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什麽叫作藥物“有效”

(2011-10-23 02:26:16) 下一個

 先談談醫學與其他實驗科學的區別, 比如物理學吧, 物理學的東西比較客觀,容易獲得一致意見。比如,到了秋末,房客說天冷了,要開暖氣了,而房東舍不得花錢,說還不算冷,可以再堅持幾天。兩個主觀意見相反。那麽,如果這時候房客和房東定下一個客觀指標,比如說到了多少度就開暖氣,問題就解決了。因為有了這個客觀指標,即可以測量的溫度度數,就有了開暖氣的依據, 這個依據不以房客和房東的主觀意誌而改變。
    
    
如果說物理學是客觀參數的學科,那麽醫學是客觀和主觀兩種參數混合起來的學科。舉例說醫學和物理學的不同,醫學臨床中最大的問題是“疼痛”問題,到今天為止,這個最大的醫學問題“疼痛”隻能靠病人自己主觀表達。病人得了病,疼痛難忍;病治好了,疼痛解除了。整個得病和病愈的過程中,僅僅就疼痛這個指標來說,就是病人“表演”給醫生看的。因為醫生手中沒有一個像溫度計那樣的東西能夠客觀地測量病人的“疼痛”有多少度。
    
    
科學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比如,治療胃病,安慰劑的效果是30%。也就是說,醫生給一批有胃病的病人發安慰劑,也就是沒有任何治療作用的假藥。醫生說,這就是治療你胃病的藥,結果是30%的病人說,吃了你的藥之後,我的胃病好了。
    
    
這樣一來,研究醫學問題就和研究物理學問題不同,一是要盡量客觀化,二是要把病人和醫生的主觀因素“算計”進去。注意,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僅隻有病人存在有主觀因素,醫生也同樣存在有主觀因素。
    
    
科學到了今天,對藥物有效還是無效的研究到了“隨機/雙盲/對照”法研究的水平。我們先不談什麽是隨機。我們談什麽是雙盲/對照法。把實驗藥(常常是新藥)和安慰劑(假藥)做成外形一樣的藥,從外形不可辨認,把藥片編上號碼。醫生把藥給病人的時候,隻知道號碼,不知道這片藥是實驗藥還是安慰劑,所以醫生的說法都是一樣的,這是治療你的疾病的藥。病人也不知道他吃的是真藥還是假藥。病人和醫生都不知道哪個藥是真的,哪個藥是假的,叫做雙盲;總是把實驗藥和安慰劑,或實驗()藥和經驗老藥放在同一個條件下作比較,叫做對照。    
    
治療結束後,醫生把個案治療結果整理出來。科研人員才把結果依號碼按實驗藥和安慰劑分開。這時,就會出現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實驗藥組的結果比安慰劑組好,證明實驗藥有效;第二種是實驗藥組和安慰劑組都無效;第三種是實驗藥組的結果和安慰劑組同樣(部分)有效,這也證明實驗藥物無效。 

  
這下有人要說了為什麽明明這中藥治療我爺爺的病有效,而現代醫學非要說無效呢?因為他不知道在實驗藥有效的同時,安慰劑也有效,  就象上述第三種情況,(比如,安慰劑治療胃病有30%的療效), 那麽你爺爺的病有可能是自愈, 不用藥也會好。那通常人們說的中藥有效,不能僅憑病人自述,而是要經隨機/雙盲/對照法證實過的,因為這是今天全人類定下的金標準。  
    
    
藥物有效並不一定“可用” 
    
藥物是否“可用”與藥物是否“有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藥物是否可用是比較而言的。一個藥有效,一個藥無效,大家都同意把無效的藥淘汰了。一個藥有強效,一個藥有弱效,那麽弱效的應當被淘汰,留下有強效的。如果兩個藥都同樣有效,就要淘汰那個副作用大的。

    
    
前麵講到對照時,提到有兩種對照,一個是實驗藥和安慰劑的對照,還有一個是實驗(新)藥和經驗老藥的對照。實驗(新)藥可不可以取代經驗老藥才是最終問題。放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今天的國際環境下,中藥能不能取代現代醫學正在臨床使用的藥物,才是問題的關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