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稱以色列曾向中國轉讓次口徑貧鈾穿甲彈技術

(2012-01-09 00:34:13) 下一個

  據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2011年10月刊電子版報道,近年來以色列已成為世界武器和軍事裝備出口大國,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以武器出口受到的限製較多,特別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對中國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

  俄媒稱,近年來以色列軍事產品外銷規模已經達到年均30多億美元的水平,而且還在持續增加。根據以色列國防部的數據,2001至2010年以武器出口總額分別為25.8、40.1、30、30、45.5、48.7、56、63、67.5、74億美元。在簽署的合同金額方麵,2006年躍居世界第6位,排名在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德國之後。自2008年起,僅次於美俄,排名世界第3。

  以色列國防軍曾經是本國軍工企業的主要客戶,占其銷售總額的80-90%。但是近年來,以軍預算支出大幅削減,國防采購訂單銳減。目前以國防企業70-80%的產品都用於出口,隻有一些獨一無二的武器和軍事裝備才供以軍單獨使用。以積極進軍世界武器市場,不僅能通過出口收入維持國防工業的生存,同時還能補充國防預算資金。如果對外軍售大幅減少,可能會對以軍,甚至是以國家安全造成較大的負麵影響。但是,與其他武器出口大國不同,以色列在對外軍售方麵存在一係列限製。比如,由於對美國的軍事技術和軍事政治依賴度較高,致使以國防工業向世界市場推銷先進武器的能力相對有限,特別是戰鬥機、防空係統、直升機、水麵艦艇、裝甲設備等。為開拓外銷市場,以國防工業把研發和出口重點集中在了更有前景的高科技武器和軍事裝備上。目前在國際武器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以色列產品主要有作戰飛機、直升機使用的光學和無線電電子設備以及各類模擬訓練器,通信、情報和指揮係統,雷達,包括空空、空麵、地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在內的各種導彈,無人機,衛星和航天裝備,火炮,輕武器,包括高科技航空殺傷兵器在內的個別類型的彈藥,各類裝甲戰鬥車輛和人員防護設備,以及西方和俄羅斯武器裝備現代化升級所需的部件。

  俄媒稱,以色列武器出口也有一定的優勢,除了產品多、性能先進、合作形式靈活多樣之外,進口國還能間接獲得美國的先進技術,提高本國軍工技術水平。而且,以方願意在美方不反對的情況下轉讓個別技術,提高競爭力,特別是對那些希望通過引進先進武器發展本國軍事工業的國家,如印度、巴西、韓國、中國等。目前以武器和軍事裝備的主要出口市場是北美、亞太、東歐、西歐、拉美和非洲,其中美國、德國、印度和中國是較為重要的合作夥伴。

  美國是以色列最為重要的軍事技術合作夥伴,約占以武器進口的85-90%和出口的40%。近年來以向美陸軍供應的產品有120毫米“卡多姆”迫擊炮、“布拉德利”步戰車車載計算機、輕武器、排雷設備、戰術電台。向美空軍供應的裝備包括“幼獅”戰鬥轟炸機(以教練機的形式),“獵人”、“赫耳墨斯”和“航空星”無人機,AGM-142空麵導彈部件,ADM-141雷達幹擾設備,F-15E戰術殲擊機機身結構組件,F-16和F-15飛機發動機配件,T-45教練機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配件,各種航空偵察吊艙,V-22飛機導航設備,各種航空武器引導係統,搜救係統,航空裝備使用係統,F/A-18、F-15、F-4和A-4飛機副油箱。2003年以色列還成為美國F-35第5代殲擊機研製項目的特別夥伴。盡管美以是戰略盟國,但是兩國在內部和外部武器市場上也時常發生利益衝突,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政治層麵。美對以武器出口實施嚴格的監督,禁止以方不經美方同意擅自向第三國出口關係到美國技術或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武器。也正是在美方強大壓力下,以方才被迫同意限製對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基斯坦四國的武器和軍事裝備出口。最初美方曾要求以方停止向27個國家出口武器,後來經過討價還價,以方同意在向中、印、俄、巴4國簽署軍事技術合同之前先同美方協商。

  在西歐國家中,德國是以色列最大的武器和軍事裝備貿易夥伴,近年來采購的產品包括EHUD航空模擬訓練器(演練空戰和對地麵目標的導彈攻擊)、CH053直升機使用的SPS-65雷達和紅外輻射預警係統、“旋風”殲擊機電子戰設備、航空偵察吊艙、米格-29殲擊機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等。德以聯合研製的“長釘”反坦克導彈不久前開始裝備德國陸軍,配備在“美洲豹”步兵戰車上。以方還在為德國空軍“旋風”和“台風”殲擊機生產瞄準導航吊艙,不久前還轉讓了一架“蒼鷺”無人機。以色列希望今後進一步擴大西歐武器市場,積極擴大與法國、英國等其他西歐夥伴的合作,使西歐市場在以武器出口中的比重由五分之一增至三分之一。

  俄媒稱,印度是以色列的另外一個重要軍售夥伴。印以兩國1992年建交。在美國迫使以色列凍結對中國的大批武器裝備供應之後,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以色列在亞太地區的最大夥伴。除了武器裝備直接供應之外,印以還進行一係列聯合研發項目,研製前景武器和軍事裝備。在目前以方簽署的新訂單方麵,印度市場的比重約占25%,成為以武器第二大進口國。以印2004年簽署3架俄製伊爾-76/A-50預警機供應合同,總價值11億美元,以方負責在俄方提供的飛機平台上安裝“費爾康”預警係統,供印度空軍使用。以向印供應的武器裝備品種較多,而且還提供改裝升級服務。在導彈武器方麵包括60枚AGM-142空地導彈和“德比”空空導彈,大約300枚“巴拉克-1”近程艦載防空導彈,18套Spyder防空導彈係統(140多枚“德比”空麵導彈和“怪蛇”地空導彈);在雷達係統方麵,包括28套EL/M-2032機載航空雷達(改裝“美洲虎”和“海鷂”飛機),28套EL/M-2032機載航空雷達(改裝“道尼爾-228”海上巡邏機),25套EL/M-2052機載航空雷達(供“敏捷”新型教練戰鬥機使用),56套EL/M-2129和230套EL/M-2140陸基偵察雷達,14套“巴拉克-1”艦載防空導彈係統使用的EL/M-2221 和EL/M-2248火控雷達,15A型驅逐艦使用的EL/M-2238空中目標搜索雷達,新型直升機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2套EL/M-2080遠程防空雷達,3套A-50EI預警機使用的EL/M-2075“費爾康”航空雷達;在無人機方麵,供應了大約350架“哈比”反輻射無人攻擊機,“蒼鷺-2”和“搜索者-2”無人偵察機;在印軍航空裝備改裝方麵,更換了10架“海鷂”攻擊機使用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改進了25架米-24火力支援直升機,把波音737客機改裝為軍事運輸機;在裝甲坦克設備方麵,供應多型火炮係統,以及120毫米、155毫米、160毫米口徑的各類製導和非製導炮彈。改裝500輛BMP-2步兵戰車(配備以製夜視儀),把400多門130毫米M-46牽引炮升級為155毫米口徑的火炮;另外以還向印軍特種部隊出口了4500枝自動步槍、狙擊步槍,協助印度海軍許可生產了4艘“超級德沃拉”導彈艇。

  俄媒稱,中國是以色列另外一個重要軍事技術合作夥伴。中以合作的主要特點是相關信息較為隱秘。以方聲稱,平均每年對華供應的軍事物資和技術價值保持在1000萬美元的水平上。但是獨立研究組織的估算結果是,以對華軍售總額估計接近2億美元。一項最高評估認為,從1979年到2002年,以對華軍售額年均3000萬美元。中以軍事技術合作中蒙受的最大損失是由美國造成的,2000年以方在美方壓力下被迫取消對華出售“費爾康”預警機的合同。

  目前中國在自主研發軍事裝備時廣泛使用以色列軍事技術,其中最重要的項目是殲-10新型殲擊機。以方提供了“幼獅”飛機基礎方案,少量供應樣品飛機,可能還轉讓了一些機載係統生產技術,包括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生產的慣性導航係統,艾利斯拉電子係統公司生產的無線電電子戰設備,以及MBT控製係統、ARC-740無線電通信台、EL/M-2035和EL/M-2032機載雷達等。以色列還是中國短程空空導彈及其生產技術較為重要的進口來源。中國從以色列引進了“怪蛇-3”空空導彈,並以此為基礎自主研發了“霹靂-8”導彈,配備殲-8II殲擊機使用。上世紀90年代末,以方還向中國供應了更為先進的“怪蛇-4”空空導彈,可能還轉讓了相關生產技術,而這種導彈是專門為對抗俄羅斯製造的第4代殲擊機而研製是。中以在無人機生產領域的合作相當成功,中國W-30、W-50戰術無人偵察機的原型就是以色列的“搜索者”,而且在研發過程中廣泛使用了以方技術。2000年中國引進了一定數量(估計約為200架)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攻擊機。另有消息稱,中以還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研製以製“黛利拉”巡航導彈的反輻射型產品,代號STAR-1。中以在陸軍武器裝備研製領域的合作同樣較為順利,主要在對中國陸軍較為重要的兩大方向展開:一是以方對華轉讓次口徑貧鈾穿甲坦克彈生產技術。目前中方已為國產125毫米和10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生產了類似彈藥;二是中方使用以方技術研製國產92B式“紅箭-9”反坦克導彈。美國專家聲稱,中國“紅箭-9”反坦克導彈係統的基礎正是以色列TAAS單兵反坦克係統。

  俄媒稱,從總體上看,以色列與中國今後的軍事技術合作前景並不樂觀,甚至有點悲觀。因為目前亞太地區政治局勢較為複雜,台海問題較為敏感,美國對華政策較為強硬,全力製華,不允許地區軍事戰略局勢發生任何對華有利的變化。今後在以對華軍售方麵,來自美國的壓力隻會增加,不會減少。

  俄媒稱,以色列在亞太地區的其他軍售夥伴還有韓國、新加坡、斯裏蘭卡、印尼等國。韓國主要進口邊防觀察和監視設備,輕武器,無人偵察機,無人攻擊機,俄製直升機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以及殲擊機和直升機使用的無線電電子幹擾設備。新加坡主要采購“怪蛇-4”空空導彈、“巴拉克-1”防空導彈、“赫耳墨斯-450”和“搜索者”無人偵察機、機載預警雷達、“長釘”反坦克導彈,以及F-16C/D戰機升級所需設備。另外,以色列還在積極發展與拉美國家的軍事技術聯係,包括巴西、智利、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爾等。(編譯:書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