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

點點滴滴,我的生活,我的隨筆
正文

回國見聞,變化中的中國 (3.物價,吃和穿)

(2014-01-26 17:44:14) 下一個

現在回國,不像以前覺得底氣那麽足了,這當中兩個原因:一是國內發展迅速,物品逐漸越來越豐富,物價也跟著越來越往上串。二是美元貶值,回國購物了大降,越來越不值錢了。出去遊玩逛街,真是覺得自己的錢包好像越來越癟。反正腰包裏得裝的越來越厚的百元或五十元大票才敢出門。而這錢太不經花,像一杯水倒在幹涸的沙灘上,一轉眼就看不見了。

2013年回國,暑假在中國過的。臨回美前,在北京還有些一點時間,弟弟請假開車送我們,可以在京城稍微帶孩子們玩玩。婆婆拿出一大打子百元大票,說帶上吧。我一看,頓時覺得慚愧不已,咱在美國也打拚多年了,華爾街也曾幹過十來年(當然是IT),怎麽現在覺得這麽窮呢? 為了咱們的自尊,絕對不會接這筆錢,就連忙說,錢已準備好了。當時覺得不會花太多錢,我們隻是準備去母校清華園,或逛逛奧運村。不準備購物。

大熱天開車到母校轉了轉,學校基本內核沒變,但周邊地區已經變得人物皆非,全然不是記憶中的模樣。荷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圍停了停,荒島上轉了轉,照了幾張像,就離開了。原來的指導老師已經去世,留校的同學已經是教授了。

該吃中飯了,這下又體驗了一下國內飯館宰人的能力。一不小心拐到一個什麽館子裏,一條什麽揚子江什麽魚竟然要六百塊,反正看起來像樣的菜都是幾百幾百的。這稍稍吃了點飯菜就一兩千。我一個勁的說,別點太貴的。在美國,咱們去餐館吃飯,吃那隨便吃的buffet,一家人也花不了幾個錢。

北京的飯店可真多,全世界各地的分店都有,本土的餐館也是WIFI什麽的都有了。名字別致,裝潢一流,飯菜可口,跟美國的餐館比,實在是太“豪華”了,“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個詞不錯,實實在在的。隻能說,美國太舊了,飯館太沒氣氛了,飯菜太難吃了。

上次親戚請客到好像叫“海底撈”的火鍋店,裏麵有上網專區,有免費按摩的專區,服務周到,管理也很前衛,好像是一個剛開不久的人人稱道的地方,主要是它不是外國連鎖店。我那親戚的下一個夢想是在北京開一個自己喜歡的,能體現自己價值的飯店。但北京地皮多貴呀,沒有幾百幾千萬能開個像樣的理想的飯店嗎?
 

記得大概五六年前回國,北京的親戚請吃Brazilian BBQ,巴西烤肉。我們在紐約時被單位的Trader請過,各種各樣的烤肉送到你麵前,算吃算切,吃也吃不完,每人大概消費100多美元,當時覺得他們挺大方的。而在北京吃的那頓巴西烤肉,每人大概花六十元左右,裏麵還增設有一些中國口味的湯和小菜,吃的蠻舒服的。我當時覺得跟紐約的那頓比還是挺便宜的。現在不知價錢怎麽樣了。不過,這巴西烤肉店竟然也開到我安徽老家了。2013年回國,它在老家那兒剛開不久,電視天天放它的廣告,每人55元。因為天太熱(去年夏天,那兒每天40度左右,熱死人,經常白天在家吹空調不出去),我們沒去吃。

哎,這兩年,在國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飯店實在是不習慣呀。驚歎的是其豪華奢侈,不習慣的是其天價。回國免不了聚會,請客與被請客,一桌下來,加上酒水,兩千到六千是少不了的(跟地方也有關係,城市越大,錢就越不值錢,不過這地域差別越來越小)。2005年以前回國,一個很大的可以容二十人的大桌一千塊錢就是很上檔次的了。

當然,在國內,也可以隻花一點點錢吃上合咱們中國胃口的可口小吃。舉個例子吧。2013年回國,我的小兒子還小,有時我去逛街,就給他買小籠包和各種粥再加些小菜。我們家鄉那兒有個連鎖店,叫“頂好小籠包”,一籠小包子才四五塊,各種粥,小米粥才一塊,其他粥,像荷葉粥,南瓜粥,紅豆粥之類,才兩塊。真是很便宜,環境也不錯。當然還有更便宜的。說實話,最近幾年,這國內吃飯的環境也改善了很多,就是室外大排檔,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了。

在國內時,小兒子經常在外麵吃。他才兩歲,回到美國後,還天天跟我叫著要“去飯店”,喝“荷葉粥”。我聽著,心裏很無奈,充滿了惆悵。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感,回到美國後,吃飯特沒胃口,覺得美國這兒什麽都不好吃。

說起吃,不能不提令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美國的,或外國食品的大規模,全方位的入侵。我出國前在北京讀書那陣,91年到94年,我所在的教研組年年聚會,每年都訂一些當年“時髦”的食品。披薩,麥當勞,肯德基,那時是最時髦的了。二十年過去了,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是遍地開花,再落後的縣城都有其分店了。在星巴克花十幾二十塊人民幣買一杯咖啡不是也曾經是國內小資的符號嗎? 上麵的巴西烤肉店不也不甘落後嗎?

現在這些已經不是什麽新聞了。而我在去年還發現,美國的零食小吃也開始全麵占領各地超市的貨架了。什麽Lays 土豆片,Oreo 餅幹,doublemint 口香糖,Hershey,Sneaker,MM巧克力,到處都是。中國已經儼然成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食品消費者。

再就是美國轉基因食品。這是當前我們在美國的華人開始擔憂的事情。在中國的超市裏,轉基因食用油很多,也有注明轉基因。電視上說,油是安全的。我個人讀那些關於大豆,玉米轉基因的文章,有點小怕,在美國,就開始隻買注明是非轉基因大豆製作的豆腐了。上次老家的姐姐在電話裏問我,中國的花生轉基因了嗎?怎麽今年花生這麽便宜?我說,我不太清楚。我擔憂主食類轉基因。國內孩子過敏的也越來越多了。

說起過敏,多麽讓媽媽們頭疼的事呀。國內有些人不太懂,什麽都給孩子吃。認為這也吃點,那也吃點,就不過敏了。小孩喝奶粉過敏,可能不當回事,出人命的都有,就不舉例子了。

其實國內吃的花費在提高,吃的花樣在爆炸式的增加,穿的也是一樣,不用多說了。國內的人們穿著是很講究的。寧願少,也要時髦,洋氣和盡量上檔次。若幹年前,我回國,親戚給我買了一件2000元以上的羊絨毛衣。而在美國,咱們通常見的都是100美元左右的羊絨毛衣。反正我覺得美國衣服便宜。不過到國內買衣服容易,輕易可以買到合身的衣服,樣式也開始國際化,當然我們有時專門買一些土的掉渣的傳統衣服給孩子在春節時穿。我在中國給自己或女兒買到衣服,或者是親戚朋友給女兒買的衣服,經常被美國的同事或女兒的老師誇獎,說樣式漂亮,顏色好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