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舒語

楓澤潤目繪春秋, 林韻拂耳訴歡愁。 舒眉展顏瞻星月, 語盡回眸返部洲。
正文

口述:我日夜盼望老公出軌找第三者

(2011-09-04 00:59:48) 下一個
  口述:Lucy,女,35歲,全職太太

  Lucy說:“我好希望我老公有外遇,能夠愛那個女人愛到骨子裏去,然後不要再來理我。”

  婚前很好很好的老公 新婚之夜就打了我一巴掌

  我和老公是我媽的一個朋友介紹認識的,那時候我24歲,他大我3歲。

  他戴著一副眼睛,看上去蠻斯文的,工作也很不錯。他各個方麵條件都很不錯,我就和他交往了。

  他非常體貼,簡直就是把我當一個瓷娃娃,捧在手心裏嗬護著。比如,他從來都是讓我走在他的右邊,因為左邊是車行道;我說想吃蛋糕,他會冒著大雨,騎著自行車(那時候還沒買車)去很遠的地方給我買最好吃的蛋糕;他會在冬天的早上很早起床,給我買最好吃的早點……

  那時候,他非常溫文爾雅,對我又超級體貼,我也很愛他。交往一年後,準備結婚了。

  之前,我交過一個男朋友,不過那是讀書時的事了,畢業後,大家就散了,當時談的也是很純的戀愛,沒有越軌的行為。那段感情其實是很淡的,而且他也沒有問過,所以我就沒說。

  結婚前一個多月,前男友寄來一封信,寫了以前的一些事情,說他會當作美好的回憶,並祝我幸福。這封信我本來是不想給老公看的,因為他挺愛吃醋的,平時我和哪個男的話說多了,他都會不高興。當時,我一直當他是太愛我了。

  好巧不巧,這信居然被我老公看到了。對我隱瞞了談過戀愛一事,他有些不高興。我解釋說都已經過去了,他才算是相信了。

  結婚那天,我的很多同學都來參加婚禮,鬧洞房的時候,有幾個和我很要好的男同學玩得有點過,親了我一下,當時老公的臉色就變了。

  同學走後,我想和老公解釋一下,說那幾個同學隻是貪玩,沒別的意思。剛說了“我那幾個男同學……”,老公就一巴掌打了過來,力道挺大的,我整個人都被打得跌坐到床上了。

  我當時就懵了,從來沒有人打過我巴掌,也想不到竟然會挨老公的巴掌。我很生氣,想衝過去打他,但他的力氣比我大,很快就把我製服了。

  我掙開之後,衝出了家,在馬路上亂走。心裏很委屈,天底下大概沒有比我更慘的新娘了,新婚之夜就被老公打,並且無家可歸。

  後來,快淩晨的時候,他在馬路上把我找到了,不停地向我道歉,都朝我下跪了,說他是太嫉妒了,他都很少親我,居然讓那幾個臭男人親了,很吃醋,就控製不住自己了。

  我想想,確實是我同學做得太過分了,就原諒了他,和他回家了。

  結婚不到半年 我就被他打得瘦了20斤

  本以為那一巴掌之後,日子就會平平順順了,可事實證明我想錯了。那一巴掌,隻是開始。

  新婚第二天,老公又一次生氣了。他認為我和前男友發生了關係,不相信我說的話。這成了我們以後生活的刺,很多次吵架、打鬧都是因為這個事情。

  結婚不到半年,我就想離婚了。人家結婚都會因為婚姻生活的滋潤而容光煥發,我卻越來越瘦,比結婚前瘦了整整20斤,整個人也很沒精神。

  老公經常打我,從一巴掌到幾巴掌,從幾巴掌發展到拳打腳踢,根本就是把我當一個沙包一樣打。一開始我還反抗,後來發現,我越反抗,他打得越厲害,而我確實也是沒有力氣去反抗的,所以隻好認了。

  那時候我還在上班,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我隻能和同事說,自己太迷糊,不小心摔傷的。有時候被打得實在是太厲害,我就請假在家裏。

  一開始,我什麽都沒有說,後來實在是忍不住了,覺得再這麽被打下去,肯定要死掉了,就向最要好的小姐妹求助。

  我不敢告訴我爸媽,他們年紀大了,我不想讓他們擔心,而且,我隻有一個姐姐,性格很溫和,沒有辦法和他抗衡。那時候,我真渴望有個哥哥,能把我從他的拳頭下救出來。

  小姐妹畢竟也是外人,不方便參與我們的家務事,隻能是旁敲側擊地和他說,讓他對我好一點。當晚,他就又打我了,說我在外麵亂說。我被打得不行,就逃到小姐妹家裏過夜。

  之後,我經常這樣,被打得不行了,就去小姐妹家過夜。小姐妹家裏,甚至都備著我的睡衣、毛巾和牙刷。

  小姐妹勸我離婚,我自己想想也覺得離婚比較好,否則遲早會被打死的。但是,就在那個時候,我居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寶寶很堅強,居然能挺過她爸爸的拳打腳踢,安穩地在我身體裏呆著。

  那時候,我還有一絲幻想,認為有了孩子,我和老公應該會和好如初。

  我問女兒要不要跳西湖,她說:“好,但要等我睡著了再跳”

  懷孕的那幾個月,老公仿佛又是以前那個體貼的人了,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

  事實上,他不打我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對我很好的,體貼得不得了,每次打完,他也都是痛苦得不得了,跪在地上求我再給他一次機會,但是,下次,他甚至打得更凶。

  孩子出生後的三個月,他又開始對我動手。因為生產,我請了很長時間的產假,聽說我生了個女兒後,很多同事都打電話給我道賀。

  我們的領導是個男的,也打電話給我道賀了,並且讓我休息好後,趕緊回去上班,還開玩笑說,他少不了我。

  這話讓老公聽到了,我掛電話的時候,就覺得脊背發涼,一轉頭就發現老公很凶狠地盯著我,我下意識想逃,但他揪住我的頭發就打,邊打還邊罵我水性楊花。

  我怕他拿孩子出氣,就掙紮著跑出門,又去了小姐妹家過夜。好在孩子越長越像他,否則,也逃不過他的魔爪。

  之前,他打我很多時候是因為懷疑我,後來,好像變成了一種習慣,不高興的時候就要打我。

  怕我在外麵“勾三搭四”,老公很堅決地讓我辭了職。沒有別的選擇,我當起了全職太太。

  孩子一天一天長大,長得很可愛,雖然我有很多辛酸,很想離婚,但是看到孩子那張可愛的臉,就把什麽事情都拋到腦後了。

  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至少表麵上看起來要完整。他雖然經常打我,但很疼女兒,舍不得碰女兒一根頭發,我對女兒說幾句重話,他都會不高興。

  在這樣一個家庭裏長大的孩子,居然沒有怯懦或者自閉。女兒非常活潑,而且很會說話:在爸爸麵前說爸爸好;在我麵前總是安慰我,媽媽,我一定會對你很好很好的。

  在叔叔阿姨麵前,她會說,這個事情你不要告訴我爸爸,爸爸會不高興的……她知道,爸爸不高興的時候會打媽媽,她很維護我。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我想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有幾次,我帶著女兒從家裏逃出來,站在西湖邊,問她:“媽媽抱你跳下去,好不好?”女兒猶豫一下,說:“好,但是要等我睡著了再跳。”弄得我非常心酸,那時候,她才四五歲呢。

  我是一定要離婚的,我不想和這樣一個人過一輩子,他對我來說,不是老公,根本就是一個噩夢。但我打算等孩子18歲的時候再離婚,我要等她長大。

  我打算等女兒18歲再離婚 再熬10年吧

  後來,我記得應該是2003年的時候,很多電視台都在熱推梅婷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那段時間,我都不敢看,我老公就跟安嘉禾一樣,會把我往死裏打。

  更重要的是,我隻要一看,被我老公看到了,就會露出和安嘉禾一樣的表情,陰森森地,感覺邪氣馬上要爆發,朝我撲過來猛打。

  老公也看那部劇,他認為那是很正常的,老公就是要教訓不聽話的老婆。他甚至還說,他爸爸也是這麽教訓他媽媽的。

  看來,他的暴力是有家庭因素的,因為我婆婆在家裏的確很沒有地位,被他們父子呼來喚去,一點尊嚴也沒有。幸虧我生的女兒,如果是兒子,不知道會被他們影響得暴力成什麽樣子。

  現在女兒9歲了,已經上小學了,而我已經熬了10年了,這10年可真不容易,經常半夜裏逃去小姐妹家住,小姐妹甚至把她的客房布置成我的專屬房間了。

  再熬個10年,我應該可以解脫了,遠離這個噩夢了。

  但是最近,我發現他有些異常,會躲起來發短信,會躲起來上網,會用很惡心的語氣打電話,而且一打就是一個小時……種種跡象都表明,他似乎尋找到第二春了。如果真是這樣,那麽對我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了。有了第三者,他把注意力都放在她的身上,應該不會常常有時間來打我了。

   你這樣隻會毀掉女兒

  關於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到底是什麽?僅僅是他的脾氣不好?或者是雙方矛盾衝突升級為肢體衝突?沒有這麽簡單。家庭暴力者(多為男性)是以肢體、語言暴力為手段,而其根本動機是控製。“控製”配偶的自由意誌、獨立人格,和任何可能不符合他的價值觀的行動、興趣、話語、思想。

  說到底,他不是脾氣不好,而是喜歡通過這個方式來控製自己的配偶。

  利用毆打、暴力、辱罵、貶低將對方壓束在自己指定的範圍和模式裏,並且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反複強化這種鎮壓出來的權威效果。

  他們控製的模式是這樣的:瑣事——爭吵——暴力——道歉——暫時的和平——新一輪的升級暴力。

  請記住,暴力之後通常會跟隨道歉,而這種道歉也會和他的暴力一樣,形式豐富、花樣百出甚至驚心動魄,下跪、哭泣、懇求甚至自傷自殘。

  特別是當配偶處於安全地帶(比如在自己的娘家、在派出所、在居委會等地)時。這一切的目的並非他發自內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控製模式的延伸,透過懇求、欺騙、道歉等一係列手段,讓對方不得不原諒他,繼續留在他的身邊——接著就是下一輪的暴力。

  而每一次嚐試成功後,通常他的暴力會繼續升級——在原來的底線上再突破一點。

  這種模式一旦建立,基本不可能會被打破。除非受虐者及時抽身,或者另一種更為強大的暴力徹底摧毀這個惡性循環——比如,Lucy就希望自己有個哥哥,能夠拯救自己。

  在中國古老的風俗中,確實有透過娘舅來製止丈夫的暴力的傳統方式,某些惡男虐待老婆,而老婆娘家有幾個孔武有力的兄弟,於是打上門去,將惡男繩起後暴打,以暴易暴,直至他徹底求饒保證不會再這樣對待自己的妻子。

  家庭暴力之所以會一再重複,而丈夫之所以會肆無忌憚地采用這種控製方式,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Lucy家並沒有強力的兄弟,而中國的法律雖然禁止家暴,卻缺乏有效的監管和及時的懲處條例、手段。受害女性通常也礙於麵子,不願意將事情擴大到社會上。家庭暴力在隱蔽的情形下,會更加的為所欲為。

  通常,一個有暴力史的家庭裏生出來的孩子會根深蒂固地建立起錯誤的人際關係反射,他們解決人際問題往往本能地訴求錯誤的暴力方式。

  關於女兒:讓我覺得可怕的地方是,Lucy居然說自己為了女兒而不離婚!還說女兒在這麽壓抑的家庭下沒有變得怯懦和自閉,相反非常活潑,小小年紀就知道幫她說話……這種活潑和懂事才是最可怕的部分!

  你作為一個母親,因為自己的懦弱讓孩子處於這種不正常的模式下,在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看人眼色,還學會了撒謊和遮掩,甚至很安慰地說:女兒在我挨打的時候知道站出來維護我……你算什麽母親?你知道不知道你女兒長大後留下的母親的形象將是什麽?一個卑微的、哭泣的、倒在地上的披頭散發的怨婦?

  她最終形成的愛情、人生、家庭的價值觀是什麽?就是暴力是合理的,欺騙是出路,向暴力屈服、懇求是人生的正常模式。

  她會毫無疑問地長成一個見風使舵的撒謊精。她也會認可家庭暴力的合理性,甚至會崇拜這種暴力模式,要麽自己成為一個暴力施加者,要麽自覺地選擇一個和她父親一樣的男人,來不斷重複她母親的生活過程——痛苦著、折騰著又享受著。

  我的一個女性朋友也很懦弱,忍受了丈夫長達7年的家庭暴力,但當那男人當著女兒的麵再次打倒她的時候,她意識到,即使不為自己,為了女兒能在一個健康的童年中成長人格,她也必須離婚。

  不,別以你女兒為借口,是你自己已經屈服在這層可怕的關係裏,是你自己不想重建自己的人生。你這樣帶不來幸福給你女兒,隻會毀掉她。

  他會不會把柔情都給小三 把拳腳都給你?

  “適度的痛苦讓人喋喋不休,而太多的苦難則讓人默默承受。”一位希望丈夫有外遇而不要理自己的女人,她心裏的矛盾和痛苦,一言難盡!

  通過父母的關係介紹認識的愛人,往往會比較注重一些外在的條件,然而人的某些心理品質,是需要深入的、近距離的接觸才會發現的。

  如果有些問題在婚前沒有覺察到,而到了婚後才發現,那可能已經晚了。故事中的女主人公Lucy,就被她的婚姻深深地傷害了。

  在這裏,我不得不提起“家庭暴力”這個令人不快的詞匯,因為Lucy在身體和心靈上正遭遇一場典型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施暴者90%以上都是男性,而他們的心理特點是不一樣的:有衝動暴力型的,他們憤怒時或與妻子爭執不下時,就施加暴力,不計後果;有男尊女卑型的,認為妻子是私有財產,可以任打任罵;有多疑嫉妒型的,妻子與別的男人一有接觸,就認為她不是好女人,懷疑她背叛自己;有性生理或心理障礙型的,夫妻生活質量低,但為了不讓妻子離開,就使用暴力手段;還有一些有病態人格或精神疾病的人則會有更加無理的暴力行為,比如偏執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以及精神分裂症等。

  當然,施暴者有時很難僅僅屬於其中一類,他們的心理特點可能是交叉的。

  有調查顯示:70%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是受過良好教育、經濟上相對獨立的職業女性,而她們的配偶也相當有職業地位。

  這表明,導致家庭暴力發生的因素,並不僅僅是道德品質差或文化程度低,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所以,心理成長對夫妻雙方而言,都是必需的。

  Lucy的丈夫除非改變“男尊女卑”的思想,改變用暴力解決問題或發泄情緒的方式,不然,婚姻必然以女方提出離婚而告終。

  他也要分析自己為什麽疑心這麽重,嫉妒心這麽強?是自信心不夠足?是工作壓力比較大?還是夫妻生活質量不夠好?

  Lucy自己也需要反思一下:前男友在你結婚前一個多月仍對你深情款款,婚禮上有男同學親你,你產假時領導也會說“少不了你”,是為什麽?你說女兒很活潑,沒有怯懦或者自閉,是這樣嗎?她會不會被迫形成了一種過於迎合大人和過早成熟的性格以避免遭受傷害?她這麽小就會安慰你,是不是恰恰表明了家庭暴力已經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小說《中國式離婚》的作者曾經說過:“一個勉強維持的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創傷,遠遠大於單親家庭。”另外,如果丈夫有了第三者,他會不會把柔情都獻給那位情人,而把拳打腳踢都留給你?

  最後,我想說,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女性愛麵子,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因此對家庭暴力一味地忍讓,期待丈夫的改變,但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家庭暴力一次比一次頻繁、一次比一次嚴重。

  所以,當你麵臨家庭暴力的時候,請勇敢地向親人、朋友、同事或鄰居求助吧!必要時,撥打110向警方求救!

轉載自 四川新聞網 選稿: 朱蕾 2010年3月21日 13:56



更多“對家暴說不群組”鏈接
家庭精神暴力6種類型
家庭暴力對女性認知心理的傷害
打人是無能的表現
淺談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轉貼)
走出家暴的10個誤區 對家暴說不 ZT
十歲那年 我支持母親離了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8)
評論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關於討論的一些普及知識: 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區別。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指那些人生病的嚴重程度達到了某種/幾種疾病的診斷標準。

所謂心理疾病似乎隻有中文說法,英文中沒有相對應的名詞。國內把那些沒有達到診斷標準的輕度症狀的患有者歸入這一類,或稱心理障礙。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很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障礙,但有心理障礙的人(所有人都有)不一定都可以診斷為精神疾病。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ongolang的評論:
更重要的是要認清掩藏在“畜生不如”行為背後的本質,遠離“不如畜生”的暴力虐待。

歡迎你的到來。
mongolang 回複 悄悄話 畜生不如,不如畜生 !!!!!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kdsz的評論:
中國女性被灌輸了太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犧牲,所以說要建立心理疆界。 謝謝你的文字。

回複花雨101,Youshijie 的評論:
謝謝你們的來訪。
kdsz 回複 悄悄話 這個LUCY是怎麽想的?隻要男人動手,就應該堅決離開.新婚之夜就應該這麽做.中國女性應該從小被教育怎麽保護自己,怎麽在男女關係上自立自強和尋求幫助.
Youshiji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kk168的評論:
“We mean readers in the public.”禦樹林楓說得對,
你隻能代表你自己。不能代表“we--readers in the public”。
Youshiji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這樣的家暴受害人,不具有代表性。這種發生在國內的極端偶然事例,不同於在海外的華人家暴受害人的遭遇。不具備普遍共性。”
不知你從哪裏得出的這個結論?你做的臨床研究?胡亂下結論不是理智的行為。
Youshijie 回複 悄悄話 有少數的施虐者能夠經過家暴專家的輔導而不再施暴。盡管少數,但也能從另一方麵佐證如果不是全部,有些施虐者是有心理的,也就是精神上的問題的。但至於他們的精神病是否嚴重到沒有能力承擔法律的責任,那是另外的問題。要由專家來決定。有施暴者的心理有問題,性格有缺陷,這是個事實。但受虐者不能擔當治療他們的責任,隻能遠離。
花雨1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kk168的評論:

“I have to clarify of it in public; otherwise, you will provide a false information again。” 天,看來真理掌握在您手裏呢。失敬!

友情提醒:別太把自己當根蔥。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漢代蜜瓜的評論:

謝謝蜜瓜的來訪。
漢代蜜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如果您認為您所提供的觀點是最後的,唯一的,最權威的,請給出您本人的資曆證書以及您所提供的觀點是最後的,唯一的,最權威的證明。

連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在西方心理學領域裏承認他的大師地位,也沒有人敢說他的理論是100%的正確,在西方的心理學領域裏依然有人挑戰他的某些觀點。

同學,你懂不懂什麽叫求同存異,精誠合作?


漢代蜜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kk168的評論:

Please don't delete this comment and don't insist on your viewpoints; otherwise, I will become a 家暴受害人!!! And my marriage will be ruined!!! I am very serious to say that I never have played with you. Thx again for your patience.

——————這位同學,你腦子沒問題吧?我建議你去看醫生。楓MM既不是你老婆也不是你女朋友更不是你爹娘你姐妹,怎麽她刪了你的貼你就是家暴受害人了?說實話,我看了你這個貼子,都覺得她應該刪你的貼。

保證自己不被精神有病或者心理有病的人騷擾,這是我們建立最基本的心理疆界的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因為跟心理有問題的人無限度地糾纏會造成健康人的心理衛生問題。


lkk168 回複 悄悄話 My dear 禦樹林楓,

Wow! Don't be angry or excited too early or too much! If I made you crazy of me, I am so sorry!!!

First of all, in your prior comment on your first paragraph you said, (not this one you had modified), "還“We really appreciate that orange88。。。。”自己就是自己,別在這裏“We”。 在文學城裏會洋碼子的多了,能敲中文放什麽洋P?跟你客氣地點撥了一次還再不夠?"

I have to clarify of it in public; otherwise, you will provide a false information again . We mean readers in the public. Indeed, I am a true man and my gender is male. In the past decades, I never have any gender operation, and I believed the orange88 is a female. If you don't believe me, you can come to check it by yourself if you are insisting on任何人都可以持有自己認同的觀點.

Secondly, I wish I were just like you to insist on 能敲中文, then you won't say I am 放什麽洋P. I'm so sorry, you mean people in the public are放什麽洋P if they communicated in English?

Finally, on you last paragraph of your prior comment which you had changed, and you said, "從開博以來,我從沒有意刪過網友回複,也從沒如此直白地駁過任何人。這麽多的第一次就獻給你了。玩好,少陪。"

Wow, I have to clarify this again. I did not take any of your first one. Please don't insist on saying這麽多的第一次就獻給你了. Please don't delete this comment and don't insist on your viewpoints; otherwise, I will become a 家暴受害人!!! And my marriage will be ruined!!! I am very serious to say that I never have played with you. Thx again for your patience.

Best regards,
LKK168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kk168的評論:
用別的網友的話叫“這手段咂那麽熟悉涅?”。 我個人認為穿個什麽可以算網品不好。尤其同時發生在其他博麵上利用別人的真誠的事例,涉及的問題就不僅是網品了。在我的家門裏誠信是首位,是交流的基礎之一。還“We really appreciate that orange88。。。。”自己就是自己,別在這裏“We”。跟你客氣地點撥了一次還再不夠?

我就一個嫉妒妄想的例子提到的施暴者往往有心理疾病,又沒說“都有”。而有些人卻在成因說上糾纏。有XXX現象,和XXX是原因是兩碼事。我也說不清這人是思維混亂還是別的什麽原因。 好在讓有些人意識到關於家庭暴力的學習隻限於幾本書和“各大網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信息超出了這些門戶網站。

我一再強調成因說上有爭論,我從始到終沒有表明我在成因說上的立場,隻是介紹了一下雙方的代表學者,也明確表示過我對學術爭論沒興趣。就我現在收集到的雙方觀點信息比有些人幾個小時的“豐碩成果”多得多。但我一直在慎言,也不會把某一方的一些言論當聖旨。這是最起碼的治學態度。至於某些人對學者之間的話題感興趣,與學者聯係。

至於有些人不懂學科發展、學術爭論、研究課題範圍我覺得沒關係。但是對於一個有專業見地的作家非說人家用ClinicStudy研究,人家書裏自己沒有任何引用也沒說是自己研究的,這種說法極不負責任。 看了段論述,自己連從那篇出版物引用的都不知道,在沒讀原出版物就說“這個學術觀點,也沒有得到臨床和統計數據的支持“,這種態度非常不嚴謹。留著個別雷人回複,讓網友看見了我花精神糾纏這些會以為我神經。刪貼是為了告訴有些人破壞了我已經聲稱過的討論基礎。恢複是為了讓網友知道真相,也是對人家勞動的尊重。

玩好,少陪。
lkk168 回複 悄悄話 You did post an interesting story. However, you last statement, ” 任何人都可以持有自己認同的觀點” which I may not be able to digest or understand. Are you still insisting on your viewpoints even if your arguments or viewpoints are wrong?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下麵的帖子很長,我來小結一下。

中心思想是,博主在前麵所引用的Psychopathology Theory, 是一個早期的學術研究觀點。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men who abused their wives were mentally ill", “This theory proved to be wrong”。

在Psychopathology Theory之後,有關家庭暴力的主要研究理論,先後出現了一些不同的學說,包括現在的Power and Control Wheel Theory. 但該理論是否是最後和唯一的理論,仍待考察。

Are Abusers Mentally Ill? Short answer is No. No law or psychiatrist officially says that abusers (in general) are mentally ill. The theory, that believe men who battered women were mentally ill...has proved to be wrong.

(觀點為個人學習體會。僅供參考。詳細資料參見下文。謝謝博主支持分享反家暴知識。)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家庭暴力成因的“心理疾病說”的觀點和研究發現,見“禦樹林楓 評論於:2011-09-06 17:18:06 ”
--------------------------------------

首先, 在你所引用的這篇文章中,還有一段可能你沒有注意到的文字,It says: (注意Disputed 和10% etc)

“Dutton has suggested a psychological profile of men who abuse their wives, arguing that they have borderline personalities that are developed early in life.[64][65] However, thes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re disputed: Gelles suggests that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re limited, and points out that other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only 10% (or less) fit this psychological profile...”
(參見網址: http://www.answers.com/topic/domestic-violence)

******************* (分段一下)

事實上,該文討論的觀點源於90年代或更早期的學術研究。該理論後來被證實是錯誤的。(“This theory proved to be wrong.”)

“When the battered women'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in the early 1970s, the prevailing theory of why men batter was based on psychopathology.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men who abused their wives were mentally ill... Researchers found, however, that the behavior of perpetrators of domestic violence did not correspond to profiles of individuals who were mentally ill...”

“The first theory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that men who battered women were mentally ill and that women who remained in violent relationships were also mentally ill. This theory proved to be wrong. The number of relationships that involved violence was much greater than original theorists guessed and psychological tests did not support the theory that violence was caused by mental illness. In fact, many batterers and their victims tested "normal" under psychological tests. ”

******************* (分段一下)

Psychopathology Theory 後來在家庭暴力的領域中,轉為分析研究家暴受害人的心理行為。

“Theorists argued that women stayed in abusive relationships because they suffered from a personality disorder that caused them to seek out abusive relationships as a means of self-punishment, or were addicted to abusive relationships. Many also maintained that women were co-alcoholics with their spouses and thus could be "treated" through alcohol addiction programs. These theories we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women had very rational reasons for staying in relationships. In addition, while battered women may be subject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substance abuse, this is a consequence, not a cause, of the abuse.”

同樣的, 這個學術觀點,也沒有得到臨床和統計數據的支持。

******************* (分段一下)

關於家庭暴力的理論知識,現在仍然在研究和發展之中。
在西方,有關家庭暴力的理論研究,經過了許多不同的發展階段。在Psychopathology Theory (認為心理疾病因素導致施暴)之後,還先後出現了 "learned behavior" theory , "loss of control" theory ,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ory,"cycle of violence" theory, 和現在的 The Power and Control Wheel theory.

不難看到,有關家庭暴力的理論研究仍然會繼續發展。也可能會象你所說,“以後也許有人會說: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精神病、行為紊亂等等的反社會患者”。 我個人的觀點是:什麽都有可能,但還是等待有了專業的研究結果,成為某種堅實的理論時,再做廣泛宣傳。對於已經證實的錯誤的觀點,除非重新有結論,也不宜傳播。

心理學領域對於Violence(not just domestic violence) 的最新研究發展,可參見最後列舉的網址。相信專業學者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料。

******************* (分段一下)

Are Abusers Mentally Ill? Short answer is No. No law or psychiatrist officially says that abusers (in general) are mentally ill. (http://verbalabusejournals.com/verbal-abuse-help/abuser-mental-illness.php)

有關家暴知識的常見誤區(common myth),請參閱我在前麵列舉的網址。

關於家庭暴力的理論研究發展,請參閱:

http://stopvaw.org/Evolution_of_Theories_of_Violence.html
http://stopvaw.org/Evolution_of_Theories_of_Violence.html

http://www.med.unc.edu/psych/forensic/news/unc-study-mental-illness-by-itself-does-not-predict-future-violent-behavior

http://harvardpartnersinternational.staywellsolutionsonline.com/HealthNewsLetters/69,M0111a

http://www1.umn.edu/humanrts/svaw/domestic/link/theories.htm

謝謝你的耐心。你的問題也使我學習了更多的反家暴知識。我在這裏的分享僅供你和希望了解相關知識的網友參考。無意約束別人的行為 - 我想象不出來如何能夠通過分享資料而控製別人~, 恕我直言。 再次感謝你的分享和交流。

(請刪掉下兩個重複的帖子,謝謝你分享反家暴的知識。)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特別指出的是,即使在你所列舉的事例中,比如你談到的學者Hastings Hamberger,他的研究也是建立在ClinicStudy之上。他的觀點,是希望說明,受家暴越深的女性,越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其研究對象是女性家暴受害人。“施暴者往往有心理疾病”並不是該學者的觀點。他並沒有挑戰傳統結論。
========================================================
對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心理研究,是兩個課題。一個學者的研究也不可能僅僅局限在單一科研課題上:在一個課題上有文章,不代表在另一課題上沒有文章。

家庭暴力成因的“心理疾病說”的觀點和研究發現,見“禦樹林楓 評論於:2011-09-06 17:18:06 ”。如對這些學者的論證和論點有質疑,請直接與他們聯係,我解釋不了。

同時我也明確地說:相關作家,也隻是持有某一(些)學者的觀點。我認為對學術上有爭議的話題一再冠以“結論”是不嚴謹的。這很有可能導致失去討論基礎。

任何人都可以持有自己認同的觀點。謝謝你的時間和文字。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謝謝你花這麽多時間交流。從你的這幾篇評論中,我看到你是一個心地善良,用心追求的人。你一直努力用自己的知識幫助著別人。這些,非常令人尊重。

對於“施暴者是不是往往有心理疾病”的討論,我保持自己觀點。

特別指出的是,即使在你所列舉的事例中,比如你談到的學者Hastings Hamberger,他的研究也是建立在ClinicStudy之上。他的觀點,是希望說明,受家暴越深的女性,越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其研究對象是女性家暴受害人。“施暴者往往有心理疾病”並不是該學者的觀點。他並沒有挑戰傳統結論。

這些研究的相關資料可見下列網址。你可以再仔細閱讀一下。就能理解這些對於Domestic Violence and Mental Illness 的研究,所討論的是家暴對受害人的心理影響和傷害,而不是Mental Illness對施暴人的影響。
http://www.allaboutbipolar.com/2009/10/05/domestic-violence-and-mental-illness/
http://www.vawnet.org/Assoc_Files_VAWnet/MentalHealthResearch.pdf

------------------------------------------

有關反家暴的英文書籍,是一個我願意分享和了解的話題。如果不是當年,離家出走,回美國後,讀了那麽多的反家暴書籍和文獻資料,現在的我,可能還是要問:“WHY/HOW/WHAT?”etc. 讀書學習是一件讓人受益的事情。

這些Best Books同三年前的有一些差別。其中,我看過三本。第一本,看的沒有多少收獲。沒有保留。但有一本沒有那麽知名的書,有些內容十分貼近海外高學曆家庭中家暴受害人的經曆。書名是《Not to People Like Us - Hidden Abuse in Upscale Marriages》. 是一本我熟讀的書籍。與你分享。

孩子上學忙的話,你不必惦記回複我。我也一直工作,家庭事務,義務服務等等十分忙碌。難得有這樣深入的討論機會。 但願相互都有收益,讓大家彼此勉勵吧。 - Orange88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Lundy Bancroft,從Face Book上 , “Lundy Bancroft is a writer against domicile violence.”在其他網站上的自我介紹:“Lundy Bancroft is an author, workshop leader, and consultant on domestic abuse and child maltreatment.”除了他的書籍,Lundy Bancroft的眾多論文也是很值得一讀的。

根據亞馬遜的讀者反饋,“最好的家庭暴力書籍” 前五名名單:
1. Trauma and Recovery: The Aftermath of Violence--from Domestic Abuse to Political Terror by Judith Hehrman
2. You Can Be Free: An Easy-To-Read Handbook for Abused Women by Ginny NiCarthy
3. Getting Free: You Can End Abuse and Take Back Your Life by Ginny NiCarthy
4. Why Does He Do That?: Inside the Minds of Angry and Controlling Men by Lundy Bancroft
5. Empowering and Healing the Battered Woman: A Model for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by Mary Ann Dutton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現在的我,仍然在社區中生活裏從事著相關服務。但我很少說自己是義工。
==========================================================
字典上對義工的解釋如下:義工是指任何人誌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 多見於港台,在大陸稱為誌願者。 義務工作的四個特征 : 誌願性 無償性 公益性 組織性。

以個人的形式進行公益活動,叫“義工”或“誌願者” 是有些勉強。至於怎麽稱呼,隻是個形式,實質在於你在為反家暴自發無償貢獻----這是值得尊重的。

孩子開學了,以後我回複不會這麽多這麽詳盡,請見諒。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如果在選用這樣的事例時,編者有一個導讀,引導大家更專注在應該認識的問題上,可能更合適 - 這是我當時潛意識中希望表達的心情。但我所表達的文字可能有偏差不足。
===================================================
需要導讀的部分已經在貼博時用黑體加重。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我覺得宣傳可以多樣形式。我的第一個跟貼,說明Lucy並不是典型事例,是感覺需要對不了解家暴常識的讀者,有一個交待。這樣的讀者,難免把注意力放在Lucy"期待小三","抱孩跳湖"等極端事例上,而忽略“為了孩子不要離婚”的錯誤心態。大多數的海外家暴受害人,同Lucy情況並不一樣。許多海外華人受害者的困境是內心孤單無助;而Lucy的問題是,愚昧無知。
===========================================================
受害女性的對家暴知識欠缺和家暴造成心理傷害是普遍現象,程度各有不同:在美國社會工作者幾乎會在同受害者接觸的一開始就詢問是否有自殺傾向或試圖過自殺,如果有,馬上孩子與受害者分離。

很多海外受害者能忍受家暴多年,也是同Lucy一樣,因為對家暴知識的了解不夠,期待用各種不正確方式停止或減輕家暴。這是反家暴工作的要點之一。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整理博客,看到這個回複,忍不住想說兩句。

至於施暴者是不是往往有心理疾病,這是西方在ClinicStudy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並不是某個人的斷言和理論。我們並不是學者,真沒有必要去挑戰這種結論。
==========================================
家庭暴力是否有心理原因學術上在爭論,至今沒有結論。持心理疾病說的主要學者有Hastings Hamberger, Starzomski Dutton 等等,持非心理疾病說的主要學者有Straus MA (從社會學角度)和Bonem(從行為學角度)等等。

我真的沒興趣去爭論連學術界都沒結論的話題。我不敢說XXX就是結論,我隻敢說有XXX這樣一種觀點。我能做到的隻是多學習,多了解;同時抱著謙虛嚴謹的態度去尊重持有不同觀點的網友。

我分貼回複:太長,看著眼花。。。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尋ME的評論:

談一點我個人的感受。 被家暴的女人真正脫離苦海,特別是從心底裏真正解脫出來,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認識到施暴人為什麽打人。Lundy Bancroft的書,《Why Does He Do That》 之所以能幫助很多的人,也是因為他真正說明白了這個問題。

至於施暴者是不是往往有心理疾病,這是西方在ClinicStudy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並不是某個人的斷言和理論。我們並不是學者,真沒有必要去挑戰這種結論。

我覺得宣傳可以多樣形式。我的第一個跟貼,說明Lucy並不是典型事例,是感覺需要對不了解家暴常識的讀者,有一個交待。這樣的讀者,難免把注意力放在Lucy"期待小三","抱孩跳湖"等極端事例上,而忽略“為了孩子不要離婚”的錯誤心態。大多數的海外家暴受害人,同Lucy情況並不一樣。許多海外華人受害者的困境是內心孤單無助;而Lucy的問題是,愚昧無知。

如果在選用這樣的事例時,編者有一個導讀,引導大家更專注在應該認識的問題上,可能更合適 - 這是我當時潛意識中希望表達的心情。但我所表達的文字可能有偏差不足。

我說明這些,完全是出於同業者之間的交流。在過去的“對家暴說不”群組裏,我同你,以及這裏的多位,共同作了大量的反家暴和幫助家暴受害人的網絡宣傳工作。我們有共同交流的基礎。

現在的我,仍然在社區中生活裏從事著相關服務。但我很少說自己是義工。在我的心裏,我更明確的是,我曾經是一位家暴受害人,我得到很多人的幫助而成為一個幸存者,我現在和將來所做的隻是回報社會,希望幫助更多的,同我的過去一樣,身處在困境中的受害人。哪怕有一天我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業工作者,我還是不會忘記,我是曾經的家暴受害人。我有今天,要感激那些幫助家暴受害人的人。

如果相信別人有這樣的心願,交流可能就會更順利一些。沒有這樣的基礎,觀點上小有差別,交流都容易變成阻力和壓力。如果我無意造成了那樣的結果,請見諒。雖然我現在網絡中的有關反家暴的評論已經非常有限,但我希望我有限的分享是幫助性的而非破壞性的。

謝謝你和大家的辛苦工作 - Orange88
漢代蜜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尋ME的評論

完全同意尋M的看法,不同的觀點可以求同存異,隻要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達成共識。

飄姐很明顯就是這個意思,不知道為什麽有人故意歪曲。

尋ME 回複 悄悄話 討論得很熱烈,看得出博主及參與討論的多位網友都是反家暴的熱心人,都閱讀了很多相關的文章和專家文獻。

非常同意博主的觀察和觀點:“Lucy不是個極端偶然的例子:“家醜不可外傳”、“為家暴讓步(辭職)”、“自以為犧牲自己就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和“期待減少被虐待” 這些誤解是具有普遍性的。”

至於施暴者為什麽打人,他們到底是精神有病,心理有病,甚至還是生理有病,各種解釋,理論和定義可能很多。對於喚醒受害者和普通大眾對家暴的認識,我覺得這些說法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首要關心的畢竟不是施虐者為什麽那樣做,而是怎樣幫助受虐者脫離苦海。

我覺得,反家暴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應該讓大家認識到:

1。家庭暴力不是受虐者引起的,更不是受虐者的錯。(很高興看到大多數人跟帖的網友對此有共識,這就是反家暴宣傳的一個成果!)
2。遇到施暴者,不要心存幻想他會改變,最好的辦法是遠離,而且要有安全聰明的計劃!

任何理論和說法,不管專業或非專業的,隻要不違背以上兩個基本認識,我們都可以宣傳和引用。

嚴謹起見,聲明:本人以上觀點不是完全定論,接受改變和補充。

我曾在群組中推薦過一本通俗易讀的小書,“資深女法官的忠告:美貌不會永在,做個聰明女人”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6&postID=3026
正如某讀者指出的,法官朱蒂的很多忠告其實就是常識(COMMEN SENSE)。可悲的是的,隨著科技和資訊的發達,很多人卻漸漸遠離了最基本的常識!

希望我們的反家暴工作,能夠讓“反對家暴,遠離家暴”成為大多數人的一個常識!

謝謝林楓的分享。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Psychological theories focus o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ffender. Personality traits include sudden bursts of anger, poor impulse control, and poor self-esteem. Various theories suggest that psychopathology and othe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re factors, and that abuse experienced as a child leads some people to be more violent as adults. Studies have found high incidence of psychopathy among abusers.[1][2][3]

For instance, som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bout 80% of both court-referred and self-referred men in these domestic violence studies exhibited diagnosable psychopathology, typically personality disorders. "The estimat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ould be more in the 15-20% range [...] As violence becomes more severe and chronic in the relationship, the likelihood of psychopathology in these men approaches 100%."[4] Dutton has suggested a psychological profile of men who abuse their wives, arguing that they have borderline personalities that are developed early in life.[5][6]

Reference
1. ^ Hamberger, L. K., J. E. Hastings (1986).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Men Who Abuse Their Partners: A Cross-Validation Study".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1 (4): 232–346. doi:10.1007/BF00978276.
2. ^ Hamberger, L. K., J. E. Hastings (1991).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Men Who Batter and Non-Violent Men: Some 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6 (2): 131–47. doi:10.1007/BF00978715.
3. ^ Hart, S. D., D. G. Dutton, T. Newloves (1993). "The Prevalenc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Among Wife Assault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7: 328–40.
4. Dutton, Donald G. (1994). "Patriarchy and Wife Assault: The Ecological Fallacy". Violence and Victims 9 (2): 125–140. PMID 7696196. http://www.dvmen.org/dv-41.htm.
5. ^ Dutton, D. G., S. K. Golant (1995). The Batterer: A Psychological Profile. Basic Books. ISBN 0465033873. OCLC 243827535.
6. ^ Dutton, D. G., A. J. Starzomski (1993). "Borderline Personality in Perpetrator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Violence". Violence and Victims 8: 327–37.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懷著我的夢想的評論:

要嚴肅認真強勢地對待第一次暴力:很多施虐者就是認為打了人自己不會受到懲罰才持強淩弱。動刀子?那啥,到時候要是食言了豈不助長了人家的氣焰?嗬嗬,要不換個言必行行必果的又能要TA盒兒錢的試試?

謝謝你的回複。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我曾經想過為什麽一些關於家庭暴力的書籍被國內相關人士引用卻沒有被翻譯出版。例如被熱烈討論的Why Doe s He Do That?: Inside the Minds of Angry and Controlling Men裏的很多章節都寫得很棒。可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家庭暴力涉及文化背景、價值觀等諸多區域性的因素。而且精神疾病在美國和中國的分類和診斷標準也不盡相同,文化背景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反家暴義工在學習時,除了讀,還要思考。

另外,我們閱讀學習和收集資料時除了要深入,還要廣泛。做了義工後才發現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家庭暴力涉及的領域很多。例如有的大國家的反家暴門戶網站,因為要考慮其區域之間的差異,在資料選擇時隻是泛泛而談:頁麵並不多,每頁的內容也有限。這對於普通家暴受害者的知識普及是有效的,因為他們是主要網頁訪問者。可是我們反家暴義工的學習要遠遠超過這些。 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國內的一些信息,因為我們的工作對象多是第一代移民,他/她們的情況和國內的受害者更接近。

反家暴任重而道遠。
懷著我的夢想 回複 悄悄話 當他打你第一巴掌時,你就該警告他,如果你再動手打我第二巴掌,我就一刀捅死你。這樣的男人膽小如鼠,心裏極其怯懦才打女人,所以你要讓他知道你比他厲害才能製服他。
打人後,下跪求原諒是所有家暴通用伎倆 ,也是他的家暴得以持續的根本,早該離婚,一天也不等。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饒恕的評論:
我想你要表達的可能是““家庭暴力很少由心理疾病引起”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
我會願意說他們是罪犯、是道德低下者,他們要為他們所做的負上完全責任!
==================================================================
那不是我要表達的。從大多數例子上講,“他們是罪犯、是道德低下者”。針對本文這一例,的確涉及到了精神疾病。

就如同說,(1)xx職業的人因工作持有槍械,(2)城裏發生一起槍殺案。不能說一定就是xx職業的人幹的。隻不過這一案正好就是xx職業的人幹的。

謝謝你的文字。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alv2002的評論:

是呀,要快點。她對家暴的規律和家暴環境對女兒的影響認識還很不足。。。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iao11的評論:
真正的離開家暴走出家暴,是有一個過程的。
============================================
希望女主人公能早日看清家暴,跳出火坑。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KK168的評論:
Most of domestic violence cases are not caused by mental problems but this case is. Lucy, like women in “Do not talk to any stranger” and “Sleeping with the enemy”, is a female victim suffers for psychiatric issues. We cannot neglect these cases because they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Moreover, this story presents classic Cycle of Violence. And Lucy’s misunderstanding about spouse violence and her child represents female victims falling into economic, mental consequences caused by emotional abuse.

It is true that we should provide right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If you find something wrong, just let me know that.

Broad the learning, widen the view. I like this and share with you.

Thanks you.
calv2002 回複 悄悄話 不要講太多有的沒的,Lucy明天就有可能被打死。她應該即可離開。
piao1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饒恕的評論: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不要爭啦。桔子已經告訴大家她曾是家暴受害者。我要是她,我也不會願意人們說施虐者是精神病而使他可以逃脫法律或道德的懲罰。我會願意說他們是罪犯、是道德低下者,他們要為他們所做的負上完全責任!
這是受害者的心態,如果是我,我也會去找出種種科學研究結果,把施虐者釘牢在十字架上!你老跟她爭這個點做什麽呢?】

看朋友說的,我想跟你交流2點不同觀點。
第一有關“爭辯”
很多的有爭議的文字或者文字,我們不能因為誰是那誰,或者因為那誰是誰(例如你說的“她也是家暴受害者”)就不去說明白自己想說的(觀點或者意見等)而一味的“不跟TA爭”,含糊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乃至原則性的東西。

第二(說多一點,請朋友見諒),不能因為誰是家暴受害者,我們就不正視現實,尤其發生在家暴家庭中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施暴者往往精神不正常,性格扭曲,或者人格缺陷等等。。。”
之所以說“往往”而沒有說全部,這是尊重事實。因為事實中施暴者不全部是精神不正常,很多的是從小生長環境惡劣導致了性格扭曲最終形成“人格缺陷”。這樣的人在家庭中一旦地位發生變化或者他的自我價值有了“提高”,往往的他們的配偶慢慢的就成了他們的“發泄(不滿,不足等)”的對象,“解壓(來自原生家庭和工作等方麵)”的對象,甚至是“無理取鬧”的對象。。。總之,施暴者最終都有他們施暴的理由。

而在我看,這個“他們有施暴的理由背後”一定有其他因素(促成家暴)。
我們不能一邊宣傳反家暴,一邊將受害人或者自己(包括家暴受害者)塑造成一個完人。這是不尊重事實。不尊重事實就是害怕麵對現實,為什麽害怕麵對事實?為什麽?

我自認為“弱者的‘弱’本身就不是一個美,更不是完美。。。(這裏用省略號目的是淺談,點到為止。見諒。)”
弱者在家暴中所擔負的除了受害人這個“名號”外,在生活中應該也有他們的不完美之處。至於這樣的不完美是不是導致“家暴”?是不是因為她們(主要說女性)的不完美男人就施暴,這一點在現在的法治社會中,我們應該否定,不能!

但不能因為否定了這些我們就將弱者,就將家暴受害人定位在“完人”或者“沒有錯”的位置上。

跟朋友說這些,我隻想跟你說跟大家說一個事實“我遭遇過很嚴重的家暴,也是家暴受害人,但是,我從來不會說在平常的生活中,我沒錯或者說我沒有犯過錯。。。更不會將是否有精神問題的施暴者,和怎樣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責任混淆,這是二碼事。”

樓主轉來的文章裏提到的男女主人,男的自說有生長環境問題(家暴家庭)自己婚後的種種表現,都不能排除“精神問題性格問題和人格問題。。。”而女方,其他我不多說,就說她對孩子的表現所表現出來的感歎和想抱著孩子一起跳湖這些舉動,我就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一個受害人的角度去思量,我認為這都是錯誤的。不可取的。

我希望通過此文此例和網友們的由淺而深的討論,吸取精華受益自己有利他人。讓更多的朋友知道更多的家暴實例和類型。。。
我自認為,這樣的爭論是有益的。

真正的離開家暴走出家暴,是有一個過程的。我真誠的希望離開家暴的受害人同時慢慢的走出家暴(造成的心理陰影和身心傷害),重建美好的未來和人生~

我很感動饒恕朋友的善良(就回複而言)和寬容(就網名而言),但是不主張沒有原則的所謂的“善良(這不是針對你而言,而是說善良這個詞性)”和一味的寬容饒恕他人非常性的言行。

其實這樣的網友之間非惡意的爭辯,會更有利於讀懂“家暴”和“反家暴”的性質以及實質內涵,而不一味的抱著“專家理論不放”。

申明一下,以上純屬個人立場、見解和感悟,不代表任何群組和他人。盡管如此,我也還得說明一下“我是文學城“對家暴說不”反家暴群組成員之一”

飄一一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KK168的評論: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o our discussion. Hope it helps you understand more on domestic violence issues.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饒恕的評論:
對桔子呢,我也要說:...請讓你的心跟你的body一起,遠離他!從心裏把垃圾掃出去!不要去恨——恨是和愛一樣刻骨銘心的情感,耗費的心力是同樣的。
----------------------------

非常讚同你談到的這點。無論經曆什麽,我們都需要學會Forgiving。Forgiven並不是要重新接納施暴人,而是MoveOn,開始自己新的生活。生活在仇恨的記憶之中,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選擇。

也希望饒恕網友理解,我在這裏同博主的交流,僅僅是對於某些反家暴觀念的探討。主觀上並無意爭執。事實上,博主和其他反家暴義工的公益精神,是非常令我尊重的。

謝謝你的關心。你的網名,也是我認為我們需要學會的人生功課。
LKK168 回複 悄悄話 We really appreciate that orange88 provided so many resources as well as citations to support her arguments to correct and clear up the myths in public. We also thank the master of blog to post this article to share with us in good intention.

However, the master of blog holds the legal & moral responsibilities when (s)he posted an article to imply, advise and/or doing professional recommendation in public; especially, when it is a bias information.

It seems you misunderstand what you had quote from Lundy Bancroft’s book “Why Does He Do That?: Inside the Minds of Angry and Controlling Men, page 101-102. Those citations conflict with your view points. Please read one more time.

Again, thx for both parties trying to make things clear up in public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this way won’t provide false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nd which may cause someone’s life.
饒恕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不要爭啦。桔子已經告訴大家她曾是家暴受害者。我要是她,我也不會願意人們說施虐者是精神病而使他可以逃脫法律或道德的懲罰。我會願意說他們是罪犯、是道德低下者,他們要為他們所做的負上完全責任!

這是受害者的心態,如果是我,我也會去找出種種科學研究結果,把施虐者釘牢在十字架上!你老跟她爭這個點做什麽呢?

對桔子呢,我也要說:不論施虐者是不是精神病,受不受到你所希望的懲罰,請讓你的心跟你的body一起,遠離他!從心裏把垃圾掃出去!不要去恨——恨是和愛一樣刻骨銘心的情感,耗費的心力是同樣的。我是在說,你恨某人等於你愛某人!花的力氣一樣的。沒必要,放了你自己。其他的事情讓法律和老天去處理,先讓自己輕裝跑出來再說。

我們幫助受虐的人,重點不是要去幫忙懲罰那個壞蛋,重點是讓受害者走出陰霾,重新開始。不要去糾結“那個人的結果和下場”。那結果和下場,等到上帝麵前的時候,就都知道了。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你所引用的專家文字,來自書中對於The Mentally Ill or Addicted Abuser的討論。

在這個章節中,作者具體分析了多達十多種不同類別的施暴人的特點。(the types of abusicve men)。 引用作者在該章節的總結所說:Tremendous variation exists among abusive styles. Your abusice partner may be of a type I havn't encountered yet...Many abusers who are not mentally ill want women to think that they are, in order to avoi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attitudes and behabior.

麵對如此眾多的施暴人類型,這位"已經為施暴男做了15年的谘詢師、評估師、和調查師", 明確地指出一個常見的家暴誤區,(Myth#8)就是認為施暴人患有Mental Illness。(Pg38). “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同樣是該專家所列舉的家暴認知上的一個常見的誤區。

However, you always have your rights to hold your own opinion, no matter how experts find.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thoughts and information with 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effort. Have a nice week!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落魄之人的評論:
那個男人無疑很愛這個女人,否則早離婚了
==================================
這是病態的"吃醋"——用愛為幌子的嫉妒妄想。是精神病的一種。

施暴者施暴的目的不是離婚,是控製欲。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漢代蜜瓜的評論:
一個上升性死循環——施暴,悔過求原諒——再施暴——再後悔並請求原諒直到這個過程愈演愈烈,無限升級。
====================================================
是啊,希望家暴受害者能認清規律,遠離暴力。
花雨1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落魄之人的評論:

你和那個女人一樣糊塗哈,把人往死裏打也叫愛?檢點的女人什麽樣子,男人都自覺離她十尺開外?你沒說家暴合理,但你的意思是女人該打,沒錯吧?

誰打人誰是100%的錯。被打的人是否檢點、甚至是否紅杏出牆都不是被打的理由。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33媽媽的評論:

你說得真好。我讚同。

謝謝你的評論。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我覺得你的““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有待商榷。因為我看過太多太多中英文文章涉及這個話題。

既然我們都提到了Lundy Bancroft, 就以Why Doe s He Do That?: Inside the Minds of Angry and Controlling Men 為例 , 而且作者在前言和後續章節寫到自己已經為施暴男做15年的谘詢師、評估師、和調查師。 就以101頁—102頁為例:

”an abusive man of any of the aforementioned styles can also have psychiatric or abuse problems, although the majority do not.”

”Certain mental illness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that an abuser will be dangerous and use physical violence”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a mentally abuser has to be assessed by looking at the severity of his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his abuse characteristic.”

作者同時指出了“Even when mental illness or addiction is a factor, it is not the cause of a man’s abuse of his partner......”

其他文章你自己查一下吧,很多的。

謝謝來訪,祝你也愉快。
漢代蜜瓜 回複 悄悄話 關於本文的女主,作為家暴受害者的經曆是非常典型的,她們代表了絕大多數為覺醒的家暴受害者的經曆,否則專家們也不會總結出這麽一個上升性死循環——施暴,悔過求原諒——再施暴——再後悔並請求原諒直到這個過程愈演愈烈,無限升級。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說受害者覺醒是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環境的,包括她們自己的自我認知的覺醒過程,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的培養過程。
漢代蜜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落魄之人的評論:

簡直是扯淡!鬧洞房在中國傳統上就是很過分的,在這一點是可以撒野的,尤其是男人對新娘!這個新娘,怎麽能夠控製別人的行為????


落魄之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雨101的評論:
你有仔細看我的評論嗎?我那句話說家暴是合理的,應該的?
那個男人無疑很愛這個女人,否則早離婚了。家暴固然不對,但這個女人的不幸至少一半是她自己造成的。男人則可能有心理疾病!
33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對於有暴力傾向的男人,我們做女人的隻有選擇離開。不要以為了孩子就要容忍,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裏成長心靈一定受傷,對孩子的性格會有負麵影響。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mental illness 的英文定義在這裏, 供你參考。

http://www.nami.org/template.cfm?section=about_mental_illness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你可以挑戰, “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因為不少人確實是這樣認為的,尤其是在他們不了解家庭暴力問題時。

另外請你注意:"心理疾病" 的英文譯文就是 "Mental illness"
(Google 一下你就知道了)文字是很有意思的,不是?

如果說“家庭暴力很少由精神病引起”,恐怕是不會有誤區的,家暴不是偶然現象,哪裏有那麽多精神病呢?Common Sense~~~

祝周一快樂。再次感謝你為家暴宣傳工作所做的努力。你的辛苦和誠意,是令人尊重的。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因為對於家庭暴力這個跨領域的話題,我在學習,我可以質疑某些觀點,但我還沒資格去指證某個(些)觀點的對錯。我尊重別人認同的觀點,但尊重不一定等於同意。

你要是很在意“"研究顯示:施暴者往往是(各種)心理疾病患者,能治愈他(她)們的,是醫生,而不是伴侶。" 那我改一個標點符號和一個字:“"研究顯示:施暴者往往是(各種)心理疾病患者。能治療他(她)們的,是醫生,而不是伴侶。" 另外我個人不認為施暴者可以治愈。用錯字,抱歉。這也提醒我:反家暴義工要鑽研自己的每一個用字,用句。

你引證的網站(除了你所列的網站,有更多區域性的反家暴網站也值得有考。例如美國各個州的情況各不相同。)中的mental illness 中文翻譯是精神病,在clinical上是psychiatric(精神科)範疇。心理的英文應是psychological:雖差幾個字母但相差甚遠。

你所引用的“Domestic violence is rarely caused by mental illness, but it is often used as an excuse for domestic violence. (Michigan Judicial Institute, Domestic Violence Benchbook, 1998, p. 1 - 8)”應翻譯為“家庭暴力很少由精神病引起, 但是。。。。”而不是“家庭暴力很少由心理疾病引起, 但是。。。。”

你似乎混淆了“psychiatric“和” psychological“.

謝謝留言。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1. 你是指:你不反對“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 但同時又認為: “施暴者往往是(各種)心理疾病患者?"

請明確你的觀點。

2。你說 "研究顯示:施暴者往往是(各種)心理疾病患者,能治愈他(她)們的,是醫生,而不是伴侶。"

請問哪些西方反家暴專家發表過如此研究結果? 我希望學習。

3. 在心理醫師,谘詢師尚為新生職業,反家暴法製和社會服務機製尚未健全的中國,是誰,作過哪些研究,來證明(東方的)“施暴者往往是(各種)心理疾病患者”???

4。Western research are based on clinical studies. 作為交流,請你參考下列西方各國的英文網址,參照家暴認知誤區的相關內容。

http://www.domesticviolence.org/common-myths/
http://www.dvrc.org.au/index.php?action=view&view=33163
http://refuge.org.uk/get-help-now/what-is-domestic-violence/myths-of-domestic-violence/
http://www.scribd.com/doc/16225043/Common-Myths-About-Domestic-Violence
and many more .....

交流的意義是為了提高進步,請原諒我的樸素和直率的文字。

真誠感謝你對反家暴宣傳所做的努力。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同一領域內的學者之間還有爭論的在談到的所有領域存在,這很正常。 很抱歉我沒有認識到““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 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隻是我不反對任何人持有某個(些)學者的觀點。 這如同國學,已經爭論了幾千年,現在還在同領域、同區域內和跨領域、跨區域地爭論,而且還要繼續爭論下去。但是中華文化持續發展了幾千年。“等待有了專業的研究結果驗證之後,再做廣泛宣傳”中華文化早就斷了。

語言是一種工具。學者在沒有本土譯本一樣可以引用論證。反家暴的宣傳,在國內外都任重道遠。東西方那個月亮圓,我說不清。但是西方月亮照耀的故事有一部分是來自東方月亮照耀的人間。

謝謝評論。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1。如果是“同一領域內的學者之間”還有爭論的話題,恐怕不會被公認為是一個家暴常見誤區吧?(common myths)

2。“以後也許有人會說: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精神病、行為紊亂等等的反社會患者” - 說什麽的都可能有,但還是等待有了專業的研究結果驗證之後,再做廣泛宣傳吧~。

3。“國內學者已經對歐美資料進行了大量翻譯和引用工作”- 國內的確有進步。但尚若是最經典的幾部權威著作,都還沒有中譯版本,對反家暴的宣傳,在國內,依舊任重道遠啊。 翻譯海外資料,在國內,如同其他行業,最缺乏的還是係統性和規範性。這些我們應當深有體驗。

謝謝你所分享的個人經驗。很高興你認識到“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 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

再次感謝你對反家暴宣傳工作所做的努力。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對於家庭暴力問題,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行為學家等等領域的人士各自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詮釋。例如本文涉及的嫉妒妄想屬於精神疾病的範疇。

隻要搜尋一下,就會發現對於家庭暴力,不僅僅在各個領域之間,即使在同一領域內的學者之間的爭論也是此起彼伏的。所以我不反對你持有““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 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的觀點。以後也許有人會說“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精神病、行為紊亂等等的反社會患者”

“有於家暴認知的誤區,家暴同心理疾病的關係等相關知識,可參閱英文各大網站” 我想說的是在參閱英文各大網站和書籍同時,也要根據海外華人的具體情況參考一下國內相關內容:理論方麵與歐美資料相符,而具體實例是國人的案例更容易被接受。同時我發現國內學者已經對歐美資料進行了大量翻譯和引用工作。

比如我為“對家暴說不群組”翻譯的“幫助孩子應付離婚和分居的影響 ”的長文,選自不夠“大”的網站,但是其內容與我親身接受的培訓完全相同,授課者是一個具有幾十年研究和實踐經驗的PHD。再如我為網友推薦的Inside the Mind of an Abuser: What you Need to Know by Mary M. Alward 非常相似於從心理學角度討論家庭暴力的暢銷書Why Doe s He Do That?: Inside the Minds of Angry and Controlling Men by Lundy Bancroft。我覺得沒必要讓網友去買書。

謝謝你的評論。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首先我非常感謝你對反家暴宣傳工作所做的努力。然而,分享正確的資源,對於幫助家暴受害者,和提高大眾的反家暴意識,極為重要。

依據 Michigan Judicial Institute, Domestic Violence Benchbook, 1998, p. 1 - 8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暴力並非由於心理疾病導致。事實上,心理疾病常常被用於施暴的借口。原文即:“Domestic violence is rarely caused by mental illness, but it is often used as an excuse for domestic violence”。

“施暴者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 是一個有關家暴認知上的常見的誤區。美國家庭暴力研究專家,LundyBancroft,指出,Their (means abuser's) value system is unhealthy, not their psychology. (參見其專著Chapter1 TheMystery Pg38)。

有於家暴認知的誤區,家暴同心理疾病的關係等相關知識,可參閱英文各大網站。 包括:
http://www.domesticviolence.org/common-myths/

謝謝你的努力。希望借此再一次說明,分享正確的資源,是我們對於反對家庭暴力,幫助家暴受害人的共同心願。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樓下各位好!這是一個嫉妒妄想綜合征(症)(delusion of Jealousy)的案例。主要是指認為配偶或性伴侶不貞的妄想。這是家庭精神暴力的六大種類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精神暴力往往伴同肢體暴力。

如果GOOGLE一下,可以發現有關大量資料和案例。在國內體現這一題材的影視作品有梅婷主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在美國有朱莉亞 羅伯茨主演的《Sleeping with the Enemy》。

Lucy不是個極端偶然的例子:“家醜不可外傳”、“為家暴讓步(辭職)”、“自以為犧牲自己就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和“期待減少被虐待” 這些誤解是具有普遍性的。Lucy 等待不來暴力丈夫的回心轉意,就期待他移情別戀:這是她在孩子成年之前減少被暴力侵犯的願望---因為暴力丈夫的借口是男女關係。而且這裏能看出Lucy被“洗腦”的心理傷害跡象。

關於“家庭精神暴力6種類型”, 請參見“對家暴說不工作組”的博文,鏈接在本博文的底部。關於嫉妒妄想綜合征,我已經收集到足夠的資料,近期會有相關博文推出。

Lucy即使沒有本文提到的不妥之處,嫉妒妄想綜合征患者也會妄想出“不妥之處”而施暴,然後同海內外其他施暴者一樣,把罪責推卸給受虐者。

研究顯示:施暴者往往是(各種)心理疾病患者,能治愈他(她)們的,是醫生,而不是伴侶。能製止家庭暴力的是法律,而不是受害方委曲求全或是自我完善提高。

很多海外婦女懷孕前就經受家暴,由於孩子、綠卡、自身心理的傷害或是離開施虐者的危險性等等諸多因素,在火坑裏活受多年。與其說其“不爭”,不如說其“無奈”。反家暴工作就是要為這些苦人們掃清迷霧,指出一條生路。好在無論西方還是國內,都相繼製定了相關法律和社會體係。這才是解決家庭暴力的“人間正道”。

感謝各位的文字。
huangshang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家暴,很具代表性.

--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女性愛麵子,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因此對家庭暴力一味地忍讓,期待丈夫的改變,但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家庭暴力一次比一次頻繁、一次比一次嚴重。"
花雨1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落魄之人的評論:

嗬嗬,女人是否檢點不是被家暴的理由。文明社會,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男人覺得女人不檢點可以離婚,打人就是犯法的行為,在西方他要進監獄的。你說的“中國人骨子裏的傳統文化”如果指的是男人可以打老婆,我可以告訴你那不叫文化,叫糟粕。
純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同意艱苦的過程,更加強烈同意渴望自救。Lucy的經曆很讓人同情,可是也怒其不爭,大部分受家暴的女性並不是因為懦弱,而是現實情況有太多困難來掙脫家暴的施暴人給予的迫害。
落魄之人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男人大概有心理疾病,也可能是成長環境充斥暴力,耳濡目染。但這個女人也太不夠檢點。如果你是個作風正派的女人,為何會有那樣多的曖昧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你老公打你絕對是錯的,但你居然會在新婚之夜被別人的男人親吻,自己就不過分嗎?如果你老公在你們新婚之夜有一群女人在他周圍調情,親吻,不知你會做和感想?

中國人畢竟骨子裏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iao11的評論:

是的,跟你交流很久很多,你更應該了解,反家暴不是某個人,某個群組的利益,是許多受害人和大眾所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

如果大家都明確這點,才能有真誠交流。否則,就是抱著就事論事的態度,也難免在文字上帶有指責攻擊。望你我共勉。

僅作為一個家暴幸存者,感謝你和各位義工對反家暴宣傳所做的努力。
piao1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跟桔子您交流很久很多。。。。您應該知道我說的本意,我隻是針對您回複的文字,就事論事而已。如有得罪,抱歉。一如既往的。

請理解。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iao11的評論:
【宣傳反家暴,請真實的喚醒受害人的警覺,請呼籲公眾對於家暴受害人的援助。謝謝你的努力。】
宣傳反家暴,是希望更多的人尤其女性認識家暴並支持反家暴!而不是從反家暴義工某些文章或者某一篇轉帖中鑽字眼找刺。
-------------------------------

另外,如果交流自己的看法建議,便是對反家暴“鑽字眼找刺”。這樣的帽子,可不敢讓人再發言了喲~
piao1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饒恕的評論:
朋友說得真好!

為了孩子,表麵的“完整家庭”是帶不來孩子的益處的。

很多生長在家暴家庭裏的孩子,不僅僅是受害者,往往是真正的受害者。。。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iao11的評論:

謝謝你的評論。同為經曆過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跟貼分享一下自己的讀文感受,何嚐不是對反家暴表示的關注和支持?

您說:“難不成都去效仿城裏某個群組某些博客一味的、無原則的宣傳號召女性爭做又賢淑又優雅又能有高難度馭夫術。。。的“好女人”?”

不理解你在評論什麽。且與此文無關。恕不再回複你。見諒.


piao1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range88的評論:
【這樣的家暴受害人,不具有代表性。這種發生在國內的極端偶然事例,不同於在海外的華人家暴受害人的遭遇。不具備普遍共性。】

估計博主想法跟您正相反,因為不具代表性,才覺得轉摘有意義或者具有一定的意義。不具“普遍性”,不代表不具有“代表性”。這就是博主轉摘的意義所在吧我想。

【家暴受害人衝出家庭暴力環境,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絕大多數的海外家暴受害女性,雖然心理有傷痛困惑;雖然有的因為各種困難,暫時無力脫離家暴苦海;但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仍然是自立自強,渴望自救的女人,而並非是本文所描述的那般愚昧無知,自欺欺人。】
我覺得這樣的不具備普遍性的例子,讓這些您說的“絕大多數”的海外受害者看看,也算是“見識”。可以從中吸收或者踢出一些有利於或者不利於他們的東西。

【宣傳反家暴,請真實的喚醒受害人的警覺,請呼籲公眾對於家暴受害人的援助。謝謝你的努力。】
宣傳反家暴,是希望更多的人尤其女性認識家暴並支持反家暴!而不是從反家暴義工某些文章或者某一篇轉帖中鑽字眼找刺。

呼籲公眾對於家暴受害人的援助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是一成不變!更不是隻宣傳某些人能夠接受的人、事、情或者特例,再或普遍性(例子),而是著重呼喚人性。

這個“人性”特指正常的思維、性格、言行和見解。這需要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以及多種類的文字去慢慢“進化”,不是一觸而就。

我不知道這篇文字怎就不是呼籲公眾對於家暴受害人的援助?

難不成都去效仿城裏某個群組某些博客一味的、無原則的宣傳號召女性爭做又賢淑又優雅又能有高難度馭夫術。。。的“好女人”?這是不是就能達到了您說的真實地宣傳和有效地“呼籲”和援助了女性自強自立?

這些形形色色的文章和事例,例如人吃5穀雜糧,要的就是雜,而不是千篇一律。

借林楓博麵文字與桔子您切磋。。。不存在刻意針對。請理解。
作為反家暴群組成員之一,感謝您對反家暴所做的留言。。。請繼續理解也請全力支持反家暴。謝謝。
lani 回複 悄悄話 such a crazy woman! she deserves her coward.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家暴受害人,不具有代表性。這種發生在國內的極端偶然事例,不同於在海外的華人家暴受害人的遭遇。不具備普遍共性。

家暴受害人衝出家庭暴力環境,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絕大多數的海外家暴受害女性,雖然心理有傷痛困惑;雖然有的因為各種困難,暫時無力脫離家暴苦海;但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仍然是自立自強,渴望自救的女人,而並非是本文所描述的那般愚昧無知,自欺欺人。

宣傳反家暴,請真實的喚醒受害人的警覺,請呼籲公眾對於家暴受害人的援助。謝謝你的努力。
饒恕 回複 悄悄話 具有虐待性格的人,是要看醫生的。被迫受虐待者,是一個被害人,也需要心理谘詢師的幫助。決不要屈從於虐待者,聽他的話放棄工作已經過頭了,再要“等幾年”更加是大錯。會真的鬧出人命來的。快快求救,為了孩子!表麵的“完整家庭”是帶不來孩子的益處的。
花雨101 回複 悄悄話 天哪,這樣的母親!明明是愚昧懦弱,還要以孩子作為借口,她這麽做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符號而已 回複 悄悄話 得看心裏醫生的!
[1]
[2]
[3]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