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三城記事

在加拿大已經十幾年了。從多倫多到卡爾加裏再到溫哥華,一路走來,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知、所信、所說、所做,都願與你分享。
正文

加拿大三城記事. 第二章(6)

(2011-08-06 16:29:20) 下一個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二章 人生的轉機

6

在“文革”那樣的年代,以我們這樣的“社會關係”,用功讀書是完全沒有用的。我們的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會有上大學的機會,參軍或是招工的機會也沒有,即使是民辦教師或是生產隊會計這樣的職位都沒有資格擔任,未來的道路隻有一條,那就是當一輩子農民。在這種情況下,我哥哥和我的堂妹,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也放棄了學業,當了農民。

而我和他們不同,不僅堅持要上學,而且學習十分用功。然而,我不是沒有意識到學習成績再好也沒有用,當農民是唯一的前途;也不是我有先見之明,意識到了世道會變,有機會考大學。事情的奇妙之處就在這裏:我稀裏糊塗地用功讀書,就好像高中畢業後可以考大學,不然的話,有什麽理由使我用功讀書呢?後來的一些孩子,明明知道把書讀好了就有出息,但仍不用功,而那時的我明明知道用功讀書絕對沒有用,但卻用功苦讀,這不能不說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當然,我能夠上大學,說來也要感謝毛澤東和鄧小平。因為毛澤東在1976年去世,這真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間,然後鄧小平借機改革招生製度,其動作之快也是出人意料。這樣,1978年我高中畢業後就直接考大學,並且一舉成功。我們的高中是“社辦高中”,我們那一屆有180個學生,那一年考上大學的隻有我一個人,另一個考上大學的人是低我們一個年級的學生,他是因為特別聰明,提前參加高考。值得一提的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那就是在1978年我們所在高中的3位老師報考了“中專”,但沒有被錄取。我沒有貶低自己老師的意思,隻是想說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代。

我能夠上大學,還要感謝我的媽媽。在1967年,我和我的小夥伴韓春已經報名上學,但我媽媽不同意,因為我媽媽要去生產隊幹活兒,需要我照看4歲的弟弟。這樣,我就於1968年開始上學,結果是晚上了一年學,恰好應屆高中畢業就可以考大學。否則的話,一旦高中畢業後到了農村生產隊勞動,即使是時間很短,我也會隻是報考“中專”,而不會報考大學。其實,1978年我雖然是在學校裏,也曾經考慮要不要報考“中專”的問題,因為這把握比較大。後來是在班主任老師的鼓勵下,我才選擇報考了大學。 

我能夠上大學,也多虧了我們村的婦聯主任。那時,我們從初中升高中是不看學習成績的,是貧下中農推薦。沒有升學考試,隻有口試,而且都是十分簡單的問題,比如數學,如果問:“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多少?” 回答說:“等於一”,那麽這個考生就算合格,可以升高中;如果回答:“等於四分之二”,這就不合格了。我在中學的學習成績從來都是第一,因為大部分學生都不用功,而我不是比其他人聰明,是比其他人用功。但村支書主張不推薦我上高中,他的理由是,說我上學沒有用,不如早日回家掙工分兒。而村婦聯主任主張推薦我上高中,她說,這孩子學習成績這麽好,我們要讓他上,不要管有用還是沒有用。不然的話,我很可能隻是初中畢業。

由此可見,我能夠上大學是很多因素促成的。當初我是用“幸運”二字來解釋,其他人說得更通俗一些,是說我這個人“命好”。不是“命好”的話,為什麽會千趕萬湊、不是靠自己的聰明,卻也上大學了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嗬嗬。。。 回複 悄悄話 語言樸實,但真誠
會每一篇都追看

我不信教,但也常有感恩之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