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建房記

記錄一下我們愛的小屋是如何建成的
正文

華府建房記(十五)

(2011-07-09 20:10:08) 下一個

事到如今,似乎買個稱心如意的房子對我們來講變得有點遙不可及了,除非我們肯放棄購房原則中的一二。但非爸堅信,我們一定能找到一幢非常滿意的房子,隻是暫時還沒有看到。非爸無法解釋這種信念從何而來,但是這種感覺實實在在地存在,仿佛觸手可得。

記不清是哪個周末的黃昏,非爸非媽正在聊天,非爸不經意地脫口而出:“不如我們自力更生,自己建房吧?!”。驚訝的非媽沒有接腔,但也沒有反對。十幾秒的沉默讓非爸覺得空氣似乎也凝固了。我們互相對視著,非爸感到心裏有股力量在萌動,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今天用筆寫出來有點詞不達意的貧乏,但當時那一瞬間的靈感千真萬確激起了非爸的激情。終於非媽嫣然一笑,說:“你先別衝動,事情沒有你想得那麽簡單。如果造房子很容易,大家不都去啦?!”非爸對非媽的忠告可沒聽進去多少,但要的就是非媽這不反對的態度。

向來做事聽風就是雨的非爸立刻拿出紙筆,將自己建房的優點總結如下:

其一:可以設計自己喜歡的房型,滿足家人全部要求。

其二:可控製預算,豐儉由人。

其三:全新房,而且可建在想要的地段。

寫到這裏,非爸自己已經先陶醉了,有了這三條,在房子上夫複何求?若真有這好事,哪怕再困難,也是值得去try的,畢竟這樣的目標太吸引人了。非爸當時就像在市場上公然搶金子的“楚人”:“不見人,徒見金”。頭腦熱了幾天,非爸又想聽聽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除了在家裏討論可行性,還在網上發帖,征求意見。結果兩邊各自給了非爸兩瓢冷水。主要意見如下:

其一:你們根本不懂建築,怎麽就敢將這一生中可能是財務上最大的一筆投資用來冒險?!

其二:小心別上當,到頭來被builder給騙了,弄得房,財兩空。

其三:建房涉及麵太廣,你們都有全職工作,還有兩個小孩,哪裏還有時間去handle這麽浩大的工程?弄不好當心家庭破裂,以離婚收場。

以上三項,無論攤上哪一項都是吃不消的。但仔細分析下來,讓非爸對這些結論有些懷疑。首先,這三條全不是出自曾經有過經驗而痛說“革命家史”的人之口,說服力立馬大打折扣。日常生活中常見有些人“大膽”品論某些他並不在行,也未曾經曆過的事,可性度不高。另外,非爸有點詫異中國人為何有一種近乎本能的怕“被欺騙”情結,幾乎90%的知道我們要造房的親朋好友都告戒我們當心“被騙”。非爸大學畢業後當年就來美國留學,從沒在中國職場呆過,在美國混了這麽些年,也就成了“大傻”,警惕性下降許多。對這種將行騙當做“常態”,將誠實視為“非常態”,草木皆兵式的“negative thinking”不太理解。再說了,做什麽就非得是“專家”嗎?美國是個眾人尋求“professional service”的“服務業”大國。您有一惑,就必有“解惑”的服務,專業細化到超出想象。但前提是您得接受付費買serviceknowledgeconsult這種模式。如果您有“每一分錢都要花在看得見的硬件上” ,“自己的每一分錢不能讓人家賺走”這種觀念,那美國的遊戲規則可能並不十分適合您。想想我們中國人不也有“就算是渾身上下都是鐵,又能打幾顆釘”的至理名言嗎?那為什麽到了現實生活中就那麽不肯放手,“事必躬親”呢?前年的朋友聚會中,有位老中哥們說他買了一舊房,準備推倒重造,現在砸在手裏成了燙手山芋。原來原房主在賣房的時候把舊的Home Owner Associate Document,而不是最新的。據說新的document加了諸多限製,根本無法造他想要的房子。可憐這位老兄既無房產經紀,又沒有請律師事先過目,完全自己在操作,結果就悲劇了。

當然建房這種大事還得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非爸很想和有過造房經驗者,分享一下成功經驗。將心比心,非爸寫下這些博客文章,除了記錄我們尋房, 建房全過程,同時也希望給今天正在考慮自己建房的xdjm作個參考。在這裏也要感謝當時出現的兩位“貴人”。

 一位是非非們的大舅公。大舅公見多識廣,人稱“博士”。他是親友中第一個挺身讚同非爸造房計劃的。給了非爸極其重要的信心和鼓勵。

還有一位是非媽的同事。人家早在幾年前就在Mclean自己建房了。非爸雖未曾有幸謀麵,但從非媽不斷的轉述中,得出自己建房並不可怕,人家不但建房成功,而且家庭幸福美滿,生活安康。

非爸少不了又去請教老d頭,老d頭給予非爸很肯定的支持,他說:“Go for it, You can do it!"。他並要做project advisor.

盡管支持者已經不少了,但非爸心裏有一個疑問,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建商和顧客終究是矛盾的一對,建商答應的條款哪怕再細,總有沒有經驗的顧客看不懂或者忽視的地方。如何保證建商在總造價確定之後,不會在材質上“以次充好”或在報價上充滿水份?建商的利潤到底是如何取得,會占多少比例呢?非爸雖然願意讓建商賺錢,但也不會甘做冤大頭。貨比三家當然是個途徑,但實際上並不十分有效。每個建商的定價模式不一,質量和reputation各異,拿他們做比較,讓非爸覺得是compare apple with orange

當時我們終於感到建房的大方向是找到了,但還有諸多細節遠遠沒有落實。已經到了2010年的春夏之際,窗外一片生機蓬勃,非爸心中的那顆“建房”的種子也在迅速成長發芽了。

 

老規矩,貼些建房照片。屋簷下開始鑲貼邊:

 

 

Grading也在趕工,County 的罰單隻給了三個禮拜時間make correction。整整運走33卡車土,將來萬一要用土時還要再買回來!

 

馬上要鋪屋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