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

梧桐雨, 世間最美的結合。
正文

寬宥母親

(2019-05-08 12:25:08) 下一個

寬宥母親

我知道,我遲早有一天會寫這個題目。因為,我想更好的生活下去。不負累任何負麵的情感。做一個無恨一身輕的人,快樂無憂的走完我的下半生。也為我的孩子們標榜,選擇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一個無怨無恨的態度。一個正麵的人生態度。

網上曾有一篇文章,叫做:“我不原諒傷害過我的人”。為什麽不呢?他已經傷害過了,你已經受傷了。那麽,為什麽不拋下所有的怨恨,重新來過呢?為什麽要背負這個恨,走一生呢?那樣走路,很重的。何必?她為一個小學老師曾當眾批評她羞辱她而記仇。就算是因為勢利眼,咱們猜測一下原因。那你現在的這日子還怎麽過呢?我相信你的工作領導,一定給過你更大的刁難,那你是不是不活了?就算那是錯誤的批評,又算的上是什麽仇呢?

那些傷害,說實話,是表麵上的,很膚淺。在我眼裏,根本算不上是傷害。頂多是有人不小心,傷害了你的自尊心而已。就僅憑的那麽幾句話,那麽幾次而已。不是長期的非人的人身傷害。

真正的傷害,就像刀刻在石頭上,一生都抹不去。哪怕那人那事,已經不在你眼前跟前哪,你依然能夠感受到來自於他的恐懼,像夢魘一樣追隨著你,讓你永遠無法釋懷。網文所寫的傷害,是主人公早就已經忘記,而且也不當回事的傷害。隻是重遇到當年的那人和那事,才偶爾想起來。不願意打招呼而已。僅此而已。這,根本算不上是難以磨滅的傷害。

………………………………………………

如果把傷害也分為1-10級。那麽那個傷害,隻有2,3級吧?我說的傷害,起碼要達到7級以上。有傷,是不是就要以德報怨,寬容地去忘記?不,我不讚成。這樣,也不符合人性。我們為什麽要壓抑自己的人性?

那麽,我的理論,和“我不原諒傷害過我的人”有什麽區別?當然有區別。我主張不壓抑人性,想恨就恨。這個恨,和“我不原諒傷害過我的人”的恨,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因為,之後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其實,這也不是我獨創的,而是跟老外學習的。那一種恨是一種不能放下的恨。可是我主張的恨,是活的,是之後可以放下的恨。隻有放下了,你才從恨中解放了,自由了。

國外有專門的學術機構,研究創傷理論的。比如哈佛。你要恨,盡管恨。不要壓抑自己,去遵循什麽孔孟之道,君子的恕道,忍道,不人性的孝道(因為很多傷害,都是來自於上一代,來自於自己的父母親的)。

………………………………………………

我的母親在我童年長達五年期間(小二到小六),對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害。小六以後,並非她不再迫害我。而是客觀條件上,她出國了,從此徹底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我總是認為自己很懦弱,因為我還沒有起來反抗母親,她卻自動消失了。是因為外力的作用壓迫消失了,而不是靠我自己的努力擺脫壓迫。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勇敢,還沒有勇氣為自己而戰。

其實童年的時候,父親對我們兩個女兒也並不關心。可是我們都原諒了父親。因為我們成年以後,父親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已經盡力地彌補我們了。這樣一來,血比水濃,還有什麽仇恨化解不開呢?

………………………………………………

可是母親,很遺憾。在美國生活的最後三年裏,我隻能說,我們母女的情分,已經緣盡今生了。可想而知,母親對我的態度是何其惡劣。現在,我遠離了母親生活。我已經感受到,母親真正地開始醒悟和後悔了。可是,如果一棵小草,已經枯黃了,縱有千頃水,也無法使它複活了。一切,都太遲了。

經常看電視片,母女結仇不能化解。僅僅是因為母親生下了她,卻因為種種自私的原因,拋棄了孩子。孩子成年以後,重遇母親,就一幅冷冰冰的態度,不能原諒母親。就因為母親沒有履行她應有的義務,去照顧孩子。孩子們呀,那算什麽呀?

我覺得他們都太幸運了。你的母親把你遺棄,從而造成別人不善待你。但不是你自己的母親,不善待你啊。如果你自己的母親不善待你,那是怎樣的傷害?我倒真希望自己的母親,生下自己以後,就拋棄自己。與母親是陌生人,總比仇人強。哪怕讓別人來虐待我,那我該恨的是別人,而不是母親。或者僅僅是從小,就嚐盡人間百味,人間疾苦。這些,算什麽辛苦?這個也算辛苦?這樣,我就不會恨自己的母親,恨的如此刻骨。我至少是在,恨別人啊。而且既然是別人,也沒有義務對我好呀,心裏多少能平衡。

………………………………………………

知道嗎,我自小生活在工廠裏。廠裏大大小小的人(指大人和小孩),都會來問我,我媽是不是後媽?我倒真希望:我的媽是後媽。這樣,我就有理由恨她了,對吧?說到寬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它的確是療傷的方法。難道,不論你受到怎樣的傷害,你要背負這樣的傷害,過一生嗎?寬宥,並不是為了母親,而是為了我自己。母親總有一天,會先我而去。難道在剩下的餘生裏,我還要繼續恨她嗎?

不值得。既然是傷害,就讓這一篇,翻過去吧。你說我自私,寬宥僅僅是為了自己好受,並不是為了讓母親解脫。我想問,孔之說過:以直報怨。若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我覺得,很經典。我並不是沒有給過母親機會,是她自己又一次傷害了我。而父親,他做出了彌補。我們就都原諒了父親。

國外有專門的學術機構,研究創傷理論的。比如哈佛。你要恨,盡管恨。但是恨過之後,要放下。並且舉了很多的例子,提及寬宥。並且指出,寬宥不是為了雙方,更多的基於被傷害方。但它卻是雙方最好的解決辦法。因為傷害已經過去了,它不應該再影響你們的現在:傷害人和傷害者。說實話,除了寬宥,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解決曾經的傷害?讓兩個人,尤其是被傷害者,心理上更好過?

來自上一代的恩怨,尤其是父母的虐待,孩子們如何在成年走出傷害?寬宥是最好的辦法。這有很多的例子。英文原文,我就不翻譯了。從平民到名人,都有。還有很多律師的法案,提及虐待的。父母的虐待,最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家庭生活的封閉性。孩子也小,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是當時當事,都已經過去了。夢魘不再了。恨過了,就可以忘掉,放下了。背著恨生活,很累的。你又不能把他們怎麽樣,難道如實回報嗎?也不可能。從恨裏走出,就像蝴蝶從蛹中走出,進行更靚麗的人生,不是更好?這可是說到容易,做到難。如果做到了,不是覺得自己很厲害?

寬宥,不是為了母親,而是為了自己。放下恨,輕裝地,更好地生活。

----後記

如果沒有媽媽給我的磨難,恐怕也造就不出現在的我,從磨難中來。古語雲:寶劍鋒從磨礪來,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磨難不成佛。

所以,以前我恨媽媽。現在,我把媽媽看作是容器。也許,她也不願意承載對我的迫害。而上帝,選擇了她來磨礪我的性子。所以,媽媽比我更加得無可奈何。基於此點,我原諒了她。

雖然,現在我仍然不願意和她呆在一起。我已經不再恨她。人生之中,總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為了磨礪你。有激勵你的人,有給你壓力的人,有貶損你的人,有負麵的人,有正麵的人,,,,,隻是不幸,他在你的生命中,導演了這麽一個角色而已。這些人身份不同,作用不同,時機不同。物競天擇,輪換來去,如花開花謝,日出日落,輪番上演。他們的出現,是來磨礪你的,不是來讓你恨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