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剖一片人類學的弗朗茲·博亞茲牌“偉哥”

(2011-09-12 11:11:18) 下一個

解剖一片人類學的弗朗茲·博亞茲牌“偉哥”

為什麽我說這是一片“偉哥”呢?因為有人吃了它就自以為吃了仙丹妙藥亢奮起來可以指點民族興亡,完全忘了自己不僅沒管理過任何人群就更不用說管理民族了。

為什麽我說這是一片人類學的弗朗茲·博亞茲牌“偉哥”呢?那是因為有人這樣推銷它:

“全球通史”中援引著名人類學家弗朗茲·博亞茲的觀點是這樣說的:
“人類的曆史證明,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於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一個社會集團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集團;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環境也迫使它們非迅速發展不可,因為它們麵臨的不僅是發展的機會,還有被淘汰的壓力。相反,那些處於閉塞狀態下的民族,既得不到外來的促進,也沒有外來的威脅,因而,被淘汰的壓力對它們來說是不存在的,它們可以按原來的狀況過上幾千年而不危及其生存。”

我順著這段話的概念一個一個往下說。第一個概念是“全球通史”,

所以我就先說說幾句曆史的分量。

龔自珍說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滅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後來章太炎將其概括為:“欲滅其國者,先滅其史。”

龔自珍說的是一個角度,由內向外的角度。還有另一個角度,那就是,由外向內的角度,或者說當你接受了別人的曆史就是接受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否則,你至少對別人有懷疑、或進一步不信任、甚至有可能有改變別人的意思。

我這裏說的都是人之國自己的曆史,不是世界的曆史,也不是“全球通史”。所以,隨著上麵同樣的邏輯,如果你接受了別人寫的“全球通史”就是接受了別人對“全球”的看法。由於“全球”不是屬於任何人或民族的,因此,任何人或民族隻能寫出以他們自己的角度的“全球通史”。我是中國人,我隻能從中國人的立場說話。所以,如果某個“全球通史”不是中國人寫的,那麽我以為一個中國人對這個“全球通史”至少應該謹慎一點的態度至少是懷疑、或進一步不信任、甚至自己寫自己的“全球通史”。我以為一個中國人至少不應該把這個“全球通史”當作某種權威性的和標準性的東西來引經據典。

第二個概念是“著名”。同樣的,我是中國人,我隻能從中國人的立場說話。由於目前在世界上中國人並沒有話語權,因此這個“著名”對中國人的利益如果不是對立和相反,至少也不是一致的。

第三個概念是“人類學”。“人類學”是一個非常滑稽的東西。我隻要舉兩個例子大家就可以略見一斑了:一個是按照“人類學”,印度人是白人;二個是按照“人類學”,中國人是蒙古人,也就是說“人類學”裏沒有中國人。當然啦,我可以理解印度人在很多地方跟白人接近、類似甚至一模一樣。當然啦,我也可以接受由於成吉思汗征服中國和歐洲大部使中國人被蒙古人給代表了,看來還是征服有意義。但是,無論如何我也認為“人類學”是一個非常滑稽的東西,也就是說不是什麽科學。

接著就是我說的:一片人類學的弗朗茲·博亞茲牌“偉哥”!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沒讀過弗朗茲·博亞茲的這段話的原文,因此我也不知道他的這段話的中文翻譯是否準確無誤。但是,我實在是懶得去查,如果哪個網友看見可以告訴我。這裏,我就用上麵引的翻譯。

我不同意他的第一句話:“人類的曆史證明,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於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

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這裏就沒有先來後到了,你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那被你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是從那裏來的?

也許大家會說是發明的,可是,那麽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於“吸取”呢?還是往往取決於“發明”呢?

如果是取決於“吸取”,那麽你為什麽要“發明”而讓別人進步呢?你為什麽不“發明”而集中精力“吸取”呢?

其次,如果是這樣的話,他的第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人類的曆史證明,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於它是否有機會用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戰勝鄰近社會集團。”

再者,他沒有說他的這個“吸取”是如何實現的,也就是如何操作的。

他接著說:“一個社會集團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集團;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

啊哈,原來他的這個“吸取”是通過“傳給”、“交流”和“相互學習”來實現和操作的。

他接著說:“環境也迫使它們非迅速發展不可,因為它們麵臨的不僅是發展的機會,還有被淘汰的壓力。”

這個環境應該是自然環境和鄰國的綜合。所以,被“淘汰”可以是被自然淘汰,也可以是別鄰居淘汰。

他接著說:“相反,那些處於閉塞狀態下的民族,既得不到外來的促進,也沒有外來的威脅,因而,被淘汰的壓力對它們來說是不存在的,它們可以按原來的狀況過上幾千年而不危及其生存。”

其實呢,沒有哪個民族是處於閉塞狀態下的。北美的印第安人雖然都叫印第安人並不是一個民族,也許“人類學”把他們劃為一個民族。非洲的黑人也不是一個民族,也許“人類學”把他們劃為一個民族。所以嘛,我說“人類學”是一個非常滑稽的東西。

非洲,我不知道。北美,我略微知道一點,北美的生存環境也不是比歐洲多麽容易,因為當年“五月花”號上的英國人來到美洲,以他們在歐洲學到的經驗也有生存的困難,還是依靠北美的印第安人的幫助才生存了下來。但是,我猜這種“吸取”應該不是弗朗茲·博亞茲說的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因為我不以為他會認為西方或美國文化的進步取決於此。

順便問一句,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麽“五月花”號上的英國人要到美洲來嗎?特別是當年過大西洋就有生命危險,因為那時沒有波音噴氣機也沒有它痰泥咳號!

大家也許會說是因為宗教迫害,“宗教迫害”比較抽象,“宗教迫害”其實就是“政治運動”,也就是“內鬥”,而且宗教迫害之殘酷以至於讓人們冒生命危險過大西洋。英國人的“內鬥”既如此,歐洲各民族之間的“外鬥”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以為非洲人和印第安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的“內鬥”不夠,因此他們打不過歐洲人。中國人也是一樣“內鬥”不夠,沒有把老中給鬥的在家裏活不下去,不得不冒生命危險背井離鄉去發現新家鄉,所以老中都戀家鄉。但是,畢竟老中還是有不少“內鬥”的,雖然老中的“內鬥”比不了歐洲白人,至少比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多一些也殘酷一些,所以老中還是不至於象非洲人和印第安人那樣幾乎無還手之力。

言歸正傳,那麽,為什麽我不同意弗朗茲·博亞茲的說法呢?

因為,我以為人不傻,而且本性有好奇心,當人有機會學習什麽東西的時候是不會拒絕的,中國人也有“技不壓身”的教訓嘛。

我以為問題不是人不願意學習,問題是人不願意教。

近幾百年來,發源於歐洲的白人世界的科學技術比較先進。我不知道幾百年前當年的歐洲白人是不是願意學又願意教,互幫互學,親密無間。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說跟弗朗茲·博亞茲說的“環境也迫使”和“被淘汰的壓力”不符合了。還有就是,如果是那樣的話,今天的西方世界可是背棄了自己的金科玉律,因為各種技術產權和配方可都是嚴格保密的。誰學了,誰用了自己的技術就要大動幹戈。比如說中國就經常收到這類來自美國人甚至美國政府的指責。因為,誰都知道自己的本事或高招教給別人意味著什麽。老子兩千多年前就說了“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嘛。

因此,恐怕更可能的實情是幾百年前當年的歐洲白人是你死我活的相互競爭,為了生存當年的歐洲白人發展了進攻對方保護自己的方法,或者叫技術。

這裏我說一點我自己的和哲學教科書不同的哲學。一個有關的哲學問題是:人和動物的區別。我以為哲學教科書提到的人和動物的區別(如語言和製造工具)是屬於量方麵的。我以為人和動物的唯一的質方麵的區別是人以同類為敵。

“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沒有以人為敵的人隻是生物人,隻與動物有量的區別,而與動物沒有質的區別。這樣的“人”隻能服從人,是不能代表人和領導人的。

如果人類相親相愛,人類就不會有原子彈,人類就會在大隕石前束手無策,人類就會在外星生物前束手就擒。人以同類為敵這個本性駕馭著人的行為。由於是同類,自然賦予的爪牙基本相同。人要在與同類競爭中獲勝就隻有發展身外之力:物者如器;精者如神。這就有了物質工具:用於和平叫工具(無形的如計劃程序);用於戰爭叫武器(無形的如戰略戰術)。這就有了精神工具:用於和平叫道德;用於戰爭叫正義。強勝弱敗,直至現在。

所謂“以弱勝強”是假象,其中的所謂弱者隻是弱在有形的肉眼能看得見的部分。可怕的事實是,人們不都能看到“以弱勝強”中的所謂“弱者”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力量的總和是大於“強者”的。這就是投降派的市場。所以,武器隻是戰爭中最明顯的部分。隻見武器是強者敗於弱者原因。“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

大家都清楚,“得先生”和“塞先生”是沒有知識產權的。“得先生”不僅沒有知識產權還是明火執仗往你家送的,你不要還不行。“塞先生”也是沒有知識產權的,網上也不乏老中科學家或搞過科學的博士,大家都知道科學論文送人看,人家還不一定看呢。

最後,為什麽著名人類學家弗朗茲·博亞茲隻說“吸取”呢?這是因為西方在送“民主”和“科學”!這也是運.運們不厭其煩地要中國學“得先生”和“塞先生”的原因。

可是,為什麽老中“吸取”一點什麽東西“山寨”一下,人家就幾乎跟發神經病一樣指手畫腳呢?

當然啦,人家的好東西是看都不讓老中看滴,因此根本談不上“吸取”。

總之,還是毛主席說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說“吸取”沒有用,一是文化的進步不取決於吸取,二是有選擇的吸取,尤其是白送的肯定有害至少也是沒用,三是文化的進步取決於自力更生。

當然啦,中國也是從西方“吸取”了的,不隻是科學技術(請注意:“科學技術”主要是“技術”是保密的是封鎖的跟“科學”是白給的不同),中國也是從西方“吸取”了的西方自己認為的壞東西-馬克思!

其實呢,我說的這些都是廢話,因為大部分老中早就知道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