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乎意外的24位頂尖大學學生自述 (dudaan)

(2011-09-13 06:03:53) 下一個
感於美國大學錄取製度和中國的巨大差別,早就想出一本書,我的預設是,美國的製度雖然有誘導花拳繡腿的弱點,但是畢竟優於中國的單處追求高考分數的做法,對高中生的全麵發展比較有利。夏天去中國和一個出版集團談了這個項目,一拍即合,並得到一個基金會的支持,希望在中國掀起一場重視素質教育的新風,反思中國的高考製度。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非常真實客觀,主體是學生本人的體驗。通過關係聯絡了60位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約稿,給出的問題是:你為什麽會被錄取?你怎樣看高中生活?高中生活對你的影響?上大學後和你的預期是否一致?很快收到了24篇自述,來自哈佛、耶魯、麻省理工、賓州大學商學院。

其中有13個華裔,11個非華裔學生。
讓我驚訝的是,符合我原來思路的文章隻有六篇。四個學生說,他們上頂尖大學完全靠運氣,一個學生文章的題目就是《耶魯招生辦公室的失誤》。當他被耶魯錄取後,所有同學都說一定是耶魯搞錯了,因為他成績隻屬於中上水平,除了一點點遠不夠專業水平的小提琴以外,沒有任何特殊的課外活動,SAT和AP考試的水平也是中上,他在高中很放鬆,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同學看電影、聊天。他父親是台灣移民,母親是廣東人,普通家庭,沒有任何特殊背景。報耶魯完全是撞運氣,結果居然被錄取,同年級五個成績優秀誌在必得的學生都沒能進去。另外四個學生和他的情況類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學生上了耶魯哈佛以後並不感覺非常吃力,上麵說的那個學生,成績還是中上,用他自己的話說,門門都是A-B+。

有三個學生(都是哈佛的)以天才自居,認為自己進哈佛完全靠天分,哈佛主要是為天才準備的學校。不客氣地說,他們很狂妄。其中一個學生說,他在高中時有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無論如何努力也進不了一流大學,而他自己無論做什麽都能進入一流大學。當然他的確非常聰明,走純學者的路子,現在已經是頗有建樹的博士研究生了,老師對他讚不絕口。
隻有兩個學生認為自己是通過努力學習進藤校的。有個華裔女孩在上中學時發現自己的服飾處處不如別人,就像父母抱怨,父母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教育,說咱家窮,你要想翻身就得進藤校。結果她刻苦努力考上了頂尖名校。

有一個華裔學生揭露了這些著名大學招生過程中的大量拉關係和弄虛作假的現象,學生為了上好大學千方百計討好中學校長,利用校外的關係,等上了大學以後就把這些曾幫助過自己的人都統統忘到腦後了。很多獲獎的東西都有水分,有的是家長甚至是家長手下的雇員做出來的。至於論文,操刀代筆普遍存在。(我不知道他是在寫自己還是寫別人)

讓我更震驚的是,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像我原來想象的那樣,把豐富多彩的高中活動看成是幸福,而是看成負擔。一個說,當我做義工的時候,臉上在笑,心裏卻在不停地罵,恨死做這種事情了,但是不做又不成。
有三個學生認為美國的大學招生不如中國的製度,因為至少中國的製度是分數麵前人人平等,不是像美國這樣公開為社會名流和校友大開方便之門。另外,他們還覺得與其從九年級開始就長時間地為進名校努力,還不如最後一口氣考三天痛快。(他們不理解中國高中生的痛苦)

在他們的文章裏,我也讀到了原來不那麽了解的美國中學生的胡作非為。一個非常有名的私立高中學生津津樂道學生們是如何有組織地騙開宿舍監管人,把女生留宿在男生宿舍。一個學生覺得他在高中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建立了一個網站,專門攻擊校長和老師,散布A老師愛B老師等等流言蜚語,揭露老師的隱私,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站。
總之,這些內容和我以及出版社的想象相差太遠了。出版社考慮把那六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挑出來,在詳細描寫,但我已經對我自己原來的想法產生了根本的懷疑,因為這隻有四分之一,可能會誤導。最後決定徹底放棄。
還有一個技術困難,這些學生大都不願意公開真實姓名,但出版社要求真名和照片,認為隻有這樣才有說服力。
由於簽了協議,學生的文章如果不發表不能轉作它用,所以無法在這裏詳細登載,隻能向大家說一個大概。
24個人大概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所以希望我的帖子不至於產生誤導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