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韓媒:解放軍紅箭10導彈可用於攻擊內河艦船

(2012-07-26 20:51:00) 下一個

  【環球網綜合報道】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7月26日發表文章,對中國陸軍戰力現階段的發展,以及全新的紅箭-10型導彈在這一過程中所起作用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為,隨著戰場環境與裝備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中國陸軍已開始橫向發展,即在保有現有技戰術水平的技術上,保證對包含大量新型目標在內的所有戰場威脅保證全麵的打擊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山地岩洞、輕裝甲目標與內河小型艦隻的打擊,而中國陸軍最新大量裝備的紅箭-10導彈或將起到關鍵作用。

  首先,新軍事形勢使中國陸軍迫切需要橫向戰力發展。

  以冷戰結束為標誌,在可預見的時期,任何國家均無進行類似二戰的全麵戰爭的可能。對於大國而言,建立在高技術基礎上的局部戰爭將成為日後衝突的主要形式,而美國的兩次海灣戰爭與阿富汗戰爭就是這方麵的典範。在這種戰爭環境中,大國陸軍幾乎不存在與實力相當或相近的地方同類部隊進行常規作戰,其麵對的是包括建築物、山體岩洞、輕裝甲或民用機動車輛等非常規目標,此時即使技術水平最高的陸軍部隊,也需要以新的戰場形勢為標準,對主戰裝備進行升級。在這方麵,美國陸軍已經成為世界陸軍中的先行者,而中國作為傳統的陸軍大國,參照美國在冷戰後的局部戰爭中的相關經驗進行陸軍戰力的橫向發展將成為其新軍事變革的主要任務。

  在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從以色列進口了大量的特種裝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色列研發的混凝土穿透炮彈,主要用於配備美軍的“艾布拉姆斯”係列主戰坦克。這種炮彈的特別住處在於,其可由“艾布拉姆斯”係列主戰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發射,在擊中混凝土加固目標或厚度50厘米以內的岩壁時會在穿透目標後再爆炸,從而有效殺傷掩體後的有生目標。這種炮彈是以色列在吸取加沙城市戰的基礎上研發的,而美軍主戰坦克在裝備了此類炮彈後,將首次具備在山地或城市環境中,對步兵進行直接火力支援的能力。而目前,中國現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的,仍是傳統的穿甲彈、破甲彈、榴彈以及性能單一的炮射導彈,對坦克之外目標的打擊能力相對有限,而陸軍主戰裝備在橫向戰力上的缺失無疑使中國陸軍在麵臨類似伊拉克或阿富汗這種作戰環境時,將麵臨較大的作戰局限。

  與坦克特種炮彈的研發類似,以色列在步兵戰車方麵的特殊技術優勢,同樣體現了該國對陸軍橫向戰力發展的清醒認識。繼在繳獲的T-54/55坦克底盤上改造的“阿奇紮裏特”重型步兵戰車後,以色列更是在最新的“梅卡瓦”-Ⅳ駐紮坦克的基礎上,研發了更加先進的“雌虎”重型步兵戰車,該型步兵戰車以媲美主戰坦克的防禦能力,使陸軍部隊可有效應對刪去遊擊戰與城市戰中的各種威脅。相比之下,中國最新的97式步兵戰車盡管在底盤上有所革新,但整體布局仍繼承了俄製步兵戰車的衣缽,其防禦能力即使相比已顯落後的傳統西方步兵戰車仍不占上風,因此,在缺乏類似“雌虎”這種針對性裝備的情況下,中國陸軍在山區或城市戰的環境中,很可能受到類似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受到的那種嚴重損失。但以上種情況已經隨著中國大量裝備的紅箭-10導彈的大量服役開始發生改變。

  其次,紅箭-10導彈可使中國陸軍有效打擊新型陸上目標。

  在中國的反坦克或輕型導彈的發展過程中,紅箭-10可視作一款就有劃時代意義的裝備。在此之前,中國的紅箭-73源自俄製AT-4導彈,而之後的紅箭-8與紅箭-9導彈則轉向參考美製“陶”式導彈。這一時期的中國反坦克導彈受製於自身性能與發展思想的限製,除坦克之外,隻具備相當有限的多用途打擊能力。這種關鍵裝備的技術局限已經在中國陸軍整體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其橫向戰力發展的關鍵製約因素,而紅箭-10導彈的出現,使中國陸軍具備了有效打擊新型陸上目標的能力,從而使陸軍戰力在傳統範圍內獲得了明顯的橫向發展。

  紅箭-10導彈可視作第一款中國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反坦克/輕型導彈。其發展思想以及日後擔當的角色很類似美製“地獄火”導彈,即一方麵可作為各種平台(坦克除外)攜載的高端重型遠程反坦克導彈,可有效打擊各國現役的所有裝甲目標,另一方麵,可通過模塊化的技術升級使導彈具備相當強的多目標打擊能力,這從“地獄火”導彈在阿富汗山地作戰中,對塔利班坑道體係的有效打擊中可見一斑。

  盡管目前尚無證據顯示紅箭-10導彈有技術升級的計劃,但從該型導彈的結構來看,其體積較大的導彈後段預示,其具備足夠體積裝備更多儀器,加大的發動機也能使導彈在進行深度技術升級後,仍保持良好的機動能力。參照“地獄火”導彈的發展模式,中國完全可以為紅箭-10導彈裝備包括動能彈頭、高爆彈頭、溫壓彈頭在內的多款戰鬥部,從而使導彈至少具備在山地與城市作戰中,對淺層洞穴與常規或簡單加固建築物的有效打擊能力,而這兩類目標恰恰是各國陸軍在全新作戰環境中麵臨的最具挑戰的兩類目標。

  第三,紅箭-10導彈可使中國陸軍有效打擊內河艦船目標。

  在傳統的軍隊體係中,各兵種涉及其他兵種領域的例子並不算少,如空軍涉及陸軍的空降兵與海軍涉及陸軍的海軍陸戰隊。但陸軍並無一支涉及海軍領域的部隊。這其實很好理解,即陸軍在常規作戰中幾乎不存在與海上目標進行作戰的可能。但問題在於,美國在越戰中的經驗顯示,陸軍在河流密布的區域作戰時,很可能受到地方內河艦船的威脅,而目前陸軍裝備的大部分武器均難以對內河艦船進行有效打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美國要研發由陸軍攜行或裝備輕型內河艦船的反艦型“地獄火”導彈。而擁有與“地獄火”導彈類似升級潛力的紅箭-10導彈或將使中國陸軍在世界陸軍中首批具備對內河艦船進行有效打擊的能力。

  參照美國反艦型“地獄火”導彈的部署方式,在部署與可能麵對敵方內河艦艇的部隊中,每個營級單位配備一個裝備反艦型“海爾法”導彈的火力小組,從而具備在不接受外界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對敵方小分隊行進的內河艦艇編隊進行有效打擊。而這無疑可視作陸軍作戰能力關鍵性的橫向拓展,實現了對傳統作戰領域的突破,不僅具備了更加全麵的作戰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中國陸軍有能力獨立應對新戰爭環境下的左右目標。

  紅箭-10無疑是一款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的新型導彈,其具備使中國陸軍實現戰力橫向發展的潛質,但決定中國陸軍戰力發展的最根本因素仍是中國對未來非對稱戰爭的認識。美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局部戰爭經驗的確為中國揭示了城市戰與山地戰在全新局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但中國應當情形的認識到,在可預見的時期,中國幾乎不存在與其他國家進行山地或城市作戰的可能。中國陸軍需要直麵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河流密集的丘陵山地環境中取得全麵優勢。這種作戰環境與美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作戰環境不僅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戰爭的主要作戰環境,同時也要求參戰部隊盡快的適應環境中的新要素,甚至將原有的劣勢變為優勢為我所用。以紅箭-10為代表的諸多新型國產裝備為中國提供了進行這種軍事變革的裝備無知條件,而思想上的變革才是決定日後中國陸軍能否適應實戰的最本質要素。(編譯:春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