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Z

生活本來很簡單,是我們把她搞複雜了!
正文

也談饒毅之落選

(2011-08-29 14:37:57) 下一個

“心平而行高”!

 

最近十天來有關現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授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之新聞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大家各抒起見,見仁見智,好不熱鬧。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饒毅先生本人在中科院對外公布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的名單之後,即可發表了一篇“從今以後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博客文章,稱其“早就預計到了這個結果”,“任何學生物的人都會知道原因”;並表達“在表達了尊重和感謝後,從2011817日後將不再成為候選人”。饒先生在博文的落款時間上寫得是,“201135日,2011817日添加日期”。我們暫且不論饒先生是否有未卜先知的特異功能,但他那從今後罷選“浮躁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剛正不阿的態度倒令人有些欽佩。不過在閱讀饒先生的博文之後,仔細想來覺得繞先生好像有為自己報打不平之嫌,為自己這位國際知名的神經生物學家未能當選院士而忿忿不平,這難道不也是“浮躁”之氣在作怪。在中國這樣一個隻尊重頭銜、職稱而不尊重個人的神奇國度裏, 對饒先生未能取得“院士”這塊頭銜的心情能夠理解,但也希望饒先生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事實。

從饒毅先生的簡曆可以了解到,饒先生在2007年回國前曾任美國西北大學Elsa Swanson研席教授、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研究,而非教學或帶研究生,在研究神經發育的分子機理和社會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方麵有一定建樹。饒先生在20079月回國後即出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並在當時被國內媒體寵為新時期歸國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可為春風得意。我們從饒先生的研究成果可見一斑,饒先生在其所研究的生物學領域裏的大部分研究成果是他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和西北大學時所取得的。

筆者認為饒先生之所以能取得這些研究成果與美國這樣一個學術界相對“清靜、自由、公平”的環境有著必然的聯係,不然這個國家也不會產生那麽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其中不凡若幹華人科學家。不知饒先生回到那充滿了“浮躁”之風氣的神奇國度裏是否還取得了具有國際水準的研究成果?饒先生既然已經選擇了回國並變成了饒院長,那麽,饒院長是否應該入鄉隨俗,尊重祖國寶貴的規則、潛規則之行為準則;而不應該為落選耿耿於懷、大發雷霆,頗似潑婦在網上罵街之相。

韓愈在《別趙子》裏描寫其友趙德寫道:“不謂小郭中,有子可與娛。心平而行高,兩通詩與書。”韓愈的這首詞不也正是描述現今很多旅美的華人科學家的境況嗎。不謂在這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國家中,可以有時間與妻、兒、家庭共享天倫之樂。心平氣和地、專心致誌地從事著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無可爭辯,我們這些旅美華人那魂牽夢縈的祖國確有許多地方吸引著我們,讓我們隨時都有回國的躁動之心。也有不少像饒先生一樣回歸到了祖國,找到了那一份“感覺”,實現了自我的更高“價值”。但是,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我們同時是否也失去了些什麽……與家人相聚的時間? 做研究的那份平淨的心?科學家的那份脫俗之氣?

還望饒毅先生繼續努力,做到“心平而行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