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盧麒元: 執於境則癡

(2011-05-18 21:43:24) 下一個

 



2011-04-25 17:05:44




          執於境則癡 


 


                     盧麒元 


 


昨夜難眠,讀了一篇西方哲學家評論龍樹菩薩形而上學的文章,感慨良多。西方人,無法理解佛家“諸法是空”中的“法”字。他們所有關於“法”的翻譯,皆不到位。因為基本概念無法正確理解,評論自然南轅北轍。


筆者喜歡龍樹菩薩的中觀論。不過,筆者卻沒有能力解經。形而上的東西,隻可意會,很難言說。筆者覺得,讀龍樹菩薩的著作,不能過早地進入辯證,而忽略修證。空有之爭,爭有何益?要點在於證空。龍樹的中觀論,是為證空提供方法論。


談到法與辯證,筆者想到了毛澤東。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毛澤東說,造反有理。他們對於法的態度是一致的。既然,不住於法,當然造反有理。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改革與創新。


何謂金剛般若?既是勇敢地掙脫常規俗範的束縛,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換句話說,不能破有,哪裏證空。


所謂的“本本主義”或“教條主義”,是“住於境”不能自拔的一種狀態。筆者將之概括為:執於境則癡。


執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語境不能自拔,是一種癡;執於新自有主義語境,是另外一種癡。癡者眼中,不癡者變成了傻子。癡者執迷於虛幻的勝境,全然不知眾生的苦痛。


時下,中國有諸多爭論。爭論不是壞事。不過,真理很難越辯越明;真理要修證而明了。辯證的關鍵,不在於辯,而在於證。證,需要修的功夫。毛澤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毛澤東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證明給你看。


五四運動後,無數的熱血青年投身於社會實踐。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去顛覆一切舊有的束縛,勇敢地創造新世界。他們完成了一次修證,他們獲得了大自由和大自在。


中國青年不僅僅應該向毛澤東學習哲學思維,更重要的,是應該向毛澤東學習修證的功夫。


我 們所擁有的一切,均是緣“法”而得的。我們所失去的一切,均是循“法”而失去的。正所謂萬法皆緣。若論得失,必是“法”有不當。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國家,必 然是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國家。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國家,必有一批卓爾不群的優秀青年。卓爾不群的青年,必然擁有金剛般銳利的勇氣。


筆 者認為,一方麵,擁有權力和資本的人們,不要搞什麽可笑的權威和正統,不要因陋習俗法而有所得,就竭力護“法”,要有一點兒慈悲心,要學習舍得和放下;另 一方麵,青年們也應當懂得,證“空”並非簡單地打倒和砸爛,用激情和口號代替思考和建構,那樣不過是另外一種輪回而已,必須要學會創新和建設。一句話,要 學會中觀而達觀,逐漸接近真理。


佛家對治貪、嗔、癡,用的是戒、定、慧。這的確是大智慧。光有勇氣,而無戒定的功夫,智慧是出不來的。


筆 者不懂佛學。筆者佩服龍樹菩薩。筆者喜歡毛澤東造反有理這句名言。筆者佩服那些先師大哲,他們不為各種主義的“勝境”所迷惑,非但不住於境,而且勇於繼續 革命。相較於先師大哲,我們應該感到慚愧。中國人就是中國人,我們為什麽要沉迷於新老西方教條中不能自拔呢?我們應該說自己的話,我們應該走自己的路。


當然,筆者自己仍然做不到“不執於境”。因此,上述的話,或許仍然難免於癡。筆者寫下此文,是希望執著於虛幻“勝境”的人們回到人間。一人癡,不礙事,國人盡癡,則敗亡不遠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