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七絕 三月 絲雨茫茫玉水平, 春心古韻欲城傾。 風煙棹裏舟蓬轉, 看盡江南柳色輕。:)))

(2017-04-04 15:24:08) 下一個

七絕 陵城三月  

絲雨茫茫玉水平, 春心古韻欲城傾。

風煙棹裏舟蓬轉, 看盡江南柳色輕。

 

注: 玉水為玉帶河。

江南:這裏是廣義江南。

揚州是江南江南,字麵義為江之南麵。“江”在漢語中有特指大江,即長江。江南本意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在古

代,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區域大致為長江下遊南岸的地區。在先秦時期

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區為地理坐標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帶。唐朝設立江

南道,後來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往後江南成為江東地區的專
?稱。曆史學者馮賢亮稱,“就地域上講,江南無疑是近世以來中國經濟最為繁榮的地區。但是,關於江南一詞的定義及其運用,自古及今,就從未統一過。”【曆史演化】    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區的演化為:唐朝以前,江南一詞所指區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包括荊州(鄂東南、湖南)、揚州(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唐朝時設立江南西道(鄂東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東道(福建、蘇南、上海、浙江)。宋朝時設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南京一帶)。 清初設立江南省,後分為江蘇省、安徽省。  唐太宗設立江南道,範圍包括整個長江中下遊長江以南地區,以及貴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細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為江南之東和江南之西。唐宋設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蓋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本為廣義的江南組成。晚唐時期專稱江東為江南,從此產生了文化意義上的“江南”概念。後以狹義的江南的概念,將江南西道演化為今江西省;而江東地區則以南京市為中心,主要包括蘇、浙、皖部分地區。清代設兩江總督署,轄江蘇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兩江即含江東、江西。【狹義的江南和廣義的江南】    廣義的江南指整個長江中下遊長江以南的地區,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貴州和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狹義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長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區。但福建有些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在古代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市的事。廣義的江南在現代也使用,比如天氣預報中的江南就指廣義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樓(武漢市的黃鶴樓,嶽陽市的嶽陽樓和南昌市的滕王閣)中所說的江南為廣義上的江南。  現在特指的江南為狹義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地區。即除去福建省與浙南的江南東道,是以南京至蘇州一帶為核心地帶,包括長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區,即江蘇南部和浙北、皖南、贛北地區。長江下遊以北部分地區,如揚州地區等,雖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經濟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地域的組成;而並非長江流域卻被認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錢塘江以南部分地區,如紹興、寧波地區等。【江南大疫】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秋,清宣宗旻寧(後稱道光)剛剛繼承大統,當時最為繁華富庶的江南地區風調雨順,豐樂祥和,然而一場該朝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瘟疫卻悄然登場了。在此後的數年中,這一據稱自閩廣地區由海路傳入的疫病,迅速在該地區蔓延,並繼續向西向北流傳,釀成了一場幾乎波及大半個中國的大災難。真性霍亂在中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周期性流行序幕亦就此拉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