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關於克服人性弱點的摘要 ZT

(2013-03-07 19:08:04) 下一個

人性的弱點埋藏在靈魂的深處,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進行係統分析,並針對性地防範,同樣的錯誤總會在投資決策中一犯再犯,而犯錯的驅動力也永遠不能消除。要戰勝敵人,首先要認清敵人。清楚自己的弱點所在並克服它,你才會在投資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貪婪與恐懼


貪婪和恐懼是人類的天性,對利潤無休止的追求,使投資者總希望抓住一切機會,而當股票價格開始下跌時,恐懼又占滿了投資者的腦袋。市場是由投資者組成的,情緒比理性更為強烈,懼怕和貪婪使股票價格在公司的實質價值附近跌宕起伏。當投資者因貪婪或者受到驚嚇時,常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入或賣出股票,追漲殺跌是貪婪與恐懼形成的典型後果。


巴菲特有句名言:“當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正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


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就是盲目的從眾心理,往往會使投資者損失慘重。市場低迷時,是進行投資的好時機,但是由於市場上所有投資者都顯現出悲觀情緒,媒體也是一片空頭言論,大多數投資者因為羊群效應的心理,即使是最優質的股票被大幅低估,也不敢問津。市場高潮來臨時,則正好相反。


在股票選擇上也存在羊群心理,對那些市場熱烈追捧的熱門股票,即使是投機性很強價格已經很高,投資者依然不顧一切地買入。而被市場一時低估的真正優質股票,投資者因為冷門而沒有買入的信心。巴菲特說:“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遠遠勝過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下一家一般的公司。”


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是投資者的普遍心理,急功近利也就往往成為通病。股票買入後一兩個月沒有漲就忐忑不安。看著別的股票不停地上漲,而自己的股票原地踏步,心裏十分著急,於是即使虧損也馬上換股。但剛拋出後它卻又漲了,而買進的股票又陷入虧損。這樣的錯誤一次次不斷的重複,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快即是慢,慢即是快。“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他十分鍾。”巴菲特這樣告誡投資者。


一葉障目


缺乏戰略性思維,隻看到短期一時的得失,而忽略長期的利益或損失。隻看到股票一部分的優勢,而看不到潛在的重大危機。站在戰略性的高度去思考,很多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站得高,看得遠,隻有戰略性的思維,才能使我們大贏。對此,巴菲特總結為“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知道什麽,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


僥幸心理


許多投機性的股票連續大漲,投資者經受不住暴利的誘惑,總希望最後接棒的不是自己,而命運卻常常捉弄他們,結果一敗塗地,血本無歸。


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碰運氣是獲勝的最大敵人。所以巴菲特稱自己“寧願得到一個可以確定會實現的好結果,也不願意追求一個隻是有可能會實現的偉大結果。”


過於自負


許多華爾街頂尖的專業投資人對價值投資不屑一顧,認為自己能把握市場的每一次機會。他們的確有淵博的知識,有極高的智商,有敏捷的思維,但卻被大部分看起來保守木訥的價值投資者所擊敗。國內有一些價值投資者,自以為是,總希望能獨辟蹊徑,最後誤入歧途,結果可想而知。


聰明反被聰明誤,老老實實按照一定的理論實踐,遠比自己亂來好。


缺乏信心


自負和自信是相對的。不能過於自負,也不能沒有自信。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簡單易懂的企業,經過深度透徹的研究,我們應該有自己判斷的信心。不必因為其他信息的幹擾或者暫時的市場低估,就推翻自己的結論。


厭惡損失


心理學實驗證明,損失所帶來的痛苦遠比同樣強度的獲利所得到的快樂強烈。因此投資者內心有一種盡力回避損失的潛意識。這種心理在投資活動中表現出來就是對損失的強烈厭惡,隻要虧損一點點,心裏就不能忍受,從而產生非理性的殺跌行為。


猶豫不決


猶豫不決與投資者的個性相關,這種投資者麵對機會的把握能力比較差。經常由於決策的遲緩而導致機會的喪失,或者是反複的追漲殺跌。


孤 獨


人是群體性很強的動物。相對於占絕大多數的短線投資者,以及股票市場的投機炒作,價值投資者是孤獨的。能否承受這種孤獨,是能否堅持長線投資的關鍵。


耐得住寂寞的投資者,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巴菲特說:“我最喜歡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期限是——永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