·伊諾努(Ismet Inönü)石棺。

和平公園: 和平在家庭,和平在世界

 

 

我們是在一個平常的日子來到這裏的,既非周末、也非節假日,就是這麽一個普通日子,前來瞻仰的人流絡繹不絕,延綿不斷。紀念館的每一個展廳都站滿了人,有大人也有孩子,他們非常認真地傾聽或閱讀講解。根據官方統計,紀念館建立以來,每年前來瞻仰的人數都在300萬以上,2007年竟達到1,336萬人次。其中外國人約占 8%,大部分都是土耳其人我們不禁感歎一個已經離世七十多年的前總統,至今依然享有如此高超的人氣這種持續的人氣在已故的各國領袖中是絕無僅有的。我們的Dilek就是這眾多的崇拜者中的一員。 


安卡拉城市一瞥

 

 安卡拉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世紀。早在公元前13世紀之前,赫梯人就在這裏定居,築起城堡,建立赫梯帝國。公元前 7世紀,弗裏吉亞Phrygian部落來到安卡拉,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並建立起城市。弗裏吉亞王朝之後,一個叫加拉特 (Galatians,也稱高盧人)的部落來到小亞細亞,也在安卡拉建都。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占領了安卡拉,修建了數量眾多的教堂、賽馬場、公共浴池和圓石柱等建築物,市區得到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安卡拉發展成為一座文明而美麗的城市。從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到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這裏一直都是安納托利亞重要的政治、軍事要塞
 
 
  共和國成立後,安卡拉迅速發展為約有440萬人口的現代化都市,成為土耳其政治、文化、經濟和商業中心。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兩部分,老城以修建在
山丘上的古城堡Hisar/Kale為中心,其街道狹窄,建築破舊,至今仍保留著奧斯曼時代的風貌。這座城堡最初為加拉特(Galatians)於公元前278開始修建,羅馬帝國時期建成,後來又由拜占庭帝國和塞爾丘克王朝進行了修複和改建。 

古城堡


舊城區街道狹窄、路麵破舊,但不失繁華





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麵,尤以南麵的城區最為整齊,這裏均是歐式建築,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區,再往南是使館區和總統府所在地—羌卡亞。貫穿南北的主要街道是以共和國奠基人的名字命名的阿塔圖爾克大道。這條大街上的民族廣場、勝利廣場和紅新月廣場 上都建有凱末爾的塑像,他或高踞馬背,或昂首挺立,形象逼真。

國父紀念碑

 

政府大樓  農業部


經貿部


安卡拉體育館


軍事機關

土耳其的國旗是紅色的星月旗。土耳其人有著懸掛國旗的習慣,無論在哪兒都可以看到高高飄揚的紅色星月旗。當我們問起星月旗的含義時,Dilek告訴我們當年共和國成立時曾出現過很特別的、幾百年才有一次的天文現象:木星與月亮距離最近;同時大祭師也預言這一天文現象是吉祥和平的象征,因而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星月旗,其色象征血和新月和星象征走黑暗、迎來光明;還標誌著土耳其人民伊斯教的信仰象征幸福和吉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劉大仁 回複 悄悄話 可惜如今土耳其伊斯蘭勢力大幅度回潮,國家政府對宗教依賴度越來越大。如此下去前途堪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