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人類坐在大船裏往前漂著,我懷疑那可能不是我想去的地方。。。

(2023-07-21 10:26:26) 下一個

還是性宗與相宗的差別。

現在的大學和職場,基本上都相宗。

曆來宗教,其核心都是性宗。即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本性。

多少可以理解印度的種姓製度的緣起。本來婆羅門的職責是教人認識自心和世界本性的,屬於性的問題。而刹帝利是管理世間運行的,是相的問題。

不過,這世界的很多事情到了後來都會變味,以至於處在婆羅門位置的人,大概也不知道如何研究萬事萬物的本性,變成僵化的體製,屍位素餐,不是引領人,而變成壓製人。

事情會變味,就像美國開國時是尋求自由的人建立的,後來就來很多不想自由的人。好的公司本來也就是幾個有創意的人為了理念而建立的,後來就來了很多打工仔。大概世界就是這樣的,就像血管會慢慢堵塞,器官會老化。社會架構也慢慢失去了本來的功能。

。。。

禪宗說這是“著相”,那是“著相”,即是希望人們透過外相回歸本性。但這個也不容易。本來,禪宗、唯識,探尋生命的究竟真相,隻是為了一小部分有需求的人而備的。類似博士、博士後課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興趣的。如果強調大家都要做,那就產生壓迫和媚俗,無端而沒有必要的壓力下,社會就會產生假證書、假宗教,也是扭曲。無論心智和興趣,人人並非都一樣。承認這個不一樣,才是真正的慈悲,所謂恒順眾生吧。

。。。

一個社會如果主流群體偏向於性宗,那麽他們可能就會引導所有的資源和人力到性宗的方麵,所以我們看到

  • 宗教(性宗偏向認識內心)發達的社會,科學(相宗偏向認識外部世界)就不發達。因為用心方向不一樣。
  • 而科學發達的地區,人們也會有越來越離開自心的傾向,人們忙於認識萬事萬物,但是對自心卻越來越疏離。

人們區分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其實多少還是言不及義。正確的分類應該是“性宗”和“相宗”的差異。地域,隻是偶然差別。差別的實質還在於關注的領域不同,強調本性還是強調外相。根本上性-相兩宗關注的“生命和生活”都是人生的需求,隻是社會主流側重點不同,帶動了社會人才的向某個方麵的聚集,慢慢地就顯出東西方文化的差別。其實,西方也有宗教,而東方也有一定的科技發展。差別到極端,我們看到西藏關注生命,忽視生活;而矽穀關注生活,不容易相信永恒的生命,也有活不下去而自殺的,迷了本性。

最好的社會,當然是兩方麵都能發展的社會,不過這對於每一個個人並不容易,即使是科學家-同是相宗,也不是學了化學還能學物理的。精力有限,用心也是有定向的。

===

關於人與人的關係,社會結構、政治體製。人與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互動、溝通。也是一個複雜的事情。美國的政教分離,把認識自己、認識上帝這方麵的事情,交給個人自己去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