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六百五十年前的祖先

(2011-02-14 22:07:05) 下一個

尋找六百五十年前的祖先
萬寧徐豐

從小時候開始,我便對自己的“萬”姓感興趣:作為數目字之一,“萬”與“千”, “百”,“十”等字都被廣泛用於豐富多彩的詞語典故中;作為姓氏,“萬” 姓卻似乎遠超過“千”, “百”,“十”等 姓。為什麽會這樣呢?據說華人的“萬” 姓主要來源於約三千年前的東周晚期(春秋時期)。成千上萬的“萬”家之家史恐怕被曆史長河洗滌退色了。但我們的“萬”家,迄今卻仍然保留著一本多彩的家史。
我的父親萬積慶(湖南大學物理係教授)已經七十多歲了。出生於四川瀘州(縣)的他從小便背熟了祖上傳下的,所有瀘州萬氏子弟都要牢記的傳家詩:“始祖原來宰相家,洪君趕散入西涯。瀘陽岸上分攜手,摘錦橋邊插柳椏。流淚眼觀流淚眼,悲心思我又思他。萬字本無三兩姓,一家分作幾萬家。”  生長在“破舊立新”二十世紀後半期的我,直到最近才完整地知道這首詩。受四川瀘州趙永康先生研究晚清大文人萬慎子(我的高祖父)大作啟發,我從老家保留的族譜上讀到了該詩。
老家現存族譜為萬慎子(1856~1923年,名致暲,晚清谘詢議會議員,翰林院孔目,民國銅梁縣知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於公元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撰寫,萬致遠(民國四川議會議員)1944年重印。在這泛黃的,但依稀仍散發著遙遠年代墨味的族譜上,萬慎子親筆寫下了這首詩。以萬慎子的博學和盛名,該詩的真實與內涵應是相當可信的。族譜從籍貫江西南昌繼遷湖北麻城的一世祖 “必有公”於元明交替時期,攜三子(“歸一公”,“歸二公”,“歸三公”)遷四川,三子分別安家於瀘州,富順,眉州三地開始,記錄了五百多年四川瀘州萬氏大事。瀘州萬氏自萬必有(曾任“湖廣”知縣,死後葬於瀘州百裏外樓子山蓮花墳), 萬歸一起,逐漸開枝散葉,家境昌盛,人才輩出,迄今後代遍布大江南北,海內海外。根據族譜,這首傳家詩乃是萬歸一,萬歸二,萬歸三三兄弟分手,各自安家立業時所作。分手時他們把一口鍋砸成幾塊,弟兄各拾一塊,拾鍋邊的稱“鍋邊萬”,拾鍋心的稱“鍋心萬”,拾鍋底的稱“鍋底萬 ”。瀘州萬氏是“鍋邊萬” 。
瀘州萬氏的傳家詩中最重要的應是始祖西遷四川之事。“洪君”當指明太祖朱元璋,“趕散” 應是洪武(二)年間事,“西涯”該在四川。但始祖的“宰相家”,族譜中記載不詳。因為萬必有來自湖北麻城,該萬姓宰相亦應曾在麻城居住。 但除了傳家詩,族譜正文中為何不記載這個宰相呢?他會是哪朝哪代的宰相呢?我請教父親,查詢族譜,卻未能得到答案。元朝無姓萬的宰相。先元的宋朝有個叫萬俟卨的宰相(1083~1157年,迫害嶽飛之秦儈的副手,同謀),但萬俟(音“莫齊“)是複姓,年代和經曆也與瀘州萬氏族譜和傳家詩不符。後元的明朝有個首輔(相當於宰相)叫萬安(任職於約1465~1487年間),瀘州萬氏族譜中記載了他為萬氏子弟,萬必有後人。難道傳家詩中這個宰相(或後代)為避禍(或其他原因)在元代或明初改姓“萬”了?但傳家詩與族譜中並沒有“改姓”之說。若是改了姓,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身處清朝的萬慎子為何不為祖先“正名”?被家史深深吸引的我決定探索出這個被曆史掩埋的秘密。
我從加州大學圖書館借出了幾本瀘縣縣誌和四川方誌書籍。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出版的《瀘縣誌》(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台灣學生書局重印)提到了萬慎子, 但無姓萬的宰相。1985年出版的《四川方誌考》(何金文撰,吉林省地方誌編輯委員會出版)提到從1362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到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明玉珍據有四川,並建立大夏國稱帝 。讀到這,我忽然有了一個新想法:始祖會不會是這大夏國的宰相呢?我上網快速一查,果然查到大夏國有個宰相叫-----萬勝!
心境激動的我趕緊又找了有關大夏國的書籍研讀。現存關於大夏國的簡略史料主要來源於明初楊學可的《明氏實錄》,明初方孝孺的《明太祖實錄•明玉珍傳》,1982年於重慶出土明玉珍墓(睿陵)的《玄宮之碑》,以及明代黃標撰寫的《平夏錄》,明代佚名撰寫的《平蜀記》,明末錢謙益的《國初群雄事略》,清代張廷玉《明史》中明玉珍傳等。近現代資料見於範文瀾蔡美彪的《中國通史》,徐文彬,董其祥等《明玉珍及其墓葬研究》,以及滕新才的《明玉珍及其大夏國本末》(2000年發表於《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等。
史料記載,身為湖北黃陂人的萬勝(曾因信奉明教及跟隨明玉珍故,改名明二(一曰明三),與義兄明玉珍(原姓旻,名瑞,字玉珍,因信奉明教改姓明)等加入徐壽輝反元義軍(天完紅巾軍),於1355至1357年(元至正十四至十七年)入川驅元。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徐壽輝被(陳友諒)弑後,明玉珍被擁戴為隴蜀王。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建國大夏(改元天統),登基為帝。萬勝初為司馬,後為右丞相。《明氏實錄》,《平夏錄》等稱萬勝“智勇過人”,善於帶兵征戰。明玉珍軍入川蜀,萬勝智克嘉定重慶成都。大夏立國,萬勝連勝多位元朝王侯平章所統軍隊,開疆拓土,將漢中與雲南部分納入大夏版圖,將元庭統治勢力驅出西南華夏之地。短短數年,明玉珍,萬勝等君臣頗有重現漢末劉備,關羽等據蜀而爭天下之氣勢。1366年(夏天統四年),年僅36歲的明玉珍病逝, 隨後其義子內府舍人明昭因私假太後旨,將萬勝誘殺。萬勝身為大夏開國元勳,卻在建功立業,大展雄才之際慘遭冤死,悲同南宋嶽飛。他的死使大夏人心離散,長城自毀,國勢日衰,不到五年便被朱元璋征服。
結合史料與瀘州萬氏族譜,萬勝應是瀘州萬氏來自的“宰相家”,一世祖萬必有的父親!史載萬勝為湖北黃陂人;瀘州萬氏族譜稱萬必有曾住麻城,元代黃陂縣與麻城縣(以及黃岡縣)同屬黃州路(現今武漢市黃陂區與麻城縣中心相距約60公裏)。史載萬勝官至大夏國右丞相;瀘州萬氏族譜傳家詩稱始祖家是宰相。史載萬勝夏天統四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遇害,朱元璋洪武元年開始謀夏,經由湖北,陝西二路,於洪武四年平夏成功;瀘州萬氏族譜傳家詩稱萬必有洪武二年(1369年)為朱元璋明軍驅趕西遷。
因為大夏國運短域偏,未能在曆朝正史中留有一頁。有關萬勝的史料有限,有關他家屬的線索更少。我推測,身為夏國丞相萬勝兒子的萬必有曾任蜀鄂交界地區一縣知縣,萬勝遇害,明軍伐蜀,萬必有攜三子被迫西遷至瀘州,富順,眉州一帶(均在蜀鄂交界,甚至夏國都重慶之西)。在明代,夏國帝相視為“僭越偽號”,故對於萬勝的夏國右丞相官名,後人未敢明示紙墨記下,隻能隱於口頭詩傳。基於同一原因,瀘州萬氏族譜隻記萬必有曾任知縣,但未記他管製的(夏國)縣名。曆明近三百年,瀘州萬氏始祖之宰相家來曆漸被遺失。清末萬慎子撰寫族譜,雖寫進了傳家詩,但未能為任宰相之祖先複名。百年又過,今天我相信終於找到了瀘州萬氏代代傳念的祖先,一位叱吒風雲,拜將拜相,驅虜複漢,名流史冊,姓萬名勝的英雄!
時隔六百年,萬勝的影響在今天仍能不時地感覺到。近代大文人郭沫若的著名話劇《孔雀膽》,歌頌了元蒙公主阿蓋因對與漢人丈夫段功(因救阿蓋父親梁王,官升雲南平章政事,並娶阿蓋)的愛情忠貞不渝而遭遇悲慘的故事。正是萬勝攻伐雲南元軍,導致了阿蓋段功的婚姻。近來網上有人考據(見《毛澤東祖先毛太華的驚險經曆!》)新中國創始人毛澤東所屬湖南湘潭韶山毛氏家族的祖先毛太華,亦是隨萬勝伐元大軍入滇作戰,滯滇投明,立功遷湘,帶長子於韶山安家,五百年後衍誕出中華偉人毛澤東。

老祖宗萬勝,請接受我遲來六百五十年的敬意!

參考文獻
趙永康《瀘縣萬慎子先生年譜簡編》,網頁:四川在線天府論壇 » 瀘州論壇 » 瀘縣萬慎子先生年譜簡編,http://bbs.scol.com.cn/thread-914529-1-1.html
董代富《趙永康先生等一行5人到特興鄉采訪萬慎子的故事》(包括部分瀘州萬氏族譜頁麵照片),網頁:四川在線天府論壇 » 瀘州論壇 » 趙永康先生等一行5人到特興鄉采訪萬慎子的故事,http://bbs.scol.com.cn/thread-945163-1-1.html
何金文《四川方誌考》(第57頁),吉林省地方誌編輯委員會出版,1985年
滕新才《明玉珍及其大夏國本末》,《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0年04,05期,網絡版: 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88224.html   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91346.html
[明]黃標《平夏錄》,《續修四庫全書》第432冊史部雜史類第545-55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002年。網絡掃描版: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742035.html
[明]楊學可《明氏實錄》,[清]曹溶輯,陶樾增訂《學海類編》史參第二十八冊,網絡掃描版: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891568.html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陳友諒

張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