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環球評論專題:美國正在縮緊針對中國的戰略鏈條?

(2011-05-10 07:58:16) 下一個









導語:“再見伏地魔,再見本拉登!”本•拉登被擊斃的消息傳出後不久,有媒體以 “美國千禧年一代的成人禮”來形容這一事件對美國社會的衝擊力。報道說,在美國千禧年一代眼裏,從童年到青春期直到成人,“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與哈利 •波特電影中的伏地魔這兩張麵孔不斷出沒於各大媒體之上,令他們分不清現實與魔幻世界,哪裏更恐怖。就像突然被告知“取消了期末考試”一樣,從美國西海岸 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到斯坦福大學,再到東海岸的波士頓學院,一張張年輕的麵孔高呼著“USA”,揮舞著星條旗,或哭或笑。


    那拉登之死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有多大?恐怖主義的曆史已經終結,還是剛剛開始?拉登之死以及中東北非變局,是否意味著美再度戰略轉移?美國會不會把中國當敵人?中國如何與美國相處?




 



 









 
後拉登時代中美關係“生變”


 





過去十年,本•拉丹一直是恐怖主義的代言人,因為他,美軍付出了六千生命,另有其他上百萬人死亡。本•拉丹被美國擊斃 的消息,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解讀。一位美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後拉登時代”美國軍情係統勢必將從以“抓捕拉登”為核心的反恐重心轉移開,尋找新 形勢下保護美國安全、拓展海外利益的新支點。在這個過程中,中美過去10年緊密的反恐合作將難免變得鬆弛。擺脫了非傳統的反恐戰爭之後,美國勢必要把更多 精力投入到國與國層麵的競爭與博弈中,這是美國外向型的國家戰略使然,而這對中美關係的國際大環境來講是一種新挑戰。(詳細)




“美歐會像狼群一樣撲向中國”


“歐洲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在中亞拖垮了美國,第二個十年剛剛開始時,歐洲人已獨立地將其作戰力量投入北非。根據 19世紀英法等歐洲國家治理世界的經驗,保留而不是消滅卡紮菲政權,同時在利比亞東部地中海沿岸扶起另一個反對派‘政權’,會使歐盟戰略利益最大化。”北 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木認為,“由於絕對市場經濟的國際體係,世界資源已不足以支持歐盟、美國和中國這三個經濟能力需要外部資源支持 並對這種支持形成絕對依賴的國家的發展需求。資源蛋糕就這麽大,且美國已接受歐洲的統一並為其清掃了“蘇聯”這個最大障礙,那麽“歐元”的擴大從某種意義 上也是美國認可的。歐美接下來將是聯合一致削弱中國,以從中獲得更多資源份額。”(詳細)


中國將成為美國“最大的敵人”?

“在‘9•11’之前,美國認為中國是未來最大的挑戰,但之後恐怖主義取代了中國,成為美國眼前實實在在的敵人,於是 華盛頓暫時冷卻了有關對華政策的意識形態的辯論”,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阿什利•泰利斯向媒體表示,“這使得中國獲得了與美國開展合作的低成本 機遇,也使中國能夠更巧妙地部署和推動改革時期的大戰略”。現在是否是轉折點?借“拉登之死”,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卡普蘭日前撰文支持了 “轉折論”。卡普蘭寫道,拉丹之死有助於“美國注意力略微向東亞轉移的進程——這是奧巴馬大戰略的組成部分——長期而言,東亞正作為世界經濟以及海軍-海 事行動的真正中心不斷發展”。(詳細)












約瑟夫•奈筆下的美國霸權






拉登之死不能說明美實力強弱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發表在project-syndicate的文章指出,今天許多專家認為其他國家的崛起以及美 國在中東戰爭中蒙受的損失削弱了“美國霸權”。但這個詞的意思非常模糊。某國具有實力不能說明任何事情都可以因此順遂人意。即使是最近本拉登死於美國特種 兵之手這件事也不能證明美國的實力強弱與否。以二戰之後的美國為例。當時,美國生產總值占世界三分之一,核武器方麵也有壓倒性的優勢。因此,許多人認為美 國是世界霸主。然而,即使是美國也無法避免在中國的“損失”,西歐共產主義的重現,以及阻止朝鮮戰場上的僵局,或鏟除古巴卡斯特羅政權。研究發現即使是在 所謂的美國稱霸時期,其通過軍事威脅別國達到目的成功的事例隻占到五分之一,而利用經濟製裁這一手段也隻是在半數的情況下有效。





美國人實力未減但信心衰退了




“美國國父們擔心會重蹈羅馬帝國覆轍。最近,調查發現這種信心喪失還體現在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時,70年 代尼克鬆執政時期的經濟衰退時,80年代裏根總統時期出現財政赤字時。就在80年代末,美國人認為國家正在衰退,但是不出十年,他們又認定自己是唯一的超 級大國。美國人經曆著周期性的信心喪失。現在大多數美國人又認為本國在走下坡路。”約瑟夫•奈認為,從衰落論的此起彼伏可以透視美國人的心理狀態而不是美 國的根本實力變化。他說,雖然美國也存在國力衰退的隱憂,但它不同於古羅馬帝國的絕對衰落或者英國的相對衰退。美國地理位置與英帝國相比截然不同:英國麵 臨正在崛起的德國和俄羅斯,而美國則享有東西兩側環海以及與弱國為鄰的優勢。美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論壇中的地位仍然很具競爭力,此外美國盡管有些複雜淩 亂的政治製度也在逐漸進行著必要改革。


 




約瑟夫•奈最早於1990年提出的“軟實力”概念,今天已經被中美兩國學界所廣泛熟悉和借用。近年來他更是對中國“軟 實力”的增長進行了持續的觀察。前不久,他還寫了一篇文章專門分析兩國實力對比變化。他說,中國有人均差距和發展障礙、發展的持續性有待觀察,未來數十 年,從實力角度來說,中國肯定能夠接近於美國,但是中國不一定會超過美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目前許多基於GDP增速所做的預測過於一維化:它們忽視了美國 在軍事以及軟實力上的優勢,以及中國在亞洲均勢內部所麵對的地緣政治劣勢。他的預測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國將與美國展開競爭,但是在本世紀上半葉中 國的總體實力是不會超過美國的。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和中國應該避免過分害怕彼此的軍事實力和意圖(詳細)











美國會騰出手來削弱中國?



 




“反恐十年中,美國並沒有放鬆過針對中國的戰略部署和戰略應對,最近十年美國增加對中國的戰略部署,跟反恐沒什麽關 係。本拉登被打死對中美關係會有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未來的局勢將是中國需要考慮的問題。”北京大學國關學院朱鋒接受 媒體采訪時說,中美關係不取決於“反恐”。對於中國的崛起,美國相應地戰略製衡、牽製、防範、削弱,是肯定的,但如果說美國會封鎖、遏製、包圍中國,那是 我們自己嚇自己。“今天的中美利益糾葛,不是簡單傳統思維習慣的那樣,以為美國對中國政策一刀切,要麽遏製中國,要麽因為恐怖事件而做某種程度的戰略妥 協,這種思維方式是不正確的。”(詳細)







“打著伊斯蘭旗號的恐怖主義在它美國眼裏,主要產生於大中東地區,同時大中東又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加上這個 地區是戰略要地,整個歐亞大陸的心髒地帶。所以,美國的戰略重點放在這個地方。這是一個長遠的安排,怎麽會因為短暫發生的事件而把重點放到中國來呢?”王 緝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在美國人眼裏,真正直線上升並且有能力有意圖挑戰和威脅美國的便是中國。說得難聽一些(美國)是安撫中國,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加強 合作來與中國增加接觸,影響中國的行為方式,而不是說美國要遏製中國。順便說一下,“遏製”這個概念是冷戰時對蘇聯說的,用在今天中美關係中並不妥當。說 美國牽製、警惕或者防範中國,都比較貼切。(詳細)




對話和寬容才能防“外交失火”


美方應放棄它怎麽說中國就怎麽做的幻想。就像中國對美國會為北京鼓掌不抱幻想一樣。雙方還沒完全搞清彼此關係是什麽, 但已經避免了成為美蘇那樣的對抗關係。作為21世紀兩個大國如何相處的探索,這個開端應算成功。中國不是美國的挑戰者,也不可能做逆來順受的美國小跟班, 中國照顧美國的利益不會以犧牲中國自己的利益作代價,美國反過來也不會,這層薄窗戶紙在中美之間厚得像一堵牆,中美戰略對話應徹底捅破它。(詳細)






 


結語:“中美關係有一半主動權在中國,如果自己有力量,又不采取與美國對抗的政策,而是加強與美國的合作,怎麽能設想美國要將中國作為敵對國家打倒?而且事實上它也打不倒,它連中東某個國家領導人都未必能打倒。如果自己走得好,美國能把中國搞亂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