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路透社中國係列2:勇敢麵對新的經濟模式——雨果•迪克遜

(2011-05-11 06:32:12) 下一個

雨果•迪克遜:勇敢麵對新的經濟模式——中國係列2



本文來源於《財經網》  2011年05月11日



-----建立在廉價出口和大舉投資基礎上的舊的經濟模式已難以為繼

 


 












中國政府明白是時候做出改變了。建立在廉價出口和大舉投資基礎上的舊的經濟模式已難以為繼。


幸運的是,中國政府官員並未裹足不前。他們在最近的五年計劃(2011-2015)中力圖提振內需,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並表示要提高 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目前此比例僅為43%,幾乎隻有美國的一半。該計劃還倡導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綠色能源產業,減少依賴碳排放的增長方式,同時推動保障 房建設,滿足窮人的住房需求。


這些計劃在理論上都不錯,且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不過,要想完全實現這些目標,政府就必須向既得利益開刀,放寬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管製。這一切做起來並不容易。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中國迄今為止的做法讓外國企業很難在中國銷售汽車等產品,除非他們與當地合作夥伴成立合資企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技術 轉讓。為進入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大部分欣喜若狂的外資企業簽署了“浮士德契約”(出賣某些權利以換取市場的準入)。但如今,看到美國商會發布的中 國環境商業環境調查之後,他們正變得愈發警覺。


當然,中國鼓勵科技發明,而且確實有很大數目的資金被劃撥到研發項目中。在未來五年,研發資金占GDP的比重將由1.8%上升到2.2%。不過目前還不明確當前的社會經濟體係架構是否有利於鼓勵創新。


教育就是一個例子。中國的學校經常因為讓學生們死記硬背,不鼓勵獨立思考而飽受批評。即便中國公司擁有技術,在輸出產品時自身也可能遭遇壁壘。例如,華為在與美國電信運營商簽單時屢受挫敗,原因是美國擔心供應商來自中國可能會危及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安全性。


同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很差。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麽起步狀態的企業家傾向於抄襲他人的發明,而不是自主研發。不僅僅是製造業,整個服務業都如此,尤其在媒體和軟件行業。有人開玩笑說,“C2C”就是“Copy to China”的縮寫,意思是複製到中國。


同樣,如果真要大力推進服務業加快發展,那或許需要進一步放寬管製。也就意味著放開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領域,主要是媒體和金融服務領域。此舉可能令當局不爽。


政府立誌要把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看似是個不可實現的夢想,除非允許外資銀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目前隻占全部資產的1.8%),並且解除資本限製、讓匯率自由上浮以及製定適當法規。這其中任何一項都很難實施。


消費難題


中國的儲蓄率高得離譜,09年占到GDP的54%,而美國僅為10%。部分原因是日本侵華、國共長期內戰、1950年代末饑荒以及1966-76文革留下的後遺症。


雖然這些記憶正被逐漸淡忘,但老齡人口在醫療費和養老金上出現了新的擔憂,而政府在這方麵幾乎無所作為。計劃生育政策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狀況,因為中國人不可能指望一大群孩子為他們養老。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大量儲蓄還是必要的。


要讓新經濟模式發揮效用,政府必需降低儲蓄、刺激消費。也就是說,要讓人們的荷包鼓起來,再鼓勵他們把錢花掉。要達成這一目標可以采取四種主要方式,但每種方式都有問題。


首先,提高工資,增加可支配收入。問題是工資上浮已經在侵蝕中國的競爭力。政府擔心如果不能創造出城鎮化進程每年所需的數百萬就業崗位,將出現什麽樣的後果。


第二,讓人民幣升值。此舉會壓低通脹,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力。但同時也會削弱競爭力。


第三,實行更有利於消費者的稅收和社會福利政策,降低大量儲蓄的必要性。作為五年計劃的一部分,政府的確有意改進養老和醫療保險計劃。而且短期 內,政府的財力也足以支撐。中國的外匯儲備相當於GDP的50%,抵銷占GDP17%的公共債務綽綽有餘。但是財政狀況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強健。地方政府 過度投資欠下了巨額債務。向老齡人口做出慷慨許諾的問題還在於,成本會逐年攀升。


最後,改進儲蓄政策。目前,儲蓄率被人為壓低,以至於廉價資金可以通過國有銀行進入到國有企業。同時,銀行可以保證獲得不菲利差。即便在上次加息之後,一年期最高存款利率也僅為3.25%,意味著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利率為負2%。


實際上,這種體係就是變相稅收。開放利率有利於民眾,也可鼓勵消費,但將衝擊兩大強勢既得利益群體:一是國有企業,他們將不得不為資本支付更多利息;二是銀行,其利益空間將受到擠壓。


領導階層是否有肚量采取上述所有措施尚待質疑。結果就是,消費和服務增長步伐將趕不上外貿和投資的撤離步伐。這就給中國的政策製定者帶來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在體製內人員侵吞經濟發展成果、自由言論受限的政治體係內,該如何保持穩定?


雨果•迪克遜是Breakingviews的編輯。雨果於1999年創建了Breakingviews,然後於2009年賣給了路透。 在創建Breakingviews之前,雨果在《金融時報》工作了13年。他的新聞生涯起源於《經濟學人》。雨果曾是牛津大學貝列爾學院和伊頓公學的學 者。他還是The Penguin Guide to Finance和Finance Just in Time的作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