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一個特別倔的老頭
(2011-12-07 19:40:36)
下一個
迄今隻發表了二百多首詩的特朗斯特羅姆是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中的一個例外,他是作品數量最少的詩人,也是獲獎者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位。
他的詩歌不僅數量極為有限,而且多為冷靜、節製的短詩。他的獲獎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一定要寫出鴻篇巨製的史詩才能成為大詩人的固有偏見。
瑞典文學院上一次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詩人是在1996年,波蘭女詩人辛波斯卡獲得當年的文學獎。上一次瑞典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是37年前的事了,瑞典作家艾文德·楊森和亨利·馬丁森分享1974年的文學獎。
出生於1931年的特朗斯特羅姆職業是心理學家,負責少管所和社會福利機構中青年人的心理疏導,平時半年工作,半年寫作。
1954年,特朗斯特羅姆出版了第一部詩集《詩十七首》,以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為人矚目,其中的《果戈理》一詩完成於他18歲那一年。
北島這樣寫道:“托馬斯從一開始就顯示出驚人的成熟。甚至可以說,托馬斯的寫作不存在進步與否的問題——他一出場就已達到了頂峰,後來的寫作隻不過是擴展主題豐富音域而已。”
1990年,特朗斯特羅姆中風,右半身癱瘓,失去了語言交流的能力。早在1970年代,特朗斯特羅姆就在《波羅的海》裏寫到祖父中風的家族史。
北島心疼地看到中風後的特朗斯特羅姆堅持創作:“1990年12月是個分水嶺,以前的字跡清晰工整,中風後改左手寫字,像是地震後的結果,淩亂不堪。”
1985年4月,特朗斯特羅姆第一次訪問中國,與北島相識。
特朗斯特羅姆後來又從北京獨自去了上海,瑞典大使館要他保存好所有的發票,寫滿了中文的白色發票在詩人筆下變成了詩意的白蝴蝶:
公園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讀著
我愛這菜白色
像是真理撲動的一角
——《上海的街》
2001年3月,詩人李笠從瑞典文翻譯的《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是“20世紀桂冠詩叢”中的一種,與裏爾克、瓦雷裏等人並列,共印刷3000冊平裝本,300冊精裝本。
《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的出版也成為特朗斯特羅姆第二次訪問中國的由頭。當安靜慣了的詩人坐在輪椅上離開機場時,看到主辦方獻上的鮮花和熱烈的歡迎場麵,反應不及,一時麵露驚訝的表情。
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特朗斯特羅姆朗誦會更是盛況空前,讓詩人和主辦方始料未及,不斷地加座,最後連過道裏也坐滿了人,現場至少有四五百人。
《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的編輯之一季晟康回憶:當時正值中國詩歌界“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立場”兩大派爭論得不可開交,但代表人物都去了朗誦會,而且其樂融融,“大家對特朗斯特羅姆都挺服氣的”。很多詩人從外地趕去北京,詩人們和讀者爭先恐後朗讀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氣氛十分熱烈。
詩全集的另一位編輯鄧錦輝注意到了特朗斯特羅姆此時的表情:“所有的人都在稱讚他,他卻像雕像一樣坐在那裏,用超脫疏離的眼神看著這一切,好像浮在半空中,躲在人群之外,看一場盛大的慶典。”
朗誦會結束後,特朗斯特羅姆堅持用左手顫抖著為排隊的每一個讀者簽名,他已經無力寫下全名,隻能寫下自己姓名的兩個首字母“T&T”,盡管簽得很慢,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這是一個特別倔的老頭!季晟康說。
在北京的幾天,坐在輪椅上的特朗斯特羅姆像小孩一樣被人推來推去,眼神中沒有無奈,有的隻是淡淡的嘲諷。
鄧錦輝說:特朗斯特羅姆是一個天然的隱士,又是一個愛酒的酒徒;是一個有著孩子般純真的老頑童,又是一個冷峻的智者,盡管他不能通過語言表達,但他的目光有著尖銳的洞悉能力,輕鬆就能看透言談中的偽裝。
在北京吃火鍋時,主人一一介紹桌上的鵝腸、黃喉、豬腦花,告訴特朗斯特羅姆都是動物身上的哪些部位,詩人先是吃驚,但就在其他瑞典客人皺起眉頭推辭的時候,他會表示一定要嚐一嚐。
特朗斯特羅姆到了中國以後,就喜歡上了中國白酒,為了在喝酒時追求形式的完美,他們夫婦特地去買了一套八錢小玻璃盅。盡管一喝酒,詩人就變得放鬆和圓潤了,但喝到一定的量,再給他斟酒,他就會用手捂住酒杯,表示夠了。
北京活動結束後,特朗斯特羅姆還抽空去了一次昆明,參加了在當地舉辦的朗誦會,原因很簡單,隻是因為有朋友在昆明開了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特朗斯特羅姆畫廊/酒吧”。
果戈裏
西服破得像狼群。
臉像大理石。
坐在堆滿書信的森林裏,那森林仿佛因
嘲笑和失誤而歎息。
啊,心像通過敵對的隘口而
飄動的一張紙。
落日偷偷地來臨,像狐狸來到大地上,
轉瞬間點燃了野草。
宇宙間充滿了犄角和蹄子,地上
雙坐馬車像影子一樣
在我父親亮著燈的院子中奔跑。
彼得堡和死亡處於同一緯度,
(你看見那傾斜的城堡上的美人嗎?)
在那冰凍的居民區周圍
穿著大衣的窮漢水母般徘徊。
而這裏,參加忌齋,他還像昔日一樣
被歡快的牲口包圍,
不過他們很早以前就已去
樹線以上的遠方草地。
人類踉蹌的桌子。
請看,黑暗怎樣焊住了一條靈魂的銀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之車離開大地。
很文化的介紹。需要很文化的心來領悟。。。
謝謝朵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