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愛小說!

(2014-07-06 21:54:54) 下一個

最近複又開始看中文小說,廢寢忘食,不舍晝夜。連續多日淩晨5點方睡下,早上8點起身複接著讀——常常驚歎於自己心底對閱讀的這份熱愛,經年未減而愈發熾 烈。記得小時讀的第一本不帶畫的書,習慣了小人書的引人入勝,開始時真的是意興闌珊。沒有了圖畫,遇到不認識的字,委實猶疑,不敢生生跳過。那又是媽媽第 一次完全放手,鼓勵我說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去問她,前提是必須自己讀,她不再陪我。那是應該是小學前,記憶中的場景是我一年級舉家遷移前的那個家。時隔多 年,隔著三千裏路雲和月回頭看,那一幕至今纖毫必現,牢牢地印在記憶裏。那本書講的是一個小長工寶兒怎樣被地主剝削欺壓的事兒,讀到寶兒 被一鐮刀砍到腿上,骨頭都露出來了,我的眼淚就忍不住了……

肉身的病痛,我很早就已開始經曆,小時候身體不好。對病痛沒什麽印象,隻記得有幾回大人變了顏色,匆匆抱我去醫院的倉惶。驗血打針輸液是便飯,得到後來眉頭都是不會皺的;喝難喝的藥被大人摁著捏著鼻子灌一回幾乎嗆死從此乖覺;夏季裏雙膝總是結著圓圓的痂,反複摔傷流血再結痂再摔……因此對受傷、疼痛和委屈,自有一些五歲小兒成套的認識——以為受傷大不過夏天裏膝蓋上的痂,生病大不過醫院裏尖尖的針頭紮進來的痛,膝蓋上再深的口子,碘酒加紫藥水也一定能治好。從不知曉嚴重的皮外傷竟會露出骨頭,也從沒想過沒有媽媽受傷如此還不給治——那真是最痛的傷,最可憐不過的事情。那一刻自己也愣怔——怎麽看書會讓人哭出來?《兒童畫報》、《小螺號》中不從來都是快樂的明媚的無憂無慮的麽?當時媽媽在大水池前忙活,我坐在小板凳上,手裏捧著書跟媽媽哭訴的一幕,猶自曆曆在目。還記得說完“……受傷……都露出骨頭來了”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媽媽並不吃驚,她淡淡地安慰了什麽,我已經記不得了。難忘的是自己那一刻的感受,心裏那再也裝不下的悲傷震驚以及無能為力,鋪天蓋地。一本兒童小說,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早晨,在書頁輕輕翻閱之間,吹灰似地推翻了一個小人兒雲端上雪白純淨的世界,翻下來落入滾滾紅塵——至此,自己對人生對世界的感知就被書籍打開了。書籍,讓你知曉先前所不能知曉,想先前所不能想,感受先前所不能感受——人說讀一本好書如同多活一世,便是這個道理。

現在想來,自己讀的第一本小說——擱今天講,也應該算是虐文吧。說到虐,又有很多可聊的。網上一直有人說《憾生》很虐,心底有著一絲不以為然。且不說那些評論的人有多大歲數,有多少人生經曆,又有多少文學底蘊,看了這麽多韓劇和小說,自以為到了這個歲數,生死病痛那套噱頭已經近不了身了……可還是被戳中了心、掉下了淚。這才無奈慨歎——原來自己始終是個癡的。後來又去搜其他虐文看,都不甚滿意,很多都是看了兩句就棄文。方才又明白喜歡看虐文的那種人,都是感情上喜歡折騰的而在小說中滿足自己。開句玩笑——其實虐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從小就開始虐,虐要“從娃娃抓起”。可還記得當初看《葫蘆兄弟》麽,我當時那是每出一集追著看一集,七個兄弟每一集折一個,要麽千裏眼的瞎了眼,會吐水的喝了毒水,慈愛的爺爺早早被害死,真真是虐得死去活來。那種虐絕非一擊而中、讓人當場崩潰,給了孩子們正義最終還是會被伸張的希望,就能慢慢折磨他們,看過一集心被狠狠傷一回,養好了下一集又出了。最終我屈服了——於是至今沒有看全《葫蘆兄弟》,三四集後就不敢再追了,後來每每電視上看到也是果斷換台。狠心的編劇大爺大媽,小心肝哪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受那個罪啊。血的教訓就是——珍惜生命,遠離《葫蘆兄弟》!

最近讀了很多穿越文,先是讀薦文帖,若讀過後喜歡便再去搜該作者的其他作品,讀遍為止。這些年在國外,不知曉有產生了這樣一類的文學作品,且短短幾年已發展到這樣成熟的地步。很多作者,文字功底、情感刻畫、對史籍的了解已經有了相當的造詣。把讀過的小說用數字標了喜歡的程度分類整理,再回頭看,自己對感情的理想原來有跡可循。最喜歡的那一類裏,男主角都是霸道的、專情的,喜歡就一定要得到,女主俱是非常有自我,非小意溫柔的。本人絕對是女權主義(大概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可理想中覺得男人還是要涵蓋過他的女人,應是大氣而勇往直前的……相較之下,私以為西方男人的淡然有禮是虛偽的,隨性和淺嚐輒止是懦弱的……

嘮叨這些,概因這幾個星期的獨處,讀了很多想了很多卻沒人可以一聊。本意是想推薦自己喜歡的幾部穿越小說,如果有人感興趣,回頭再詳細說吧。

當初周迅評李亞鵬那句他滿足了我對男人的所有幻想如暮鼓晨鍾,套用她的話——小說滿足了我對人生的所有幻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