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國漢學家雷慕沙200年祭

(2006-02-25 12:09:41) 下一個
法國漢學家雷慕沙200年祭 1829年, 4名位在巴黎神學院進修的中國神學士學生來到巴黎, 如同長頸鹿進了巴黎歌劇院 ,在那個少見多怪的年代是個轟動性的消息。 東方是東方, 西方是西方。19世紀初西方人不了解中國,如同中國人不了解西方。 那之前,成吉思汗子孫的鐵蹄給西方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他們被踏碎的腦子裏還沒有能力分清中國人還是蒙古人。 在當時,中國是個極其遙遠的國度, 那裏的人很野蠻, 無知, 毀滅是那個地方的基本生活方式。 他們的心中還有對幾百年前的毀滅的畏懼 … 但在葡萄牙、 意大利、傳教士們前仆後繼的宗教探險中 ,從他們的描述中斷斷續續傳來了另一個中國的麵目: 幅員遼闊 、物產豐富、 社會秩序井然、 文化發達… 這些奇異的遊記和傳聞無聲無息的在西方很狹窄的圈子裏悄悄地傳播著, 人們感覺到中國文化深厚底蘊,渴望接觸認識中國這個遙遠、 廣大神秘的帝國。 中國太遠了! 那麽, 有多少中國人到了法國呢 ?少得極其可憐。 從1687—1717年 ,隻有2個! 後來情況又好了一些,在法國大革命後 又多了點... 3個!! 4位中國神學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巴黎的, 比這個消息更讓人吃驚的是 :巴黎居然還有懂中文的人 ! 他是皇家圖書館的館員雷米薩特(Abel Rémusat)先生, 像想一下們這個我們這個時代如果聲稱有人他懂外星人的語言, 那會怎麽樣?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 特別是文學家、 藝術家 、有教養的貴夫人 、眾多的大小報的編輯.....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lecteurs.GIF 於是雷米薩特, 馬上成為巴黎的明星 。 這樣好事者5月12日組織了在皇家圖書館一次特別的會見。 來看熱鬧人們較頭接耳 ,議論紛紛 ,主題隻有2個: 中國人是什麽樣的 ? 雷米薩特真的會講中文嗎? 雷米薩特是和他的學生一起來的, 這是第一次亮出他多年的閉門造車的學習成果 ,在這之前,他一直都是用獨門秘訣在書上學習中文。 由於雙方語言不通 ,怎麽交談呢? 筆談 !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morrison.GIF 巴黎的《宇宙先生報》對這次會見進行了現場說式的報道,也是第一次有正式記載的中國與法國人的文化交流 。 報紙寫道: 雷米薩特和中國人說話的情形 ,就和我們之間說法語一樣 ,隻不過手裏拿著筆。 他的動作優雅而愉快 ,臉上還不時露出喜悅的微笑, 雷米薩特先生令人嫉妒地展現了一種我們還完全不了解文學品位 , 他寫的中國字非常奇特漂亮 ,我肯定是甲級班學生的字或者一個科學院院士的字。 會見技術結束 中國神學士寫下2行中文詩: 我們擁有我們難以估價的東西, 正義和道德比財富和黃金更寶貴 。〔法語原文直譯, 還沒有查到中文原文, 待高明補譯 〕 第二天 ,巴黎的報紙刊登了這條消息 :阿拜爾 雷米薩特先生認識中文〔中國人〕 ! 〔中文‖中國人 ,法語是一個詞。〕 在法蘭西學院 ,他開辟的公共課程招徠了很多人, 他的大批弟子堅定的跟著他的足跡,野心勃勃的無論走到哪裏。 阿拜爾·雷米薩特是一個中國應該記住的法國人 。他是西方第一位現代意義的漢學家, 歐洲漢學的奠基人。 他是法國南部哥拉斯〔Grasse〕 人, 那個地方以出產香水而著名 ,遵從父命, 他是個醫學院的學生。 有一次,偶然在展覽會中看見有中國植物標本,於是他發現了中國 。他又在一部手稿上, 發現了方塊字。 和所有那個年代學生一樣 ,他有著博學的愛好 ,他已經懂得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 方塊字是一種和拚音文字完全不同語言 ,當時人傳言, 漢語沒有語法,是不能學的。 當法國人說: 這是中國話 ,這句話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句法國的最常用的俗語, 意指不能明白的話。 好奇心、好勝心讓他決心搞明白這種文字! 這一年是1806年, 正在拿破侖統治最輝煌的時期 。 在他之前不是沒有人學過中文, 也不是沒有人了解中國 。在他之前 很多傳教士已經編寫了漢語詞典和語法方麵的書籍 ,18世紀初,馬若瑟出了他的《漢語概述》那是一篇有關漢語語法的論文,其中分別描寫了古典語和通俗語,文筆細膩,例證頗多。不過各種分類,像術語,都是按拉丁語的分類進行的,這部手稿1727年存放在皇家圖書館,近一百年無人問津。 還有一位早年被帶到法國的一位年輕的中國書生 ,他是福建莆田人黃加略(也叫黃嘉略,1679-1716 Arcade Hoangh ),在法國編寫了口語語法文章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些著作文章被當時的文化名流福爾蒙剽竊、侵吞當作自己的文章發表了。 後來的漢學界經過詳細的考證認出了本來麵目。 即使這樣粗通漢文的福爾蒙的最後一位學生在1800年就去世了 。 換一句話書說雷米薩特決心學中文時 ,沒有老師 、沒有語法 、 沒有法漢字典!!! 他也試圖到皇家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 但負責館員對這18歲的無名小子斥之以鼻 ,他們可不打算向所有人公開館藏的皇家寶藏。 雖然他們自己並沒有理解這些文字的真正價值。 多虧了一本滿文書, 幾篇神學的似是而非的譯稿, 他像孤島上魯賓遜開始製造自己的工具,編作自己的字典, 開發神秘的中文。 這個200年前的法國人就是這樣開始學中文的 。 他學習漢語主要的利器是《漢文/ 滿文辭典》 ,當時的大清帝國還是嘉慶年間, 雷米薩特通過其他文字中極其不正確的轉譯和猜測, 逐漸歸納出中文的原意, 逐字逐條編成臨時字典 。一旦確定了一個字的特殊含義, 他便仔細觀察這個字在句子中的位置,它的影響,它的轉接方式 。 通過這種幾乎是猜謎的學習方法,他令人震驚的編寫自己的漢語詞典,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dico.GIF 掌握了學習漢語的方法。這在文字史上是悟絕無僅有地奇跡。 1811年8月他發表第一篇中國文學和語言論文 ,同時他給自己起了很地道的漢語名‘雷慕沙’! 1812年2月他情不自禁的給朋友寫道: 我終於采輯成一本《中文/丁文詞典》手稿 ,這是我5年裏最大渴望, 我現在正做一些重要的工作.... 這個時候的雷慕沙同時還是在醫學院,攻讀繁重醫學課程的的學生 ,那些令人恐怖的地獄般的課程並沒有阻擋住他對漢語的強烈興趣。 漢語的俄學習也逐漸改變了他的學習方向, 1813年他撰寫關於〈中醫的舌診〉的博士論文 ,30多頁, 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 論文明顯受了中醫基本醫理的影響 ,這個意義上雷慕沙也是最早研究中醫的漢學家之一。他把興趣和學業, 醫學和中文鎔為一爐 唯一遺憾的是因為周圍沒有中國人 ,他即使滿腹經綸卻不能講一句中國話 。曾經有一位姓江中國人也到過巴黎,本來是找來做法屬圭亞納的茶園經理 , 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人才輸出者 ,不能講一句官話, 隻是講家鄉的福建土話 。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chinois1821.GIF 這可不是雷米薩特期待的人,他寫道:希望有一位懂曆史、 通文學、 學問淵博的人。 這樣的人才能讓那些隻會講高乃依式的語言, 或者講拉丁語的法國人照射到中國的文明陽光。 中國的確是那個時代的文化明星, 至少在心理上有極大的優越感, 有關中國的任何零星消息和物件都成為西方社會會上時髦得象征。 在巴黎,瓷器 屏風 旗袍、扇子、 風行一時 ,以至我們今天還能在古董店的家具和瓷器上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痕跡 。 1814年12月11日法蘭西學院正式創辦【漢、韃靼、滿語言文學講座】,整個西方漢學界都把這一天作為《西方專業漢學》誕生的標誌。 這個講座一直維持到1918年,之所以要以滿族語言做為漢學輔助教學的工具之一,一來當初耶穌會士常通過滿文來理解中文著作,並予以傳播; 二來滿文本身的文法和多音節的特性,與歐洲的語文比較接近,通過滿文,歐洲學者在漢學研究上比較便利,而且也可以省去學習漢族語文的漫長時間。 講座開了一代風氣之先 做了3件事別人沒有做到的事: 1.漢學作為一門獨力的學術文化被學者探討 ,它脫離了過去傳教士學習漢語的宗教實用特征, 也不把漢學限製在語言翻譯的範疇。 2.指出一條途徑,使所有人都按照這個過方法都能學習漢語。 3.創立起一個中心,使漢語文化能夠傳播擴展發揚。 雷慕沙是這個講座的主腦 , 他擔任了文化講座的教授時年僅26歲, 理所當然成為西方文化史上第一位中文教授。 如果看一下他在中文這個旗幟下的工作你會不得不佩服,他的創造力和博學使他不愧於漢學開山宗師。 1815年,雷慕沙利用馬若瑟寫的《漢語概述》講義編寫了他的《漢語語法基礎》。在法國公學開創了公開研究漢語,包括民間漢語和古典漢語的先河。 從此,有關漢語語法的著述便不斷增多了。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abel.gif 他後來著有《於闐城史》(Paris 1820),利用《古今圖書集成·邊裔典》,整理了於闐的曆史資料。 他還翻譯了法顯的《佛國記》(Paris 1836)。這個文獻幾乎囊括整理了當時西方所有有關西域文化材料, 過了百年後人們依然可以找到他的價值。 他在1822年出版了第一本重要的書籍《漢文文法綱要:古文與官話綱要》,受到了歐洲和來自美國的東方學者的一致讚揚和敬意 。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grammaire.GIF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page_grammaire.gif 這是第一部提供給研究人員使用的頗為得心應手的語法書籍。這本手書1857年重新編輯, 然後失傳。 後來重新發現, 在1987年由著名的中國學學者、 戴高樂的親信、政府部長阿蘭·佩雷羅再次寫了前言出版。 1824年他成為曾經拒絕接受借書給他的皇家圖書館的東方手稿保管員, 無可爭議的權威。 1926年他開始翻譯《玉嬌麗》, 這是前邊提到那個黃加略翻譯到一半的書。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iukiaoli2.gif 《玉嬌麗》, 又名《玉嬌李》,《雙美奇緣》...《金瓶梅》最早的續書,極盡淫牒之事。 曆代書商皆視為臥房快書,洛陽紙貴,風行一時,明清之際幾乎家置一部於床頭幾上,爭相傳抄。 他的這個工作讓中國的小說正式登堂進入西方文化範圍 不過中國文學也因此在西方染上豔名秘戲的特征 ,這類譯著特別多 魯迅在其名著《中國小說史略》的提到說過這本有代表性的著作 , 稱“有法文譯……故在外國特有名,遠過於其在中國。” 1826年黑格爾訪問巴黎時,曾與雷慕沙見過麵,並聆聽了雷氏在法蘭西皇家學院的講演。雷慕沙對《老子》的翻譯和闡釋, 直接影響了黑格爾對老子和道家的認識,因為在雷慕沙那裏,黑格爾認識到了一個跟耶穌會傳教士所展示給他的具有不同內涵的道家: 這是一個跟形而上學及思辨有關的道家。 1832年雷慕沙仔細研究了老子的道的概念 他用法文試譯了《老子》。 此外 還翻譯了《論語》、《大學》、《中庸》、《書經》以及《耶律楚材傳記》..對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建立和傳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829年,和中國神學士的筆談讓雷慕沙的聲望不僅在學術圈內達到頂點 ,而且在社會上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影響。 雷慕沙的漢文造詣很高,他醉心漢文文法研究,而且是通過對中國古文的注譯來直接進行的,頗有乾嘉學派的實戰神韻, 這一絕活手讓他的水平比他人一下高出很多。 試想一下一個中國文學教授下的古文功夫, 就知道他花費的心血, 以及他的勤奮和聰敏。 法國的漢學在雷慕沙開創後成長壯大, 逐漸影響到德國、俄國和其他歐洲國家, 法國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1920年代留學法國的李思純一言以蔽之曰:"西人之治中國學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 現代學者亦稱:"'中國學'不僅是一門西洋的科學,而且還幾乎可以說:它是一門法國的科學。" 很可惜,偉大的漢學家死於戶霍亂病 。 他被埋葬於 St Fargeau-Ponthierry ,他的墓地寫著這樣的銘文: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images/eglise_tombe.GIF 【讓·保羅·阿貝爾·雷慕沙 】 法蘭西學院成員 中國文學和語言教授 生於1788年9月5日 死於1832年6月3日 深邃的天才 敏銳的思想家 文雅的作家 他的死對於文學和科學是一個永恒的葬禮 他去了那個更有尊嚴的世界 等待著痛哭著孤獨的朋友們 .... 【後記】 偶然看到200年的這個漢學家傳奇的一生, 我就深深感動了。 我很驚奇為什麽沒有一個中國人專門研究這位西方漢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雷慕沙, 我化了很長時間找到了手邊的資料 。 雷慕沙這個小傳不可避免采用了他的網站中一些珍貴資料。 http://perso.wanadoo.fr/arhfilariane.org/communes/stf_pth/abel_remusat/remusat_intro.htm 以及一些社科院專家的零散的研究資料 ,這裏向他們表示由衷的謝意 。 歡迎轉貼 勿作商用 老巴巴 2006年2月25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