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神

雁過留聲,雁過留神。
正文

中國的審查機器內幕 - 《互聯網共識:全球為了互聯網自由所做的鬥爭》新書節選

(2012-02-07 08:58:21) 下一個

中國的審查機器內幕 - 《互聯網共識:全球為了互聯網自由所做的鬥爭》新書節選

【核心提示:中國的網絡審查製度是是複雜的、多層次的。最外層通常被稱為"防火長城",此外,各大商業網站要成立專門的部門,雇傭大量人手來完成政府下達的詳細的刪除和引導輿論的指令。此外,受到阿拉伯之春驚嚇的黨和政府還成立新的機構,大幅擴張探測、監控的力度,至少有一人僅僅因為發推就被逮捕。】

前CNN記者麥康瑞(Rebecca MacKinnon,Twitter:@rmak)在一本新書中解釋了中國政府及其忠誠的企業幫凶如何從中國的網絡中消除"不和諧"信息,以下是本書節選:

在 2009年秋季,我坐在以紅色條幅妝點的一個大禮堂中,看著中國主流搜索引擎百度的CEO李彥宏(英文名:Robin Li)與另外19名公司高管在台上接過"中國互聯網自律獎。"準政府的機構,中國互聯網協會的官員們稱讚他們促進了"和諧、健康的互聯網發展。"在中國那種被管製的語境中,"健康"是對"色情"和"無犯罪"的委婉說法,"和諧"的意思是防止了會激起社會或政治不和諧的活動。

中國的審查製度是複雜的、多層次的。最外層通常被成為"防火長城",數十萬的網站被它阻擋,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無法看到。這一製度在現實中的應用是這樣的:當某人通過普通 的中國境內的商用互聯網連接上網,並試圖訪問一個網站,如hrw.org,這是"人權觀察"的網站,網頁瀏覽器會顯示錯誤提示:"無法找到該網頁。" 這種阻塞很容易實現,因為全球互聯網隻通過八個"網關"連接中國互聯網,也就可以"輕鬆地進行"過濾"。在每個網關,包括中國內部的所有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的路由器——指導數據發送到不同計算機網絡的設備——都配置了屏蔽政治敏感詞和網站地址的的長長的關鍵字列表。

知道如何使用反審查軟件工具的用戶可以繞過這些屏蔽。雖然不可能進行精確的用戶調查,但據信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互聯網用戶利用這些工具上Twitter和Facebook。然而,研 究人員估計,隻有1%左右的人知道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繞過審查(這也有幾百萬人之多,不過在比例上還不足以形成占多數的公共觀點。)原因要麽是大多數人不 知道如何翻牆,或者是因為他們對牆外的世界缺乏足夠的興趣、意識。

對政府來說這是一樁幸事,中國的互聯網上有大量的社交網絡平台和其他娛 樂網站和有用的服務,足以吸引中國人,他們沒有太多訪問海外網站和服務的必要——除非他們對政治、宗教或人權的問題感興趣。自主開發的搜索引擎,百度,可 以讓人們找到的所有經過政府批準的中文內容。社交網絡平台如人人網和開心網能替代Facebook。人們可以在搜狐和新浪這樣的中國公司運營的平台上發表 博客,它們也有非常流行的類似Twitter的微博服務,騰訊公司的平台QQ可以無縫跨越PC和手機,提供即時通訊、遊戲和各種互動服務。

在過去十年中,這些公司都受益於大量的矽穀投資,許多都在美國股票交易所或其他中國以外的股票交易所上市。拜那些發現中國快速增長的互聯網市場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投資機會的美國人所賜,這些公司資金充足,能提供有趣的、有用的內容和服務——盡管要被審查,且被嚴密監控。

這些中國本土企業是互聯網審查內層的管家、婢女、工具和幹將。既然可以刪除,幹嘛還要簡單地屏蔽?既然公司被迫要進行審查和監控,幹嘛還要雇傭政府雇員來幹 這事?政府要求在中國境內運營的公司使用算法和人工編輯相結合的方式來找出令人反感的資料,把它們從互聯網上完全刪除。不服從政府命令的公司麵臨著不同程 度的處罰:從警告到嚴格的罰款到臨時被關閉再到取消營業執照。成千上萬的中國網站和數十家企業已經關門,皆因他們在控製內容上做得不夠好。

這種對企業自我審查的要求適用於所有的中國網站,從小型的網上社區到百度這樣的最大的商業網站。這也適用於在中國境內經營的所有國外互聯網公司,包括之前的穀歌中國——直到它決心退出。

穀 歌經曆中國審查的過程有助於說明這些不同層級是怎麽運行的。穀歌在2006年進入中國之前,一直在"防火長城"之外運營,這意味著它被中國的網絡屏蔽。例 如,如果某人在中國互聯網上,用Google.com的搜索框輸入一些無爭議的詞,如,"汽車",一切正常。但是,當你試圖尋找有政治敏感的詞,如"天安 門大屠殺"或敏感的突發新聞,比如一個剛剛發生了騷亂的城市的名稱,頁麵就會被屏蔽。這些頁麵在海外的服務器上存著,但在中國看不到。換句話說,這種搜索 屏蔽不是穀歌幹的,而是中國的網絡工程師幹的。

然後在2006年,穀歌認為,任由用戶感受不斷增多的屏蔽帶來的不方便和沮喪不是吸引中國 網絡用戶使用其搜索引擎的好辦法,所以他們在中國境內推出了Google.cn,同意遵守中國政府的審查要求。要獲準從防火牆內經營搜索引擎,穀歌不得不 同意調整其搜索算法,Google.cn的結果不得包括由中國政府列入黑名單的網站。當你搜索一個最近發生了騷亂的城市名時,Google.cn的用戶將 看到經過了過濾的搜索結果,不包括那些有人權問題和異議者網站的網頁。

接著,在2010年1月,穀歌宣布,它正在重新考慮其在中國的業 務,然後在三月將搜索引擎業務撤出了中國,政府對該事件的媒體報道進行嚴密控製。"防火長城"作為第一道防線,阻止海外的關於穀歌決定撤出的中文報道。政 府還部署了一係列進攻性的戰術:所有的博客托管服務,微博平台和社交網絡服務都奉命要刪除中國互聯網用戶談論穀歌的話題。當局發出具體指示授意和操縱國內 媒體,對所發生的事積極努力地塑造公眾觀點。還不僅僅是不讓人們談論此事,如果他們要說穀歌的負麵之辭,悉聽尊便。而正如在世界各地都有的那樣,也有不少 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樂於把穀歌貶得一無是處。

但中國的博客和社交網絡用戶如果要對穀歌表示同情,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帖子被刪除,並被所有在 中國運營的互聯網公司——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公司——屏蔽。有自由主義傾向的人認為,信息的自由流動對中國的經濟來說更好,審查隻會讓中國政府和人民要 解決那些被刪除掉的問題時變得更困難。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向所有網站和新聞機構直接發布了一份詳細的命令。一名中文博主得到了全文,並在網絡上張貼。下麵是 該文的部分,由流亡活動家蕭強運營的位於加州的"中國數字時代"翻譯:
對該議題不鼓勵互動討論,不許將此議題置頂。
所有網站對所有借機攻擊黨、政府機關、互聯網政策的文字、圖像和視音頻都要刪除。
所有網站對支持穀歌、給穀歌獻花、挽留穀歌、為穀歌歡呼、和其他與政府政策調子不同的文字、圖像和視音頻都要刪除。
和穀歌相關話題,嚴控交流、互動、和評論。
在不同地區的負責人,請指定特定的人員監視穀歌相關信息;如有發生群體性事件(中國對"抗議"的委婉說法)的信息,要及時報告。
這 些指示很常見,讓互聯網公司不得不設立人員滿滿的專門部門來回應這些指示。在2010年12月下旬,中共宣傳部門的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的主任王晨 ——這是黨和政府負責互聯網審查政策的兩個機構——在一次講話中大談一年就通過這種方式刪除了"350萬有害的信息"。今年早些時候,在給政府高層領導人 所做的演示稿中,王詳細描述了互聯網的"管理係統,它集成了法律規定、行政監督、行業自律和技術保障。"講話中的某些部分(全文被泄露給了總部位於紐約的 人權組織,中國人權)從公開發布的版本中被刪除。這些政府不打算與公眾分享的被刪除內容這麽說:

"我們對互聯網內容管理的總體思路是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督相結合,事前審查和批準與事後監督相結合;技術封鎖與輿論引導相結合;垂直管理與地方管理相結合;政府管理與產業自律相結合,以及線上監測與線下管理相結合"。

在 這樣的環境中,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服務內容都被大量過濾,大部分的人甚至不知道許多事實、事件和想法的存在,除非他們能找到一些精通技術的人可以把牆外的 信息傳遞給他們。使用國內的電子郵件服務和社交網絡平台來傳播這些信息的人當然會受到監控,還可能被逮捕。無論用的是什麽服務,或基地在哪兒,數據挖掘軟 件和"深度檢測包"技術能方便地讓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移動運營商自動監視未經加密的網上傳輸的信息。

2011年,政府開始擴展這些審查和 監督機製,同時還加強了協調。在2011年3月,被阿拉伯之春震驚了的中央政府成立了一個新的總體性政府機構,負責控製所有的互聯網平台和服務。對外國網 站、社交網絡平台,甚至數據托管和"雲計算"服務的審查都急劇擴大了。監測係統進行了升級,可以更加積極的跟蹤和識別想繞過封鎖使用Twitter的中國 公民。Twitter用戶因為他們的推文而被[安全機構]質疑變得常見,至少有一人僅僅因為發推就被逮捕。

轉載自《互聯網共識:全球為了互聯網自由所做的鬥爭》一書,麥康瑞著。由Perseus圖書集團下屬的Basic Books出版。© 2012年

原文:Rebecca MacKinnon: Inside China's censorship machine
發表時間:2012年1月29日最後更新
來源:路透社
本文由"譯者"誌願者翻譯並校對

□ 一讀者推薦  打印格式   Recommend

《國家郵報》麥康瑞新書節選:中國的審查機器內幕
發布者 siyu 在 12-02-04 08:38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31476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去布拉格暢飲嘍!區區小兒,想跟李太白君較真?沒門兒啊,哈哈!
  • “蘋果”  -悼史蒂夫·喬布斯
  • 文學城掠影:“利比亞”,“言論自由”,“劉心武論紅樓”。。。
  • 文學城掠影:“高鐵”,“棋”,“成吉思汗”。。。(第三版)
  • 黃永玉在文藝複興發源地--佛羅倫薩,以及黃永玉的畫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