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爭與經濟及其在伊朗和朝鮮的應用

(2011-11-07 22:11:20) 下一個

 

戰爭經濟學及其在伊朗和朝鮮的應用

我膽大包天拋磚引玉,基本想法都在這裏,我會不斷修改和充實。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人類幹的所有事情無非是投入為了產出,投入得到了預計的產出就幹的好,不然就幹的不好。但是,戰爭是人類幹的一個非常特殊的事情,因為戰爭除了物質的投入之外還有人的生命的投入。

這裏我準備說下麵幾個小題目:

一,古代戰爭經濟學(“冷兵器”戰爭經濟學)
二,“熱兵器”戰爭經濟學
三,現代戰爭經濟學(西方經濟轉型到高附加值經濟是自廢武功)
四,戰爭經濟學在伊朗的應用
五,戰爭經濟學在朝鮮的應用

《孫子兵法》開篇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是戰爭的特點是:“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孫子總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以上基本上就是《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

一,古代戰爭經濟學(“冷兵器”戰爭經濟學)

古代戰爭經濟學,或者說“冷兵器”戰爭經濟學就是《孫子兵法》第二篇【作戰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孫子說:“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可見他主張“以戰養戰”,也就是說用敵國的資源支持戰爭。

即便是“以戰養戰”,孫子也還是認為“故兵貴勝,不貴久。”還說“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冷兵器”戰爭比較容易做到“以戰養戰”,因為戰爭中的“敵”往往有你需要的一切,即便是這樣,孫子還特別提到了“膠漆之材”,估計因為這個還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

因此,從經濟角度,我們可以定義古代的“冷兵器”戰爭為:戰場所在國家的資源可以直接支持的戰爭,也就是說可以直接“以戰養戰”的戰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冷兵器”戰爭時代過去了,“熱兵器”戰爭時代到來了。

二,“熱兵器”戰爭經濟學

從經濟角度,我們可以定義“熱兵器”戰爭為:戰場所在國家的資源不可以直接支持的戰爭,也就是說不可以直接“以戰養戰”的戰爭。

可見,“熱兵器”戰爭調動的資源和牽扯的經濟的範圍要大於古代的“冷兵器”戰爭。

這些戰爭基本上是工業化以後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戰爭,這些戰爭的目的是資源和市場,而資源和市場是不可以直接支持的戰爭,比如說資源需要通過運輸和結果生產加工才可以不可以支持的戰爭。

舉個例子,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中國的資源就不可以支持日本的戰爭,比如說日本需要美國提供廢鋼鐵、石油、橡膠和棉花等等等等。日本為了盡量接近做到“以戰養戰”,居然在中國東北進行了一定的基礎工業的開發。但是,一旦美國對日本開始了“禁運”就等於對日本的侵華戰爭釜底抽薪了,日本也就不得不狗急跳牆孤注一擲從而走向滅亡。

三,現代戰爭經濟學(西方經濟轉型到高附加值經濟是自廢武功)

 我用現代戰爭指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戰爭了,具體體現就是所謂“地、空、天一體化”的戰爭,這樣的戰爭就幾乎是需要全球的資源了,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東西基本上都不可以缺。

所以,現代戰爭就更談不上“以戰養戰”,也就是說用戰場所在國家的資源來支持戰爭了。因為,現代戰爭調動的資源和牽扯的經濟的範圍要大於以往的“熱兵器”戰爭。

順便提一句日本,日本在中國百年(1840-1937)積弱的情況下連一個簡單的“熱兵器”戰爭都無法單獨進行,以後的戰爭日本是根本不配跟中國玩兒的。

我以為現代戰爭的序幕或轉折點是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當時的世界分成美蘇兩大陣營,因此,這兩個戰爭基本上調動了兩大陣營的資源,或基本上涉及了全球的資源,也就是基本上牽扯了全球的經濟,而美國在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的投入超出了它在二戰的投入,以至於越南戰爭後期力不從心,尼克鬆來到北京找毛主席幫助結束越南戰爭,後來的卡特的白宮都需要節能。

很多美國人以為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都是“局部戰爭”,因為美國沒有放開手腳肆無忌憚的大幹一場,所以美國沒能贏得這兩場戰爭。

但是,如果美國在朝鮮或越南放開手腳肆無忌憚的大幹一場了,那就意味著更大的投入。如果大家對美國在抗美援朝的投入沒有概念的話,那麽就請想一想日本通過抗美援朝支持美軍的軍需恢複了二戰的創傷。如果大家對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投入沒有概念的話,那麽就請想一想南韓、台灣和東南亞通過越南戰爭支持美軍的軍需發展了他們的工業和經濟。

因此,如果美國在朝鮮或越南放開手腳肆無忌憚的大幹一場了,那就意味著日本、南韓、台灣和東南亞未必足夠支持美軍的戰爭,所以,美國本土的經濟就必須牽扯進來一部分。

所以,美國沒有在朝鮮或越南放開手腳肆無忌憚的大幹一場的原因就是美國的決策者們在計算了投入和產出以後的結果是:即便是是投入了相應的資源打贏的這兩場戰爭,其產出也是不值得的。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就看看美國是如何從打敗日本和控製南韓得利的吧。日本和南韓有什麽呢?

資源無非三種,自然資源,市場資源,人力資源。很明顯,自然資源最容易得利,市場資源也容易得利,而人力資源是最不容易得利的,可是美國又必須從日本和南韓得利。

日本和南韓唯一有的就是人力資源,為了利用這些人力資源,美國必須為他們保證自然資源的供應,比如說石油等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些人力資源必須有原材料才可以產出產品,這還不算,美國還必須讓出一部分美國市場用以接受日本和南韓的人力資源產出的產品。

由於現代戰爭調動的資源之廣和牽扯的經濟的範圍之大,因此現代戰爭必然隻能是“局部戰爭”,或者說現代戰爭的經濟性更強,所以政治性也更強。特別是如果考慮到原子武器的存在,以往的概念中世界大戰的發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所謂“地、空、天一體化”的現代戰爭就是美國打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了,這兩個戰爭也是“局部戰爭”。

眾所周知,美國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理由是911和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武器”,從美國的角度,在美國人看來,這兩個理由應該是響當當的理由了,即便是這樣,美國也不可以要求美國人為了戰爭而艱苦奮鬥。大家也許都記得,當時的美國總統布什要求美國人繼續“shopping”,就是鼓勵美國人買東西消費!布什擔心的可是美國的市場啊!可見戰爭對市場的影響力,連美國這樣內戰是百年以前和沒有遭受過侵略的國家的市場,一個911還不能完全算是戰爭都使美國市場難以幸免。美其名曰不可以讓恐怖分子影響了美國人的正常生活,可見美國政府不希望這兩個戰爭影響美國經濟。

西方搞了一個經濟轉型為“高附加值”經濟,西方經濟的生產不再在殖民者自己的國家進行了。西方的經濟轉型的如意算盤是這樣的,用“高附加值”經濟帶來的高利潤填補沒有“白食”吃的虧空,可是西方這裏在量的地方沒有算清楚,也就是說不能搶殖民地了以後,完全靠賣武器、藥品和iPad還是不夠帶來的高利潤填補沒有“白食”吃的虧空的。目前看來西方經濟不僅依然是入不敷出的舊問題沒有解決,還產生了就連西方自己的“低附加值”市場都保不住了的新問題。

所謂老美和西方的經濟轉型到高附加值經濟還有一個對西方和老美自己的致命傷,那就是高附加值商品的市場最怕戰爭。其實都不需要戰爭,隻要戰爭的風聲就可以破壞高附加值商品的市場,因為高附加值商品是奢侈品,亂世不需要,都要打仗了誰還去買iPad的呢?

所以,西方和老美經濟轉型到高附加值經濟是自廢武功,老美和西方的武器優勢和戰爭能力在他們的經濟轉型到高附加值經濟以後就難以發揮幾乎沒有了用武之地了,至少不能在他們賣他們的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附近打仗,因為那樣會把iPad的市場給打沒了,比如說中國。因為賣給自己沒有用,人無外財不富嘛,國家也是一樣,所以老中買iPad都上老美的新聞哪!

 由於美軍的先進和阿富汗跟伊拉克的落後,美國的這兩個戰爭是不可能直接“以戰養戰”的,因為美軍越是先進,別國就越是幫助不了美軍,美軍的需要還是隻有靠美國自己提供。所以,美國從伊拉克石油得利分配到美國經濟的各個部分是一個間接而複雜的過程,是否能夠做到賞罰分明都是問題。這也是布什要求美國人繼續“shopping”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美國經濟的某一部分因為伊拉克戰爭而遭受損失,這個部分就有可能需要美國政府的接濟,也就是說會分戰爭的紅利,從而減小直接參戰者希望得到的那塊蛋糕。

四,戰爭經濟學在伊朗的應用

如果美國和以色列打伊朗,那麽理由和目的都是伊朗的“大規模殺傷武器”項目。

假設這個目的是可以通過所謂的“外科手術”解決的,那麽經濟投入和影響就基本上是微乎其微的了。如果“外科手術”能夠控製在始於“外科手術”,也終於“外科手術”,那麽就不會有什麽懸念,以色列早就動手了。

現在擺在美國和以色列麵前的問題是始於“外科手術”,未必也終於“外科手術”,西方是唯武器論思維,現在伊朗有了一定的武器裝備,以色列也產生自信心危機了,因為無法控製伊朗的反應程度。

這就是伊拉克和伊朗的區別,伊拉克是依靠美國支持的,美國人打伊拉克無異於釜底抽薪外加晴天霹靂,伊拉克毫無還手之力是非常自然的,利比亞也是這樣的情況。伊朗就不同了,自從霍梅尼回來,伊朗作為美國和以色列的敵人已經多年了,期間還經曆了美國支持伊拉克的“兩伊戰爭”。因此,即便是明天伊朗開始投靠美國,到以色列和美國可以打伊朗的條件成熟也還是需要時間的。

當然,“外科手術”是否能夠解決伊朗的“大規模殺傷武器”項目恐怕也是問題,就更不用說還可能會有其它國家的卷入,如俄國等等。

我以為美國最近搞的一些小動作,比如說指控伊朗要暗殺沙特大使,隻不過是想試探一下伊朗的“大規模殺傷武器”項目大概發展到什麽水平了。當然了,這麽小小的投入也就自然不會有多少產出了。

當然了,與伊拉克相同,伊朗也有石油,但是從經濟角度看,美國需要多少投入才有可能得到伊朗的石油的產出恐怕還是不太容易計算的。

五,戰爭經濟學在朝鮮的應用

與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亞不同的是朝鮮沒有石油,如果美國或南韓打下朝鮮,到朝鮮的礦產資源幫助美國或南韓經濟的那一天恐怕還很遠。

那麽,戰爭經濟學在朝鮮是怎麽應用的呢?

那就要看誰是未來的朝鮮戰爭中可能的受益者,特別是在美國的參與下的一個勝券在握的朝鮮戰爭,美國當然是受益者,其實美國是第三位的,第一位是南韓,第二位是日本,因此,美國的參與下的一個勝券在握的朝鮮戰爭的經濟學就是南韓和日本來買單的經濟學。

理想的情況就是一個中國和俄國作觀眾的美國的參與下的一個勝券在握的朝鮮戰爭,戰爭過後,不僅美國不再欠日本和南韓的債,反而是日本和南韓欠美國的債了。

據說由於現代戰爭的攻擊距離比以往大大增加了,因此緩衝地帶的價值隨之降低,所以中國未必一定需要朝鮮不可,由此可能推出中國作美國打朝鮮的觀眾的可能性大於零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當然了,如果中美貿易隻要在戰爭期間不停止就相當於支持美國了,雖然這種支持不是直接支持戰爭。

但是,如果中美貿易在戰爭期間停止了,或減小了,那麽跟美國打伊拉克一樣,美國人的“shopping”問題就會出現,因此需要美國政府解決。畢竟朝鮮沒有石油,要美國為朝鮮出對伊拉克同樣的策略恐怕基本上沒有可能,而且朝鮮的鄰國不隻是中國,還有俄國呢。

當然了,如果中國支持朝鮮,美國可以考慮賴掉中國手裏的那些美國國債。所以,如果美國能保證打朝鮮必勝無疑,這是最起碼的,如果不能保證必勝無疑,如果有可能把南韓丟給朝鮮的話,美國就肯定不會打朝鮮,這是基本的出發點。但是,有了基本的出發點還不夠,美國如果能保證萬無一失的把打朝鮮控製在朝鮮範圍內,也就是說打一個“局部戰爭”,美國就有可能打朝鮮。

大家也看到了,美國打朝鮮的變數實在是太多了!

但是,還有一個變數,那就是朝鮮投靠美國,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有美國打的下一個朝鮮戰爭了。那樣的話,美國人要考慮的就是經濟問題了,如何養新收的朝鮮。 

最後說幾句南海,說實在的南海那點資源對美國來說恐怕連“雞肋”都算不上,所以,對美國來說,東南亞有的也跟日本和南韓沒什麽區別:隻有人力資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wbb 回複 悄悄話 時光河水流,一去不回頭。
又見天上來,翹首明年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