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是中世紀一種抒情風格的聲樂體裁形式,後來也用於器樂音樂創作。
小夜曲原是中世紀
歐洲行吟詩人在戀人的窗前所唱的愛情歌曲,流行於
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演唱時常用吉他、曼陀林等
撥弦樂器伴奏,歌聲纏綿婉轉,悠揚悅耳。後來
器樂獨奏的小夜曲,也和聲樂小夜曲同樣流行。
奧地利作曲家
莫紮特的歌劇《
唐·璜》第二幕裏的小
夜曲,是在少女的窗前彈著曼陀林歌唱的典型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種常見的特性
樂曲。所謂特性樂曲,就是為特定的目的創作,或是在特定的場合演出,在體裁上有鮮明特征的樂曲。例如小夜曲、夜曲、
搖籃曲、船歌、
幻想曲、
即興曲、
隨想曲、
狂想曲等等。這些樂曲大都是
器樂曲,但其中也有些體裁既有聲樂曲又有器樂曲。這裏要講的小夜曲,就屬於後一種情況。
小夜曲通常是黃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但也包括早晨在愛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舒柏特根據雷爾什塔布的詩所寫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鵝之歌》中。旋律輕盈婉轉,伴奏模仿撥弦樂器的聲音,時而和歌聲相應和, 給歌曲創造了一種優美恬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