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伊大戰(二)戰爭會怎麽進行和如何發展?

(2011-11-17 10:42:41) 下一個
1)戰爭由誰引發?

如前一篇我的播客所述,美伊必有一戰,這是毫無疑問的, 個中因由前文已經詳盡呈述,在此就不多羅索了。那麽,戰爭由誰引發? 當然是非以色列莫屬。因為前一篇也提到以色列出於自身戰略安全的考量,為了不會有一天被“從地球上抹去”,想盡可能早地對伊朗進行突襲,消除核威脅。具體什麽時候?這取決於伊朗核武器研製進展和以色列情報機構所作出的判斷。估計,以色列最早可能在今年聖誕節之際對伊朗發動襲擊。

不管是美國授意還是以色列有意綁架美國,以色列都將是挑起伊朗戰爭的急先鋒,以色列很可能會實施“外科手術”攻擊行動,並且戰術明確:重點打擊核設施所在的區域以及導彈基地,以避免出現大批平民死傷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襲後伊朗的報複程度。

1981年以色列轟炸伊拉克核反應堆和2007年以色列戰機偷襲敘利亞行動都是以色列“一次性精確作戰策略”的典型案例。這一戰略歸因於其軍事局限性和企圖避免大範圍戰爭的意圖。根據布魯金斯學會推斷,以色列也會對在伊朗核設施采取“先發製人”的攻擊行動。美國空軍退役上校山姆•加德納對媒體說:“以色列有能力對伊朗核活動造成嚴重破壞。”他表示,雖然以色列缺乏重型遠程空軍轟炸機,但其先進的F-15和F-16戰機的作戰半徑可以深入伊朗西部地區,並能夠運用其隱身技術飛越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領空。按照2006年馬薩諸塞州科技學院的“以色列的戰機正在飛往伊朗的路上”一說中的設想,伊拉克、土耳其或沙特阿拉伯國家將會關閉它們的領空。

但是,空中打擊並非以色列的唯一選項。以色列還擁有大量常規導彈和耶利哥彈道導彈; 以色列的德製海豚艦艇潛艇還有能力攜帶常規導彈和核彈頭巡航導彈。2009年時就有過潛艇通過蘇伊士運河到達海灣地區的先例,複製路線並非難事;此外,以色列軍隊還列裝的美製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色列精英步兵和它的在線作戰實力以及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對伊朗軍事指揮設施的破壞能力,都會強化以色列攻擊的效果。

2)各國會怎麽反應?

(1)美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毫無例外地(就算心裏怪以色列太性急)支持以色列的這次軍事行動,否則將在明年的總統選舉中失去猶太裔美國人的支持。何況伊朗一直是美國的心腹之患或則說是肥羊一隻,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撤軍後,有了一定的餘力;近期又擊斃本拉丹和卡紮菲,連連得手,使他們得到某種激勵,發動對伊朗戰爭的輿論甚囂塵上。加之,如果伊朗在核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美國和歐洲國家絕對不會接受。那麽“外科手術”式的襲擊或許不可避免。

另外,如果以色列單方麵提早動手,美國很有可能提供直接或間接的軍事支援,並牽扯其中,其後果可能是不可預料的、也許是災難性的。當然,毋庸置疑,如美國盡全力而伊朗又無外援的話,美國用不了幾個月就可以搞定伊朗。

(2)伊朗
伊朗倒也不是象伊拉克或是利比亞那樣的“軟柿子”。 它是一個有著非常典型的民主製度的波斯民族國家,國家相對穩定,軍事力量比較強大,更重要的是有俄羅斯強硬的支持。在俄羅斯南部的伊朗,既是俄羅斯南部的穩定器,又是俄羅斯在中東的小兄弟。強硬的內賈德,更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和俄羅斯遙相呼應。盡管我們也知道,伊朗內部有反對派,有不同勢力。在薩達姆死後,中東北非持續動蕩之後,一個穩定而強大的伊朗,就成為了西方世界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威脅,當然也成了敘利亞的後腰,甚至是土耳其的拍檔(盡管伊朗和土耳其還有傳統的領土爭議)。這種戰略上的失衡,讓以色列長期心神難定。

麵對美英以等國試圖借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指控對伊朗核設施動武的危險局麵,伊朗正在加速致力實現自己的“核大國夢”,因為它自認為手裏有敵人所畏懼的大棒,其中之一便是龐大的彈道導彈武庫。據美國《全球安全》報道,在IAEA所指控的伊朗三處涉及武器開發的核設施周邊,都秘密部署有伊朗革命衛隊的導彈發射分隊(營規模)。美國和以色列官員相信,摧毀這三個地點,將無限期延遲伊朗核項目,也將使伊朗喪失發展遠程導彈的能力和意願。目前,革命衛隊約有三個中程導彈旅,每個旅下轄4個分隊,分隊裏至少有6輛導彈發射車(TEL),這些發射車不僅可執行大範圍機動,且非常易於偽裝。這些分隊普遍列裝了流星-3液體燃料導彈,它可在極短時間裏豎起,僅僅需要GPS數據的支持或是靠導彈兵對當地的地形標記進行比較就可快速發射,被認為最具威脅的伊朗導彈。

據美國軍方掌握的信息稱,流星-3係一級式彈道導彈,發射重量17.4噸,導彈的戰鬥部重量約1200千克重時,射程1300千米;戰鬥部重800千克時,射程1700千米,這意味著如果將該型導彈部署在伊朗西部,幾乎整個中東地區都在其打擊範圍內。除了流星-3,截至2010年底,伊朗革命衛隊可能還擁有500~600枚流星-1和流星-2導彈,其射程均超過300千米,比流星-3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強。事實上,伊朗曾多次動用流星-2導彈打擊活躍在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反政府武裝。2009年8月的一次“導彈雨”襲擊,留下好幾個直徑達12米、深 6米的巨大彈坑,足見威力之大。此外,美國聲稱伊朗還在尋求比流星-3射程更遠的新型遠程彈道導彈。

所以,如以,美不能在最初的幾撥突襲中,摧毀伊朗所有的核設施和導彈基地, 則將不得不承受其反擊。阿聯酋《今日海灣報》認為,除非美國一開始就打掉伊朗所有機場、戰機和導彈發射器,不然德黑蘭可向沙特油田、港口、煉油廠以及美國在中東的基地及以色列發射遠程導彈。伊朗的盟友真主黨可能向以色列城鎮發射導彈,而伊拉克親伊朗的什葉派武裝可能攻擊駐紮在該國的美軍和設施。伊朗也可以對駐阿富汗的美國和西方軍隊報複。

另外,為了抗衡美國的海空優勢,伊朗也加強了海空軍的武器裝備。1979 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三十年間,伊朗除轉向俄羅斯購買米格-29戰機外,還不斷通過特殊渠道購買F-14A戰鬥機相關零配件,力圖保住其戰力。今年年初,美國政府問責局指責說,由於國防部的疏忽,數千件可用於F-14的零配件在國際市場上被出售,而伊朗是除美國外世界上唯一裝備F-14戰機的國家。在最近一次的空軍力量展示中,超過25架伊朗F-14A編隊飛過德黑蘭上空,而此前美方評估伊朗可升空的F-14數量不足10架。海軍方麵,伊朗裝備有三艘877EKM型潛艇,該潛艇被稱為“霍爾木茲海峽黑洞”,裝備“俱樂部-S”型潛射導彈後,該潛艇首次擁有了打擊遠程目標的能力,對美國航母戰鬥群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此外伊朗海軍還增加部署了導彈快艇,這些導彈快艇能有效封鎖海峽,在戰時可以迫使全球油價上漲,增加了美國對伊戰爭的國際壓力和經濟成本。

(3)英,法
英國和法國都屬於那種見便宜就想攫,而要出力時卻想往後躲的主。近幾周來,英國國防部情報確認,英國決定支持以色列的軍事行為,並已製定應急計劃。但否認英國將給予直接支持,並補充道:“當然,我們並不支持伊朗研製炸彈----但是我們認為他們已經使用了嗎? 不。我們更多的是擔憂我們不能阻止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研製自己的武器。”

另外,據英國《衛報》報道說,英國正加緊製定計劃,準備可能對伊朗實施導彈攻擊的時候到來。該報引述英國官員說,盡管英國聯合政府內有人提出保留意見,但如果華盛頓決定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英國軍方必將提供幫助。而法國方麵,總統薩科奇在原本應為全球經濟求解的G20上,同奧巴馬一道表示,向伊朗施加“前有未有的壓力”。不過,其外長朱佩(Alain Marie Juppé)表示,法國更傾向於支持對伊朗實施更嚴厲製裁,因為軍事打擊將使中東局勢完全失控。

(4)俄國
俄羅斯總理普京從來就反對強化製裁伊朗。如發生戰爭,大量難民將逃往南高加索,進入俄羅斯。伊朗也是俄羅斯的重要軍火市場和地區盟友。 有報道稱,多年來俄羅斯與伊朗一直舉行聯合軍演,以做好準備應對可能的北約攻擊。2009年,為落實有關海上安全與防止海上汙染等國際條約,俄伊兩國在裏海舉行代號為“幹淨安全的裏海----地區合作”的軍事演習,約30艘艦船參加演習。國際原子能機構可能發布新報告的消息傳出後,俄羅斯方麵已表態認為這樣做“可能有礙恢複談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7日警告,對伊朗動武將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將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拉夫羅夫說:“軍事介入隻會造成人員傷亡,讓民眾受苦受難。伊核問題不能用軍事途徑解決,就像現代世界的其他問題不能訴諸武力一樣。”他提醒,當今世界的軍事行動,如北約發動的阿富汗戰爭,證明派駐海外的軍人將陷入危險境地,“依據聯合國憲章,隻有兩種情況可以使用武力,一種出於自衛,另一種經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批準。”

俄羅斯總理普京近日也批評“大國的舉動十分奇怪”。他說,這些國家起初支持北非原有的製度,而後又成為推翻舊製度的革命的支持者。普京的表態是針對伊朗外長薩利希在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大範圍會議上指責西方國家作出的。普京說:“確實,正如您所說的,這些高傲的世界大國既支持北非原有的製度,然而,十分奇怪的是,它們又支持北非推翻舊製度的革命。世界上的事就是如此怪異,不過這很有趣。”。 普京已警告過,如果美國軸心轟炸伊朗,俄羅斯將報複。這就是將要發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文章指出,美國轟炸伊朗的構想,就像俄威脅轟炸墨西哥或加拿大一樣,因為它“懷疑墨西哥或加拿大人追求核武”。

據悉,最近俄羅斯總理普京已正式與伊朗結盟,以防西方國家采取任何軍事行動。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曾經指出,效仿巴基斯坦是伊朗目前生存的唯一出路。或者完全倒向中國,或者完全倒向俄羅斯。看來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期間,伊朗也已作出了選擇。這麽說,伊朗亦非朝中完全無人(沒有象樣的戰略家)。隻是不知這種結盟能達到什麽樣的程度。如真能達到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程度(巴基斯坦說中國的利益就是它的利益,中國可使用任何巴基斯坦的港口;而中國則願將最新的戰機在同一時間內裝備兩國空軍,還有巴基斯坦核武無疑也來自中國),則可阻斷戰火,那將是伊朗之大幸也。

(5)中國
中國當然不希望美伊開戰。一是而中國10%的石油來自伊朗; 二是伊朗若受到攻擊,必然會切斷霍爾木茲海峽通道,而中國35%的石油進口要經過這一海峽。再則,伊朗的戰略位置對中國也是很重要的。

不過,假如美國真要打伊朗,對中國來說,應該是三分危機,七分機遇。伊朗有戰爭,中國應讓俄羅斯走在前麵,而中國並無必要那麽快就介入到美伊戰爭中去,美國打伊朗決不會象打伊拉克那樣很快就解決了,原因是伊朗實力完整,沒有遭到重創。同時伊朗吸取了伊拉克教訓,不會輕易大開國門讓核查人員進行武器核查,讓美國特工人員借核查之機準確地搜集情報,然後被動挨打的。估計美國打伊朗,若以顛簸政府為目的,則幾個月可能都拿不下來。更何況有俄羅斯在,這就使戰局將更加充滿變數了。中國可利用這一段寶貴時間(機),處理一下自己國家周邊的當務之急。祥情容我的下一篇文章再作分析。那也是我的係列美伊戰爭文章中的最精彩之處。

3)戰爭將如何進一步展開?

戰爭之火一旦燃起,無非將有以下幾種可控模式展開。 但如果失控就則有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進而誘發核戰爭, 這也決非隻是危言聳聽而已。 所以,這可是一個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話題, 切不可掉以輕心。

(1)伊拉克模式
四輪聯合國製裁之後,對伊朗的效果不象以往對伊拉克那麽明顯。 對伊朗的製裁隻剩下石油這最後的一個大目標。伊朗是歐佩克中最大的原油輸出國,切斷石油收入確實會傷及伊朗,但是在目前世界經濟依舊脆弱,歐債危機還在不斷產生威脅的時機,這樣做還會提升整個世界的石油價格。 實事上,奧巴馬如同他的前任布什一樣,避開了呼籲在德黑蘭進行實際的政權更迭,繼而希望製裁能夠勸說令人不快的現政權變得更為溫和,而這些期望依舊隻是些懸而未決的期望而已。

從軍事上說, 伊朗山地較多,不似伊拉克一馬平川,不適合大規模運動作戰。伊朗更不是如伊拉克那樣,讓病毒早就被種入了其軍備之中,所以真的打起來,伊朗至少 是不會馬上癱泛的。而更關鍵的問題是:一旦真正打起來,伊朗不僅有陸地戰略縱深,而且空中也很可能會得到中俄的衛星幫助,所以,伊拉克模式隻怕不會在伊朗重演,如果俄,中真的介入的話。

(2)利比亞模式
在推翻卡紮菲(專題)政權的軍事行動中,美國將法國、英國等北約盟友推到了前線,利用一支鬆散的“歐洲聯軍”打敗了沒有像樣軍隊的卡紮菲。有報道認為,美國正在重組中東地區的軍力布局,與此同時,美國緊鑼密鼓地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組成新的安保聯盟,打造中東版“北約”,其矛頭首當其衝便是伊朗。但是,組建起一支敢和伊朗開戰的軍隊並不容易。 更何況如今美國政府債台高築,正在千方百計地從軍隊身上省錢。英國甚至在介入利比亞衝突期間,就不得不在國內裁撤戰機和士兵。如果讓海灣國家單獨出麵或充當主力軍則更不現實,因為這些國家雖有美國、歐洲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但嚴重缺乏作戰經驗,它們敢不敢直接開罪伊朗這個強大的鄰國都是個未知數。

介入利比亞國內衝突時,美國、英國、法國主要動用了“戰斧”式巡航導彈、機載精確製導炸彈,采取典型的“外科手術”打擊模式。不過,這種戰術基於卡紮菲手中沒有反製武器這一前提。與利比亞不同,伊朗手中掌握大批中近程彈道導彈,具備強大的報複能力,能直接威懾駐紮在海灣地區的美軍部隊和以色列,伊朗海軍和導彈部隊也有封鎖波斯灣的能力。伊朗外長薩利希本月出訪利比亞時說,“德黑蘭做好了最壞準備”,華盛頓需要好好想想與伊朗“衝突”的後果。

在最近一個BBC的波斯語並向伊朗廣播的電台采訪中,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在宣稱伊朗正“變體為一個軍事獨裁政權”時,顯然是在某種程度上強硬了美國的立場。此外,她還表示歡迎“任何能夠在伊朗內部達成的措施,以向當局傳遞一個信息----改變目前的行為很重要”希拉裏補充到:“我不能相信那些成千上萬的受過教育、聰慧且有影響力的伊朗人,能夠不開口去說:‘嘿,我們要做出點改變。我們需要看看我們是如何管理我們自己的。’”聯合國就伊朗的核野心警告了大家,而以色列先發製人的打擊,也會在伊朗內部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到來。伊朗總統內賈德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之間公開的仇恨則在不斷升溫,最後可能導致總統權力的侵蝕甚至是總統職位的撤銷。關鍵是, 總的來說,伊朗的內部還是很團結的。從伊朗大選看,反對派已經完全暴露了,公開投靠了美國,但人數太有限了,一共才千把人,居然被美國說成是“民主顏色”了,結果是美國投錢卻賠了精光,畢竟伊朗內部的反對派實在還未成氣候。總而言之,在短時間內,西方不太可能在伊朗複製“利比亞模式”。

(3)越南模式
戰爭打的是錢糧,伊朗被製裁這麽多年,隨時的戰爭威脅伊朗是一清二楚的,一直以來從來不敢放鬆一口氣,所以伊朗戰爭準備應該是不缺乏的,尤其是對外的錢財不依賴,對內吃飽肚子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有中俄的支持,戰爭很可能會像當年的越南戰爭一樣, 讓美國吃不了兜著走,最後把責任推給了一個總統了事,這正是美國所真正擔心的事情, 也是其不願輕易啟動戰爭的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11月10日警告稱,對伊朗動武可能給中東地區帶來“嚴重後果”,而且不能阻止伊朗核計劃。帕內塔(Leon Panetta)對記者說:“我們必須小心意外後果,這些後果不僅包括無法真正阻止伊朗核計劃,更重要的是,還包括給中東地區和中東地區的美軍帶來嚴重影響。”他表示他同意前防長蓋茨(Robert Gates)的看法,蓋茨認為轟炸伊朗隻能使核計劃延緩約3年而已。帕內塔稱,美國致力於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並正在與同盟進行會談,商討就伊朗核計劃對伊朗實施“額外製裁”。他說,軍事打擊應該是“最後手段”。

(4)第三次世界大戰
當今世界,所有戰爭雖然似乎都隻是發生在小國土地上,但其背後其實都有大國間對弈的影子。 換句話說,沒有大國的支持小國在任何戰爭中都堅持不了多久。別看前麵我說了不少伊朗的軍備,你千萬別以為伊朗會真的比伊拉克強多少。 你想想看,以前兩伊戰爭打了多少年,伊朗何曾在伊拉克那裏討到過半點便宜? 不管是伊拉克還是伊朗的軍事裝備, 和美國的比起來都不隻是代差,絕大多數可能是幾代的差。 所以,如果無外援的話,伊朗隻不過是美國的新武器試驗場,或者說是練兵的靶場。又或者說更像是為美國軍火商,石油商創造財富的場所。美國政府不就是由那麽幾個大財團所掌控的嗎?! 還記得美國大兵長驅直入伊拉克境內的實況錄象嗎? 那簡直像是在拍好萊塢大片。。。

對於美國來說,與其說要知道表麵對手伊拉的虛實, 還不如說更在乎俄,中兩國的對戰爭的態度。即在戰爭引發後,兩國是否會介入? 以什麽方式介入?介入的程度有多大多深? 因為這將直接關係到戰爭將會打成什麽樣子:(1)如兩國隻有口頭抗議而無實際介入。那可是美國最希望的, 那就會重演美國大兵長驅直入伊拉克境內的那一幕。 (2)如兩國是中等程度的間接介入,那伊戰就將變成又一個越南戰爭。那可是美國最不想要的, 可以說是美國的噩夢。而對俄,中兩國來說,卻可能是一次曆史的機遇。(3)如兩國是大力度的直接介入, 那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也將是全人類的噩夢。 這可能就是我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 ajudgement day 真的來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