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中國航母與遠洋海軍之路(二)

(2011-07-13 18:35:26) 下一個


中國航母與遠洋海軍之路(二)
■ 土立方~earththree


筆者注:本文係編譯、整理自美國海軍學報《艦隊防空》上一組對中國海軍發展曆程的學術文章。原文作者包括,胡迪·諾克斯(美)、林薇薇(澳)、米亞契尼琴科(俄)。原文翻譯,管帶。


在80年代初中國海軍演習的中,尚未完成調試的053K型防空護衛艦曾與053H型製海護衛艦和051型驅逐艦進行過編隊防空科目的演練。這種防空編隊依靠中低空近程艦空導彈(紅旗-61)和傳統艦炮的混合構成防空火力,一旦離開了岸基航空兵掩護後就顯得非常的單薄。


南沙衝突


在1988年中越南海對峙中,由於紅旗-61射程僅10~13公裏,要將編隊置於導彈掩護且保持防空隊形間隔,整個編隊不能超過3艘艦。當時以 531“鷹潭”艦為中心,另編入502“南充”艦和556“湘潭”艦。在越軍偵察機戰前的數次偵察中,531編隊一直保持以502艦和556艦間隔3海裏 橫在威脅方向,而531艦在兩艦後3海裏,形成三角陣位。


圖:南沙海戰中海軍編隊的防空陣位


1988年3月14日南沙海戰打響後,中國海軍在戰鬥一結束便迅速後撤,目的是避免越南航空兵的反擊。事實上越南航空兵的空襲半徑可覆蓋至海南 島基地在內,在南沙赤瓜碓開戰的艦艇在3小時內根本來不及撤出。隻能是撤離時進行反空襲航向機動,使艦隊去向變幻不定,讓越南此前獲得的艦位情報過時,並 憑此戰術措施堅持到己方殲擊機臨空。同時編隊還需保持無線電靜默,以防越南偵察機測向。
當時的越南方麵雖然事先有所防範,但卻毫無準備。事前 在靠近赤瓜礁的峴港基地僅有防空殲擊機處於戰備狀態,而殲擊轟擊機則根本沒有加注航油和掛彈待命。戰鬥打響後,越軍情報部門即與越海軍參戰艦艇通信中斷, 越軍海岸指揮所不得不通過附近的漁船來收集中國海軍動向。結果在戰鬥結束後30分鍾,僅有一艘漁船報告在出事海域以西有艦船活動。不過未等情報證實,中方 殲擊機群已抵達。越方最終徹底失去了反擊機會。


圖:南沙海戰中,中國海軍最大的威脅來自越軍裝備的蘇-22殲擊轟炸機。


當時531編隊的防空導彈火力通道有4個(531艦),但目標通道僅2個,隻能同時攻擊2個目標。編隊艦炮火力通道共18個(531、502和 556三艦)。但由於艦炮的自動化程度和彈道特性落後,必須在艦射擊指揮儀控製下集火射擊才能勉強構成有效的防空火力。即各艦隻能以整艦的艦炮火力對付1 個目標。所以編隊最多隻能組織攔截5個目標(2個導彈攔截加3個艦炮攔截)。
而越軍當時至少可組織3至4個轟炸機編隊(10至36架)進行反攻,越機攜帶的蘇製C-25型遠程火箭彈甚至可在紅旗-61射擊斜距外開火。萬幸的隻是越空軍反應相當遲鈍,直到海南島的戰機趕到南沙北部搜索後撤艦隊時,越航空兵都沒能作出任何反應。


圖:南沙海戰中,海軍出動大批戰機頻繁輪番接替,以保證531艦編隊的安全後撤。


南沙衝突再次突顯了中國海軍的致命死穴——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


80年代初,海軍對於在南海使用航母的相關問題還知之甚少。不少人簡單認為有艦載機就能在火力圈外摧毀目標,甚至認為航母的行動是難以被捕捉 的。事實上這是極大的誤區,艦隊與飛機間的大量電信就能使海岸監聽台發現數百公裏外的艦隊活動,如果采用電子偵察機這個距離更遠,而偵察衛星能跟蹤數千公 裏外的航母。即便沒有這些技術手段的國家,也能通過海島和漁船獲得數百公裏外的航母活動。在整個越戰期間,除非台風來臨,在南海活動的漁船隨時保持在數萬 艘。美海軍航母附近就從來沒擺脫過漁船的混雜。


圖:冷戰期間前蘇聯海軍偵察機闖入美航母編隊拍攝的照片,航母戰鬥群的行蹤其實很難隱瞞。


1988年的南沙衝突表明,在南海使用大型艦隻建立穩固的防禦海區是不現實的。但對這點國內的輿論和民眾卻認識不足,很多觀點強調南海有多少多 少島礁遠離大陸,需要航空母艦才能保衛。這種觀點其實明顯的對南海地緣和海軍常識缺乏了解,怱略了南海是個長條型邊緣海的事實。
南海的長條型 使它距離最北端的中國非常遙遠,但距離海區兩側的諸多國家卻很近,這些國家又正是與中國發生南海爭端的國家。這些周邊國家僅靠岸基航空兵和中小型艦艇就能 輕易地建立橫截南海的阻截線,而中國航母戰鬥群不僅在南海的行蹤會暴露無疑,還要麵對多方向和全縱深的嚴峻威脅。
在60年代越戰最激烈的時 期,美海軍有數個航母戰鬥群聚集在南海至北部灣海域,以封鎖北越港口,遏製來自中蘇的海上援助,同時從海上對北越實施空中打擊。但南中國海並不是適合航母 戰鬥群活動的理想海區,隻是因為當時的越南缺乏遠程打擊手段,美國艦隊才沒有太多的壓力。而對於現在的中國海軍而言,大型航母編隊在南海的處境就如同一隻 老虎進入了一個大口袋。南海周邊國家的遠程打擊手段也不會再是越戰時期北越的落後水平。


圖:南中國海地緣及越戰時期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南海的活動。


其實中國軍方對此是有深刻認識的。南中國海更適合采用潛艇、中型艦艇和遠程航空兵相結合的靈活防禦體係。但全民對南海地緣認識的缺失,南海需求一直被國內輿論列入建造航母的必要性論點之中。


一波三折的探索


在文革期間,很多海軍院校停止招生,即便招生也很少傳授現代海軍戰術和技術,而隻是進行政治思想學習。這使得此批幹部在文革結束後,不得不送回 海軍院校重新深造,或調離主官崗位,或轉業複員。類似的問題還有即使是海軍院校,也沒有相應的現代海軍培訓體係和教材。文革的影響,使得中國海軍在80年 代中期的作戰指導思想,隻能基於配備落後的現狀。從士兵到軍官,很少有人了解發達國家海軍裝備究竟如何,也想象不出如何使用現有裝備進行現代化海戰。
文革對海軍造成的影響,體現到具體層麵,也是影響053K型護衛艦研製進程的重要原因。比如在053K艦係統調試當中,很大一部分所謂的“技術故障”,其實是人員使用不當造成的。但最終都被歸結於設計不合理或技術問題逐級上級。
70年代中期,由於053K型艦及紅旗-61係統一係列問題的久拖不決,海軍逐漸失去了耐心,不得不向國外尋求解決方案。同時與歐洲關係的好轉,也得到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這也是中國海軍從真正意義上,首次有機會學習到現代艦隊防空作戰經驗。
7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海軍派遣人員考察了多個歐洲國家的海軍裝備。包括意大利、法國、英國。1978年軍方選定英國作為艦空導彈係統的合作對象。 1980年,由於多種因素,海軍放棄了引進英國42型級驅逐艦。並於次年6月與英國簽定“海標槍”導彈協定,原計劃配備後繼建造的051型驅逐艦(即與英 國合作的051S型計劃)。


圖:英製“海標槍”區域防空導彈。



圖:安裝“海標槍”係統的051S型驅逐艦計劃。傳說舷號135,這也是中國海軍舷號空缺135的合理解釋。


“海標槍”是典型的區域防空係統,射程達70公裏,遠高於法國“海響尾蛇”和意大利“阿斯派德”,以及國產“紅旗-61”等節點防空係統的12~14公裏射程。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嚐試獲得海軍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的努力。
然而1982年的馬島海戰,卻最終導致中國海軍與“海標槍”係統的擦肩。
在馬島海戰中,英國艦隊損失了2艘42型驅逐艦和2艘21型護衛艦。事實上,“海標槍”係統的表現相當穩定且十分優異。尤其是在“海鷂”戰機的防空攔截 頻繁失誤的情況下,皇家海軍是靠“海標槍”係統才頂住了整個艦隊的防空壓力。但包括國際媒體在內的輿論界卻長期未予客觀評價,反把關注焦點和明星給了根本 不給力的“海鷂”垂直起降戰機,把英國軍艦的損失歸結於“海標槍”係統的性能不足。


圖:5月4日,阿根廷海空軍發起聯合攻擊行動,超軍旗戰機於11:04分發射2枚飛魚,1枚失的,另1枚命中“謝菲爾德”號,6天後“謝”艦沉沒。


此時或受極左思想的影響,或由於對現代海戰研究的欠缺,再加上國際輿論的業餘評價,中國對此役的研究依舊非常保守和膚淺。國內科研部門此時借機表態,認為國內科研單位有能力在相同時間內研製成功相似係統。1983年初,引進“海標槍”係統的合同被否決。
在今天看來,國內科研部門當年的表態,成功的逐走了“海標槍”係統,但卻使中國海軍的艦隊區域防空係統拖延了近13年!直到90年代中後期,憑借引進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中國海軍才得以走向遠海!


真正進步的開始


真正顛覆海軍航空兵陳舊防空體製的是90年代才裝備的殲-8II。


圖:殲-8II型遠程殲擊機的裝備對海軍有著重大意義。


始於86年的中美“和平典範”雖然終止,但讓中國技術人員第一次了解到怎樣體係化地設計現代戰鬥機。包括如何規劃項目,總線係統、基本係統構 成,以及首次接觸了用精密構件替代粗糙衝壓件的好處,等等。90年代服役的殲-8II已與早期的殲-8II原型設計相差甚多,融進了很多格魯曼元素。


圖:現收藏於中國航空博物館的“和平典範”項目中“留洋”歸來的殲-8II,後來的殲-8II改型多來自從中學習到的先進技術。


殲-8II的裝備,使得海軍的防空帶首次延伸到400公裏以上,必要時可抵達釣魚島以東遂行任務。航空兵防空帶的延伸,也改變了海軍的防空體 係。2000年後中國引進俄空中加油技術並完善了空中加油體係,陸續列裝。使得航空兵活動半徑進一步擴展,向南能夠深入南沙群島中部,向東能抵菲律賓外 海。


圖:2008年中國海空聯合戰役能力評估(南中國海部分)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的海軍發展規劃,計劃建立至少4個配備艦空導彈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編隊。每個編隊至少配備1艘裝備中遠程對空雷達的驅逐艦 和2艘護衛艦,同時配套部署改進型殲-8II遠程殲擊機。作戰思想是用遠程殲擊機遂行艦隊區域防空,而艦隊則擔任對空引導和遂行近程節點防空。


圖:中國海軍編隊戰術演練。


052型驅逐艦(首製艦112“哈爾濱”號)即是此計劃的產物。早期的051型驅逐艦,在艦載雷達方麵力不從心。在很多的海域必須更進一步的前 出,才能提供遠程殲擊機活動空域的空情保障。而前出就意味著兵力密度和空情連續監視空域被稀釋,需要更多的艦艇才能彌補稀釋造成的雷達引導空域的漏洞。 052型驅逐艦配備由空軍中遠程雷達改進而成的艦載518型中遠程對空警戒雷達,並配備有完善的艦空通信係統。


圖:052型驅逐艦裝備的518型中遠程對空雷達可搜索300公裏範圍內的空中目標。


不過此計劃的技術瓶頸還是在於艦空導彈係統,否則擔任遠程警戒和對空引導的艦艇自身難保。由於先前引進英國“海標槍”遠程區域艦空導彈係統的流 產,而國產係統又始終難產。化解瓶頸的變成了法國湯姆遜-CSF公司的“海響尾蛇8M”和意大利賽萊尼亞公司的“阿斯派德”近程節點艦空導彈係統。 1987年,中國與法國湯姆遜-CSF公司簽署協議,購進了兩套“海響尾蛇”防空導彈係統。並於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其間,先利用051型 109“開封”號驅驅逐艦在進行了改裝試驗,而後正式裝備於052型驅逐艦(112“哈爾濱”號/113“青島”號)和051B型驅逐艦(167“深圳” 號)。


圖:“海響尾蛇”近程節點防空導彈。


作為中國海軍第二代導彈驅逐艦,裝備法製“海響尾蛇”近程節點防空導彈係統的052型,在殲-8II殲擊機服役不久後的1994年服役,部署於重要海區。052型艦的服役,使得這些地區的沿海防空縱深向前延伸了200公裏以上。


圖:曾被稱為“中華第一艦”的112“哈爾濱”號的服役對於中國海軍有著裏程碑似的意義。


在不成功的053K型防空護衛艦後,052型驅逐艦在真正意義上首次讓中國海軍擁有了現代防空能力。這一天,中國海軍等了整整四十年!


圖:從50年代蘇聯顧問提出將海軍艦艇作為國家遠程預警的戰略規劃到052型驅逐艦的服役,中國海軍為此等了整整四十年!


(待續)


■ 土立方~earththree
寫於 2011年4月2日 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