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專家稱日本目前測出的放射物對人體危害不算太大(ZT)

(2011-03-13 12:57:16) 下一個
2011年03月13日 05:19
來源:揚子晚報

3月12日,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佩戴防化麵具的警察指揮車輛撤離,當局已要求距核電站10公裏之內的居民撤離。新華社發

已啟動沿海核安全監測裝置,我13台核電機組目前運行安全良好

劉樸 石小磊 穀嶽飛 張琳

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12日上午透露,我國已經啟動了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監測裝置,正在監測日本的核電泄漏對中國是否造成影響。“到目前為止,監測的結果一切正常,尚未對中國造成影響。”

提到核輻射危害,人們首先會想到“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現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爆炸,8噸多強輻射物質傾瀉而出,使5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受到汙染,320多萬人遭受核輻射的侵害。事故發生後,發生爆炸的4號機組被用鋼筋混凝土封起來,“由於核汙染還出現了很多怪異的現象,核電站7公裏內的鬆樹、雲杉凋萎,老鼠長的很大,癌症患者、兒童甲狀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劇增加,這些都是輻射損傷的症狀,被稱為‘切爾諾貝利綜合征’。”

此外,全球三十年來還發生了幾起重大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裏島核電站製冷係統出現故障,致使核反應堆部分熔化,最終造成美國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15萬居民被迫撤離。

1993年4月6日 俄羅斯托姆斯克化工廠的一個裝滿放射性溶液的容器發生爆炸,釋放出大量放射性氣體,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汙染麵積達1000公頃,並引起大火,附近的幾個村莊被迫整體遷移。

2004年8月9日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的反應堆發生渦輪機房內蒸汽泄漏事故,4人死亡、7人受傷。此次事故被認為是日本迄今傷亡最慘重的核電站事故。

放射性物質如何傳播?

隨水擴散要比隨灰塵擴散好控製

核泄漏會造成什麽樣的影響,影響範圍會擴散到中國及鄰邦國家嗎?本報記者昨天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南京大學及南京理工大學核物理及輻射防護方麵的專家。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核物理專家趙經武老師說:“日本媒體報道稱,這次福島核電站裏的放射性元素是通過水作為液體狀流出來的,這樣會在水中產生放射性汙染,而隨著水的流動,放射性物質會擴散到更遠的距離,如海水及地下水。”

“目前世界上核電站越來越多,一般都建在海邊,一邊臨海,一邊靠山,因為靠山可以起到防護作用,靠海則因為排汙、取水都比較方便,離城市則盡可能遠。一般核電站附近會有幾千個監測點,如江蘇的田灣核電站在5—8公裏就布置了1300多個監控點,經常要監測數據,進行評估。”

趙經武老師解釋說,如果發生核泄漏,一般是通過兩個途徑,一是呈灰塵狀飄散,一是隨水流出。當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是呈灰塵狀飄散,灰塵落下來無論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還是直接粘附在皮膚上,對人體傷害都很大。通過水的話相對好控製一點。

本次核泄漏汙染範圍有多大?

主要是看核電站附近對水的監測數據

趙老師認為,核泄漏汙染範圍有多大,這取決於日本核電站附近監測點的數據,尤其是對水的監測,看放射性物質擴散的速度及含量。“以此來評估放射性有多強,如果核泄漏的數值不高,證明汙染的程度不高,那麽這塊區域未來還是可以居住的,但如果高的話,像切爾諾貝利,到現在還不能居住。因為放射性物質隻能慢慢隨著時間的流逝等待其放射性原子核發生衰變,比如從100到50,再從50到25,別無他法。”核泄漏會對周邊海水造成什麽樣的影響?“海水本身起到一個稀釋的作用,因此如果濃度不大,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濃度大,則肯定有影響,甚至會隨著海水擴散到其他鄰國,這樣至少漁業會受到嚴重打擊。”

趙老師解釋說,核泄漏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界存在的時間長,而且放射性物質無法分解。因此遭遇核泄漏,唯一的方法是盡快撤離。如果人飲用了含放射性物質的水,人體內就會產生放射性汙染,造成放射性損傷。

此次核泄漏強度有多大?

采取有效冷卻措施,完全在可控範圍內

南京理工大學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係主任唐雙淩教授認為,這次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不會像切爾諾貝利事件那麽嚴重。“因為發生爆炸是氫氣濃度太大,但爆炸的威力並不大,從電視畫麵中看到,周邊高大的煙囪仍屹立不倒。”

唐雙淩認為,從目前判斷放射性物質泄漏的數量還是相當有限的,如果采取切實可行的冷卻措施,還是能控製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其反應堆的結構還是第一代的,用的是石墨來防護,最大的缺憾是沒有包殼容器,因此一旦爆炸,核物質會不受限製地泄漏。而現在反應堆類型已經是第四代,比以前有很大改進,外麵有包殼容器,是用金屬材料製成,耐很高的壓力,即使發生爆炸,反應堆裏麵的燃料應該不受影響,不會大量泄漏。”

唐雙淩強調公眾對核泄漏不必恐慌。“前兩年專家對切爾諾貝利地區有個調查報告,經過20多年後,那裏的物種已經長的很好。當地還計劃把該地區作為旅遊資源來開發。這一切證明核汙染的影響沒有想象中那麽厲害。”

鏈接>>>

目前測出的放射物對人體危害不算太大

就核輻射汙染,唐雙淩解釋說:“放射源分為六類,一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無防護情況下,接觸後幾分鍾或更長時間就可致死。二類放射源屬高危險源。無防護情況下,接觸後幾小時至幾天可以致死。三類放射源屬中危險源。無防護情況下,接觸後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

“目前測出的放射性物質超過正常1000倍,應該屬於四類或五類,從輻射角度而言對人體的危害不算太大。輻射還分為內照射與外照射,如果你吃了含放射性物質的魚,放射性物質會長期留在你的體內,這稱作‘內照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受輻射的影響。一種是外照射,像燈光一樣。其實我們正常生活中也會存在射線,隻要在正常範圍內還是可以容忍的。”

本報記者 張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