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

點點滴滴,我的生活,我的隨筆
正文

凡人眼中的成功和幸福,perception vs. reality

(2015-02-22 21:25:50) 下一個


每次回國,覺得有些國內的人們現在的幹勁兒好足啊。我認識的兩個年輕女孩,自己創業,做一件事還嫌不夠,多多益善。一個開了賣化妝品的小店,還在旁邊開了個理發鋪。另一個小姑娘,包了個超市,天天一大早就要老遠進貨,又學了烤鴨技術,要開烤鴨店。這些女孩子,都好能幹呀。

到底什麽是成功。這個日新月異的翻天覆地的時代,國內的人們,很多人都在自己創業,有的是為了糊口,有的是不想受製於人,相對自由。成不成功,很難衡量。公司多大,賺多少錢,才算成功呢?

而在美國的華人,尤其是我們這一代的華人,多數都在公司供職,創業者寥寥無幾。似乎如果自己能夠創業,就算是一種成功了。

金融危機後,計算機行業這幾年很火,

Google,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and Apple Could,(還有amazon)著實是很多搞技術的夢想。很多計算機行業的人都渴望自己能成為未來的新一代GALFT的CEO, 或其中的重要職員。
 


 
在美國加州的同學,每天周圍都是矽穀創業的故事,所以似乎創業就顯得迫在眉睫。在東岸紐約周圍的同胞,很多去了銀行做IT。08金融危機之前,錢包滿滿的,似乎過得不錯。周圍多的是某人又跳到某某銀行了,某某又升職了,等等。職業上大致如此。

一直在東岸,所以比較熟悉這兒。就先說說東岸吧。
 
什麽是成功呢?
 
一種人認為,我隻要比周圍的同胞在公司裏職位高些,或比大多數職位高些,就是成功了。走到哪兒,大家開始讓介紹經驗,有人開始向自己遞交簡曆,想暗示自己幫忙找個職位,吃飯時,別人會開始特別照顧自己的schedule,這個感覺,就是成功的感覺。

一種人認為,隻要錢掙的比過去同類的同事同學多,就是成功。房子比別人大些,穿著多大牌,車子是大牌,孩子進私校,不一而足,“有錢就可以任性”。

還有一種人,上麵兩個都不高不低,那就做別的吧。比如,做社區工作,在華人社區裏特別活躍,當華人協會社長或做義工,做中文學校校長,董事,或在孩子的學校的家長會任要職。一下子就找回了成功和奉獻所帶來的幸福的感覺。比如說,有位常年在中文學校奉獻的同胞,幹過家長會會長,校長,董事長,華人協會會長,每次聚會都看到他在裏裏外外忙活,主持節目,表演相聲,什麽都幹的熱火朝天,喜氣洋洋。

還有一些人,就是上班之餘,開始涉足政治,競選學區委員,參與華裔亞裔平權運動,組織種種抗議不平的活動。充實自己的業餘時間,增加自己的影響力,一呼百應,也很有成就感。

還有一些人,放棄了十幾年的賺錢養家的專業工作,開始追求自己的第二職業或愛好,幹得風風火火,不亦樂乎。擺脫了十幾年的“枷鎖”,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