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2德奧自駕遊(7):慕尼黑(全文完)

(2012-12-11 12:03:54) 下一個

慕尼黑是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我們在這裏住三個晚上,有兩天半的時間,雖然不算充裕,至少不用像柏林一樣暴走了。到達慕尼黑的那天傍晚,在旅館安排好住宿,到附近的Sixt辦事處還了車。這一路上十天開了2600多公裏,加了4次油,油錢是三百多歐元,加上租車的四百多歐元,這十天的交通費大概是一千美元。自駕的意義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便捷。如果不是自駕,根本不可能跑這麽多地方。

晚飯就在旅館附近找了一家德國啤酒屋,TripAdvisor上推薦的。Augustiner?-Keller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奧古斯丁啤酒屋(Augustiner?-Bräu)的分店,在慕尼黑火車站附近。根據記載,早在1328年,奧古斯丁修道院的修士就在修道院裏釀造啤酒。如今,奧古斯丁啤酒是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Augustiner?-Keller啤酒屋的門臉雖然不大,裏麵的縱深很大,而且地麵之下還有一個超大的地下餐廳,能容納成百上千人。啤酒屋門口燈光昏暗,看上去黑黢黢的,貌似沒什麽客人,可裏麵幾乎是座無虛席。餐廳裏一排排長桌,素不相識的客人坐在一起拚桌。打工的服務生個個身手矯健,動作麻利,點菜上菜清桌收賬一條龍,讓我們見識了歐洲餐飲業罕見的高效率。

1. Augustiner?-Keller的地下餐廳。



2. 奧古斯丁的鮮啤酒有一種特殊的甜香,從來沒有喝過如此美味的啤酒。



慕尼黑(Munich,德文München),是德國第三大都市,巴伐利亞的省會,德國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慕尼黑位於巴伐利亞南部,南鄰阿爾卑斯山脈,多瑙河的支流伊薩爾河穿城而過。在十二世紀慕尼黑正式建城之前,那裏就人們定居,本篤會的修士在伊薩爾河邊修建了一座修道院。1158年,慕尼黑正式出現在曆史文件中,當時的名字Munichen在古德語中意思是“修道院旁邊的地方”。就像咱們北京有句老話,叫“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慕尼黑也是先有修道院,後有慕尼黑。

公元1180年,維特斯巴赫家族的奧拓一世(Otto I Wittelsbach)成為巴伐利亞公爵,開啟了維特斯巴赫王朝將近八百年的統治。1255年,慕尼黑成為上巴伐利亞首都,1506年上下巴伐利亞合二為一,慕尼黑從此成為整個巴伐利亞的國都,直到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巴伐利亞王國被解散為止。

慕尼黑是納粹起家的大本營,1923年希特勒和一些追隨者發動“啤酒館政變”,企圖推翻當時的魏瑪共和國政權,失敗後被囚禁在慕尼黑附近的蘭茨貝格(Landsberg am Lech,浪漫之路的一個小鎮),發憤撰寫了《我的奮鬥》。納粹在德國掌握政權之後,慕尼黑成為其政治運動的中心。納粹黨的總部就設在那裏,德國第一個集中營建在慕尼黑郊區的達豪,全麵迫害猶太人的“水晶之夜”也是從慕尼黑發起的。讓慕尼黑的名字蒙羞的還有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

戰後慕尼黑重建,對曆史老城古跡做了精心的保護,按照戰前的格局複原。如今,慕尼黑是德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著名的企業寶馬(BMW),安聯(Allianz)的總部就設在慕尼黑。在德國的大城市中,慕尼黑的收入和購買力都位列榜首,而失業率和犯罪率則低於其它城市。與柏林相比,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慕尼黑居民的生活水平要高出一截。

慕尼黑的主要景點,大部分集中在老城。老城的中心,是瑪麗安廣場和新市政廳。我們兩天半的慕尼黑遊,就是那裏開始的。

3. 慕尼黑的標誌: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



4. 這座新哥特風格的建築建於1867至1908年間。



5. 高85米的鍾樓上的自鳴鍾裝置(Glockenspi?el)每天11點的表演吸引無數觀光客翹首以待。上下兩層的玩偶魚貫而出,再現的分別是十六世紀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的婚禮和驅趕瘟疫的箍桶匠之舞(Schäfflert?anz)。



6. 市政廳前的瑪麗安廣場(Marienplatz)是慕尼黑老城的中心廣場。廣場得名於中央矗立的瑪麗亞圓柱(Mariensäule),圓柱建於1638年,慶祝瑞典軍隊對慕尼黑占領的結束。圓柱頂端是Hubert Gerhard的聖母雕像(右圖)。



7. 圓柱基座的四角是四座青銅雕像,分別為四個小天使揮劍斬殺人類的四個死敵:代表戰爭的獅子,代表饑饉的龍,代表異端的蛇(左圖),和代表疾病的公雞(右圖)。



8. 老市政廳最初建於1310年,曆史上多次重建。十九世紀末新市政廳建成之前,這裏一直是慕尼黑市政府的辦公地。1938年11月9日,戈培爾在這裏發布的反猶演說,揭開了“水晶之夜”的序幕。



9. 老市政廳牆邊的朱麗葉雕像,由慕尼黑的姊妹城市維羅納所贈。



10. 彼得教堂(Peterkirch?e),前身就是慕尼黑得名的那座修道院,是慕尼黑最古老的教堂。



11. 教堂的塔樓高91米,306級台階之上的觀景台,是鳥瞰老城的最佳去處。這是新市政廳和紅頂的聖母教堂。



12. 雙洋蔥塔樓的聖母教堂(Frauenkirc?he)是慕尼黑的標誌之一,也是慕尼黑市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建於1468至1488年間。教堂內部陳列著皇帝路德維希(路易)四世(1328-1347)的黑色大理石棺,路德維希四世是曆史上僅有的兩位出自巴伐利亞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3. 當今教皇曾經是慕尼黑的樞機主教。



14. 傳說中魔鬼的腳印,就在教堂入口處。據說當年修建教堂的工匠與魔鬼打賭,保證建好的教堂讓魔鬼看不到一扇窗戶,以換取魔鬼的資助。完工之日,工匠把魔鬼領到那個地方,向教堂裏麵望去,果然一座座高大的石柱把每一扇窗子都擋住了,連正對著的那山窗,也被高高的祭壇擋得嚴嚴實實。魔鬼知道上了當,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隻得在那塊地磚上露了一腳覺遠大師的少林神功。



15. 聖靈教堂(Heiliggeis?tkirche)。



16. 彼得教堂和聖靈教堂之間的廣場是慕尼黑著名的食品市場(Viktualienmarkt),當年是穀物交易的農貿市場。這是廣場中央的巴伐利亞五月柱(Maypole)。



17. 如今這裏是慕尼黑的美食廣場,出售各種新鮮水果,蔬菜,肉類,水產,奶製品,還有多家飯館,麵包店。價錢也比其它地方高出不少。



18. 舊宮(Alter Hof)是皇帝路德維希四世的皇宮。



慕尼黑王宮(Residenz)是巴伐利亞君主維特斯巴赫家族的宮殿,1508至1918年的四百年間,經曆代王公擴建,成為集文藝複興,巴洛克,洛可可,以及新古典主義風格於一體的建築,包括十所院落,是德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市宮殿。王宮現在辟為博物館,包括在巴伐利亞宮殿聯票裏,內部有一百多間展室對外開放,一圈看下來,要好幾個小時。

19. 這是王宮裏最宏大的大廳——古董大廳(Antiquariu?m)。



20. 古董大廳是整個王宮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部分,建於1569至1571年,是巴伐利亞公爵阿爾伯特五世為了展示他收藏的古代雕像而建。十七世紀改建為宴會大廳。



21. 大廳裏展示的古代石雕。



22. 石窟院落(Grottohof)裏的石窟由五顏六色的石頭和貝殼裝點而成。



23. 選帝侯會客廳(Elector Audience Chamber)。



24. 洛可可風格的起居室。



25. 選帝侯夫人的臥室。



26. 祖先畫廊(Ancestral Gallery)是選帝侯Karl Albrecht於十八世紀修建的,陳列著一百多幅維特斯巴赫家族和與他們有親緣關係的歐洲君主的肖像。通過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Karl Albrecht最後成功地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成為維特斯巴赫家族第二位皇帝,靠排家譜成功上位,也算一絕。



27. 噴泉庭院(Brunnenhof)。



28. 居維葉劇院(Cuvillies Theater)得名於設計者弗朗索瓦·居維葉(François Cuvilliés),是選帝侯馬克西米連·約瑟夫三世(Maximilian Joseph III)於1751至1755年間建造的。



29. 王室專用包廂繁複的洛可可雕飾。



30. 王宮珍寶館(Residenz Schatzkamm?er)內的展品:鑲滿珠寶的聖喬治屠龍雕像。



31. 巴伐利亞王室的王冠和權杖。



32. 鑲嵌珠寶和彩繪瓷片的金盤子。



33. 來自異國的珍寶:俄羅斯聖像(左圖);來自中美洲的奧爾梅克綠玉雕像(右圖)。



34. 鐵阿提納教堂(The Theatine Church of St. Cajetan)的興建,始於1663年,是為了慶祝當時的選帝侯夫婦在前一年生下了期盼已久的繼承人。工程於1690年完工,原設計者Agostino Barelli仿照羅馬一座教堂而設計了這座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繼任者Enrico Zuccalli(設計施萊斯海姆宮的建築師)給教堂加了兩座鍾樓,使得整體顯得更加宏偉。



老城區的宮廷啤酒館(HofBrauHau?s)曆史不如奧古斯丁啤酒屋悠久,名氣卻更大。十六世紀時,啤酒就成為慕尼黑市民最受歡迎的飲料,連貴族們也不例外,宮廷每年要花費大筆經費購買啤酒。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很有經濟頭腦,看出其中的巨大經濟利益,就聘請了Geisenfeld修道院的釀酒大師Heimeran Pongraz,於1589年辦起了這間宮廷釀造所,除供應宮廷內部需要,還高價賣給市民,既節省了開支,又大賺一筆。莫紮特住在慕尼黑的時期,是這裏常客。三十年戰爭期間,六十萬桶HB啤酒的贖金還使慕尼黑免遭瑞典軍隊的屠城。十九世紀,在民眾的要求下,路德維希一世將宮廷釀造所改為大型啤酒屋,對公眾開放。為了容納更多的客人,1896年啤酒屋搬到現在的地點,裏麵有上千個座位。

35. HB啤酒館。



36. 我們覺得HB的啤酒遠不如奧古斯丁,烤豬肘子倒還可以。



37. 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Alte Pinakothek)是收藏歐洲古典繪畫的美術館。1836年,當時的國王路德維希一世下令修建這所的美術館,用以展出巴伐利亞王室收藏的魯本斯巨幅油畫“末日審判”。這幅“四使徒”作於1526年,是丟勒生前完成的最後一件重要作品,送給紐倫堡的市議會。1627年,被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連一世強買到慕尼黑。四位使徒(左起)分別是:約翰,彼得,馬可,保羅。



38. 丟勒最著名的自畫像,作於1500年29歲時。自畫像裏的丟勒,神態寧靜,目光深邃,右手擺出的姿勢,似乎是在模仿救世主耶穌。這幅自畫像對後世的肖像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9. 左圖為德國唯一一幅達芬奇:“康乃馨聖母”。右圖是拉斐爾的“聖家族”。



40. 提香的“查理五世”(左圖);西班牙畫家穆裏略(Bartolomé Estéban Murillo)的“擲骰子的男孩”(右圖)。



41. 對麵的新繪畫陳列館(Neue Pinakothek)收藏十八十九世紀歐洲近代繪畫。這幅馬奈的“畫室的午餐”作於1868年。



42. 梵高的“向日葵”。



43. Gustav Klimt的肖像Margaret Stonboroug?h-Wittgens?tein(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妹妹)。



44. 德國畫家Joseph Stieler的路德維希一世(新舊兩個畫廊的創建者)肖像。



慕尼黑市內老城區外的另一座宮殿是巴洛克式的夏宮——寧芬堡宮(Nymphenburg Palace)。1664年,選帝侯夫婦費迪南·馬利亞(Ferdinand Maria)和薩沃伊的亨利葉·阿德萊德(Henriette Adelaide of Savoy)為了慶祝長子馬克西米連的誕生,大興土木,聘請了意大利建築師Agostino Barelli,在慕尼黑修建寧芬堡宮以及鐵阿提納教堂。1675年,寧芬堡宮的首期建築——宮殿的中央亭落成。馬克西米連即位後,稱馬克西米連·埃曼紐二世(Maximilian Emanuel II),對寧芬堡宮進行了擴建,增加了南北兩亭,形成了三座亭子一字排開的格局,並將宮殿改成巴洛克式風格。後世的巴伐利亞君主,都將寧芬堡宮作為主要的夏宮。

45. 寧芬堡宮。



46. 中央亭子入口大廳——石廳(Steinerner Saal),有三層樓高。



47. 大廳天花板上的壁畫出自Zimmermann兄弟之手,四壁裝飾的描金雕花石膏是居維葉的設計。



48. 國王的寢室。



49. 王後的寢室。1845年,路德維希二世就出生在這間屋子裏。



50. 南邊亭子裏的美女畫廊(Schönheitengalerie)陳列著由路德維希一世親自挑選的36位巴伐利亞美女的肖像,由他的宮廷畫家Joseph Karl Stieler於1827至1850年間繪製。左起:Lola Montez(愛爾蘭舞女,路德維希一世情婦);Marie of Prussia(普魯士公主,路德維希一世兒媳,路德維希二世之母);Helene Sedlmayr(鞋匠的女兒,美女畫廊中的花魁)。



51. 以前的王家馬廄,現在是馬車和雪橇博物館(Marstallmuseum)。這是路德維希二世加冕典禮的馬車。



52. 大力神屠龍雪橇。



53. 慕尼黑市區內英國花園裏的中國式寶塔。



54. 巴洛克式的市民大廳教堂(Bürgersaal Kirche)建於1778年。這座離老城的西門卡爾門(Karltor)不遠的教堂,外表平淡無奇,內部特別是上層教堂(Upper Church)的華麗裝飾令人瞠目。



55. 華美的主祭壇。



56. 精美的天頂壁畫和管風琴。



57. Bürgersaal旁邊的聖邁克爾教堂(Michaelski?rche ),有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為了對抗當時流行的宗教改革,於1583至1597年,仿造羅馬的耶穌教堂(Chiesa del Gesù)而修建的天主教堂。



58. 這所教堂之所以聞名,是因為路德維希二世死後就葬在這個教堂的地下墓室裏。



59. 棺材之上不知是誰放了一支紅色的玫瑰,看來他的粉絲還不少。



60. 阿薩姆教堂(Asamkirche),全名是St. Johann Nepomuk Church,因設計建築者阿薩姆兄弟而得名。阿薩姆兄弟十八世紀巴伐利亞巴洛克建築的大師,哥哥Cosmas Damian Asam的專長是繪畫和建築設計,弟弟Egid Quirin Asam擅長的是雕塑。阿薩姆教堂是1733至1746年間兄弟倆人為自己建造的私人教堂,規模雖然不大,但內外裝修的繁複華麗,代表了當時德國晚期巴洛克風格建築的最高水平。



61. 教堂入口一座墓碑上裝飾的雕塑,象征死神正在奪走一個人的生命。



62. 教堂的正廳隻有28米長,8米寬,一麵麵彩色大理石鋪成的四壁,精雕細琢的柱子和欄杆,配上鎏金的浮雕紋飾,裝潢極為奢華。



63. 主祭壇周圍的四根柱子,以及上方的耶穌受難像,明顯借鑒了Bernini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



64. 慕尼黑西南郊的特蕾絲草坪(Theresienwiese)是舉行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的廣場。啤酒節的起源,是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希一世和薩克森公主特蕾絲的婚禮,慕尼黑的市民應邀來到城外的這塊空地,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之後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都要舉行為期兩個星期的啤酒節。這塊空地,也被以公主的名字命名為特蕾絲草坪。我們去的時候,離啤酒節開幕還有一個星期,啤酒節的大棚還沒有完工。



65. 啤酒節廣場的西端,有一座巴伐利亞女神的銅像,銅像後麵是巴伐利亞名人堂(Ruhmeshalle)。1848年,在瓦爾哈拉先賢祠落成之後,路德維希一世聘請同一位建築師(Leo von Klenze),修建了同一風格的建築,隻不過巴伐利亞名人堂的規模比瓦爾哈拉先賢祠要小了很多。



66. 名人堂的建築很簡潔,是一道由48根柱子組成的開放式回廊,裏麵陳列著77位巴伐利亞名人的頭像。



67. 三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夫琅和費(Joseph von Fraunhofer,光學家),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早期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他有7位榮獲諾貝爾獎的學生和博士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測不準原理”“矩陣力學”創始人)。



68. 慕尼黑北郊的寶馬世界(BMW Welt)造型奇特,是一座巨大的的展銷中心。



69. 對麵氣缸形狀的大樓是寶馬總部和寶馬博物館。



70. 附近的慕尼黑奧林匹克中心,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會址,現在是一座公園。我們去的那天下午,那裏正在舉行一場為慈善事業募捐的女子長跑比賽,照片的右下方可以看到湖邊小道上一長列身穿粉色T恤的參賽選手。



71. 仿照好萊塢的中國劇院,在湖邊的一塊空地上保留著曾經在此演出的音樂家和歌手的簽名和手印。



73. 一隻悠閑的天鵝。



74. 德國最流行的外國快餐,除了麥當勞,當屬這種被稱為土耳其肉夾饃的döner kebap(意思是旋轉烤肉),因為土耳其人是當地最大的移民群體。這種旋轉烤肉在地中海東部很流行,在希臘叫Gyro,在中東叫Shawarma,基本上大同小異,隻不過德國的土耳其肉夾饃用麵包加肉,希臘中東用的是烙餅(Pita)。土耳其肉夾饃味道很不錯,價錢也很便宜,3-4個歐元就能吃飽。



75. 在慕尼黑我們還發現了一家新疆餐館,就在火車站斜對麵的大街上。我想可能因為土耳其人的緣故,在德國的新疆人也許也比其它歐洲國家多一點吧。這家餐館既賣新疆菜,也賣土耳其菜,地方不大,生意還很火爆。我們點了大盤雞,羊肉抓飯,羊湯,味道相當不錯,比在歐洲的絕大部分中餐館都強。


 
為期兩周的德奧之旅,至此圓滿結束。拉拉雜雜地總算把流水帳遊記寫完,承蒙各位不嫌我羅嗦,一路跟讀,在此一並致謝,並祝大家節日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一山又一山 回複 悄悄話 還沒看完。留著周末慢慢看。照片拍得真好,文字也好。
aranjue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ya的評論:
過獎!謝謝。
xiya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啊。寫的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