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陸軍航空兵出動直升機輸送新兵到高原哨所,在它的機身上出現了Ми-17В-7的文字,說明這是一架最新改進型的米-17V-7直升機,表明我國高原直升機已經開始更新換代。
目前米-17係列直升機已經成為我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主力之一,在機降突擊、通用運輸、後勤支援、搶險救災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過令人欣喜的是,我國直-20直升機的研製已經進入尾聲,米-17一家獨大的局麵在不遠的將來有希望被打破。
我國使用米係列直升機的曆史悠久,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就從前蘇聯引進了米-4直升機,並且引進了相關技術,仿製成功國產直-5直升機,從而開啟了我國直升機工業,直-5在我國直升機一直服役、生產到80年代初,雖然後來中蘇分裂,我國無法繼續引進前蘇聯直升機技術,但是仍舊可以民用的意義繼續引進前蘇聯直升機,包括當時世界最大的米-6直升機和米-8直升機,其中後者就是米-17的前身。
上世紀80年代,隨著直-5技術的逐漸老化,國產直-8等直升機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批量生產,所以我國考慮到青藏高原等地區的使用情況,從美國引進了S-70C黑鷹直升機,它是美國西斯科基公司在美國陸軍航空兵UH-60直升標準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加大了發動機功率,具備較好的高溫高原性能,有效的提高我國陸軍航空兵的實力,不過後來中美關係的變化,我國無法繼續引進S-70C黑鷹直升機,但是當時中國和前蘇聯的關係已經緩和,所以我國陸軍航空兵繼續引進米係列直升機。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的米-17隻不過是仍舊屬於米-8係列,確切的說前者是後者的出口編號,在俄羅斯國內和米裏設計局,米-17仍舊以米-8進行編號,所以我們會看到俄羅斯國內稱呼自己的直升機仍舊是米-8XXX,而不是米-17,舉一個例子,米-17基本型是米-8MT的出口型,而米-17-1則是米-8AMT的出口型,象米-17-2則是米-8MTV-3的出口型,這些飛機與早期米-8的區別在於,它們配備的是TV3-117渦軸發動機,並且尾槳在尾斜梁左側,而早期的米-8配備的是TV2-117渦軸發動機,尾槳在尾斜梁的右側。
根據外電報道,我國陸軍航空兵在1990年引進第一批米-17直升機,這批直升機屬於基本型,由俄羅斯喀山飛機廠生產,標準為民用運輸機型直升機,沒有配備箔條/紅外幹擾係統、航空電子係統也比較簡單,缺乏氣象雷達等設備,也沒有配備武器,裝備米-17之後,我國陸軍航空兵認為米-17直升機保留了前蘇聯直升機簡單、耐用,成本低的優點,一架米-17直升機的價格隻相當於黑鷹直升機的1/4之一,比較適合當時我國的國情,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是可靠性較低,航空電子設備落後,缺乏氣象和導航雷達,戰場生存能力較差.高溫高原性能仍舊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稍後我國引進了米-17-1型直升機,它是米-17的改進型,由俄羅斯另外一家米-17廠-烏蘭烏德飛機廠生產,它的改進包括采用TV-3-117VM渦軸發動機,功率增加到1600KW以上,旋翼裝有減振器,增加壽命一倍以上,飛機的高溫高原性能有所提高,另外它的航空電子係統也得到完善,機頭下增加了氣象雷達,這也是識別米-17-1的一個外部特點,尾梁下增加一個多普勒導航雷達和幹擾物投放係統,提高了飛機全天候條件下的飛行和導航能力。也提高了飛機的戰場生存能力。
隨著米-17的大量使用,國內和國外用戶很快就發現它的一個缺點就是它的艙門設計不合理,乘員離機速度太慢,米-17采用前蘇聯傳統的蚌殼式艙門,空中打開比較困難,不有利於飛機的改進和改型,我國陸航和國外一些米-17用戶在改裝早期的米-17的過程中就對此問題頗為頭疼,對至於出現了折掉艙門的情況一,這顯然不利於飛機和乘員的安全。另外機身隻有右側有一個艙門,這樣所搭載的人員離機度較慢,以一架米-17可以搭載36名士兵為例,離機時間要數分鍾,而西方同類直升機機身兩側有都艙門,尾部采用液壓開啟的平板艙門,可在空中迅速打開,實現搭載人員的多路離機,速度就要快的多。
為此俄羅斯喀山飛機廠對米-17進行了改進,推出了米-17V-5直升機,它主要是改進包括:采用了一個海豚型機頭,裏麵裝備有氣象雷達,這樣意味著它的飛行導航係統得到提高,不需要導航員通過透明的玻璃罩來確讓地標。後機身艙門采用單片式液壓艙門,主艙門加寬,同時在左機身又增加了一個艙門,實現了三路離機,根據俄羅斯方麵的資料,米-17V-5一次投放36名士兵隻需要15秒,達到了西方同類直升機的標準。新世紀我國大量進口就是這個機型。
米-17 V-5雖然滿足了我國陸航對於新型通用運輸機的要求,但是它仍舊采用的是TV3-117VM發動機,由於自重增加,所以它的高溫高原性能有所下降,因此無法執行高原作戰任務,難以替代陸航現有的S-70C“黑鷹”直升機。為引我國陸航與俄羅斯相關廠商合作,研製了米-17V-7直升機,它最大的改進就是用BK-2500渦軸發動機取代了TV3-117VM渦軸發動機,加大了發動機功率,提高了飛機的高溫高原性能。
VK-2500渦軸發動機是俄羅斯最新的渦軸發動機,原來的編號是TV3-117-SB3,由俄羅斯克裏莫夫設計局研製,也是俄羅斯第一部由總設計師名字命名的渦軸發動機,(VK即克裏莫夫設計局第一任總師-弗拉基米爾-克裏莫夫),從更深層次來講,它代表了俄羅斯建立自己完整防務工業的努力,TV3-117原來俄羅斯與烏克蘭共同製造,一些關鍵的設備如渦輪就是由烏克蘭的斯奇發動機提供,目前克裏莫夫已經能夠自行生產。與TV3-117發動機要比,BK-2500提高了發動機功率,起飛功率可以達到1765千瓦,應急功率可以達到2000千瓦以上,有效的提高了直升機的高溫高原性能。
配備VK-2500渦軸發動機以後,米-17直升機的升限可以提高1000米,載重增加1-2噸重,同時也提高了機動、改善了機動性能,讓直升機可以更加有效的在高原、高溫條件下使用,尤其是米-17V-7直升機經受住了青藏高原嚴酷條件下的使用考驗,我們知道高原空氣稀薄,導致發動機進氣量減少,從而影響了發動機的功率輸出,舉一個例子,現代渦軸直升機在4500米高度的時候,它的功率輸出隻相當於海平麵的一半左右,加上旋翼升力特性也會降低,從而導致飛機的載荷、速度、航程等能力嚴重下降,根據俄方的資料,米-17V-7在青藏高原測試的時候,實用升限達到了6000米,懸停升限達到了4500米,從而實現了替代黑鷹直升機的目標。
按照俄羅斯的消息,VK-2500渦軸發動機一個優勢就是可以由現有的TV3-117發動機改進而來,改進費用較低,並且它的尺寸和安裝位置與米-17現有的發動機相同,因此俄羅斯方麵已經向我國陸航提出建議,在我國現有的米-17直升機進行大修的時候,對TV3-117發動機進行改進,提高到VK-2500發動機的水平,從而提高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因此可以預見我國陸航的米-17可能都會以米-17V-7的標準進行升級。
外界注意到我國采購的米-17係列直升機都是基本配置,幾乎沒有武裝、裝甲、幹擾投放架等,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具備自行改裝的能力,自然不希望為了這些設備浪費寶貴的外匯,實際上80年代我國就曾經對黑鷹直升機進行過改裝,包括艙門加裝機槍、增加幹擾投放架,改裝米-17顯然更加不在話下。米-17直升機裝備我國陸航以後,我國陸航對其進行了廣泛的改進,先後改裝了指揮直升機、對地探測直升機、通信直升機,甚至還改裝了直-10武裝直升機光電探測係統和火控係統的試驗飛機。顯現了我國陸航及航空工業對米-17的改裝已經得心應手。
米-17在我國陸航最引人注目的改進就是加裝國產武器裝備,最初我國陸航在有關廠所的配合完成了米-17加裝國產航空火箭及配套火控係統的工作,根據相關資料,我國陸航米-17加裝的國產航空火箭有兩種,一種是HF-25型57毫米航空火箭發射器,備彈18枚,還有就是HF-7D型90毫米航空火箭發射器,備彈7枚,米-17一次最多可以掛載6個HF-25型發射器,可以向目標發射108枚航空火箭,它的攻擊能力還是非常大,為了彌補57毫米航空火箭殺傷能力不足的缺點,我國陸航米-17還將兩個HF-25型發射器替換成HF-7D,這樣一次發射的航空火箭數量雖然下降到84枚,但是攻擊威力卻大為提高。
前麵說過米-17一個令人比較大的缺點就是夜戰能力不足,缺乏現代化夜晚係統,為此我國陸航為米-17加裝了光電吊艙,它由前視紅外探測係統、CCD攝像機、激光測距儀等組成,飛行員也配備了夜視鏡,具備晝夜全天候探測目標的能力,提高了米-17的夜晚及惡劣氣候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它為米-17配備機載精確製導武器打下了基礎,前麵說過我國陸航曾經在米-17上麵測試直-10的探測、火控係統及機載武器,近期海外媒體我國陸航的米-17也開始加裝藍箭-7機載反坦克導彈,它采用半主動激光製導方式,最大射程7公裏,破甲能力1400毫米,可以對付第三代主戰坦克,根據相關報道,一架米-17最多可以掛載8枚藍箭-7反坦克導彈,可以有效的提高米-17的對地攻擊能力,另外米-17還可以掛載國產TY-90直升機空戰導彈,增強了它的自衛能力。另外我國還對米-17進行了其他的改進,包括加裝國產通信、導航係統、紅外幹擾機和幹擾物投放架等等,這些都提高了我國陸航米-17的作戰能力,還避免了對國外的依賴。
許多人可能感覺奇怪,我國陸航一直在持續大規模采購米-17直升機,為什麽不引進技術生產呢?實際上我國藍天飛機公司的確組裝過米-17直升機,但是最終放棄了,究其原因,筆者覺得問題還是出在發動機上麵,對於我國目前的工業水平,研製一型與米-17相當地直升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研製一型與VK-2500發動機相當的發動機難度就相當大,也就是國產化米-17不可能避免的要涉及到發動機的國產化。
眾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通過對外技術交流和合作,大量引進西方的標準和技術,因此在90年代就曾經出現過是繼續按照西方標準研製新一代發動機,還是仿製俄羅斯發動機的爭論,結果就是如果把現有的體係推倒重來,代價太大,並且俄羅斯本身也在向西方標準靠攏,以直升機發動機為例,我國當時引進了法國的阿赫耶發動機,90年代繼續進行了補充協議,引進了阿赫耶2係列發動機,新世紀與法國聯合研製了渦軸16等發動機,這樣實際上已經彌補了我國發展直升機一個最重要的短板,因此隨著渦軸-16的研製成功,我國新一代直升機已經呼之欲出。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陸航和航空工業可能還是把米-17視為一個過渡型的裝備,而是集中精力突破發動機,進而研製國產新型通用直升機,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應該說這個決策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