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型空空導彈引網友圍觀,無彈翼氣動外形還表明導彈采用的可能是高拋彈道

(2016-11-22 22:06:20) 下一個

近日,一架國產重型戰鬥機掛載一枚大型導彈的圖集出現在互聯網上,由於該導彈造型奇特,體積巨大,迅速引發了大量的猜測和討論,有分析認為這是中國殲20真正的主力武器“霹靂15空空導彈”,有人認為是殲-11BS掛載的某種霹靂-12導彈的改進型號。然而,有資深軍事觀察員向“迷彩派”透露,這次互聯網曝光的神秘導彈,是專為殲-16戰鬥機研製的超遠程空空導彈,主要用於精確打擊敵方縱深戰略目標及高價值目標(比如預警機、轟炸機等),該觀察員強調,從圖片上來看,這種碩大的導彈顯然無法掛載到體積有限的戰鬥機內置彈艙,因此它不可能成為殲-20的主戰武器,此外,圖片上的載機也不是殲-11BS戰鬥機,而是殲-16戰鬥轟炸機。

通過殲-16機身與該彈所成的比例大小,可以得出該彈的長度明顯大於殲-20內掛的空空導彈

通過殲-16機身與該彈所成的比例大小,可以得出該彈的長度明顯大於殲-20內掛的空空導彈

迷彩派還原的該型空空導彈粗略模型

迷彩派還原的該型空空導彈粗略模型

從外形來看,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采用了獨特的“無彈翼”設計,僅裝有十字形尾舵,這種氣動布局不用燃氣舵即可保證極高的機動性能,並且有利於達到很高的速度,可以實現作戰所需的快速響應。此外,從導彈打擊的目標特點來看,這種無彈翼氣動外形還表明導彈采用的可能是高拋彈道,以便於其打擊可飛入平流層內的目標(如轟炸機)。

該導彈可能作戰模式圖片分析

該導彈可能作戰模式圖片分析

該導彈可能的作戰模式為:首先由地麵遠程預警/監測雷達、空中預警機或偵查衛星等對敵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並把目標數據送至作戰中心。作戰中心計算出飛機和導彈實施攻擊所需的各種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傳送到作戰基地,基地將相關數據輸入載機和導彈內,載機掛彈起飛。載機抵達指定空域後,此時距離目標可保持在300公裏以上,在獲取足夠多的目標信息後將導彈以大仰角和較大初速度發射升空。發動機點火使導彈迅速爬升至30公裏以上的臨近空間高度,之後導彈轉入平飛階段;平飛段導彈在中製導階段,由衛星+慣性導航+數據鏈修正引導下向目標高速飛行;在距離目標上方合適的位置,導彈使用主動雷達/紅外成像複合導引頭轉入俯衝攻擊階段。在末製導階段,導彈在雙模複合導引頭尋的下確認並摧毀目標。

在主要的飛行過程之中,由於導彈在30km以上的臨近空間飛行,這個高度超出了預警機的探測高度。而當導彈在俯衝攻擊階段時,已經位於預警機等目標頭頂上方,此時不但進入了敵方預警機等設備的探測盲區,而且目標恰恰在導彈導引頭的探測範圍之內,導彈非常容易探測和跟蹤目標,憑借5馬赫左右的俯衝速度,整個攻擊時間會非常的短,所以敵方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預警和實施應對措施。

導彈在30km以上的臨近空間飛行,這個高度超出了預警機的探測高度

導彈在30km以上的臨近空間飛行,這個高度超出了預警機的探測高度

不過,也有軍事專家向“迷彩派”分析,如果空對空導彈采用了無彈翼設計,所以導彈的機動性會較差,在遭遇目標時,導彈的飛控係統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力矩,因此不排除互聯網曝光的這種超遠程空空導彈安裝有折疊彈翼,而圖片中的導彈可能隻是模擬訓練彈。

公開資料顯示,超遠程空空導彈並非中國獨創,美國航空兵空空導彈的發展史上一直都有遠程空空導彈的身影,從早期射程遠達200公裏的AIM-47開始,美國的遠程空空導彈研發了一直都沒有結束,美國提出的的先進戰略空射導彈(ASALM)便要求具有攻擊俄羅斯預警機的空空作戰能力。與之對應的是,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蘇聯國土防空軍為打擊北約空中指揮平台,也提出了研製超遠程空空導彈,這種設計代號為KS-172的導彈,在2013年的迪拜航展上,由蘇-35戰機掛載展出。

顯然,高價值目標已成為未來戰略打擊的核心,也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關鍵,研製有效打擊高價值目標的武器係統成為當今世界各軍事強國爭相發展的熱點。中國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如果能正式裝備解放軍航空兵,將對潛在敵人的將對美國預警機,用於情報、偵察與監視任務的軍用飛機,空中加油機以及電子攻擊機造成嚴重威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