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異國情調之“數數、筷子和小籠包”

(2008-07-22 13:45:47) 下一個
今天整理電腦,發現一篇我10年前剛來時寫的文章,幼稚的可愛,貼上來給大家樂樂。

異國情調之“數數、筷子和小籠包”

出國以後才察覺,中國人是很聰明的。有時這種聰明體現在很小的方麵,比如說用手指來表示數量。我們從小就學會用一隻手來表達0,1,…… 10的數字,習慣成自然,似乎沒有體會它的奇妙。德國人(可能其他歐洲人也是一樣)可是用手指的實際個數來表達數量的。比如說我們表示“十”,由於握緊的拳頭一個手指也沒有伸出,這在德國表示“零”,其“十”可是用十足兩隻手的手指來表示,其“九,八,七,六”亦然。同樣我們的“二,六,八”由於視覺上隻伸出兩個指頭,所以在德國這些手勢一律被理解為“二”。由此可見,如果表達超過五以上的數目,西方人就別想空出手來做點什麽,比如說酒會上端著一隻杯子就不太方便數數。如果超過十個以上,則隻好脫鞋脫襪了。

出國不久的一次野餐燒烤聚會,由於湖水,綠草,遠山,冰在湖水中的啤酒和在紅紅的炭火上滋滋冒油的烤肉把周圍一切渲染的很小資,話題也就比較輕鬆。我和係裏的盧克教授不知不覺談到孩子這個話題,當問起盧克教授有幾個孩子時,年過半百的他伸出一個拳頭,我當下驚詫不已,脫口而出:“十個,太不可思議了”。心想什麽白人的出生率下降,完全沒有根據,看看我們這位多產教授。再看他的表情和我一樣吃驚,因為零個孩子被我解讀成十個,於是就有了一堂關於中國數數規則的課程,這堂課給盧克教授的印象之深是我幾個月以後才領略到的。

幾個月以後,在一次學術會議結束後的帆船航海中,我和盧克教授在船上的午餐會上與其他大學的教授們聊天。順便提一下,德國的學術會議和中國差不多,也是伴隨著各種晚宴,如畫的風景地和各種旅遊娛樂項目,看來寓教於樂是世界人民的共識,所以會議的最後一天都是以各種形式的旅遊娛樂活動結束。由於我是船上唯一的中國人,所以大家都絞盡腦汁想一些與中國有關的事情來談,異國情調畢竟是一種不錯的生活調味品。去過中國的當然有些談話資本,沒去過的也盡量找些話題,比如一位教授突兀地對我說,他們學校某某係的一位教授的太太是中國人,我半天不知如何接這個話茬。話說有位教授去過北京、西安,上海,杭州和香港(標準的老外旅遊路線),自然就成了談話中心。他講起在西安的一個飯店要兩杯青島啤酒(雖說現在Made in China滿世界飛,但是最知名的中國品牌我認為還是青島啤酒,幾乎去過中餐館的老外都知道青島啤酒,有時說起我的家鄉青島,老外不知道,但是一提青島啤酒,十有八九會露出會意的神情,這是題外話),結果大家也許猜的到,給他來了八杯。他讓大家猜猜為什麽,我當然不便點破。這時我身邊的盧克教授得意地說他知道,然後把幾個月前我教他的一套全顯擺出來方才盡興。

又說到中國的筷子,另一位教授描述他在中國講學時,接待的大學是多麽熱情,晚宴是怎樣豐盛(當然有可能在我們眼裏極普通的,在德國人眼裏也是豐盛無比),第一天的接風宴沒有刀叉,且又是大家圍桌合餐(當然,我心想,大家一起搶著吃多熱鬧,誰象這裏一人一盤孤零零的,不禁有些開小差神往…),所以這位教授隻有幹著急的份兒,看著滿桌的佳肴美食,卻沒法有效率的盡快入口,感歎之餘,拿出德國人的認真勁兒,臨走向服務員要了一雙筷子。晚上回到賓館,加緊練了幾個小時,直到準確無誤的把橡皮,圖釘等所有能找到的零碎都一一夾起,才放心就寢,當然以後幾天的美食就不會輕易旁落他人腹中了。故事講完,博得大家的一致稱許,都誇他機智,靈巧。我聽的有趣,可是盧克教授聽得有心,幾天後他委婉地問我能不能送他一雙筷子並教他用法,說他也要多練習,以後去中國就不用受餓肚子看別人美餐的苦了。天啦,認真的德國人我又領教了一次。

一個上海朋友在德國有一家亞洲商店,專賣亞洲來的土特產,當然中國的貨物占多數。他有一個德國雇員叫漢斯,漢斯什麽都好,象誠實,敬業,勤快,德國人幹活沒得說,就是有一點說不上缺點的缺點。中國和亞洲的東東對德國人來說又陌生又好奇,象冷凍的小籠包,湯團,餃子,鍋貼等等,德國人是看不懂的,所以顧客的問題很多。顧客有疑問時,如果我這個朋友在店裏那沒問題,漢斯可以問過老板後再回答,可是他有很多時間不在店裏。漢斯的小缺點就是為了讓客人多買東西,有時他就不懂裝懂。有一次一個客人問湯團怎麽吃,他依稀記得老板說過,店裏的竹製蒸籠和這些東東有些關係,就邊整理思路邊回答:很簡單,把這些湯團放在蒸籠裏,放火上蒸蒸就行了,客人千恩萬謝地走了。老板回店,漢斯請功一樣,得意地描述了此事,朋友大驚失色,連忙說錯了,這個應該放在水裏煮才行,下次可要記住了。可他忘了據此舉一反三,漢斯可是牢牢記住了。下次又有客人問小籠包是怎麽回事,漢斯想,小籠包和湯團看起來差不多,就胸有成竹地照說,放在水裏煮煮就行了,客人又滿意而去。漢斯複請功,我的朋友複大驚失色,隻好耐心把店裏的各式東東逐一教漢斯認識。漢斯邊學邊說,你們中國人真麻煩。

其實當德國人、法國人津津有味地談論各種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還有什麽肉配什麽酒,什麽魚配什麽酒,以及無數的奶酪及其吃法,我們中國人聽起來何嚐又不麻煩呢?我想異國情調帶給大家的新鮮感和好奇感就源於此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