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貓工坊

好貓如詩的木工工坊,這裏所有的作品都是好貓如詩親手製作。訪問我的主頁:http://timzhao.com
正文

曆法趣話,以及英語中十二個月的來曆

(2014-04-05 07:20:25) 下一個

現代的曆法起源於古羅馬。在公元前700年的時候,古羅馬國王努馬-龐庇流斯(Numa Pompilius)製定了努馬曆(努馬的前任是大名鼎鼎的Romulus,就是那兩個吃狼奶長大,並且在七個山頭上麵建立了羅馬城的兄弟之一),這部曆法和中國的陰曆相似,由12個相對較短的月份和一個不定期的閏月組成。在公元前46年,儒略-凱撒將古羅馬曆法改良成為儒略曆。儒略曆測定一年由365.25天組成,包括12個長短不等的月份。平年長度為365天,而閏年則為366天。在平年,單數月份為31天,雙數月份為30天,但是這樣一年下來,算起來是366天而不是365天。由於2月份是處決囚犯的“不祥”之月,這多餘的一天便從2月份中拿掉。於是2月便少了一天。到了凱撒的繼承者奧古斯都(屋大維)手裏,由於8月份是“奧古斯都”之月(英文August便由此而來),便強行規定8月份為31天,8月以後的雙數月也都成了31天,這樣一年就又多了一天,於是從2月份再拿出一天。就這樣,倒黴的2月便成了如今的28天。



圖:古羅馬錢幣上的龐庇留斯

 

現代英語中12個月的名稱也都是從當年的儒略曆演變而來的:

 

一月份January:儒略曆的11月。來源於古羅馬的兩麵神Janus。這個Janus是掌管門衛之神,類似於中國的門神。他的兩張臉一張看過去,一張看未來,象征著冬至過後,白晝漸長,黑夜漸短,冬去春來,季節交替的現象。



圖:兩麵神Janus

 

二月份February:儒略曆的12月。來源於古羅馬的Februa節。Februa是古羅馬的淨身節,人們會用清水洗滌自己的身體,淨化自己的靈魂。後來出現了司淨化之神Februu,但是這個神仙的出現晚於儒略曆的製定,因此人們仍然認為這個月名的來曆是Februa這個節日而非神祗的名稱。前麵說過,這個月是處決囚犯的時間,別的月份要增加天數,便從這裏拿走一天。拿來拿去,最後隻有28天。

 

三月份March:儒略曆的1月。古羅馬以這個月為一年之始,估計與春天的到來有關。March的名稱則來源於戰神Mars。在這個月,帝國的大軍一般向遠方開拔,以征服那些未知的土地。所以後世的March也有進軍的意思。

 

四月份April:儒略曆的2月。來源於古希臘的美神Aphrodite。有趣的是,古羅馬的月份多以羅馬神命名,而四月份偏偏使用了古希臘的女神,而沒有用大名鼎鼎的古羅馬美神維納斯的名稱。



圖:Aphrodite,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

 

五月份May:儒略曆的3月。來源於春天之神Maia


圖:女神Maia,主管春天與萬物生長

 

六月份June:儒略曆的4月。來源於女神Juno Juno是主神Jupiter的妻子,地位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赫拉(Hera)。

 

圖:女神Juno, 相當於希臘神後赫拉


七月份July:儒略曆的5月。來源於凱撒本人(Julius Caesar)。由於凱撒是712日生,所以這個月份用他來命名。



圖:凱撒大帝,其實這廝一天皇帝也沒有當過

 

八月份August:儒略曆的6月。來源於凱撒的繼承人屋大維(Augustus),也就是古羅馬的第一位皇帝,凱撒的養子。屋大維的生日本來在九月,但是他既然是凱撒的繼承人,那麽在命名月份的時候自然也就選擇了七月之後的八月作為“屋大維之月”。於是八月也從30天的小月便成了31天的大月了。



圖:古羅馬的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中文曆史課本叫他屋大維。他是凱撒的養子兼繼承人。

 

九月份September:儒略曆的7月。本來根據傳統,這個月應該由屋大維的養子兼繼承人,古羅馬的第二位皇帝泰伯流斯(Tiberius)命名。幸好這位皇帝對此不感興趣,從而終止了這個惡習。於是這個月的名稱便是古羅馬語的“第七”之意(seven)

 

十月份October:儒略曆的8月。古羅馬語的“第八”之意。英語中與八有關的詞根Octo-便是來源於此。

 

十一月份November:儒略曆的9月。意為第九(Nine)

 

十二月份December:儒略曆的10月。意思亦為第十月。

 

就這樣,儒略曆在西方世界相安無事的通用了1500年。由於現代曆法中的一年為365.2425天,而不是儒略曆觀察到的365.25天,這個十萬分之二的誤差在1500年後已經導致了十天以上的差距。在1582年,教皇格裏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頒布了通用至今的格裏曆(Gregorian Calendar),或者稱基督曆(Christian Calendar),簡稱西曆(West Calendar)。這個曆法修正了這一誤差。歐洲大陸的天主教國家率先響應。例如法國,立刻就將本國的曆法更正,很多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隨。

 

但是老百姓並不十分買賬。在儒略曆的時代,百姓們一般在三月下旬,也就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慶祝新年的來到。加上儒略曆與西曆之間十幾天的誤差,這個古羅馬新年就相當於現代曆法中的41日。於是百姓們紛紛在這一天載歌載舞,飲酒慶賀新年的來到。為了移風易俗,教皇大人規定,凡是不守新曆法,仍舊在41日慶祝新年的人將被官府加以傻瓜(fool)的封號。百姓們幹脆將錯就錯,在這一天嬉笑戲虐,互開玩笑,爭當傻瓜先進工作者,變相的慶祝舊曆中的新年。久而久之,41號這一天竟然演變成了如今的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英國由於是新教國家,不奉羅馬教皇的正朔。所以直到1752,英國才將自己的曆法修正到西曆。這時,儒略曆與西曆的差距已經擴大到了11天。為了與新曆接軌,英國政府幹脆將這11天從9月份的月曆中拿掉。所以你如果擁有一份17529月的英國日曆,你會發現92日之後是914日,中間少了11天。英國的百姓也對此表示了抵製。為了安撫民心,國會決定在9月照常支付工人30天的工資。這個規定逐漸演變成了後來的帶薪休假製度。



圖:1752年9月的英國月曆,隻有19天。但是這個月政府仍然支付了30天的工資。


圖:英國抵製新曆法的"Give us back eleven days"運動

 

至於很多東正教國家,直到今天仍然在民間使用儒略曆。而我們中國則是從1912年開始正式采用西曆的。

 

 

 好貓如詩  原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ydneywil 回複 悄悄話 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麽時知道一些,這個全多了。
sydneywil 回複 悄悄話 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麽時知道一些,這個全多了。
飯盛男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