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收複西沙群島全景回顧(中)

(2011-07-29 21:39:24) 下一個


收複西沙群島全景回顧(中)


■ 土立方~earththree


接上篇《收複西沙群島全景回顧(上)》——
1949年後,由於國共雙方仍在積極處於內戰狀態,一邊要“解放台灣”,一邊要“光複大陸”。除了退居台灣的國民政府於1956年重新派軍駐守了太平島 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直未能將南海問題視為重點。這點從海軍建設配置上也可看出,1949年後解放軍海軍並非沒有中大型艦艇,但南海艦隊長期配置嚴重 滯後。解放軍海軍長期缺乏防空能力也並非是那個時期南海問題的重點(防空軟肋主要是針對國民黨空軍威脅),國民黨空軍至今仍無法掌握南海製空權,但仍在 1956恢複太平島駐軍。
收複南海主權的第二個黃金時期(1946年~1950年是第一個黃金時期)就在“解放”和“光複”的內鬥中被拱手浪費了。



貳、1974年西沙海戰綜合評述(1)


繼上世紀50~60年代的一輪侵占風波後,南越政府從1973年7月開始至1974年2月,先後占領了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景 宏島、南威島和安波沙洲,共6個島嶼並派軍駐守。並於1973年9月宣布將中國南沙群島中的南威島嶼、太平島等10餘個島礁劃歸越南福綏省管轄。
在西沙群島方向,西沙群島在地理上又分為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兩部分。當時永樂群島之東三島(甘泉島、金銀島、珊瑚島)由南越控製,西三島(晉卿島、琛航島、廣金島)由南海民兵控製。


圖:西沙群島地理全貌圖,左為永樂群島(西),右為宣德群島(東)。越方當時的企圖是先期全麵占據永樂群島(其中珊瑚島從1947年始一直由法、越連續控製),與中方控製的宣德群島劃西沙分治(後再全麵控製整個西沙群島)。


■ 直接起因


1974年1月初,南越政府宣布將在西沙地區勘探石油。中國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照例於1974年1月11日發表聲明,“中國對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東沙群島享有無可爭辯的領土主權。嚴厲譴責西貢當局對我國領土主權的肆意侵犯”。
實際上南越這次不光是口頭宣稱“勘探石油”,行動上也於1月15日派出巡邏艦“李常傑”號(舷號HQ-16)先期竄入西沙海域,16日又派出護衛艦“陳慶瑜”號(舷號HQ-4)趕來西沙。


圖:最先侵入西沙的南越海軍HQ-16“李常傑”號巡邏艦。“李常傑”艦於1月15日首先挑釁永樂群島海域的南海漁業公司402、407號漁船,並炮擊甘泉島中國國旗。


注1:關於西沙海戰之前的報道,國內常把HQ- 16“李常傑”號和後來增援的HQ-5“陳平重”號稱為驅逐艦,這是不嚴謹和不專業的。HQ-16“李常傑”號和HQ-5“陳平重”號為同級姊妹艦,美海 軍二戰定級名為“水上飛機支援艦”(Seaplane Tender,或譯為水上飛機應招艦),簡稱AVP。轉入南越海軍後按現代定級標準及承擔任務,稱為“巡邏艦”。


圖:HQ- 16“李常傑”號,前身為美國海軍巴奈加特(Barnegat)級水上飛機支援艦(Seaplane Tender,或譯為水上飛機應招艦)。美海軍艦名“USS Chincoteague”號,舷號AVP-24。“USS Chincoteague”後於1949年3月7日借調美國海岸警衛隊服役,舷號改為WAVP-375。1966年5月1日正式轉予美海岸警衛隊,改舷號 WHEC-375,主要負責北大西洋海洋氣象觀測及搜救工作。1972年6月21日加入南越海軍,改名“RVNS Ly Thuong Kiet”號(即“李常傑”號,舷號HQ-16)。該艦在西沙海戰後,於南北越統一前的1976年4月5日又轉予菲律賓海軍,更名為“BRP Andres Bonifacto”號(舷號PF-7),最終於1986年6月退役。本圖攝於1945年中期,美國西海岸,當時AVP-24艦剛完成大修(圖片來源,美 國海軍曆史中心)。


圖:次日(16日)趕來的南越海軍HQ-4“陳慶瑜”號護衛艦。


注2:國內關於西沙海戰的報道中一直將HQ-4 “陳慶瑜”艦稱為“驅逐艦”,這也是不嚴謹和不專業的。HQ-4艦的美二戰定級名為“護航驅逐艦”(Destroyer Escort),簡稱DE,即現代定級標準的護衛艦。國民黨海軍“太平”號(原美海軍舷號DE-47),和現菲律賓海軍最大噸位的“拉賈·胡馬邦”號(原 美海軍舷號DE-169),都屬於該DE類別的護衛艦。


圖:HQ- 4“陳慶瑜”號,屬美國海軍薩維奇(Savage)級護航驅逐艦(美海軍二戰定級名,現代標準定級為“護衛艦”)。美海軍艦名“USS Forster”號,舷號DE-334。二戰後於1951年6月20日轉入美海岸警衛隊,改舷號為WDE-434,承擔檀香山海洋觀測站值班任務及海上搜 救任務。1954年5月25日由美海岸警衛隊歸還美海軍,封存於加利福尼亞長灘。1955年10月21日重定舷號為DER-334,1956年10月23 日重新服役,承擔北美防空係統的雷達警戒任務。1958年6月20日執行珍珠港至阿拉斯拉一線的早期防空預警任務,包括曾部署日本以東海岸監測蘇聯導彈試 驗。1962年參加越戰,負責南中國海北部灣一線的空情監視。1971年9月25日轉交南越海軍,更名“RVNS Tran Khanh Du”,舷號HQ-4。1975年4月29日於西貢(現胡誌明市)海軍修造廠大修中,被北越俘獲。該艦後加入統一後的越南海軍,更名為“VPNS Dai Ky”(舷號HQ-3),作訓練艦使用直到1997年退役,1999年報廢。本圖攝於1969年1月,珍珠港。(攝影作者 Richard·Leonhardt)


注3: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越艦竄入的情報,實 際上北京和南海艦隊當時都根本沒有真正準確的掌握。由於文化大革命對解放軍海軍的全麵性衝擊(當時主要承擔國土防空任務,直屬中央軍委的海軍航空兵除 外),海軍此時對敵情的掌握是模糊和混亂的。身處最前沿的榆林基地越海情報站早在1970年便被廢除,榆林基地(包括南海艦隊)對西沙南沙的情報來源僅是 靠出海漁民帶回的口述報告零散掌握。
南海艦隊及軍委(總參),就是在接到這些零散的情報後,才命令南海艦隊派出艦艇出航西沙。不過命令的性質是,“巡邏”。
注4:解放軍在情報上的被動,對接下來的1月19日海戰影響很大(甚至多次險些改寫海戰結果),這一事實也是日後客觀分析和評價西沙海戰所不可忽略的要點。


■ 1月14日,命令:巡邏


實際上是鑒於越方在1月初公開宣布要在西沙勘探石油,榆林基地才接到了出兵西沙的指示。
但是這一指示和之後一係列命令的原文,自始至終都是以“巡邏”一詞為任務定性的。
1974年1月14日,榆林基地接通報,南越艦艇正在峴港和金蘭灣以東活動,有可能犯竄西沙,要求榆林立即組織一次西沙巡邏,應對南越可能的行動。(時間是1974年1月14日,發令機關是南海艦隊)
此時榆林基地及各編隊主要領導均在湛江開會(艦隊年度軍訓會議,實為政治學習),基地隻有副司令員魏鳴森和胡勝輝留守。接令後魏鳴森即與胡勝輝商定,由魏出海指揮(後任“海指”指揮員),胡留在基地指揮(後任“岸指”指揮員)的分工方案。


圖:魏鳴森(1920年7月24日~2007年12月4日),河北省隆堯縣梅莊籍,1970年任海軍榆林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是1974年西沙海戰的真正指揮官。但魏鳴森為人相當低調,迄今為止關於他的介紹和功績僅於逝世後的追悼詞,及鮮有的幾篇西沙海戰報道。


雖然上級命令是“巡邏”,雖然對敵情的掌握幾乎為零,雖然文革對海軍的戰力影響甚大(海軍僅安排錨地集訓),但魏鳴森等前沿指揮官還是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魏鳴森等敏感的預判此行很可能絕非“巡邏”那樣簡單,故對開戰做到了盡可能充分的準備。
注5:榆林基地指揮官(魏鳴森、胡勝輝)對敵情的提前預判和為之的準備工作,是此戰中解放軍海軍在被動和混亂中挽住的第一個關鍵點。如果解放軍最初的出航艦艇(271艇、274艇)沒有“開打”的準備而隻是巡邏示威的話,此戰結果不堪設想。


■ 1月16日19:30,271編隊,第77次西沙巡邏


當時榆林基地的家底隻剩6艘6604型獵潛艇堪用,其它艦艇不是年久失修就是開不出去或“不在家”。不過由於魏鳴森等指揮官的經驗預判,榆林基 地還是為此行做了“立足於打”的準備。一方麵特意挑選了艦況較好的271、274兩艇,並為其集中了能搜集到的最好設備(從另4艘同級艇上更換);另一方 麵又選派了73大隊最有經驗的老兵(包括正要退伍的老兵,部分戰位達雙崗配置)。這使得271編隊成為了全海軍此時刻能派的出、且戰鬥力“最強”的艦艇編 隊。
271編隊的指揮官組成為:271艇為旗艦,由魏鳴森、73大隊大隊長王克強、政委王崇雲、榆林基地作戰處長王錫純指揮;274艇為預備指揮艇,由73大隊副大隊長羅梅盛登艇指揮。
此次巡邏為解放軍海軍第77次西沙群島例行巡邏任務。


圖:西沙海戰的主力,271編隊的274艇。271、274艇為國產6604型獵潛艇,仿蘇聯122Bis型(122比斯型,北約代號Kronstadt級,又譯“喀朗施塔得”級)。


注6:6604型艇的標準排水量為320噸,但主 要武器卻有:1門單管85毫米/52倍徑主炮(仿蘇90K式),2門單管37毫米高炮(仿蘇70K式),2座1200型火箭深彈發射器,2座深彈發射 炮,2座深彈投擲架及布雷軌。這種火力配置對於300噸級的小艇來說,在全世界都是少見。解放軍海軍當時的頭號敵人仍是敗退台灣的國民黨海軍,當初引進該 艇的重要原因就是相中其85毫米主炮的威力。該級艇在海軍中的用途除了反潛外,更多的則是承擔“炮艇”、“護衛艇”的作用。


圖:6604型艇的原型,蘇製122比斯型獵潛艇,現阿爾巴尼亞海軍還(唯一)在使用。圖片攝於2007年8月,阿爾巴尼亞軍港。


由於1月15日發生了越艦炮擊甘泉島的嚴重事件,南海艦隊當天深夜批複了複魏鳴森的“獵潛艇巡邏”方案(時間是1月15日23時)。
不過此時的“鬥爭方針”還是停留在保護民兵(民兵登島)的保守層麵,所以271編隊出航前又受命“帶7卡車物資給上島民兵”。搬運物資再次耽誤了編隊的出航時間(最早要求“立即”出航的命令發於1月16日09時,發令機關是南海艦隊)。
關於航線的安排,海指建議為“直航甘泉(甘泉島位於西沙永樂群島,位於永興島西南)”,此方案可節約2~3個小時航程。但在出航前接到南海艦隊轉總參指示“先到永興待命”(時間是1月16日14時)。
當晚,副總參謀長向仲華打來電話得知編隊還沒出航,大為光火並直接命令:“走!立即走!裝多少算多少,裝不上不管了!”(時間是1月16日19時)
1月16日19:30,魏鳴森率榆林基地獵潛艇第73大隊271、274艇終於從榆林啟航。編隊同時攜帶有一本《美軍艦艇識別手冊》和一本《美軍飛機識別手冊》,這是當時找遍了全基地的全部越軍資料。


■ 1月16日18:01,汕頭281編隊;23:30,台山396編隊


在首批艦艇(271編隊)出發前約1個小時,於汕頭的廣州基地獵潛艇74大隊派出281艇編隊,駛往榆林。281編隊轄281艇、282艇兩 艇,由74大隊大隊長劉喜中、副政委張昭玉帶隊,劉喜中為編隊指揮,281艇為編隊指揮艇(時間是1974年1月16日18:01)。
281編隊受命為“汕頭獵潛艇281、 282到榆林補給後,立即趕往西沙群島海域執行護漁任務。”(發令機關為中央軍委,由南海艦隊轉達)。


圖:281 號艇屬037型獵潛艇,北約代號“海南級”,源自前蘇聯S.O.-1級獵潛艇(國內仿製編號6641)。S.O.-1型是蘇聯海軍用於取代122Bis型 (即271艇的6604型之仿製原型)的更新產品。037型與6641型(仿S.O.-1型)的主要區別在於,6641型(仿S.O.-1型)配置的是2 門雙管25毫米炮,而037型則增改為2座雙管57毫米炮和2座雙管25毫米炮。


注7:對於037型獵潛艇,國內媒體常報道為源自“蘇聯轉讓的6641型”,這是很不嚴謹的誤傳。“6641”是中國的(仿製)編號,根本不是蘇聯型號。


7個小時後,於台山汶村碼頭的廣州基地掃雷艦10大隊也接令啟航,派出396編隊駛往榆林。396編隊轄396艦、389艦兩艘掃雷艦。由10大隊大隊長左崇義、副政委楊富榮帶隊,左崇義為編隊指揮,396艦為編隊旗艦(時間是1974年1月16日23:30)。


圖: 西沙海戰功勳艦,396編隊的389艦,攝於1990年8月12日,大連旅順港。西沙海戰中,389艦重創後搶灘成功。後經簡單搶修,拖航回廣州黃埔維 修。後調入北海艦隊直至退役,期間前主炮換為雙聯裝37毫米炮(原為“南海方案”的85毫米炮,同271艇和274艇)。1978年後按海軍新命名規則改 舷號為847。1990年於大連旅順港供遊客參觀,並將舷號847塗掉,改漆艦名“金州艦”。1993年拖至丹東展覽半年,後又拖至營口展覽;1995年 初回大連旅順港,當年被拆解。(如此對待海戰的功勳艦?!)


圖:396艦和389艦的原型,蘇聯254M型艦隊掃雷艦(北約稱T-43級)。該艦設計源自二戰後繳獲的德國M型掃雷艦,用於為艦隊探測和排除水雷。圖為波蘭海軍裝備的254M型獵潛艇。


注8:396艦和389艦習慣統稱為6610型掃雷艦(仿製蘇254M型艦隊掃雷艦),實際兩艦有所區別——
·389艦是蘇聯原裝進口的254M型(254M型共分兩批以散件形式進口4艘,389號是第二批最後一艘,但掃雷絞車等設備未訂購),購進後由廣州造 船廠完成組裝及設備(掃雷裝具)安裝,工廠編號“134”。同時按“南海方案”將原艦首雙聯裝37毫米炮改為85毫米炮,主炮手動揚彈機改為電動鏈式揚彈 機,改型設計單位是船舶工業局第一產品設計室。389艦生產序列為第8艘,前4艘(1~4艘)為依蘇聯254K型圖紙國產(含改進)艦,仿製編號為 6605型。後4艘(5~8艘)為原裝進口254M型散件組裝艦。
·396艦則是國產6610型艦(依254M型圖紙仿製),由武昌造船廠承建。生產序列為第13艘,廠方編號“甲385”,按“6610/64修改”方案建造。武器裝備上依然是蘇聯設計方案的雙聯裝37毫米炮。


■ 1月17日10:00,指揮機關:廣州軍區


271編隊於1月17日10:00抵達永興島,到達後接到的第一個指示就是調整指揮層級。
當時海軍的作戰指揮分為:軍委(總參)、大軍區(廣州軍區)、艦隊(南海艦隊)再到基地(榆林岸指及魏鳴森的海指),共四級。如此繁雜的指揮層級顯然是不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的,所以此時的指揮結構臨時更改為由廣州軍區(司令員為許世友)直接指揮。
但落實到操作層麵,魏鳴森的海指機關並沒有廣州軍區的電台呼號、密碼、波長,而廣州軍區對於海軍的作戰條例也不熟悉。兩級之間仍然要靠榆林基地(岸指)或南海艦隊來中轉信息。
注9:此戰中海軍與上級機關之間的通訊與情報不暢,甚至是參戰各編隊(271獵潛艇編隊與後續396掃雷艦編隊)之間的通訊不暢,以及廣州軍區對海軍指揮的“不懂行”,使文革年代解放軍海軍諸多漏洞及問題統統暴露無疑。這些漏洞和問題險些改寫了西沙海戰的勝敗結局。


■ 1月17日17:55 永樂海區:對峙


271編隊抵達永興島後,接到南海艦隊轉廣州軍區命令“帶武裝民兵2個排,到甘泉、晉卿海區巡邏”(時間是1月17日14時)。
用了近一個小時,271編隊裝載完永興島上的民兵(1個排)和武器輜重後,啟航開赴永樂海區(時間是1月17日15:00整)
271編隊於17:50到達永樂海區。此時的永樂海區,已有南海漁業公司的兩條漁船(南漁402號和南漁407號)在與越艦周旋,位置是羚羊礁西南。


圖:攝影作品《西沙雄鷹》,作者是解放軍攝影師任明福,攝於1974年西沙海戰後。照片正下方的大型環礁就是羚羊礁,羚羊礁北麵為甘泉島(圖中右數第二島),甘泉島北偏東為珊瑚島(圖中右數第一島)。


1月17日17:55,271編隊與越艦發生第一次接觸。
接觸的是HQ-4“陳慶瑜”號,由越艦首先發出接觸信號“你是何艦?”。271艇回,“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艦艇,在此巡邏,立即離開我領海!”
之後271編隊及南漁402號和南漁407號,便一直與南越海軍HQ-4“陳慶瑜”艦和HQ-16“李常傑”艦於西沙永樂海域周旋鬥法。
其間,271編隊於1月18日02:38,完成了往晉卿島上部署民兵一個排的工作。淩晨6時許,西漁705號船轉運來了第二個民兵排,由南漁402號協助下部署於琛航島和廣金島(廣金島位於琛航島礁盤上,與琛航島相距僅有370米)。


■ 1月17日,軍委葉劍英:準備打仗


當時的軍委由葉劍英主持日常工作。
1月17日,葉劍英向總參發出指示:“西沙鬥爭開始了,立即組織班子,加強值班,注意掌握情況,準備打仗。”(前線海指接令時間是在1月17日14:30左右)
注10:這 是解放軍後方指揮機關首次明確“準備打仗”。但授權前線的魏鳴森全權負責並可“自衛還擊”,則是在一天多後的18日深夜。命令是,“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 對西貢越偽集團的入侵必須堅決鬥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打第一槍。如越偽軍艦首先射擊,則應堅決自衛還擊。”(發令機關是中央軍委和廣州軍區,雙重下發, 時間1月18日23時)。


■ 1月18日05:30(約),281編隊,任務:待命


281編隊兩艇於1974年1月17日18:00(約),早於396編隊到達榆林基地。
到達後接到的命令是,“281編隊榆林港加油後,立即航渡西沙群島永興島待命。”(發令機關為中央軍委,周恩來簽署,時間是1974年1月17日晚間)
281編隊隨即開始補充燃油及彈藥等作戰物資,於1月18日05:30左右駛出榆林,航向是西沙永興島。


■ 1月18日07:00,396編隊,任務:補充淡水


396編隊兩艇於1974年1月17日23:00(約)到達榆林基地。
到達榆林後即接到命令,“396編隊完成為島上民兵運送淡水及給養後,協助271編隊和281編隊執行西沙永樂群島海域的巡邏任務。”(發令機關是中央軍委,總參名義,榆林岸指轉達)。
隨後396艦和389艦開始裝載物資,包括大米、軍用罐頭、淡水,裝到後甲板也都是給民兵的物資。裝載工作直到天快亮時才完成,此時原靠於右舷的281編隊已經啟航進入西沙航線了。
1月18日07:00,396編隊終於啟航。不過與前期已出發的281編隊不同,396編隊的航線是直取永樂海區。
注11:在後續支援艦艇中,後出發的396編隊反而是最先趕到永樂海區並與271編隊匯合的。到達時間是1974年1月18日22點左右。這是解放軍取得西沙海戰勝利最重要的支援力量,否則單靠271編隊兩艇和幾艘漁船是不可能應付南越四艘大型戰艦的。


■ 1月18日夜,(雙方)全部就位


南越海軍的援軍,HQ-5“陳平重”號巡邏艦於1974年1月18日14:30到達永樂海域。數小時後,1月18日21:00左右,HQ-10“怒濤”號掃雷艦,也趕到了永樂群島海域。


圖:南越海軍HQ-5“陳平重”號巡邏艦,西沙海戰的南越海軍旗艦。但解放軍海軍一直將HQ-4“陳慶瑜”號(最先進)誤認為是旗艦,而南越海軍也將274艇誤認為是解放軍旗艦。


圖:HQ- 5“陳平重”號,與“李常傑”屬同級艦,均為美巴奈加特(Barnegat)級水上飛機支援艦。美海軍艦名“USS Castle Rock”,舷號AVP-35。後於1948年9月16日借調美國海岸警衛隊,同年12月8日改舷號為WAVP-383,後改為WHEC-383。 1971年初參加越戰,負責氣象觀測及人員搜救。同年12月21日退役並轉予南越海軍,改名“RVNS Tran Binh Trong”號(即“陳平重”號,舷號HQ-05)。與“李常傑”號相同,該艦於南北越統一前的1976年4月5日又轉予菲律賓海軍,更名為“BRP Francisco Dagohoy ”(舷號PF-10)。1985年6月退役,1993年3月報廢。本圖攝於1969年5月1日,美海岸警衛隊服役時期(圖片來源,美國海岸警衛隊官方圖 片)。


圖:HQ-10“怒濤”號掃雷艦,該艦與1946年國民海軍收複西沙群島的“永興”號屬同級姊妹姐。這也有如黑色幽默般,接收西沙群島的國民海軍“永興”號(原舷號AM-246)和她是同級姊妹艦。這個“怒濤妹妹”最終也永眠於西沙陪伴“永興姐姐”,如同命運早有安排。


圖:HQ- 10“怒濤”號的同級首製艦“USS Admirable”號(AM-136)。HQ-10“怒濤”號屬美海軍可佩(Admirable)級掃雷艦,美海軍艦名“USS Serene”,舷號AM-300。該艦於1943年10月31日下水,1964年1月24日轉入南越海軍,同年8月1日正式注冊為“RVNS Nhut Tao”(舷號HQ-10)。圖片來源,美國海軍曆史中心。


至此,西沙海戰中雙方的戰鬥艦艇基本全部就位(除281編隊於永興島待命外)。
上述四艦中,戰鬥力最強的艦艇為HQ-4“陳慶瑜”號。
HQ-4“陳慶瑜”號的標準排水量為1253噸,滿載排水量1590噸(國內報道為標排1590噸及滿排1850噸,是不準確的)。主要武器包括:2門 單管76毫米/50倍徑主炮;1門雙管40毫米博福斯高炮(Mk.03型);8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國內之前報道僅為2門20毫米炮,也是不準確 的);
HQ-5“陳平重”號和HQ-16“李常傑”號兩艦的標準排水量為2040噸,滿載排水量2551噸(國內報道為標排1766噸,滿排2800噸,這是不準確的)。主要武器包括:1門單管127毫米/38倍徑主炮(Mk.30型);2門81毫米迫擊炮。


圖: 南越海軍威力最大的火炮,Mk.30型127毫米/38倍徑艦炮,HQ-5“陳平重”號和HQ-16“李常傑”號裝備的就是同型火炮。本圖為美海軍弗萊徹 (Fletcher)級驅逐艦“USS David W. Taylor”(DD-551)號的尾雙127毫米主炮,攝於1944年。


HQ-10“怒濤”號的標準排水量為650噸。主要武器包括:1門單管76毫米/50倍徑主炮,2門雙管40毫米/56倍徑博福斯高炮,6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
HQ-5“陳平重”號到達後改任越海軍旗艦(之前是HQ-4“陳慶瑜”號),坐陣HQ-5“陳平重”號上的是南越海軍巡邏艦隊司令何文鄂大校,也是此次西沙海戰的南越海軍最高指揮官。


圖: 時任南越海軍巡邏司令的何文鍔(越語:Hà V?n Ng?c)大校,是西沙海戰的越方最高(前線)指揮官。何文鍔的大校軍銜是通用譯法,直譯應稱之為“大佐”。越南軍銜(包括南越及現在的越南)中的校官稱 之為“佐官”,共分大、上、中、少四級,大佐(越語:??i tá)對應於大校,英文統稱為上校(陸軍及空軍:Colonel,海軍:Captain)。


■ 1月18日23:00,周恩來:六人小組


1月18日夜,周恩來總理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報請毛澤東批準)指示:“葉劍英召集軍委五人小組(後蘇振華參加,稱六人小組)研究商討作戰方案,部署自衛反擊”。六人小組成員包括,葉劍英、鄧小平、王洪文、張春橋、陳錫聯、蘇振華六人,由葉劍英、鄧小平負責。
當晚23時,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我在西沙永樂群島同越偽軍艦的鬥爭問題》的指示:“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對西貢越偽集團的入侵必須堅決鬥爭。在任何情況 下,都不打第一槍;如越偽軍艦首先射擊,則應堅決自衛還擊。”(下發命令即是授權魏鳴森海上指揮所全權負責,並可“自衛還擊”)


注12:戰後的國內媒體報道,曾把戰功記於“毛主席英明領導”(文革烙印)。文革後多又描述為“鄧小平複出後的第一仗”,強調鄧小平的領導。再後來南海艦隊部分高幹子女又在采訪中把戰功渲染於其父輩(艦隊領導)。這些多隻不過是在為領導“唱讚歌”或是“搶功勞”。
事實上西沙海戰最初的任務僅是“巡邏”,鬥爭的方式也還是保守的依靠南海漁民(民兵)。戰前的及時準備及後來的指揮作戰,靠的是魏鳴森及396編隊和 281編隊的一線指揮官。流血流汗犧牲的是參戰的年青戰士。坐陣中央軍委的是葉劍英。指揮戰後陸海空行動的是廣州軍區許世友。南海艦隊雖在前期上報敵情和 提出作戰方案、組織援軍等有功,但指揮上已被跳過。毫不客氣的說,西沙海戰的頭功裏攤不上毛澤東、輪不上鄧小平、分不到南海艦隊(領導),而是魏鳴森及身 處一線的海軍官兵!


(未完待續:1974年西沙海戰綜合評述〈2〉)


■ 土立方~earththree
寫於 2011年7月18日 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