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複興美國的製造業—歐巴馬不可能的使命

(2011-07-10 15:00:36) 下一個

引言 21世紀依然是製造業競爭的時代。624日,歐巴馬在匹茲堡宣布,為了促進美國製造業的複興(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聯邦政府將支持一個“高級製造夥伴關係”(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的計劃,以加強大學和企業在產品和工藝創新方麵的合作。遺憾的是,歐巴馬宣布的這個計劃中所列的5億美元開支,隻是聯邦政府原來一些支出的重新調整而已。根據Citigroup的世界經濟排名,到2020年,中國是第一,美國為老二;2050年的排名是:印度第一、中國第二、美國老三。


 


根據IHS Global Insight的估計,中國在2010年已經為全世界生產五分之一的商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的第一大國


按照一些專家的估算,生產同樣產值的商品,中國需要的工人數量10倍於美國。換句話說,中國的工人生產率隻是美國的十分之一。所以說,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因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現在每年畢業的工程類本科生的數量已經是美國的4倍,隻要中國工人的生產率稍微提高一點,其產值的絕對數量就非常可觀。過去20來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每年~10%)一直是美國的數倍,而製造業則以每年~20%的速率增長。在不遠的將來,中國製造業上的這種高增長率,將使中國的整體國力得到不容忽視的提升。


20世紀初,美國製造業產值超越工業革命的先驅 英國,然後連續稱雄世界製造業長達110年。可是過去的20餘年裏,由於經濟全球化(確切地說,是“資本全球化”),美國把許多製造業轉移到海外,造成了產業嚴重的“空心化”。製造產業的“空心化”,不僅僅造成美國低端工人的嚴重失業。隨著美國製造業的 “空心化”,賴於生存的製造業的中間設計和創新,也失去了依托,這使得科技高端人才也麵臨流失(或者失業)的危險。因此,美國在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的經濟競爭方麵,將處於不利的地位。


美國在科技方麵的領先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政府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裏的大量資金投入。也就是說,美國領先的科技,離不開美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規劃和長期支持。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舉國上下受到極大的震動。然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支持了若幹個與國防有關的項目。今天全世界都得益的互聯網、全球衛星定位技術等,就是那時候播種的結果。而許多民用產品(如電視機和手機等等),都得益於那個時候的國防科技研究。美國的隱形飛機技術,也是那時候開始計劃研究的。


可是,從1981年裏根當總統開始,執政的共和黨都喜歡“小政府”,甚至民主黨的克林頓總統,也宣稱“大政府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不少人(包括一些有名的經濟學家),一味強調和片麵誇大“自由市場”和私人企業在“創新”方麵所起的作用。由於最近這幾年的經濟大衰退,政府財政赤字龐大,國會一些議員競相提議,削減政府對科技研究的經費支持。這使得美國許多有識之士憂心不已。


事實上,人們津津樂道的“企業創新”的典型,諸如AppleeBay Google和尚未上市的Facebook等企業,主要是在企業“運營”方麵有所“創新”,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創新”(即科學技術方麵的突破)。從表麵上看,GoogleFacebook等企業對美國GDP的貢獻不小,對公司的股東非常有利。但是,這一類企業對美國普通老百姓的就業沒有一點幫助。此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創新”更容易被“山寨”。所以說,沒有“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終究會失去源泉。


“科技創新”必須有賴於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不是指對某個企業的支持,而是對某個行業在政策和風險資金方麵的鼓勵和支持。這正是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的政府正在做的事情。Google的董事長施密特最近表示,中國政府在國家長期科技戰略的規劃和資金支持方麵,要比美國政府做得好。


政府減少資金投入,美國的“科技創新”難以為繼(據CNN: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博士人數,還不如新加坡的一個生命科技園區裏擁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數)。製造業的“空心化”,使得低端工人的失業問題雪上加霜(Apple在美國雇有5萬員工,而為Apple組裝蘋果計算機的富士康在中國雇了100萬員工)。製造業的“空心化”,也令美國從事“科技創新”的高端人才失去依托(美國不少大公司已經開始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設立研發部門)。


歐巴馬前些時候援引加州大學的一個報告說,美國隻有14%的大學生選修STEM學科(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 Math 即所謂的“理工科”);而在大學期間,這些選修STEM學科的學生當中,又有三分之一改學非STEM學科。換句話說,美國每年大學畢業生當中,隻有不到10%的理工科畢業生。美國將如何麵臨21世紀的“科技創新”和製造業複興的挑戰?也許有人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可以通過吸收新移民來補充大學理工科畢業生人數的不足。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裏,這確實是美國吸收外國人才的有效方法。但是,美國能否沿著這條道路成功地走下去?答案是不樂觀的 因為美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已經不斷減少,而製造業已經“空心化”(“資本全球化”的後果)。另外,美國要將海外企業遷回國內,必須麵臨美國工人高工資水平的嚴重製約。


上個星期,歐巴馬宣布釋放一部分美國戰略儲備石油,目的是為了在短期內刺激美國疲憊的經濟。他最近在匹茲堡提出要振興美國的製造業,算是一個長期戰略。可是,歐巴馬能否連任還是未定之天呢!即便歐巴馬能夠連任,美國的政治製度也使歐巴馬難以施展身手。美國的兩黨政治製度,要應付眾議院兩年一選、總統四年一選的短周期頻繁輪換,加上一些強大的利益集團對國會的實質操控,國家和社會的整體資源遭到了很大的浪費。這是美國難以製定和執行長期經濟和科技戰略的一個重要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