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年輕的哲學家,吃飽喝足了想起稻盛和夫,想著想著兩眼一閉靈魂出竅

(2011-02-19 04:14:44) 下一個

隨著日本經濟經曆了“失去的二十年”,並看起來正要開始失去第三個十年,日本的那些所謂“經營之神”們也相繼失去了光彩,其中稻盛和夫算一個異數,該老頭不僅一手創立了京瓷和KDDI兩個全球500強,還在退休13年後以78高齡複出,不到兩年就讓JAL這個龐然大物起死回生,真是數千古威猛老頭,還看稻盛啊。

稻盛和夫之所以吸引我,在於他強調心靈的純潔(心のきれいさ)。說來慚愧,這其實出於誤解,老子一貫的不學無術,從幼兒園到碩士每一次升學都靠的塞錢走後門(小學升初中例外,不是不想,是劃片),所以日語自然也不會好好學,看到きれい就以為是幹淨的意思,一想日本人裏頭居然也有講求精神潔癖的,那我得研究研究,一研究才發現老頭說的きれい是指“無私”“利他”,而更諷刺的是這恰恰建立在承認人性自私的基礎上。

我相信稻盛和夫對“純潔心靈”的追求是真摯的(他65歲出家,雲遊四方托缽化緣,所得捐給孤兒院),這種“純潔心靈”其實發源於儒家,儒商們想讓人對自己肅然起敬時一般會說我做生意有三原則,對方得利,我得利,而最終天下也得利,稻盛和夫所踐行的正是天下得利這一點,讓人敬佩的是,他做到了:KDDI打破了NTT Docomo的壟斷,直至今日AU的服務還令我難忘,雖然SB更便宜,但我堅持在成田機場租用AU手機。再有就是這次對JAL的救贖,雖然3年任期未滿,但JAL已盈利幾千億日元,JAL幾萬員工的生活短時間內看起來問題不大。

稻盛和夫的成功在於一方麵承認人性的自私醜惡,接受普羅大眾的平庸墮落,一方麵還保持自己的“純潔心靈”。西方哲學認為人性本惡,所以要有製度法律,東方哲學傾向人性本善,所以就算有製度也是人治意味濃烈的製度,而稻盛和夫選擇東西方哲學都采信,東方戰略西方戰術,他口口聲聲人性本善大愛無疆,但經營哲學的核心卻是“阿米巴”,就是將經營單位不停地細化細化再細化,讓整個企業像無數細小的阿米巴蟲組成的集體一樣,既獨立自主又方向一致——說白了就是包產到戶,小日本就是TMD有話不好好說,繁瑣。包產到戶的本質在於理想對人性的妥協,稻盛和夫可以說是發上等願,行下等事,嗬嗬,說好聽點:身在溝渠,心向明月。就像他發願義務拯救JAL,對JAL員工卻從不提偉大理想,隻說為了大家的生活一起努力吧。

至此,我對稻盛和夫的興趣告一段落,我今年三十有六,對人生依然充滿憤怒對社會依然奮力衝撞,還不到品論八旬老人稻盛和夫的時候,隻是隨便地談談讀後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