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之道

宇之道,宇知道;宇智道,宇至道。
-解析智能奧秘 -洞察宇宙天機 -展望人類未來
Materials物質、Energy能量、Information信息、Intelligence智能,是構成我們世界的四個元素。
正文

論死亡

(2013-03-03 08:19:05) 下一個

論死亡

  人為什麽會死亡?死亡對人類有什麽意義?我這裏要討論的不是人類死亡的生化醫學原因,而是死亡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這裏所說的死亡是指自然衰老死亡,而不是意外或急病死亡。
  宇之道認為:衰老死亡是自然選擇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作用於人類的結果。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衰老死亡是物種盡快更新換代,獲得生存優勢的途徑。
 隨著人類智慧的發展,人類的死亡是可以被征服的。人類會獲得使人類長生不老的能力,但人類不會選擇讓全人類都長生不老,因為那樣,一是造價高,二是沒必要,沒意義。這兩點不是本文的重點,以後再議。
  我已經提出了我的觀點:死亡是“自然選擇”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作用於人類的結果。當然,這個觀點不是我首先提出的。它很早就被提出了,但並沒有被廣泛接受。
  為什麽我這麽認為?先打個比方:假設自然界中的物種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公司,而公司的競爭力取決於公司所使用電腦的先進程度。再假設公司隻能使用同一代的電腦,隻有在過渡時期可以短暫的允許新舊兩代電腦同時存在。也就是說公司要使用486電腦就必須淘汰386。這也就相當於自然界的資源有限。那麽,公司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不斷地更新電腦。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電腦更新最快,最頻繁的公司在競爭中勝出。因為我們事先設定了資源有限的條件,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勝出的公司必然是淘汰電腦最快,最頻繁的公司。在自然界中,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物種中的老一代盡快的為新一代讓路才可以使本物種在種間競爭中取得優勢。
  那麽老一代為新一代讓路的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老一代的衰老死亡了。下麵我們來證明一下,除了衰老死亡,生物死亡的不外乎饑餓,意外傷病,被同種殺死,被異種殺死這幾種吧。饑餓和意外傷病死亡在新老一代身上都會發生,新一代並不會有多少優勢。被異族殺死也是一樣。那麽讓同種中的新一代去殺死老一代不是也可以淘汰老一代嗎?首先,新一代並不一定比老一代有體力優勢。其次,生物進化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自我意識。老一代如果知道自己會被後代殺死,它們就會拒絕繁殖。總之,衰老死亡才是老一代為新一代讓路的最高效的方法。所以我認為,死亡是自然選擇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作用於人類的結果。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衰老死亡是物種盡快更新換代,獲得生存優勢的途徑。
  下麵再用反證法證明一下上述論點。讓我們分析一下:如果一個物種不衰老死亡會出現什麽情況。如果一個物種不衰老,而且它們也一直保持繁殖能力,那麽沒有什麽東西可以阻止它們老一代和新一代結合並繁殖。如果這樣,它們的老一代就甚至有可能和比它晚一百代的後代結合並繁殖。這樣的結合所產生的後代,會使它們的一百代進化成果倒退大約五十代。所以,如果一個物種不衰老死亡,這個物種的進化速度會異常地緩慢。而絕大多數這樣的物種都已經滅絕。僅有的存留至今的生物,我們稱它們為“活化石”。
  有的物種,如烏龜和一些古老的植物,就衰老的很慢,甚至可以做到“長生不老”。但是有這種能力的物種的進化速度非常緩慢。它們得以留存下來是它們所處的環境決定的,就是說它們的競爭者比較少。而它們進化的速度決定了:它們不可能像人類一樣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可以打個比方:可以把進化迅速的物種看成跨國公司,需要不斷的創新,否則就會被淘汰;而把進化緩慢的物種看作個體作坊,如:修鞋匠、修腳工、按摩師等,他們的技藝更新的就不是很快,甚至可以把技藝世代相傳,但他們想要成為跨國公司卻不太容易。
  另外,具有長壽基因的個體並不比不具長壽基因的個體的繁殖能力更強。所以,長壽個體並不能擁有更多的後代,長壽的特征就不能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

 為了加強大家對本文的理解,給大家留個作業。給你100對白鼠,假設白鼠的長壽基因可以遺傳給後代,你如何培育出更長壽的白鼠?(提示:類似雜交水稻育種的方法)。答案以後公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鬱二光 回複 悄悄話 長生不死的人類,必不自生。或者將失去自生的能力。地球和太陽雖然也有生命,但是由於壽命很長,所以幾乎沒有什麽進化-變化。因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語。

同意博主的觀點。
yuentin 回複 悄悄話 地球也是要滅亡的...,真到火星去?談談可以,輪不到你了,至於論證可否成立,天知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