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在的孩子,現在的家長

(2013-10-02 19:59:04) 下一個

這是回去,路過人民公園,看到一個很大擺攤位,覺得很奇怪,就去看看。

原來,這裏是上海的相親交易市場,父母擺攤推銷自己子女。50後、60後的父母為主體的“交易市場”,他們的“商品”則是自己的兒女——70後、80後和90後。藍色的遮陽走廊裏,一張張適齡男女青年信息的廣告,被整整齊齊地貼在5個總長達17米的廣告欄上,很多廣告紙還配有照片,甚至是大幅藝術照片。

真搞不懂,現在的年青人真的那麽忙?現在的家長操心太過了?但是我回去幾次,就感覺整個社會就好像是一輛錨足勁,停不下來的一台車,隻要是在軌道上的,都想抽風似的。


轉貼《上海現相親交易市場 父母擺攤推銷子女


      周末,年輕漂亮的李菲被媽媽“連拽帶求”,帶到了上海的人民公園。在這裏,她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年齡、身高、學曆、工作、月薪、房產和戶口變成了一張“小廣告”,在廣告欄裏“待售”。

如今,在北京、上海、杭州、鞍山等城市,都有這樣的特殊公園,承載著兩代人的“人生大事”。這裏就是白發相親角,50後、60後的父母為主體的“交易市場”,他們的“商品”則是自己的兒女——70後、80後和90後。

愛情是一場買賣?

在上海人民公園,李菲看到,藍色的遮陽走廊裏,一張張適齡男女青年信息的廣告,被整整齊齊地貼在5個總長達17米的廣告欄上,很多廣告紙還配有照片,甚至是大幅藝術照片。

“這種父母自發組織起來、走進公園、討價還價式的擇偶模式,有著獨特的邏輯。”近日,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師孫沛東說。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孫沛東調查了上海人民公園的“白發相親”現象。日前,她的研究成果《誰來娶我的女兒》正式出版。據她統計,相親的青年中,女性占63.04%,當地人占89.13%,普通白領占39.1%。

“這種擺攤設點、展示兒女個人擇偶信息的方式,首先給人一種集市的印象。這些父母‘銷售’的是兒女;其次,父母們借助廣告牌,為子女在競爭激烈的婚姻市場上謀求‘吸引眼球’的機會,顯然是一種市場化的營銷方式。”孫沛東說。

58歲的企業財務人員老曹在上海擁有3套住房,來相親角為27歲的女兒找對象。在老曹眼裏,相親角就是“自由市場”,相親就是一場“婚姻營銷”,相親就是將女兒“推銷”出去的過程。

孫沛東分析,“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商品化和市場化直接滲透到了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也包括最為私人化的情感世界。越來越多的孩子和父母不再相信愛情,認為每個‘上市’的男女都有其自己的‘市場價格’,認為婚姻就是‘買東西’,還有‘行情’可以追蹤。”

人氣高成功率低?

但市場方式能否解決中國年輕人情感的問題?孫沛東的調研結果耐人尋味。在上海,白發相親角的成功率不足1%。這到底是為什麽?

孫沛東認為,正是市場化的方式,造成了低成功率。

“人民公園這裏的價碼,是中國最高的。”被稱為相親角“信息達人”的52歲電焊工老林略帶誇張地說。

老林說:“到相親角來的,基本都是想打翻身仗!女孩自己掙5000元的,想找1萬元的;掙1萬元的想找兩萬元的;明明自己家裏有房子,還要找個住在市中心的。男孩也想找比自己強的女孩,最好也有房子,省得以後離婚被揩油……”

“來相親角的很多人都有‘釣大魚’的嫌疑。”孫沛東認為,男性和女性均有依靠心理,希望“攀高枝,搏上位”。

孫沛東研究分析,“白發相親”的方式,一方麵的確擴大了可選擇的範圍,另一方麵,也使父母們容易產生“吃著碗裏看著鍋裏”的心理。他們的行動看似積極,心態上卻是隻求最好,這反而降低了成功率。

如果成功率那麽低,為什麽父母們還是湧向“白發相親角”?“效率原則不能解釋這個悖論。事實上,獨特的情感邏輯才是理解‘白發相親’的關鍵。”孫沛東說。

“階層內婚”漸流行?

那麽,“不肯吃虧”的相親角就是醜惡的嗎?實際上,相親角的擇偶標準,正是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的一麵鏡子。

“來到這裏的,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孫沛東說。

她發現,從相親家長所處的社會階層來看,斷然沒有“富一代”、“權一代”的身影。他們都是相對小康的城市中產階級或者普通市民。而在他們麵前,城市貧民和在城市的農村人口被徹底排斥在“通婚圈”之外。“從相親角的階級分層,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階層固化的結果。”這些家長為子女篩選的“結婚候選人”,都是在同一社會階層、經濟水平下的,形成了同一社會階層、經濟階層的“通婚圈”。這被稱為“階層內婚”。

“相親角以階層內婚為目標的擇偶標準,表明中國整個社會結構的開放性進一步降低,從一個側麵證明了社會轉型期,階層壁壘正在強化,社會結構也在固化。”孫沛東說。

原本年輕人應該自由追求的“幸福”,已經發展成一條明晰的產業鏈。

“假定一個年輕人產生戀愛渴望,他很可能會去交友網站搜索信息,或者參加單身俱樂部、8分鍾約會、萬人相親大會等,然後通過情書公司表達愛意,成功後,就會購買情侶係列的產品,以顯示兩個人的親密,繼而發展到聯係婚慶機構舉辦婚禮,最終買房結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